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巴寺
帕巴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吉隆镇,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1]
帕巴寺 | |
---|---|
基本信息 | |
国家 | 中国 |
位置 | 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 |
坐标 | 28°23′46.997″N 85°19′40.998″E / 28.39638806°N 85.32805500°E |
宗教 | 藏传佛教 |
宗派 | 格鲁派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帕巴寺 | |
地址 |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清 |
编号 | 7-1405-3-703 |
认定时间 | 2013年 |
地图 | |
历史
帕巴寺位于日喀则市吉隆县驻地以南、吉隆镇东侧大约30米处,海拔2850米。[2]
据传说,帕巴寺是松赞干布按照尼泊尔赤尊公主的提议,在边镇建立的镇边寺庙之一,带有尼泊尔寺庙的建筑风格。从建筑及壁画看,历代曾对帕巴寺进行修葺,但帕巴寺主体建筑仍保持历史旧貌,带有浓厚的南亚风格。[2]
帕巴寺是廓藏战争时的重要地点。1789年,中国清朝和廓尔喀(今尼泊尔)两国在如今吉隆镇帕巴寺附近举行和谈,中方代表在廓尔喀侵略军的武力胁迫下,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1791年,廓尔喀人在聂拉木“雪康”大楼(如今该楼尚存墙基)以和谈为名,杀害西藏噶厦官员代表及随从,并且绑押了西藏方面两名官员送往廓尔喀首都加德满都关押。当年,廓尔喀侵略军进攻定日协格尔寺遭到顽强抵抗,不得不转而进攻日喀则。1792年,清朝的将军福康安奉命率领1700多人开至前线同藏军共同作战,将廓尔喀侵略军全部驱逐出西藏,全部收复被廓尔喀军队占领的聂拉木等地。[3]
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寺被毁。1980年代,由吉隆县人民政府批准恢复。[2]1980年代重建之后,被列为吉隆县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2014年度西藏自治区和谐模范寺庙暨爱国守法先进僧尼评选中,帕巴寺2名僧人被评为爱国守法先进僧尼。[5]
建筑
帕巴寺的建筑是一座楼阁式石木塔,高四层。塔中有梯子,可盘旋到顶。该建筑逐层收分,层层出檐,每层都有壶门、小窗,有挑檐、檩枋、飞头、椽子、瓦垄等等。塔的四角的一、二层檐角套着火焰形铜套饰;三、四层为黄铜翘檐;顶部设有铜刹顶,用圆光、仰月、宝盖、宝珠相连接;屋面以红铜盖顶。三、四层的四周壶门上绘着小佛像。[2][4]
此塔底层是佛殿,由门廊、主殿组成,外部环绕着内回廊、外回廊,供信众转经。门廊面积4柱,门楣两端圆雕木狮子一对,左右有密室连通。佛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3间,进深3间,有柱14根(圆柱4根,方柱10根)。佛殿门楣上方有5尊护法狮子,其间绘有戴黄帽的格鲁派祖师像。佛殿内南端东侧第一根柱上有墨书藏文题记的该寺寺志,佛殿南墙的东、中、南段上方分别开有用于采光的小窗。佛殿北墙原来供奉主尊释迦牟尼8岁身量的檀香木像,东、西墙各供奉佛像4尊,东墙西侧供奉十三世达赖泥塑像,均高约10米;西墙角上供奉莲花生泥塑像,高约8至10米。主供前方有金质、银质酥油灯各2盏,高约30至40厘米,还有黄铜制的酥油桶等等。佛殿内的木柱以锦缎围裹,悬挂五色缎子制成的庄严胜幡,东、西两墙的经橱内有《甘珠尔》、《丹珠尔》各一部。上述殿内塑像、法器等均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现已无存。[2][4]
壁画
寺内壁画大多保存完好,主要包括:
- 门廊壁画:门廊北壁右侧是莲花生像,下方绘有其弟子像,上方绘有密宗双身佛像“定觉”以及白度母,间饰云朵、山水图案。门廊北壁左侧绘十一面八臂观音像,其上方左、右两侧分别绘有释迦牟尼坐像,下方左、右两侧绘有吉祥天母,中央为“圣山”冈仁波且。门廊东壁是释迦牟尼小像,均结跏趺坐在莲台之上,结各种印相。门廊南壁自东至西分别绘有化佛、三世佛、罗汉、护法神、观音、度母像等等。门廊西壁绘有3尊忿怒状的护法神像。[2][4]
