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纳达尔
拉斐尔·纳达尔·帕雷拉(西班牙语:Rafael Nadal Parera,加泰罗尼亚语:[rəfəˈɛɫ nəˈðaɫ pəˈɾeɾə],西班牙语:[rafaˈel naˈðal paˈɾeɾa],1986年6月3日—),昵称拉法(Rafa),西班牙退役男子网球运动员,是首位西班牙年终球王,也是史上第七位男子生涯单打全满贯及第二位男子生涯单打金满贯得主。截至目前,纳达尔赢得22座大满贯冠军,其中包含14座法网单打冠军,奥运男单、男双金牌,以及大师赛36个冠军,单打冠军合计92个。
全名 | Rafael Nadal Parera |
---|---|
外号 | Rafa、纳豆、蛮牛、红土之王、The Matador[1][2] |
国家/地区 | 西班牙 |
居住地 | 西班牙马略卡岛马纳科尔 |
出生 | 西班牙马略卡岛马纳科尔 | 1986年6月3日
身高 | 1.85米(6英尺1英寸)[3] |
教练 | 卡洛斯·莫亚(2016–) 马克·洛佩斯(2021–) |
转职业年 | 2001 |
退休年 | 2024 |
持拍 | 左手持拍(双手反拍) |
职业奖金 | $134,946,100美元(网球史上第二) |
官方网站 | rafaelnadal |
单打成绩 | |
职业战绩 | 1080–227(82.63%) |
冠军头衔 | 92(网球史上第五) |
最高排名 | 1(2008年8月18日) |
现今排名 | 158(2024年8月1日) |
大满贯单打成绩 | |
澳网 | 冠军(2009、2022) |
法网 | 冠军(2005、2006、2007、2008、2010、2011、2012、2013、2014、2017、2018 、2019、2020、2022) |
温网 | 冠军(2008、2010) |
美网 | 冠军(2010、2013、2017、2019) |
其他大型单打赛事 | |
ATP总决赛 | 亚军(2010、2013) |
奥运会 | 金牌(2008) |
双打成绩 | |
职业战绩 | 142–77(64.84%) |
冠军头衔 | 11 |
最高排名 | 26(2005年8月8日) |
大满贯双打成绩 | |
澳网 | 第三轮(2004、2005) |
温网 | 第二轮(2005) |
美网 | 四强(2004) |
其他大型双打赛事 | |
奥运会 | 金牌(2016) |
团体成绩 | |
戴维斯杯 | 冠军(2004、2008、2009、2011、2019) |
纳达尔被公认为史上最优秀的红土选手:2005年首次参加法国网球公开赛便夺冠,迄今法网112胜4败的战绩(法网第一位百胜男子选手),写下单一大满贯史无前例的14冠纪录。2005年4月起红土球场81连胜创下公开化年代男子网坛单种场地最长连胜纪录。 2010年,拿下四座红土大型赛事,首创“红土大满贯”[注 1]。生涯在巴塞隆纳网球公开赛赢得12冠,蒙地卡罗大师赛夺下11座冠军,罗马大师赛也拿到10冠,展现他在红土球场的宰制力,因此有“红土之王”的美誉。自2008年取得温网冠军后,即开始取得在红土场地以外的竞争力,并陆续拿下澳网及美网冠军,迄今已累积两座草地及六座硬地2慢4快的大满贯冠军。
由于他职业初期造型酷似海盗,被球迷取以绰号“海盗”、“船长”[4][5];又因为名字华语译音近似,被华人球迷昵称为“纳豆”或“豆子”[6],因为拥有充沛体能及速度加上将每一分当作破发或保发点的“异常令人敬佩的斗志”,被媒体与球迷昵称为“蛮牛”,另外,由于在红土球场上的惊人成就,也被球迷昵称为“红土之王”、“红土战神”、“红土土地公”。
