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

位於臺灣高雄市的國立科技大學

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英语:National Kaohsiung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简称KUAS高应高应大高应科大,前身为1963年所创立的三大工专台湾省立高雄工业专科学校。2000年7月,改名“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2018年2月1日合并为“国立高雄科技大学”,现为国立高雄科技大学建工校区燕巢校区

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
英语:National Kaohsiung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
高应科大校徽
校训弘、毅、精、勤
创办时间1963年
停办时间2018年

1963年 台湾省立高雄工业专科学校
1979年 高雄市立工业专科学校
1981年 国立高雄工业专科学校、高雄工专
1992年 国立高雄工商专科学校
1997年 国立高雄科学技术学院
2000年 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
2018年 国立高雄科技大学
学校代码0027
学校类型国立科技大学
校长参见历任校长
教师人数356
学生人数
  • 11,824(2017年)
  • 日间部 8,790
  • 进修推广处 3,034
  • 产硕专班 53
本科生人数9,244(2016年)
研究生人数2,775(2016年)
校址 中华民国台湾高雄市
校区三民区建工路415号(建工校区)
燕巢区深中路58号(燕巢校区)
总面积
昵称应用科大、高应科大、高应大
网站www.kuas.edu.tw 编辑维基数据链接
位置
地图

学校简介

高应大发展定位为“亲产业优质大学”,致力于培育技职人才、专任教师约356人、其中助理教授以上专任教师达92%以上[1]。目前发展为多元的课程与学制,学制齐全,升学就业管道畅通。学制有四技产学携手合作计画专班、高职生不分系繁星班、四技、四技进修部、学士学分班、非学分训练班、二技、进修学院二技进修部、二技假日进修学院、二技进修推广部夜间部(建工校区)。推广教育中心、研究所、硕士在职专班、硕士学分班、产业硕士专班、博士班等学生总人数11824人。高应大建校迄今已50年,由于政府贤明之领导,工商业界硕彦之支持,历任校长之精心擘划,以及多年来全校师生、校友们辛勤努力,使高应大不断成长茁 壮。今后为配合国家整体经建发展并为工商企业界培育更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将继续以务实的态度和全力以赴的精神,规划人才培育、实力备增、实务研发、体质 再造等四大发展重点,与全校师生一步一脚印迈向共同的愿景-技职教育“新典范的优质大学”。

合并

而2014年初,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校务会议高票通过争取正名“国立高雄科技大学”,不过教育部于2014年1月29日函示,为有效推展国立大学校院合并政策,建请高应大与高雄第一科技大学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合并后再议[2]。2014年3月,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校友会与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校友会董监事会讨论,达成促三校合并的共识。同时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应并校工作小组进行沟通与讨论。若三校成功整并,整合教学研究资源,校地规模可扩增为200公顷,学生数达27,000人以上,仅次于台大,成为全国第二大的国立大学[3][4]

2014年6月12日,三校分别召开校务会议,第一科大以79.6%赞成通过整并案;高应大则以90票赞成、30票反对,于予参与整并案;海科大在校务会议中临时将“合并程序是否继续”排入议案,投票表决结果55:42否决与高科大之合并案,而此次投票因临时加入,且否定该校于先前所举办两次公投之决议,因此于该校引发不小反弹声浪[5][6][7]。2014年6月19日,海科大再次招开校务会议,会后决议暂缓执行与高科大之合并案[8][9]。2014年6月25日海科大再度召开校务会议,确认三校整并案投票结果58票赞成、38票反对,同意合并为国立高雄科技大学[10]

2015年6月18日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三校同时举行校务会议,并对《三校合并计画书》投票,结果仅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否决[11],故将依2015年5月12日“104年度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等三校合并推动小组第一次会议”决议,改由二校合并[12]

但教育部之整并审议会遭两度取消,因此无法于原定时程(即2016年8月1日)成立新大学。[13]

