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港西岸码头仓库
基隆港西岸码头仓库位于台湾基隆市仁爱区,为基隆港西岸数座兴建于日治时期的码头设施,主要兴建于1930年代,最早有8座,至1990年代仅剩西二、西三码头2处。从完工后至航空业兴盛前,这里是台湾最重要的联外客运门户,因而被历史学者称为“台湾的嘴巴”[1]。西二、西三码头仓库于2014年12月列为历史建筑保护,目前为基隆港的西岸旅客中心(客运码头),台湾本岛往返马祖的渡轮航线主要在此到开。
基隆港西二西三码头仓库(含空桥) | |
---|---|
基隆港西岸码头仓库 | |
位置 | 中华民国(台湾)基隆市仁爱区港西街16号 |
坐标 | 25°08′06″N 121°44′28″E / 25.134930°N 121.741227°E |
建成时间 | 日治台湾昭和九年(1934年) |
官方名称 | 基隆港西二西三码头仓库(含空桥) |
类型 | 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其他设施-港埠设施 |
评定时间 | 2014年12月25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历史
日治时期
1930年代,日本当局陆续在基隆港兴建了8座码头仓库,其中西二码头仓库兴建于1932年、西三码头仓库兴建于1934年。这些仓库的特色为上层为客运设施、下层则为货运空间。西二西三码头仓库与基隆车站之间在当时设有行人天桥连接,以方便旅客在基隆港的客轮与通往台湾各地的铁路之间转乘[2]。1923年,日本皇太子裕仁(日后的昭和天皇)巡视台湾,即由此地登陆。
战后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投降,中华民国接管台湾,军队搭乘美军运输舰由此处抵台。战后将在台日本人强制遣送回国,也由这个码头开船。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发后,刘雨卿率领的国民革命军整编第21师,分成两支从基隆与高雄登陆,进行武力镇压与清乡。北方分支部队由此码头登陆。1949年,因国共内战失利撤退来台的国军部队多数在此登陆。1954年,韩战期间被俘后选择来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亦在此登陆。此后,西二、西三码头仓库主要做为客运码头使用,正面外墙悬有“西岸旅客码头”牌衔。
建物保存
2013年,张通荣执政下的基隆市政府通过都市更新案,决定拆除剩下的西二、西三两座码头仓库,之后将在此兴建包含海运客务中心与港务办公设施的“新海港大楼”。台湾港务公司基隆港务分公司原定在2014年2月9日拆除西三仓库,至于西二仓库拆除日期未决定,但因民间的反对声浪而暂缓拆除。2014年4月5日,西二仓库发生火警[3]。2014年6月,基隆市文化局决议将西二、西三码头仓库列为历史建筑,但仅有西二完整保留,西三的多数建物仍将拆除以兴建新海港大楼[4]。2015年4月10日,林右昌执政下的基隆市政府推翻原决议,宣布西三码头仓库全区保留,并规划将西二、西三码头仓库划为文创产业专用区使用[5]。2019年,西二西三码头由第二旅客邮轮中心进驻,并包含部分文创产业业者[6]。2019年5月,于日治时期就读于建成寻常小学校的湾生造访西二西三码头仓库,为其在终战后遣返回日本前在台湾的最后一站[7]。
由于西二、西三码头仓库已非建筑原样,基隆港务分公司自2020年起启动建物修复工程[8],于2022年3月底竣工[9],并在2022年6月举行的基隆城市博览会做为展区的一部分开放民众先行参观。
流行文化
2014年上映的台湾电影《KANO》曾在此取景。
注释
- ^ 見證光復 「台灣的嘴巴」要拆了 - 聯合報 2014.02.09. [2014-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1).
- ^ 飛行場の測候所: 西二西三碼頭是基隆迎向世界的管道!. [2016-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8).
- ^ 游明煌、邱瑞杰、卢家豪、许瀚分. 基隆港西二倉庫失火 險毀KANO場景. 联合报. 2014-04-06 [2014-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8).
- ^ 俞肇福. 〈北部〉列歷史建築 基隆西二倉庫存西三倉庫拆. 自由时报. 2014-06-11 [2014-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1).
- ^ 基港西三碼頭倉庫 逆轉不拆了 - 自由時報 2015.04.11. [2015-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9).
- ^ 基隆第二郵輪中心 文創產業進駐. 自由时报. 2019-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9).
- ^ 92歲灣生今日重返基隆港 憶當年被遣返心情激動. 自由时报. 2019-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9).
- ^ 基隆港西二、西三码头仓库 明年修复招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自由时报 2021年9月3日
- ^ 基港西2西3仓库翻修完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台湾新生报 2022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