纳达尔与同时代的另二位选手罗杰·费德勒、诺瓦克·乔科维奇被现代大众传媒称为“网坛GOAT”,三位选手之间的较量被誉为是网球史上的黄金年代,创下了许多经典战役,也创下许多网球纪录。他跟费德勒二人之间的竞争,被许多人认为是网球史上最伟大的对决,二人在大满贯决赛中共交手九次,是网球史最多的纪录,其中纳达尔拿下六次的胜利。费德勒在早年对决中略占上风,但随后纳达尔找到了在红土场以外打败费德勒的方法,之后一直都是纳达尔占上风,直到2017年的澳网,费德勒再次战胜纳达尔。纳达尔跟乔科维奇则被认为是同年龄中最重要的对手,二人年龄相差只有一年,早期对战中纳达尔占绝对优势,随著乔科维奇实力的加强,二人对战开始互有胜负,直到2020年的法网决赛,二人在大满贯决赛一共碰头九次,追平与费德勒的对战次数,纳达尔拿下五次的胜利。
纳达尔利用相当强劲的上旋抽球,球落地后产生高弹跳令对手难以进攻,并利用惊人移动速度制造出更多在防守反击的致胜球。他在红土球场上的发挥尤为突出,带著强烈上旋的甩鞭绕头式正拍是他独有的招牌挥拍击球动作。早年的纳达尔被认为是红土专门,然而在硬地上纳达尔依然有著耀眼的成绩。四座美网冠军为现役球员第一。另包含两座澳网冠军。
家庭和个人生活
拉菲尔·纳达尔出生在西班牙马略卡岛一个叫做马纳卡尔的小镇上。他的爸爸塞巴斯蒂安·纳达尔(Sebastián Nadal)是一位商人,兼营餐厅、保险公司与玻璃和窗户工厂。他的妈妈安娜·玛丽亚·佩雷拉(Ana María Parera)是个家庭主妇。他有一个妹妹玛丽亚·伊莎贝拉(María Isabel)。他的叔叔米格尔·安赫尔·纳达尔是一位前职业足球运动员,曾经是巴塞罗那和西班牙国家队的主力后卫[9],可拉菲尔却是一个忠实的皇马球迷。[10]他的另一个叔叔托尼(Toni Nadal)曾经是一位职业网球运动员。正是托尼将三岁的纳达尔引进了网球的世界,从来没有支付给他任何教学上的费用。[11]
纳达尔小时候对足球显得更加投入,托尼却看准他在网球上的天赋。尽管是天生的右撇子,他很小的时候就在他的叔叔兼教练托尼教导下,改为左手持拍。托尼认为这样他的双手反拍可以从强壮的右臂获益。[12]他五岁大的时候,每周要去两次当地的网球俱乐部。三年后,八岁的他作为当地足球队的颇有潜力的前锋[12]的同时,赢得了一场地区12岁以下网球赛事的胜利。四年以后,12岁的他已经获得了西班牙及欧洲的网球少年组冠军[12],这个时候父亲塞巴斯蒂安为了他的学校课业著想,要求他在足球和网球之间做出选择。后来他决定将网球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而选择放弃足球。[12]
纳达尔14岁的时候,西班牙网球协会要求他离开马略卡,到巴塞罗那继续网球训练。但是他的家人拒绝了这个要求,部分原因是害怕对他的教育产生不良的影响[12],托尼认为:“我不愿相信到美国或是到其他地方训练,能成为更好的运动员,即使在家乡也同样能得到一样的效果”。[11]不过这意味着财政支持上的损失,他的父亲则决定承担这部分的费用。直至今日纳达尔依然与家人一起住在马略卡。
纳达尔拥有一辆阿斯顿·马丁汽车。许多与他同年纪的网球运动员都早已不居住在原本的家乡了,不过纳达尔仍然与他的家人一起居住于家乡马略卡的五层楼公寓。2009年6月,与纽约时报报导,他的父母离婚而且分居,这也被媒体认为是造成他低潮(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的原因之一。[13]自2005年以来,纳达尔就一直与玛丽亚·弗朗西斯卡·佩雷洛(Maria Francisca Perello)(昵称西斯卡)保持恋爱关系,这对恋人于2019年10月结婚。[14]2022年儿子诞生,依循家族传统继承纳达尔祖父的名字。
纳达尔的个性低调,他并没有过多地向世人袒露自己的个人世界。他最大的爱好是足球、高尔夫、网球和钓鱼。另外,每当他在决赛获胜时,都会咬著奖杯,成为了他的招牌动作。[15]
网球生涯
2002–2004年:生涯起步
2002年,年仅15岁的纳达尔在家乡马略卡,赢得他生涯第一场ATP赛事,成为网球进入公开赛年代之后,第九位未满16岁便赢得ATP比赛的球员。[16]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首次参赛温布顿网球锦标赛,便在青少年赛事中进入四强。