2017年5月,高应大将重新酌思参与“国立高雄科技大学”3校整并,将校内沟通结果于5月31日前函送教育部。[14]6月16日教育部同意三校合并意愿提送行政院,惟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认为与校务会议决议不符,要求暂缓提送。[15]

2017年7月20日中华民国教育部与三校开会结果同意合并为“国立高雄科技大学”三校启动新任校长遴选,要求九月底前经由校务会议,各推派一名遴选委员代表,参与新任大学校长遴选会议。[16] 2017年12月14日,教育部函行政院核定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及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自明年2月1日正式合并为“国立高雄科技大学”一案。[17][18]

2018年1月2日,经过国立高雄科技大学合并研商会议后,教育部决定揭牌仪式由建工校区为主,其他校区则采视讯方式同步办理揭牌。[19]

2018年2月1日,三校正式合并成立“国立高雄科技大学”,首任校长为杨庆煜博士。

学校象征

校徽[20]


 
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校徽

校训

校训为李茂雄教授所撰写,自1977年起正式颁行[21] [22]

校歌

原校歌于专科学校时期校歌,由仇同先生作词,杜麟先生谱曲。现行校歌为1997年7月1日升格成“国立高雄科学技术学院”而重新制作。由时任校长黄广志做词,黄友棣教授谱曲[23]

校史

  • 1963年4月,时任高雄市长陈启川与多位地方士绅,组织“高雄工业专科学校促进委员会”,积极向台湾省政府等单位争取筹设。
  • 1963年8月,台湾省政府高雄高工为基础改制,于该校设立“台湾省立高雄工业专科学校”,令由高雄高工兼办校务,初设五年制化工土木两科[24] [25]
  • 1979年7月,随高雄市升格直辖市改名为“高雄市立工业专科学校”。
  • 1981年7月,改隶国立为“国立高雄工业专科学校”。
  • 1992年8月,国立高雄工业专科学校获准增设二年制商业类科;计有会计统计、企业管理、国际贸易、财政税务、银行保险与观光等六科(为现今 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之前身),正式合并原国际商业专科学校师生,该校教育正式涵盖工业和商业两大类科,并更名为“国立高雄工商专科学校”。
  • 1993年1月,获高雄县政府同意无偿拨用燕巢乡深水农场106.3公顷土地,并奉教育部核准规划设置第二校区。
  • 1997年7月,奉核改制为“国立高雄科学技术学院”,设立二技部化学、土木、电机、电子及模具等五个工程系。
  • 1997年8月,奉教育部令成立金门分部,成立二年制专科部,设有:观光事业、工商管理、营建管理及食品工程等四科。
  • 2000年7月,奉行政院核定改名“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并依十三个系之性质划分为“工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增设四技部化工、土木、电机、电子等四系。进修学院增设会计系。金门分部则增设二专资讯管理科,并成立企业管理、观光管理二技在职班。
  • 2003年8月,金门分部奉准独立升格为国立金门技术学院。增设观光与餐旅管理研究所硕士班、金融资讯研究所硕士班、电能与控制工程研究所博士班。商学院并入管理学院。
  • 2014年6月,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以90票赞成、30票反对,于予参与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整并案。
  • 2015年6月,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三校同时举行校务会议,并对《三校合并计画书》投票,结果仅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否决,高应大反对合并为国立高雄科技大学。
  • 2018年2月,与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合并成“国立高雄科技大学”。


