古罗马军事

罗马军事包含从公元前八世纪的罗马城邦到西罗马帝国的军事概况,传统上罗马的军事包含罗马陆军以及少量罗马海军。罗马军事和现代联邦欧洲的军事有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弗拉维奥·约瑟夫斯曾经描述罗马人是:“生来就准备好当军人”[1],而罗马实际上也长时间的投注在对外的军事扩张,从罗马悠久的历史来看,罗马大多扩展本身的金融以及军事力量。罗马战史前后长达一千三百年,幅员最东可到波斯(现代的伊朗)、最南可到阿非利加(现代的突尼西亚)和埃及、最北可到不列颠尼亚(今日的英格兰威尔斯东北部),罗马的军队从古代的义务兵制演变到后来的专业兵制,罗马的科技也因军事需求而日新月异,这也就是罗马可以不断扩张版图的原因。

现代模拟的罗马方阵兵

战史

罗马最早的战役是对抗同在义大利半岛上的邻近部落,伊特鲁里亚人,到了帝国全盛时期则支配了整个地中海周边区域,包含现今土耳其所在的小亚细亚地区,甚至是远在北方的不列颠尼亚。正如同大部份的古文明一样,罗马的军队为了三种目的而存在:保卫帝国疆界、确保新征服的地区交纳岁贡、维持内部秩序。罗马的战争可以归纳成两大类型:第一种是扩张领土的战争,每次的胜利都将不小的领土纳入罗马的支配,所以罗马才得以跻身古代三大帝国之一、控制当时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第二种战争则是内战,战争持续到罗马的政权落入胜利的一方为止。

兵源

 
图拉真柱上的罗马士兵,陈列于英国亚伯特博物馆

罗马帝国最为强盛的时代,罗马的人口维持在四千五百万到一亿两千万左右[注 1],历史学者爱德华·吉朋曾描述过罗马的军力规模:“大多数时间都维持在三十七点五万人的军力”,而这段时间大约在哈德良大帝在位期间,而军人大致上分成军团兵和支援兵[2],然而吉朋也表示:“不过...对于罗马的军事规模来说,其实很难有个准确性”,在帝国的末年军力逐渐改以日耳曼民族出身的雇佣军为主,加拿大籍的学者安东尼(Antonio Santosuosso)表示两个罗马帝国(意指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总额加起来约为七十万左右,他同时也注解到这个数据只包含了有纪录到的死亡人数,那些隐匿不报的伤亡人数必然不只这些[3]

也没有考古学者提出证据来验证女性是否也是帝国军力的来源之一,从主流的历史观点来看似乎只开放男性从军,甚至在更早的时代有更为保守的规定,只准成年的男性罗马“公民”从军为国效力。

罗马最初的军事力量组成是每一年征集一些公民来抵销他们的公民义务,这段期间罗马陆军从原来的罗马城迅速向外扩张,当盛极一时的罗马开始末落后,下辖的城市开始扩张势力,他们的军人逐渐转为领军饷的职业军人,紧接著军人的地位开始窜升甚至成了领导阶层,罗马军事的单位演变从短期的临时组织转为长期的正规组织,而组织规模也日益增加,罗马公民所出身的军人就是俗称的军团兵拉丁语legiones),而那些没有公民资格出身的军人所构成的部队就被叫做支援兵拉丁语auxilia),支援兵通常是轻步兵或骑兵。

帝国晚期的军事单位依旧由受薪的职业军人所构成的正规军组成,但是有个改变就是军人只会在出身地服务,也就是说逐渐变成在地军队私有化,与此同时罗马最初的军事结构也开始消失。

常备结构

共和国时期之前罗马名义上的军事首脑为国王,在共和国建立后改由元老院为名义上的负责单位,在改革时期有罗马的政治家呼吁军队由公民管辖但是没有成功,最后反而是由出名的统帅掌管: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他自封为最高统帅拉丁语Imperator,意思是指挥官)以及“国父”(Father of the Country),最重要的是他被赋予“随意指挥”(could do as he liked)的特权[4]奥古斯都前31年赢得内战后,就设置常备职业化军队,达28个军团、三十六万人[5][6],而罗马皇帝成为罗马的统帅(de facto)掌管罗马的全部军队。