2003年,纳达尔的男网单打排名进入世界前100名,当时是第二年轻的球员;到了年底,他的单打排名便快速攀升至前50名,并赢得了两座ATP挑战赛冠军(ATP Challenger Series)。这一年,17岁的他首次参加温布顿锦标赛便打入了第三轮,是温布顿史上继1984年鲍里斯·贝克尔(当时16岁)打进第三轮之后,为最年轻的男网选手。
隔年,迈阿密大师赛,纳达尔与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罗杰·费德勒进行两人首次较量,结果以直落盘数获胜[17],成为当年战胜费德勒的六位运动员之一(其他五位依序是蒂姆·亨曼、阿尔韦特·科斯塔、古斯塔沃·库尔滕、多米尼克·赫巴蒂、托马什·贝尔迪赫),不过被誉为天才少年的纳达尔,因为受到左脚踝骨折的伤势影响[9],几乎被迫放弃整个红土赛季,包括后来让他大放异彩的法国公开赛。直到8月,纳达尔复出参加波兰索波特网球赛,一路过关斩将,赢得他生涯第一座ATP巡回赛冠军。12月,纳达尔在戴维斯杯决赛中击败美国好手安迪·罗迪克[18],帮助西班牙夺得冠军,并以十八岁零六个月的年纪成为戴维斯杯决赛中最年轻的单打选手。这一年他的年终排名是世界第51位。
2005年:第一座大满贯冠军
2005年是纳达尔开始横扫网坛、战绩彪炳的一年。他摘下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大满贯男子单打锦标(法国公开赛)。另外他与球王费德勒分别拿下11个冠军。他们当时并列单季夺得ATP巡回赛单打冠军数目最多的球员。同时,亦打破了马茨·维兰德在1983年创造的20岁以下球员一年夺标数目最多纪录(九个)也成为那个时代的天才少年
澳洲公开赛进入第四轮后,纳达尔以5–7、6–3、6–1、63–7、2–6负于前世界第一莱顿·休伊特。[19]首次参加法国公开赛闯入决赛后,他以66–7、6–3、6–1、7–5打败阿根廷选手马里亚诺·普埃尔塔[20],拿下首个冠军与第一个大满贯。温布顿锦标赛进入第二轮后,他以4–6、6–4、3–6、4–6败给卢森堡选手吉尔·穆勒。[21]同年7月,十九岁一个月又二十二天的纳达尔,排名窜升到男单世界第二。美国公开赛进入第三轮后,他以4–6、6–4、3–6、1–6败给占地主之利的选手詹姆斯·布雷克。[22]年终网球大师杯中,纳达尔因为受伤而无法参赛。[23]他也夺得四个大师赛单打冠军(蒙地卡罗[24]、罗马[24]红土赛事,以及加拿大(蒙特娄)[24]、马德里[24]硬地赛事)。三个黄金国际赛冠军(阿卡普尔科[24]、巴塞隆纳[24]、斯图加特[24]红土赛事)和三个国际赛冠军(二座:巴伊亚[24]、巴斯塔德[24]红土赛事和一个:北京[24]硬地赛事)。
2006年:法网二连霸
2006年,随著天才少年纳达尔的窜起[25],当代男子网坛第一二名的竞争也逐渐白热化,尽管在积分上未能撼动球王费德勒,但在这一年两人多达六次的对垒中,纳达尔在前四次都获得胜利[26][注 2],在红土球场更取得绝对优势,是少数对战球王赢多败少的球员。另外当他摘下当季一个大满贯男单锦标(法国公开赛)后,他已经累积了红土60连胜,加上先前连续击败世界第一的表现来看,他更证明了自己是当代男子网坛在红土球场最有宰制力的选手,成为新一代的“红土之王”。[27]
澳洲公开赛,他因脚伤而未参赛。[28]法国公开赛连续两年进入决赛,并以1–6、6–1、6–4、7–64打败世界第一费德勒[29],从而卫冕成功,拿下第二个冠军与第二个大满贯。温布顿锦标赛首度闯入决赛后,他以0–6、65–7、7–62、3–6力拼四盘败给费德勒。[30]美国公开赛进入八强后,他以6–3、5–7、7–65、6–1力拼四盘败给俄罗斯选手米哈伊尔·尤日尼。[31]年终网球大师杯,纳达尔进入四强后,4–6、5–7连丢二盘败给费德勒。[32]他还夺得了二个大师赛单打冠军(蒙地卡罗[33]、罗马[33]红土赛事)和二个黄金国际赛冠军(巴塞隆纳[33]红土赛事与杜拜[33]硬地赛事)。
2007年:法网三连霸
2007年,男子网坛第一二名与去年一样没有变动,尽管纳达尔在积分上仍然未能撼动球王罗杰·费德勒,红土连胜中止在81场(在当年汉堡大师赛中1-2遭费德勒逆转击败),不过还是写下了网球公开赛时代男网单种场地最多连胜的纪录。他仍然夺得了一个大满贯男单锦标(法国公开赛)。