- 佛殿壁画:佛殿南壁东、西段壁画最精彩。东段壁画最上方是释迦牟尼像;中心绘有宗喀巴弟子3人;东侧绘有观音像;西侧绘有仁嘎钦布,长髯白髻,手中持有人骨法号;最下方是并列5尊护法金刚像。西段壁画最上方绘有绿度母;下方绘有吉祥天母;西端绘有圣山冈仁波且;东端绘有骑虎护法神像、骑象护法神像、坐在披发裸体人身上的头戴人骨骷髅冠的护法神像;中心为观音像,四周饰有雪山、云彩。[2][4]
- 外环廊壁画:帕巴寺壁画中最精美的部分。[2][4]
- 外环廊南壁:上方门楣处绘有释迦牟尼像,左右两侧有度母、护法神像;西段是西方广目天王(手托宝塔)、东方持国天王(手执琵琶),两位天王之间绘有坛城,中央为无量光佛,西侧是化佛小像;东段是南方增长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吉祥天母像。
- 外环廊西壁:自南至北绘有护法神、十六罗汉、历代高僧等等。
- 外环廊北壁:自西至东绘有释迦牟尼、班丹拉姆、米拉日巴、噶玛法王、德敦嘎旺多杰、哈蒙居马、仁尊次旺罗布、切洛桑扎、莲花生及其佛母康错益西措杰、拉坚门德那哇、墀松德赞、药师佛及其弟子、喜金刚、观音、强巴佛、白伞盖、多吉申巴、恰那多杰、绿度母、宗喀巴师徒三尊、拉罗哇、吉尊强准等像。
- 外环廊东壁:北段壁画的早期与晚期部分区别显著。北段上层壁画的创作年代最晚,与北段下层壁画的叠压关系明显。壁画从北端开始,绘有布达拉宫、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琉璃桥、八角林三塔、药王山等建筑群,长9米。此外还绘有吉祥天母像。南段下层壁画具有早期壁画的特征。菩萨像,手持净瓶,上身赤裸,赤足站在莲座上,旁边为菩提树;法师像,头戴浅褐色的尖帽,内穿右衽僧衣,外披袈裟,右手作说法印,左手持净瓶平置在腿部,结跏趺坐在莲台之上;墀松德赞像,头戴宝冠,手持轮宝,坐在莲台上,下面有祥云环绕,左下方还绘有一尊头戴高冠的菩萨头像,手持法螺。南段上层壁画的创作年代晚于南段下层壁画,有《宫廷生活图》、《削发剃度图》、《释迦涅槃图》等不同场面:
- 《宫廷生活图》:反映松赞干布时代大臣甲射的宫廷生活。画面中心为楼阁,第一到三层是甲射坐在法台上,手执法轮,两侧分立侍女;第四层是七名宫廷侍从在室内,均为头缠头巾,身穿圆领衣,正在娱乐谈笑;第五层是宫中马厩,绘有数匹马及饲养人;第六层是骑马出行图及宫中饮宴场景。
- 《削发剃度图》:正上方绘有一座覆钵式塔,周围有云朵、树丛环绕;下方绘有3人:自左至右第一人缠有头巾,正在烧水;第二人穿着紫红色的右衽长袍,右手执剪刀,左手抓发辫,正在剃发;第三人身穿通肩袈裟,正在主持剃度。
- 《释迦涅槃图》:正中绘释迦牟尼侧卧像,右侧为菩提树,树下二弟子垂首悲痛;上部祥云缭绕,左右两侧各有2位乐音菩萨在天上迎奉。[2][4]
参考文献
- ^ 日喀则吉隆县概况.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2006-11-17 [2015-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1).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帕巴寺. 中国西藏网. 2013-08-19 [2013-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聂拉木县旅游景点,西藏政府门户网站,2006-11-17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4-05-22.
- ^ 4.0 4.1 4.2 4.3 4.4 4.5 4.6 吉隆县帕巴寺—日喀则市—西藏寺院,佛教导航,2013年03月29日[永久失效链接]
- ^ 2014年度全区和谐模范寺庙暨爱国守法先进僧尼名单. 西藏日报. 2014-12-23 [2015-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尼泊尔地震西藏多座寺庙古迹受损 国道山体滑坡. 搜狐. 2015-04-26 [2015-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