历任校长

任别 姓名[26] 起讫时间 备注
兼办 唐智 1963年7月-1963年10月 台湾省政府令创建本校,旋令由台湾省立高雄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兼办本校校务[27]
代理 梁延寿 1963年10月-1964年10月 唐智校长奉令赴美参加国防研究院第六期研究,教育厅核定由高雄高工教务主任梁延寿暂代[27]
代理 唐智 1964年10月-1965年5月 台湾省政府教育廰令唐智先生代理本校校长
任内兼任高雄高工校长[27]
1 唐智 1965年5月-1972年1月 教育部函聘唐智先生为本校校长
国立师范学院学士
任内兼任高雄高工校长
任内民国57~58年兼任教育部专科职业教育司(现技职司)司长
后奉调台北工专校长
2 夏汉民 1972年1月-1977年10月 美国奥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机械工程博士
后调任教育部技职司司长、国立成功大学校长
代理 彭耀南 1977年10月-1978年2月 时任教务主任,代理主持校务
3 郭南宏 1978年2月-1978年8月 美国西北大学电机工程博士
曾任教育部技职司司长
后转调国立交通大学校长
4 张文雄 1978年8月-1985年1月 日本早稻田大学化学博士
后奉调台北工专校长
5 吴建国 1985年1月-1991年11月 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材料科学博士
后任第2届国大代表
代理 洪锟铭 1991年11月-1992年2月 时任教务主任,代理主持校务
6 黄广志 1992年2月-2001年7月 美国布鲁克林理工学院电子物理哲学博士
代理 林仁益 2001年7月-2002年10月 时任副校长,代理主持校务
7 林仁益 2002年10月-2007年9月 国立台湾工业技术学院营建工程博士
后转调高雄市副市长
代理 方俊雄 2007年9月-2008年8月 时任副校长,代理主持校务
8 方俊雄 2008年8月-2012年7月 国立中山大学电机研究所博士
9 杨正宏 2012年8月-2016年7月 美国北达科塔州立大学资讯科学博士
曾任教育部电算中心主任、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校长
后转调台南应用科技大学校长
10 杨庆煜 2016年8月-2018年1月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

组织

学院系所

工学院 ■ 化学工程与材料工程系暨研究所 ■ 土木工程系暨土木工程科技研究所
■ 机械工程系暨研究所 ■ 模具工程系暨研究所
■ 工业工程与管理系暨研究所
电资学院 ■ 电机工程系暨研究所 ■ 电子工程系暨研究所
■ 资讯工程系暨研究所 ■ 光电与通讯研究所
管理学院 ■ 国际企业系暨研究所 ■ 财富与税务管理系暨研究所
■ 观光管理系暨观光与餐旅管理研究所 ■ 会计系暨研究所
■ 金融资讯系暨研究所 ■ 企业管理系暨研究所
■ 资讯管理系暨研究所
人文社会学院 ■ 应用外语系暨英语专业沟通与教学科技硕士班 ■ 人力资源发展系暨研究所
■ 文化创意产业系暨硕士班 ■ 语文中心
通识教育中心
体育室
附设进修学院

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中心 ■ 教育部区域产学合作中心 ■ 工程资讯整合与模拟研究中心
■ 创新育成中心 ■ 营建材料检验测研究中心
■ 水刀科技应用研究中心 ■ 能源科技研究中心
■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全球运筹发展中心
■ 国际珠宝及贵金属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 企业资源规划研究中心
■ 体适能健康管理研究发展中心 ■ 南台湾跨领域研究中心

各学院专业研究中心

工学院 ■ 工程资讯整合与模拟研究中心 ■ 营建材料检验测研究中心
■ 水刀应用科技中心
电资学院 ■ 能源科技研究中心
管理学院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全球运筹发展中心
国际珠宝及贵金属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企业资源规划研究中心
体育室 体适能健康管理研究发展中心、国民运动中心

行政单位

行政单位 ■ 教务处 ■ 学生事务处
■ 总务处 ■ 研究发展处
■ 国际事务处 ■ 燕巢校务部
■ 图书馆 ■ 计网中心
■ 校友中心 ■ 环安卫中心
■ 秘书室 ■ 人事室
■ 主计室

学校校友

该校创于1963年,至2011年止已有超过10万名校友,详细名单可参阅主条目。

校园

校区名称 校区地址 面积(公顷) 取得经过
建工校区 高雄市三民区建工路415号 13.87 日治时期原高雄高工飞机修护科机场,战后改为该校辖放租耕地,1965年创校后备价补偿收回拨用[28]
燕巢校区 高雄市燕巢区深中路58号 110.36 1993年获高雄县政府同意无偿拨用燕巢乡深水农场土地。