澳洲公开赛首度进入八强后,他以2–6、4–6、3–6连丢三盘败给智利选手费尔南多·冈萨雷斯。[34]法国公开赛连续三年进入决赛,他以6–3、4–6、6–3、6–4打败世界第一费德勒,只失一盘[35],卫冕成功,拿下第三个冠军与第三个大满贯。温布顿锦标赛,他连续第二年进入决赛,并以67–7、6–4、63–7、6–2、2–6在鏖战五盘后败给费德勒。[36]美国公开赛,他进入第四轮后,以63–7、6–4、7–64、6–2败给同胞选手大卫·费雷尔。[37]年终网球大师杯进入四强后,纳达尔4–6、1–6连丢二盘,败给费德勒。[38]他还夺得了三个大师赛单打冠军(印地安泉[39],蒙地卡罗[39]、罗马红土赛事[39])和二个黄金国际赛冠军(巴塞隆纳[39]、斯图加特红土赛事[39])。
2008年:法网四连霸与第一座温网冠军,首夺球王
2008年是纳达尔迈向职业生涯突破的一年。在5月15日到8月1日之间,他取得了职业生涯最长的32场比赛连胜,其间获得了包含两个大满贯男单锦标在内的五个冠军头衔(汉堡大师赛,法国网球公开赛,女王赛,温布顿锦标赛,加拿大大师赛)。同年,在北京奥运赢得网球男子单打金牌。之后隔天(8月17日),首度登上世界第一宝座,10月时,纳达尔便已经提前确定年终世界第一位置,成为西班牙籍首位年终球王。
澳洲公开赛首度进入四强后,他以2–6、3–6、2–6连丢三盘败给法国选手若-威尔弗里德·特松加。[40]法国公开赛,他连续第四年进入决赛,并以6–1、6–3、6–0直落三盘打败世界第一罗杰·费德勒[41],以不失一盘的火热手感而卫冕成功,拿下第四个冠军与第四个大满贯。温布顿锦标赛,他连续第三年进入决赛后,以6–4、6–4、65–7、68–7、9–7鏖战五盘,击败费德勒[42],拿下第一个温网冠军与第五个大满贯,北京奥运,他闯入决赛,以6–3、7–62、6–3直落三盘打败智利选手冈萨雷斯。[43]美国公开赛他首度进入四强后,以2–6、65–7、6–4、4–6败给英国选手安迪·穆雷。[44]年终的网球大师杯,他因膝伤未能参赛。[45]此外他还夺得了三个大师赛单打冠军(蒙地卡罗[46]、汉堡[47]红土赛事、加拿大(多伦多)[48]硬地赛事)、一个黄金国际赛冠军(巴塞隆纳红土赛事)和一个国际赛冠军(伦敦[49])。
2009年:第一座澳网冠军,红土赛季后状态下滑
2009年,纳达尔的战绩呈现高开低走的情况。虽然从1月到5月,他摘下包括年初澳洲公开赛在内的五个桂冠,不过在红土赛季过度密集的参赛,使他膝盖的伤势对状态产生一定影响。在马德里大师赛半决赛中,纳达尔苦战三盘,最终惊险击败德约科维奇。决赛中,纳达尔遭老对手费德勒以6-4,6-4两盘击败,无缘冠军。在法国公开赛第四轮,纳达尔遭遇手感火热的瑞典重炮罗宾.索德林,以1-3负于对手,法国公开赛连冠之路终止于四连冠。之后因伤避战温布顿锦标赛,让出占据46周的球王宝座,在下半年赛季,他陷入了一冠未得的低迷时期。
澳洲公开赛首度进入决赛后,他以7–5、3–6、7–63、3–6、6–2鏖战五盘击败罗杰·费德勒[50],拿下第一个冠军与第六个大满贯。法国公开赛他进入第四轮,以2–6、7–62、4–6、62–7爆冷败给瑞典选手罗宾·索德灵而卫冕失败[51],之后因为养伤退出温布顿锦标赛。[52]美国公开赛,他进入四强后,以2–6、2–6、2–6连失三盘败给最后夺冠的阿根廷选手胡安·马丁·德尔波特罗。[53]年终ATP世界巡回总决赛,他在小组巡回赛三战皆负淘汰出局。[54][55][56]除此以外,他还得到了三个大师赛单打冠军(印地安泉[57]硬地赛事、蒙地卡罗[58]、罗马[59]红土赛事)和一个黄金国际赛冠军(巴塞隆纳[60]红土赛事)。
2010年: 三大满贯夺魁,第五座法网冠军,最年轻金满贯得主
2010年是纳达尔职业生涯以来表现最佳的赛季。他摆脱了自从去年5月以来,长达11个月未能夺冠的低潮,在红土赛季中重返巅峰,不但完成同年的红土大满贯[61],更囊括三座大满贯(法网、温网、美网)在内的七项ATP单打赛事冠军,成为网球史上第七位完成职业大满贯与第二位完成职业金满贯的球员,也宣告他再次提前确定年终第一位置。
