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卡比博

尼古拉·卡比博义大利语Nicola Cabibbo,1935年4月10日—2010年8月16日),意大利物理学家。1983年至1992年间他曾任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INFN)院长。从1993年起至今,他是宗座科学院的院长。

尼古拉·卡比博
出生1935年4月10日 编辑维基数据
罗马 编辑维基数据
逝世2010年8月16日 编辑维基数据 (75岁)
罗马 编辑维基数据
母校
职业理论物理学家、大学教师、物理学家 编辑维基数据
雇主
奖项高能和粒子物理奖、樱井奖狄拉克奖章、义大利共和国功绩大十字骑士勋章、Order of Minerva 编辑维基数据

生平

卡比博以核子弱作用的工作出名。他在此领域的主要工作源于对以下二个现象的解释:

  1. 上夸克下夸克间,电子电子型中微子间,以及μ子μ子型中微子间有相似的转移强度;
  2. 奇异数改变过程的强度大约是奇异数守恒过程的1/4。

为解决第一个问题,他提出了弱作用普适性假说,即不同代粒子弱作用耦合强度的相似性。对第二个问题,他提出了下夸克和奇异夸克间的混合角 [1]。现在此角被称为卡比博角。

1973年在发现第三代夸克之前,小林诚益川敏英把卡比博的工作推广到卡比博-小林-益川矩阵。2008年他们也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许多物理学家对诺贝尔委员会这一决定非常不满[2][3]。当被问到对诺贝尔奖的反应时,卡比博不做任何评论。但据接近他的人说,他对诺贝尔委员会怀有很大怨恨[4]

现今卡比博的研究主要是超级计算机在现代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参考资料

  1. ^ N. Cabibbo. Unitary Symmetry and Leptonic Decay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63, 10: 531. 
  2. ^ Physics Nobel snubs key researcher. New Scientist. 7 October 2008 [2008-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1). 
  3. ^ 闫同民. 与2008年诺贝尔物理奖失之交臂的物理学家. 物理双月刊: 354–357. 2013 [2013-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4).  参数|journal=与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journal}}|website=) (帮助); |volume=被忽略 (帮助)
  4. ^ Nobel, l'amarezza dei fisici italiani. Corriere della Sera. 7 October 2008 [2008-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