军事文化

历史学者彼得·希瑟描述罗马的军事文化为:“就像是一支古代的皇家陆战队,但是却十分龌龊”[7]。但是在共和国时期军队尽管常常仓促训练后就派遣防守,部队提倡的团结和道德(esprit de corps)可以结合为有效的作战力量,尔后的帝国时期虽然军人战斗力强,然而士气却往往低落而无战力可言。[8]

忠诚是罗马军人最基本的条件,一支战功彪炳的部队可以被官方的赐名。军事文化的逐渐沦丧,使得后期的军人战力不济或著是难以驾驭。

建立与扩张

 
罗马军队是由强大的经济力建构而起,图为罗马的货币

尽管在早期的历史可以研究出罗马当局会提供完整的军备给军人,所有军饷都由政府给付,早期共和国时代的罗马军人甚至不必纳税,但当时的军费可以说是相当少的,罗马政府也提供足够居住、健康、教育、社会福利和公共运输,这些都影响现代政府安顿军人的政策。[9]

在共和国到帝国时代早期大幅扩张版图之际,罗马政府提供相当庞大的资源给予军队进而创造盛世,每当罗马军队进行凯旋式往往也跟著伴随著经济的成长[10],历史学者阿诺尔得·约瑟·汤恩比和詹姆士·布莱克(James Burke,著名科学历史学家)认为罗马的经济发展是种掠夺式经济(plunder economy),然而在公元二世纪开始帝国发展停滞后资源便逐渐流逝,三世纪末罗马也逐渐式微中[11],当三世纪危机的时代开始帝国的经济面对著超级恶性通膨,军费也渐渐变成金融的负担[12][13],整个经济体系变的高度的弱化濒临崩溃,在公元440年帝国法律限制了军费的最高上限[14]

诸多的现实阻碍了帝国军事发展,起初政府以物质利益来吸引北方的日耳曼民族进入军队,成为帝国的雇佣军[15],接下来一个世纪帝国的军队就被充满了外籍佣兵,佣兵的增加也导致了军费增加。[16]

当军事规模和军费的大幅增加,帝国只好巧立各种名目的税捐来应付这笔开销,这使得帝国晚年大量人民从边界逃出,开源节流来维持全帝国的军队变成国家的重要政策,大量缴不出税金的人民往往变成奴隶[注 2],而为了消磨军力政府开始大动干戈,使的原本结构脆弱的军队已经无以回天,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政府只能不断提高税基[17],或著是把城市一个个遗弃,例如哈德良长城的边疆一系列的城市就这样任由荒废,以至后来外族入侵却无力可挡[18]

当帝国二分后西罗马帝国失去东方富庶的省分,可以说是帝国最后致命的转折点[18],连农作物也逐渐难以供应,经济型态转为原本的掠夺经济,当然无法提供军人最基本的需求。[19][20]

军力

建立与特色

 
罗马盾牌方阵
 
公元80年罗马帝国的军团分布

古罗马的军力-特别著重在于其攻击力[21],最佳的代表就是罗马军团兵所构成的战阵,这也是他们战力的主要来源,罗马在赢了同盟者战争后结构逐渐失衡,所以在帝国时代前军队都致力于重建,其中包含边防以及领地的控制。

力量投射

罗马人十分讲求力量投射-甚至可以说到了热衷了程度,他们常使用武力干扰他国的决策者以求胜利,而逼迫他国的臣属是最为常见了方式,例如他们逼迫犹太人臣属,但是仍然维持犹太王国(哈斯蒙尼王朝)的王室政府,罗马主要借由这种方式来掌控对该地的军事控制,原则上武力只是罗马用以维持势力的后盾而不是滥用武力来扩张[15]