澳洲公开赛进入八强后,他因为膝伤复发而退赛,以3–6、62–7、0–3直落三盘败给穆雷[62],宣告卫冕失败。法国公开赛,他第五度进入决赛,以6–4、6–2、6–4直落三盘打败索德灵[63],拿下第五个冠军与第七个大满贯,并且重回世界第一。温布顿锦标赛他第四度进入决赛后,以6–3、7–5、6–4直落三盘击败捷克选手托马什·贝尔迪赫[64],拿下第二个冠军与第八个大满贯。美国公开赛首度闯入决赛后,他以6–4、5–7、6–4、6–2击败塞尔维亚选手诺瓦克·乔科维奇[65],拿下第一个冠军与第九个大满贯。年终世界巡回总决赛首度闯入决赛后,他3–6、6–3、1–6败给费德勒。[66]此外他还夺得了三个大师赛单打冠军(蒙地卡罗[67]、罗马[68]、马德里[69]红土赛事)和一个黄金国际赛冠军(东京硬地赛事[70])。
2011年:第六座法网冠军
2011年,纳达尔受到乔科维奇强力的挑战,不仅在多项大型赛事负于后者,7月,也让出球王宝座给后者,不过仍然在蒙地卡罗连续七年获得冠军与摘下一座大满贯单打锦标(法网)。
澳洲公开赛进入八强后,纳达尔因膝伤以4–6、2–6、3–6直落三盘败给同胞费雷尔。让他的大满贯赛连胜止步于25场,连夺四大满贯之梦也告破碎。四月在蒙地卡罗大师赛夺冠,成为网球公开赛年代以来在同一项赛事中,首位连续七年赢得冠军的选手。法国公开赛,第六度进入决赛后,以7–5、7–63、5–7、6–1击败费德勒[71]而卫冕成功,拿下第六座冠军与第十座大满贯,这也宣告他与博里共同享有在公开赛年代以来,最多法国公开赛冠军的纪录。温布顿锦标赛,第五度进入决赛后,以4–6、1–6、6–1、3–6败给乔科维奇。不但宣告卫冕失败,世界第一位置更被后者所取代。[72]美国公开赛,连续两年进入决赛后,以2–6、4–6、7–63、1–6负于乔科维奇。年终ATP世界巡回总决赛,他在小组巡回赛以一胜二负的成绩遭到淘汰出局。
2012年:第七座法网冠军,开高走低,因伤退出
2012年,拿度再次出现类似2009年时的情况,也是高开低走和受伤患困扰,前半年的硬地和泥地赛季皆表现出色,在蒙地卡罗连续八年获得冠军与摘下一座大满贯单打锦标(法网),但温网第二圈出局则成了整年的转捩点,及后他的膝伤恶化,而要退出温网后的所有赛事,包括奥运会、美国网球公开赛、年终赛和台维斯杯。
2012年,澳洲公开赛,第二度进入决赛后,以7–5、4–6、2–6、7–65、5–7败给乔科维奇。四月在蒙地卡罗大师赛夺冠,成为网球公开赛年代以来在同一项赛事中,首位连续八年赢得冠军的选手。法国公开赛,第七度进入决赛后,以6–4、6–3、2–6、7–5击败乔科维奇而卫冕成功,拿下第七座冠军与第十一座大满贯,这也宣告他超越瑞典名将博里,在公开赛年代以来,成为最多法国公开赛冠军球员的纪录。温布顿锦标赛进入第二轮后,意外的以69–711、6–4、6–4、2–6、6–4的盘数爆冷败给了世界排名100名的捷克选手拉索尔,这也是自从2005年温布顿锦标赛后,再次的在第二轮出局。而之后他更受膝伤因扰,而宣布放弃卫冕奥运会男子单打金牌和参加馀下赛事的资格。其中美国公开赛后,因为安迪·梅利夺冠,拿度的世界排名跌至第四位。而西班牙在台维斯杯亦因他受伤缺阵的关系,在决赛以总比数2–3败给捷克,宣告卫冕失败。
2013年:第八座法网冠军与第二座美网冠军,重返球王
2013年,纳达尔重返网坛后,他所参加的巡回赛中,有13项闯入决赛,并且拿下两座大满贯单打锦标(法国公开赛、美国公开赛)在内的十项ATP单打赛事冠军,10月,生涯第三度登上世界第一,并且他在生涯第三度确定年终第一位置。
2013年,澳洲公开赛,因肠胃病毒感染退出比赛。2月,纳达尔结束长达七个月的养伤期,在南美洲红土赛中复出。法国公开赛第八度进入决赛后,以6–3、6–2、6–3击败费雷尔而卫冕成功,拿下第八座冠军与第十二座大满贯,成为职业网坛史上首位在一个大满贯赛中八度封王的球员。不过于该年温布顿锦标赛的第一轮出局,以64–7、68–7、4–6爆冷败给世界排名135位的比利时选手史提夫·达尔西斯,职业生涯首次于大满贯首圈出局。美国公开赛进入决赛,以6–2、3–6、6–4、6–1击败乔科维奇,赢得第二座冠军与第十三座大满贯,大满贯数正式超越超越澳洲罗伊·爱默生的十二座,居网球史上第三位,10月,重回世界第一。此外他还夺得了五个大师赛单打冠军(印地安泉、加拿大(蒙特娄)、辛辛那提硬地赛事、马德里与罗马红土赛事),二个黄金国际赛冠军(阿卡普尔科、巴塞隆纳红土赛事)和一个国际赛冠军(一座:巴西红土赛事)。
