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乃康(1888年—1949年),字伯耆,浙江吴兴人,民国政治人物、教育家。唐乃康早年参与革命,后投身教育,创办上海市北公学,后改名市北中学,为今天上海市市北中学的前身。

唐乃康
个人资料
伯耆
出生1888年 (1888)
 大清浙江省湖州府归安县
逝世1949年(60—61岁)
 中国上海市

 中国上海市
国籍 中国

生平

光绪十四年(1888年),唐乃康出生于浙江湖州菱湖大丝商唐广丰丝行,[1]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毕业于复旦公学和浙江高等学堂。[2]

革命历程

在上海,唐乃康与菱湖籍实业家杨信之往来密切,与杨信之和他的弟弟杨谱笙等人创办湖州旅沪公学,接受同乡子弟免费求学,[1]同时也作为革命党人的联络点和活动基地。[3]在公学内任教期间,唐乃康接受了革命思想,并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起,陈其美亦任教于该校,唐乃康从此追随陈参与反清革命活动。[1]

1911年上海起义爆发,唐乃康参与了攻打江南制造局的战斗。[1]上海光复后,唐于1912年出任沪军都督府秘书。[2]次年,担任江苏司法筹备处科长,[4]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发起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后,唐乃康亦在上海参与讨袁,出任沪军讨袁军总司令部秘书兼代军需科科长。[2][4]1927年,唐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事,后任浙江德清县县长兼浙江全省戒严司令部军法官和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司令部秘书。[4]1928年担任财政部浙江全省禁烟局局长。1929年任南京特别市政府财政局局长。1930年任江苏省政府编审委员会委员,旋任上海市政府参事兼财政局局长、劳资仲裁委员会主席委员。1932年4月28日出任内务部总务司司长,同年5月10日免职。1933年12月9日任审计部审计,1935年兼任审计部第三厅厅长。1936年7月15日任交通部监察委员,次年4月12日免职。[5]

投身教育

 
市北公学新校舍,摄于1922年

讨袁军失败后,唐投身教育救国。[2]1915年,唐个人出资在上海闸北界路(今天目东路)庆长里租了两间房屋,于8月15日正式成立上海市北公学(小学部),[2]并制定学校《章程》、《校训》等规章制度,确立了“勤、恕、勇”的校训。[6]一开始,学校只有五六名教师和三四十名学生,第二年,唐邀请李登辉王震钱永铭等名人成立校董会,扩大招生,并将学校划分为男女两部。[2]唐的办学成绩斐然,与当时创立湖州旅沪公学和南洋女子师范学校的凌铭之齐名,时有“路南凌铭之,路北唐伯耆”的说法。[2]该学校也受到了各界名人的关注,1920年孙中山亲自为市北公学题词“作育人才”,[7]蔡元培于右任林森等人也都曾为学校题词。[2]

1921年为应对骤增的学生数,学校开始建筑新校舍,次年新校舍落成,[8]同年增设中学部。[9]1929年,学校更名为“上海市北中学暨附属小学”。[6]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闸北一带多被日军飞机炸为废墟,市北中学亦不能幸免,校舍及设施全毁于炮火中,损失22万元馀。唐决心复兴学校,先在麦根路租房复校,有七百馀名学生陆续归来,后又迁至新闸路。时任交通银行行长的钱永铭支持好友重建校舍,由“四行储蓄会”贷款成立复兴设计委员会,[1]此外唐乃康自己又多次借贷,总数多达十馀万元。[10]

1933年,新校舍落成。[10][1]1937年,因学校负债过多,私人办学难以为继,唐乃康不得已将学校上交给上海市教育局,改为公立学校,成为闸北第一所和唯一一所市立完全中学。[10]

晚年

1938年,唐乃康被迫放弃教育事业,在同乡钱永铭的帮助下,开办振兴商业储蓄银行,自任总经理,后改任董事长兼总经理。[11]银行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停业,于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复业后,又于1948年再次停业。[12]

1949年冬,唐乃康于上海病逝,享寿61岁。[12]

参考资料

引用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