持续

当帝制系统建立了所费不赀以及保持良好的道路系统,也同时建立起史上唯一对地中海绝对控制的国家,同时也建立起一支机动部队,此举对现代的军事编制影响深远,也因为罗马本身存在著结构不均衡的问题,部队常由边疆的军队快速接应,然而对于地域距离乡差太远的地区仍是缓不济急。

罗马军事存有著高度连结性的补给链,可以把物资快速的运往前线地区,而罗马人也除了利用路上的公路系统,也以罗马海军建立起海上以及各河川的运输网络[22],考古学者也发现到罗马对于日耳曼尼亚的扩张往往源于从义大利和高卢(现代的法国),沿著北方的海岸的水陆最后运到日耳曼尼亚,罗马军队十分重视补给,当这些网络有所损毁必定迅速修缮,或著直接从当地征集物资补充,学者彼得表示罗马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在每个月运输时三吨半的粮食,甚至往往还可以还给当地居民。[23]

警备武力

在大部分的时间中罗马的城市有居民自卫队维持治安,当有外在的威胁才会调兵遣将,所以警备武力可以归类于居民自卫队和军队中间的层级,甚至有偏向支援兵的性质。

器械

 
罗马人凭借著他们的高科技建立各种设施,图为罗马军团攻破马萨达要塞所建的巨型坡道

古罗马的军事科技长被用来进行边疆的防御,从某种角度而言军事科技发展也算是种罗马的军事文化,当然罗马的军团兵也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来壮大自己,尤其是他们的剑(拉丁语gladius)与矛(pila),学者彼得曾下过这样的注解:“学习建筑且建筑迅速,对他们也是种训练。”[24]

然而如此的科技能力只维持在共和时代的中期到帝国时代的中期,在共和时代之前可以说几乎毫无建树,帝国时代的后期则是呈现科技的能力超过平常所需,也就是说这些当时的高科技已经超过罗马所能负荷的。

罗马军事科技的发展形式有著定期与卓越两大特点,从道路建设就可以看得出来,科技会随时更替也常造就不凡,因此罗马有两句俗语来形容-“条条道路通罗马”、“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他们的经验与技术常会随著军队的争战作有计画性的规划,例如他们的围城技术在阿莱西亚之战后引进,土制舷梯则是从马萨达(位于今日的以色列地区)。

当然也有罗马人自行发明的科技,例如投石车,大型投石车拉丁语称作 ballista(e),小型投石车被称作 onagers,这些武器都可以穿越各个街道和桥梁已投入战局。

对外关系

罗马的建国是根基于其强大的军力而起,追溯到早期的历史可以发现罗马每年都会更换两支军团的兵力,从诸多的历史事迹来看罗马的军力除了向外扩张更重视内部防御,尤其罗马的军队其实大多从各地的农民组成的警备武力征集,从中获取新的农地已提供增加的人口和退伍军人,而这可以说是大部分的军事首长的重要目标,惟帝国末年罗马军队建立普遍性的规定,使的政府在也无力造就以往的繁荣,而当时则是有几个国家不断挑战罗马的地位,例如阿克苏姆帝国波斯帝国匈人帝国,也有保持相当良好关系的国家,例如中国汉朝,双方交流长达一百七十年左右。[25]

战略

在传统形式上完成结构目标是主要的军事议题,然而美国军事史学者艾德华(Edward Luttwak)曾提供罗马的早期战略文献,并指出罗马人会把所有战利品交付政府重分配,其中超过一半的资源投注军事,以及罗马的战略执行系统已明确的指挥作出快速的反应,罗马战略策略会随时机而更换,而战略会影响到以下的单位相是政府首长、军事统帅、外交高级官员和军队的交通网络,艾德华表示罗马对现代的战略体系而言:“极具教育意义”(instructive similarities)。[26]