2014年:第九座法网冠军,完成法网五连霸,第14座大满贯
2014年,有七项闯入决赛,并且拿下一座大满贯单打锦标(法国公开赛)在内的四项ATP单打赛事冠军。
2014年,澳洲公开赛,第三度进入决赛后,以3–6、2–6、6–3、3–6负于斯坦尼斯拉斯·瓦夫林卡。法国公开赛第九度进入决赛后,以3–6、7–5、6–2、6–4击败乔科维奇而卫冕成功,拿下第九座冠军与第十四座大满贯,首度完成五连冠并且成为职业网坛史上首位在一个大满贯赛中九度封王的球员,大满贯数目追平美国名将皮特·桑普拉斯的十四座,居网球史上第二位。在温布尔登锦标赛进入第四轮后纳达尔以65–7、7–5、65–7、3–6爆冷输给世界排名144的澳大利亚天才少年基尔乔斯无缘八强[73],由于乔科维奇最终夺冠,球王之位因而被取代。8月18日,纳达尔在其个人社交网站Facebook宣布因手腕伤势退出2014年美网赛事,无缘卫冕该项大满贯赛事。
2015年:生涯低潮,竞争力大幅下降
澳洲公开赛进入八强后,以2–6、0–6、65–7负于托马什·贝尔迪赫,法国公开赛进入八强后,以5–7、3–6、1–6负于乔科维奇而卫冕失败,法网39连胜也宣告终止,在温布尔登锦标赛进入第二轮后纳达尔以5–7、6–3、4–6、4–6爆冷败给世界排名102的达斯汀·布朗,美国公开赛在第三轮,以6–3、6–4、4–6、3–6、4–6负于法比奥·福尼尼。此外他还夺得两个国际赛冠军(阿根廷红土赛事与斯图加特草地赛事),这是纳达尔目前为止表现最差的一年。
2016年:因伤所苦,雪上加霜
澳洲公开赛在第一轮,以66–7、6–4、6–3、64–7、2–6负于费尔南多·贝尔达斯科,法国公开赛在第二轮,因左手腕受伤而宣布退赛,在温布尔登锦标赛,因左手腕伤而未参赛,美国公开赛进入第四轮,以1–6、6–2、4–6、6–3、66–7负于卢卡斯·普耶。此外他还夺得了一个大师赛单打冠军(蒙地卡罗红土赛事),一个黄金国际赛冠军(巴塞隆纳红土赛事)。
2017年:重返第一:法网第十冠与美网第三冠
澳洲公开赛,第四度进入决赛后,以4–6、6–3、1–6、6–3、3–6,负于费德勒。在决胜盘,纳达尔率先完成破发,但最终没能把握住胜利机会。法国公开赛,第十度进入决赛后,以6–2、6–3、6–1击败斯坦·瓦林卡,拿下第十座冠军与第十五座大满贯,成为职业网坛史上首位在单一大满贯赛事中十度夺冠的球员,也是睽违三年的大满贯金杯,上演了一场网坛的浴火重生,且大满贯数目超越美国名将皮特·桑普拉斯的十四座,居网球史上第二位。温布顿锦标赛,在16强赛,恶战4小时47分钟,遭卢森堡老将吉尔·穆勒以3–6、4–6、6–3、6–4、13–15淘汰。美国公开赛,第四度进入决赛后,以6–3、6–3、6–4击败南非长人凯文·安德森睽违四年再拿美网冠军,也是生涯第三座美国网球公开赛冠军,个人生涯第16座大满贯冠军。
2018年:法网第11冠
澳洲公开赛,纳达尔闯入八强,然而在带伤上阵的情形下,和马林·契利奇激战到第五盘,才忍痛宣布拱手送出准决赛门票。
经过休息调养后,来到红土赛季,纳达尔继续延续往年红土之王的气势,在2018年法网前,除了多米尼克·蒂姆之外,没人能挡住他收下红土赛金杯。法国公开赛,纳达尔以卫冕者之姿高挂第一种子,虽然在八强蛮牛失常,差点被阿根廷小巨人迪亚哥·施瓦兹曼爆冷翻盘(这位选手让纳达尔在法网连拿37盘的纪录画下句点),幸运的是雨神二度救命,让蛮牛得以让一追三,接著再直落三淘汰另一个阿根廷人胡安·马丁·德尔波特罗,最后在决赛,虽然没有任何一个ACE球,靠著稳扎稳打,以6–4、6–3、6–2,直落三盘击退多米尼克·蒂姆,达成法网二连霸、生涯法网第11座冠军,同时也是第17座大满贯金杯。温布顿锦标赛,纳达尔与乔科维奇在四强赛狭路相逢,并因另一边凯文·安德森和约翰·伊斯纳的超级马拉松大战,必须将比赛保留到隔一天。虽然1–2盘数落后的纳达尔拿下第四盘,又和乔科维奇在第五盘打得胶著,但最终以8–10输掉了决胜盘。美国公开赛,在第三轮开始到八强,接连遭遇多次恶战。纳达尔在准决赛遭遇胡安·马丁·德尔波特罗,在盘分0–2落后的不利局势下因膝盖问题选择退赛。
