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机场

建瓯大洲飞机场位于建瓯老城区以北,马汶村以南,崇阳溪东岸。始建于1933年,最初为向被围困在顺昌国民革命军第56师空投粮食而修建。抗战时期隶属中国空军第十三总站管辖,是美国飞虎队的中转基地,为美军飞虎队的飞机提供维修、加油、中转等服务,设有一招待所和战地医院,为空运来的伤员诊疗服务。1949年以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黄华山空军站接管。在武夷山军用机场建成以后,加之部队缩编,黄华山空军站撤走,建瓯机场废弃不用。机场废弃后用作农田,没有进行商业开发。[1][2]

历史

建成

在1933年8月的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战役中,顺昌将乐南平三城同时被红军包围,其中顺昌战事最烈,城内刘和鼎部队被困20余日而断粮,多次向南昌告急。为解决国民党第56师刘和鼎部队粮食供应,当时决定在建瓯抢建一临时机场,供飞机起降,向顺昌城空投粮食。刘和鼎派遣工兵营在建瓯的北门郊外大洲抢修1个长千米,宽300米,占地400亩的小型飞机场,电请南京飞来4架小型飞机,每天从建瓯飞往顺昌为被围军队投送粮食。机场建成后,每天向顺昌投粮食,空投持续一个多月。后来红军自动撤退,被困40多天的将乐、顺昌、南平三地解围。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建瓯飞机场担负着军政人员往来、战争物质运转的任务,也是抗战期间盟军的抗战机场,为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的中转基地。1942年6月7日,日军占领浙江衢州,设在衢州机场的空军第十三总站撤至福建建瓯机场。借用黄华山的城隍庙作办公室,宿舍另租民房,分散在庙的四周。机场经加工整理,跑道长一千多米,另有平行滑道一条。同年8月,日军撤出衢州,空军第十三总站即从福建建瓯迁回浙江衢州。1942年9月,服务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的隶属于战地服务团桂林支部的建瓯空军招待所成立,有两层小楼及餐厅,可同时接待20人食宿,并设有专职的理发师、洗衣人员,以及一支飞鹰剧团。另有一座小型战地医院。1944年6月日军发动金衢战役,衢州又一次沦陷,空军第十三总站又迁到福建建瓯,直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南京空军总部成立,空军第十三总站随即撤销。

1949年以后

1949年下半年,建瓯解放,机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黄华山空军站接管,主要负责机场扩建、维修保养和接受飞机紧急降落任务以支持解放军攻打金门、台湾。建瓯机场于1949年7月份起至11月中旬进行扩建,共历时4个半月,建设共征集各地民工5000余人,挖土12万方。新建的建瓯机场加长加宽了跑道,并建成三层办公楼一座,瞭望台一座,飞机掩体八个。机场建成后,曾多次用作传递急要公务的加油站。后新建武夷山军用机场,建瓯机场至此弃用。

环境

由于城南云际山的善见塔(俗称水南塔)正对机场跑道,宝塔成为飞行员们天然的地面标志。

参考资料

  1. ^ 莫庭贤; 黄葵; 郑群瑞. 建瓯抗战史话:忆日机轰炸建瓯的苦难岁月等三篇. [2020-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9) –通过建瓯市人民政府. 
  2. ^ 《建瓯市革命老区发展史》. 福建建瓯机场与“飞虎队”. [2021-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