扩张

 
罗马军队入城后的写照,尼古拉·普桑所绘,被收藏于罗浮宫

最初罗马每年征集公民做为他们对国家的义务,在这段时间罗马大幅向外扩张,从伊特鲁里亚的小城邦国家逐步统一了义大利,在扩张版图的同时也确立罗马人的宗主权汉城是力量的扩张,当罗马军人转为领取军俸的职业军人时,素质反而没有以往反而变的低落,罗马的军事单位从以往的非正规组织逐渐变成正规组织,并且确立军团兵以及支援兵,虽然战技明显变得比以往还要强,但是失去了以往的机动性。

当罗马的军力开始从地中海往外延伸后,不列颠尼亚和亚洲地区也开始纳入帝国版图,政府把这些地区设置行省加以控制,就如同他们的义大利本土,短时间内达到有效的战略威胁,同时也扩大版图,但是军队却为随之作出改变,当城墙高筑之时军队仍然只会进行野战,帝国末年军事单位持续仍然招募领军饷的职业军人做为常备部队,然而从外地招募而来的外籍佣兵也开始充斥著军队中,同时间早年的罗马军事上优势也逐渐丧失,士兵开始从以前的轻步兵改变成重步兵以保持尚存的规模和优势,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机动部队也随之消失。

注释

  1. ^ Estimates range wildly because census data was imprecise and there is some disagreement over how many federated tribes had settled permanently in Roman lands during the Mid to latte Empire.
  2. ^ 包括the millions of 罗马公民

参考文献

引用

  1. ^ Williamson, G. (tr.), Josephus, The Jewish War, 1959, p. 378
  2. ^ Gibbon E.,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Penguin, 1985, para. 65
  3. ^ Santosuosso, p. 188
  4. ^ Grant, p. 195
  5. ^ 刘增泉: 《古罗马的旅人》
  6. ^ 古代兩大帝國軍力比較 強秦"大戰"羅馬兵團 (4). [2016-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6). 
  7. ^ Heather, P., 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MacMillan, 2005, p. 6
  8. ^ Heather, P., 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MacMillan, 2005, p.6
  9. ^ Heather, P., 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MacMillan, 2005, p. 64
  10. ^ Caesar is said to have spent "huge portions of the wealth he accumulated in his victorious wars... on celebrating Triumphs... [and] on erecting magnificent buildings". Grant, p. 194
  11. ^ Gibbon, p. 199
  12. ^ Santosuosso, p. 214
  13. ^ Jones, p. 1041
  14. ^ Heather, p. 297
  15. ^ 15.0 15.1 Hadas, M, et al., Imperial Rome, in Great Ages of man: A History of the World's Cultures, New York, Time-Life Books, 1965
  16. ^ Jones, AHM, The Later Roman Empire 284-602,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64, p.1035
  17. ^ Edward Gibbon relates that "the fertile... province of Campania...was within sixty years of the death of Constantine... granted an exemption from tax amounting to three hundred and fifty thousand... acres of desert and uncultivated land" - Gibbon, p. 376
  18. ^ 18.0 18.1 Santosuosso A., Soldiers, Emperors and Citizens in the Roman Empire, Westview, 2001, p. 214
  19. ^ Grant, M., The History of Rome, Fabre and Faber, 1993, p. 287
  20. ^ Heather, P., 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MacMillian, 2005, p. 29
  21. ^ Luttwak, p. 80
  22. ^ Luttwak notes that Roman troops could march roughly 15 miles per day over long distances, while ships could carry them far more economically and at speeds of 27-81 miles per day. - Luttwak, p. 81
  23. ^ Heather, P., 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MacMillan, 2005, p. 55
  24. ^ Heather, P., 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MacMillan, 2005, p. 7
  25. ^ Fan Ye, Xiyu chuan ("Chapter on the Western Regions"), in Hou Han shu (Official history of the Later Han Dynasty), ch. 88.
  26. ^ Luttwak, p. 1

来源

主要资料
补充资料

外部链接

参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