2019年:破记录的一刻,法网第12冠与美网第四冠
澳洲公开赛,纳达尔在决赛前所向披靡,不失一盘挺进决赛。决赛中,纳达尔在老对手德约科维奇面前大失水准,以3–6、2–6、3–6的比分直落三盘遭到德约科维奇横扫,第四度获得亚军(2012、2014、2017、2019)。法国公开赛,纳达尔一路过关斩将,在半决赛中3–0横扫老对手费德勒,挺进决赛。面对在巴塞罗那500赛战胜他的蒂姆,纳达尔决赛以6–3、5–7、6–1、6–1四盘击败蒂姆,夺下第12个火枪手杯与第18座大满贯,第三度完成法网三连霸,创下罗兰加洛斯赛事的记录。温布顿锦标赛,纳达尔状态不凡,一路打入半决赛。在半决赛中,纳达尔以6–7、6–1、3–6、4–6,盘分1–3败给老对手费德勒,无缘进入决赛。美国公开赛,纳达尔在决赛中经受严峻考验。他先下两盘,但在第三盘打丢关键的高压球,随后被梅德韦杰夫连追两盘打平。在第五盘中,纳达尔经受住梅德韦杰夫在自己发球局的强力冲击,最终化解多个破发点并完成反破,以7–5、6–3、5–7、4–6、6–4五盘击败丹尼尔·梅德韦杰夫,夺下第四个冠军与第19座大满贯,离费德勒20座大满贯的历史纪录仅一步之遥。
2020年:法网第13冠,第20座大满贯
2020年澳网公开赛,纳达尔在8强战中输给蒂姆,无缘四强。
随着2019冠状病毒病在全世界大爆发,大量赛事被迫取消或者延期。法国公开赛延期到10月,温布尔顿锦标赛取消。出于安全考虑,纳达尔没有参加美国公开赛。
法国公开赛,纳达尔强势卫冕,前六场赛事中,一盘未失;决赛中延续他在红土球场的优势,第一盘就以6–0打得乔科维奇毫无招架之力,之后乔科维奇试图反扑,但最终仍以6–2、7–5三盘击败对手,正式追平了费德勒的20座大满贯记录,这也是他的第13个法网冠军。这场决赛也恰好是他在法网的第100场胜利,亦是他个人职业生涯第999场胜利,并且为史上唯一3度于单一赛事中四连霸的球员。
2021年:受伤且无缘大满贯冠军
在202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纳达尔在八强赛中领先两盘情况下被逆转输给了斯特凡诺·西西帕斯。 这是纳达尔第二次在先赢下两盘之后输掉大满贯比赛。纳达尔接下来在蒙特卡洛大师赛中出战,连续以两盘击败费德里科·德尔波尼斯和格里戈尔·迪米特罗夫,进入四强赛,但三盘不敌安德烈·鲁布列夫。
纳达尔在巴塞罗那公开赛决赛中挽救了一个冠军点击败了西西帕斯赢得了个人的第十二个冠军。比赛历时3小时38分钟,是自1991年首次有统计数据以来最长的三局两胜制的ATP巡回赛决赛中最长的一场比赛。纳达尔挽救了他所面临的13个破发点中的11个。纳达尔已经连续18个赛季赢得巡回赛桂冠。[74]纳达尔在意大利公开赛克服了德约科维奇在决赛中的冲击,以7–5、1–6、6–3夺得了该赛第十座奖杯。届此,他在四项赛事中获得十座以上奖杯,分别是法国公开赛、蒙地卡罗大师赛、巴塞罗那公开赛以及意大利公开赛。胜利也为纳达尔赢得了第36个ATP1000大师赛冠军,追平德约科维奇保持的纪录——自1990年以来最多ATP1000大师赛冠军头衔球员。[75]
纳达尔在法国公开赛争取个人的第14座法网冠军及个人第21座大满贯,一路杀入最后四强,碰上宿敌德约科维奇。纳达尔开局状态出色先取一盘,但其后德约科维奇回勇,多次打破纳达尔发球局,最后纳达尔饮恨连输3盘,止步四强卫冕失败。这是他在法网100多场比赛以来的第3次失利,其中2次对手便是德约科维奇。[75] 随后,他宣布提早结束今年赛季,以争取时间治疗脚伤。
2022年:第2座澳网冠军,法网第14冠,第22座大满贯