学生活动

新生体验营

新生体验营,为高应大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迎新活动,更是学校、社团以及各系学会倾尽资源,前身为新生大露营。参加的对象为全体新生。为期两天,并有多项竞赛与康乐活动。目的为凝聚班级及系上的向心力,并让新生能尽快认识班上的同学。是高应大少数历史悠久的活动之一。
第35届因为H1N1而停办,而在公元2010年9月25、26日正式举办第36届新生大露营,但正式更名为"九十九(公元2010年)级新生体验营",因此新生大露营一词,就此成为绝响。
106级新生体验营,地点不同以往在澄清湖举办,而是选择在高应大燕巢校区举办,让新生可以在活动两天中更认识校园。
107级新生体验营则是在高科大第一校区举办。
108级起新生体验营停办,迈入历史。

毕典拨穗正官

高应大曾于2006年时,曾被学生投诉礼堂太小,毕业典礼每班仅限三十人参加,让部分同学留下遗憾,但经毕典筹备会讨论后,决定毕业生全数出席、同日分梯举办。每位毕业生上台接受校长拨穗、院长颁毕业证书,系主任、校友总会总会长握手祝福等,而来宾只出席不致词,将舞台镁光灯留给每一位毕业同学,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一生一次的荣耀。这个“毕业同学为主”的毕业典礼,已成为高应大的传统之一。

2006年世界太阳能车拉力赛

2006年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主办的世界太阳能车拉力赛于9月16日─9月21日举行,共计五天。竞赛内容包括在屏北机场内举行的场内耐久赛,以及绕行嘉义台南高雄屏东之拉力赛。
除了竞赛之外,并搭配了许多展示活动。例如太阳能车,以及太阳能相关应用的展示。参赛国家仅有美国日本德国伊朗土耳其以及台湾,共6个国家,11台车参赛。而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夺得了场内耐久赛及拉力赛双料亚军的佳绩。此比赛是继2004年雅典奥运活动“Phaethon 2004”后,第二次世界上有太阳能车拉力赛,非属常态性赛事。

学生社团活动

该校拥有58个社团,详见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学生社团(官方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国际学术交流

该校1965年开始即有国际参访性学术交流,由于次数繁多,因此仅列举"姐妹学校"。[31]

