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现形记

晚清小说

《官场现形记》, 晚清四大著作之一 ,共60回。作者李宝嘉(1867年-1906年),字伯元,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本书体裁仿《儒林外史》,由一系列独立人物故事连接而成,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于《世界繁华报英语Shanghai Shijie Fanhua Bao》连载,至光绪三十二年作者因肺病病故上海,《官场现形记》部份故事内容由朋友欧阳巨源补缀而成。该书直指封建官僚胥吏习性与官场黑暗腐败,竟至惊动朝廷。[1]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官场现形记》与刘鹗的《老残游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
作者李宝嘉
类型小说
成书年代清代光绪
发行信息
保存状态章回:六十回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作者 作品
刘鹗 老残游记
李宝嘉 官场现形记
吴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曾朴 孽海花

简介

全书由几十个独立的中篇故事构成,全书没有中心人物,前面出现过的人物,可能后面就不会再出现。有些姓名是可考的,如华中堂即荣禄,黑大叔即李莲英,都是历史上的人物。华中堂回答贾大少爷说:“多碰头,少说话,是做官的秘诀。”大学士曹振镛曾国藩都说过,可知是清季的官场文化。本书第一回写赵温中举,赵家设宴庆贺,热闹了几天。赵家请来王孝廉、王乡绅撑门面,又求他们带赵温进京会试开开眼界。赵温进京会考,考前拜见老师吴赞善。赵温只拿了二两银子给老师,这个吴老师嫌少,于是不再帮忙了,赵温的会试就落榜。最后赵温只好在京城里花钱捐了个官,托徐都老爷写推荐信,做了中书。赵温身边的钱典史也在盟弟胡明理的帮助下,出了一百两银子,得到徐都老爷的推荐信,赶往江西,于是故事转到江西黄知府。赵温的故事只是个引子,后来赵温就没下文。清代捐钱买官的文化盛行,为历朝仅见,但名义上的官很多,实际上的职位少。华中堂就在京城开古董店,专门经营卖官生意。第三回写钱典史在黄知府的差役戴升的活动下,谋得了支应局收支委员的好差使。黄道台升了道台后,因前案子被人告发,最后花一万两银子疏通,最后安然无恙。第四回以后,钱典史又没下文。第四回写江西何藩台和他的三弟“三荷包”,用二千两银子,买得一位军机大臣给山东巡抚的一张八行书,到山东省做了胶州知府。第七回到第十一回,写山东官员陶子尧拿了朝廷两万银子,被派到上海买外国机器,结果人一到上海就被骗子魏翩仞带到四马路花天酒地,被骗几万两银。幸好有山东试用府吏周果甫献策,请洋人出面协调,此事才有惊无险。周果浦因得陶子尧谢礼,前往浙江,协助浙江巡抚刘中远办洋务。周果甫与刘中丞的助手戴大理不和,彼此互相拆台。

第十二回写浙江统领胡化若奉命赴严州剿匪,却兼程进军,纵容兵丁“洗灭村庄,奸淫妇女”。百姓向县官伸冤,县首却驳回百姓的申诉。李宝嘉搜集了当时流传的话柄,然后尽情的谩骂,如:“初次出来做官的人,没有经过风浪,见了上司下来的札子,上面写着什么‘违干’、‘未便’、‘定予严参’,一定要吓得慌做一团……”。胡统领还虚报粮饷,冒领功劳。因为与地方官分赃不均,引起了内讧,周果甫暗地里找人上北京揭发,此事惊动了朝廷。第十八回写御史因剿匪一事弹劾刘中远,清廷派钦差查案,两名钦差抓了很多官员,他们自称是“只拉弓,不放箭”,然后就谈价码,一开口就是两百万。第二十五回写浙江粮道贾筱芝(假孝子)用六千两银子买得一个密保,升任河南按察使。贾筱芝的大少爷贾润孙,趁著黄河决堤之之际,伪造军机大臣周中堂给贾筱芝的信,谋得河台委派下游总办一职,一共赚了十几万两银子,又进京谋职。

第三十回写炮船管带冒得官犯了过 失,为求上司羊统领包涵,将自己的女儿作为礼物,送给羊统领做第九个小老婆。第三十六回写湖广总督旗人湍多欢,有十二个姨太太,人称“十二金钗”。得宠的九姨太与十二姨太先后插手卖官捞钱。唐二乱子通过湍制台的十二姨太,成了新委银元局总办。第四十二回写湍总督调任直隶总督,湖北巡抚贾世问抚台升署,担任制台 。贾世问有二大绝技,一是画梅,二是写字,下属便借此来奉承他。第四十六回写钦差童子良前来湖北清查财政,他脾气不好,讨厌洋货,但因病抽上了鸦片。有人对他开玩笑说:“这是洋烟,你为什么抽?”但下面的人改称鸦片为云南土熬,他就继续享用。第四十八回主要写安徽候补知府刁迈彭,善于逢迎巴结。第五十二回写徐中堂女婿尹子崇为了填补吃喝嫖赌欠下的债务,打著老丈人的名义,将安徽矿产卖给洋人。

整本书中几无善良角色,只有坏人,但坏人又都有做坏事的理由;至于官员失职或犯罪,都能用钱化解。连书中慈禧太后也承认“通天底下一十八省,哪里来的清官”。[2]正如卷首有茂苑惜秋生序曰:“种种荒谬,种种乖戾,虽罄笔墨,不能书也!”

评价

《官场现形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李锡奇说:“所写种种,大都实有其人,实有其事。惟都不用真名,而所用假名亦皆有寓意。”鲁迅说:“特缘时势要求,得此为快,故《官场现形记》乃骤享大名。”[3]

本书急于表现当时时代特色,著重揭露官僚的“龌龊卑鄙”,在内容上少了细致的修饰,人物典型化,描写过于渲染夸张、笔无藏锋,内容显得不够耐人寻味。其剧情大同小异,写之又写,难免杂沓重复;又因随写随刊,结构仿《儒林外史》,因而显得杂乱散漫。[4]

参见

注释

  1. ^ 顾颉刚《〈官场现形记〉之作者》一文记载:“《现形记》一书流行其广,慈禧太后索问是书,按名调查,官交有因以获咎者,致是书名大震,销路大广。”
  2. ^ 《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
  3. ^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八篇〈清末之谴责小说〉
  4. ^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八篇称:“凡所叙述、皆迎合、钻营、朦混、罗掘、倾轧等故事,兼及士人之热心于作吏,及官吏闺中之隐情。头绪既繁,脚色复伙,其记事遂率与一人俱起,亦即与其人俱讫,若断若续,与《儒林外史》略同”。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阅读本作品原文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