国家 学校名称
  美国 堪萨斯大学 (University of Kansas)
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 (University of Missouri-Kansas City)
矽谷大学 (Silicon Valley University)
威斯康星大学拉克罗斯校区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La Crosse)
罗德岛大学
芝加哥州立大学
  德国 柏林工程应用科学大学 (Beuth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Berlin )
霍夫应用科学大学 (Hof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因戈尔施塔特高等专科学校 (Fachhochschule Ingolstadt)
  英国 米德尔塞克斯大学 (Middlesex University)
  法国 国立巴黎东部马恩河谷大学 (L'UNIVERSITE de PARIS EST MARNE-la-VALLEE)
法国综合理工学院联盟 (Polytech Group France)
  瑞士 瑞士国际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 (Th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Hotel and Tourism Management)]
经济学瑞士学校 (Swiss School of Economics)
  立陶宛 Kazimieras Simonavicius University
  波兰 弗罗茨瓦夫理工大学 (Wroclaw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新西兰 维特利亚国立理工学院 (Whitireia Community Polytechnic)]
  日本 静冈理工科技大学 (Shizuok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鹿儿岛国际大学 (The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of Kagoshima)]
明治大学 (MEIJI University)]
爱媛大学
  中国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广西大学
  韩国 建国大学
  印度 Gateway Schools
  马来西亚 新纪元学院(New Era College)]
拉曼学院(Tunku Abdul Rahman College)]
  菲律宾 远东大学 (Far Eastern University)]
  越南 胡志明市技术师范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ical Education HCMC)
越南洛洪大学(Lac Hong University, Vietnam)
越南大勒大学(DaLat University)
越南孙德胜大学 (Ton Duc Thang University)
海防大学(Hai Phong University, Vietnam)
岘港大学(University of Da Nang)
胡志明市国家大学(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Vietnam National University-Ho Chi Minh City)
胡志明市技术教育大学(Hochiminh City University of Technical Educ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越南国家大学-经济与商务大学-国外投资研究中心(Center for Foreign Investment Studies)
Viglacera Vocational College
北河国际大学(Bac H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河内科技职业学院(Hanoi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越南莲花大学(Hoa Sen University, Ho Chi Minh City, Vietnam)
越南海事大学(Vietnam Maritime University)
Vietnam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Hanoi University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越南芽庄大学(Nha Trang University)
Dai Nam University
Nguyen Trai University
  印度尼西亚 Semarang State Polytechnic
Padang State University
Sriwijaya State Polytechnic
Politeknik Manufaktur Negeri Bandung
Semarang University
Universitas Negeri Malang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 (繁体中文)99-101年度教职员人数与近年变动趋势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资讯公开区
  2. ^ (繁体中文)高应大参与三校合并意愿表达投票结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高雄3科大擬合體 躍全台最大. 联合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9). 
  4. ^ 高雄3科大擬整併 教部:會很強. 联合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9). 
  5. ^ 校長「黑箱」否決合併案 海科大師生要學太陽花抗爭. ETtoday 东森新闻云. 2014-06-13 [2015-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6. ^ [高應大] 校務會議表達本校意願. 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学生会. [2015-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5). 
  7. ^ 抗議合併破局 海科大生畢典抗議. 自由时报. 2014-06-14 [2015-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8. ^ 蔡清华. 海科大合併案 校務會議決定延後辦理. 自由时报. 2014-06-19 [2015-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7). 
  9. ^ 周昭平. 抗議黑箱不合併 高海科大學生拉黑布. 苹果日报. 2014-06-19 [2015-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2). 
  10. ^ 李义. 海科大 同意續推3校合併. 中国时报. 2014-06-26 [2015-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11. ^ 洪定宏. 66票反對 高應大拒絕3校合併. 自由时报. 2015-06-18 [2015-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12. ^ 104年度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等三校合併推動小組第一次會議 (PDF). 张心怡. 中华民国教育部. 2015-05-12 [2015-06-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9-30). 
  13. ^ 周昭平. 高雄科技大學延宕 吳思華被罵詐欺. 苹果日报. 2016-01-05 [2017-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3). 
  14. ^ (繁体中文)台教技(二)字第1060055238A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 ^ 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 重新思考參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三校整併案過程. 2017年6月22日 [2017年6月25日]. 
  16. ^ (繁体中文)教育部与三校开会结果同意合并为“国立高雄科技大学”三校启动新任校长遴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7. ^ 臺教技(二)字第1060180589號 (PDF). [2017-12-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1-03). 
  18.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合併計畫書核定本 (PDF). [2017-12-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1-03). 
  19. ^ 臺教技(二)字第1070008402號. [2018-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0). 
  20. ^ (繁体中文)校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网站
  21. ^ (繁体中文)校训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网站
  22. ^ (繁体中文)校训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高雄工专20周年专辑》,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秘书室
  23. ^ (繁体中文)校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网站
  24. ^ (繁体中文)高应科大大事纪要五十二学年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校史馆
  25. ^ (繁体中文)校史纪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高雄市立高雄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网站
  26. ^ 《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校史馆 历任校长》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
  27. ^ 27.0 27.1 27.2 《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秘书室大事纪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
  28. ^ (繁体中文)《高雄工专校琐忆_唐智校长》
  29. ^ 《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校本部平面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
  30. ^ 《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燕巢分部平面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
  31. ^ 《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国际事务处》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