纳达尔在澳洲公开赛中第六次杀入决赛,冠军战过程中,在落后两盘的绝对劣势下,他仍展现出永不放弃的精神,成功连追三盘反胜丹尼尔·梅德韦杰夫,以盘数3–2夺得个人第2座澳网冠军,成就双轮大满贯;超越罗杰·费德勒及诺瓦克·乔科维奇,成为男子网坛史上第一个夺下21座大满贯的球员。在法网八强赛时遭遇诺瓦克·乔科维奇,在不被看好的状态下,在对决中纳达尔以6–2、4–6、6–2、7–64险胜,后在决赛遭遇卡斯珀·鲁德以6–3、6–3、6–0直落三盘夺下生涯第14座法网冠军,达成夺下生涯22座大满贯的成就。之后在温布顿网球锦标赛虽在八强中获胜,但因腹部肌肉撕裂退出四强比赛,无缘在赛季大赛收下第三冠,甚至是年度大满贯。在美国公开赛,他在第四轮以4–6、6–4、4–6、3–6不敌法兰西斯·蒂亚弗。
2023年:伤后未痊愈
纳达尔参加了1月份的澳网,他在澳网第二轮失利后,2023年几乎没有比赛。6月,纳达尔动了臀部手术,至2023年年底纳达尔排名跌落至第670名。2023年12月底,纳达尔决定复出参加隔年的澳洲公开赛。[76][77]
2024年:本年退休且返回ATP巡回赛
纳达尔以7–5、6–1击败前美国公开赛冠军多米尼克·蒂姆,在2024年布里斯班国际赛开始了他的赛季。他随后以 6–1、6–2 击败了澳洲公开赛双打卫冕冠军杰森·库伯勒。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被乔丹·汤普森击败后,他的跑程被缩短,后者在对阵纳达尔的比赛中挽救了三个赛点。比赛中,他肌肉受伤,导致他缺席了澳洲公开赛。纳达尔在2024年3月3日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Netflix Slam电视转播表演赛中对阵卡洛斯·阿尔卡拉斯。
2024年5月27日,纳达尔在首轮输给亚历山大·兹维列夫后,被淘汰出法国公开赛。
纳达尔跳过了草地赛季,包括没有进入温布顿锦标赛,纳达尔于瑞典网球公开赛上重返赛场,与卡斯珀·鲁德搭档双打击败二号种子米格尔·安赫尔·雷耶斯-瓦雷拉和吉多·安德烈奥齐。
主要对战
与费德勒的对战史
- 纳达尔与费德勒从2004年到2019年为止,对战多达40次。双方的对决,也是他们各自的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职业生涯对战为24胜16负。
- 二人的40场对决中,纳达尔在红土场上取得绝对的优势(14胜2负),在硬地上(9胜11负)和草地场上皆稍微落后于费德勒(1胜3负)。
- 他们在大满贯的决赛中,一共曾对战九次,为公开赛年代以来出现次数最多的决赛组合。其中纳达尔以六胜三负占优,包括在法国公开赛的红土场上四胜对手(2006–2008、2011),并在温布顿锦标赛(2008)的草地上和澳洲公开赛(2009)的硬地上两度奏凯,另外三次则于温布顿锦标赛(2006–2007)和澳洲网球公开赛(2017)中败给费德勒。
- 由于他们从2005年到2011年为止,排名长期维持在前二名,几乎没有变动,又常在决赛碰头,所以众多名宿皆认为两人的对战史是网球史上最为经典的对决,超越了80年代的比约恩·博里与约翰·麦肯罗及90年代的安德烈·阿加西与皮特·桑普拉斯这两对前代经典。[78][79][80]
- 2008年温布顿网球锦标赛决赛,二人不但于技术上都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双方所表现出的强大求胜心、在逆境中展现的无比斗志,再加上长局制的戏剧性、与及气候的不稳定(多次下雨和雨停)等等众多因素造就了这场比赛的传奇性,被许多名宿、名将和评论家许为网球史上最经典、最难忘的一场传奇决战。[81]
与乔科维奇的对战史
- 纳达尔与乔科维奇从2006年到2022年为止,对战多达59次。职业生涯对战为29胜30负。
- 他们在大满贯决赛对战次数达到9次。其中纳达尔拿下5次的胜利。为硬地的美国公开赛(2010、2013)、红土的法国公开赛(2012、2014、2020),其馀4次负于乔科维奇,分别在温布顿锦标赛(2011)、美国公开赛(2011)与澳洲公开赛(2012、2019)。
- 2006年到2010年为止,纳达尔一直保持对乔科维奇胜多败少的优势,以16胜7负领先,不过从2011年至2016年,乔科维奇精进技术与增强体能后,纳达尔与他的交手,便处于下风,以7胜19负落后。自2017年起,纳达尔重返巅峰,取得6胜4负战绩。
- 纳达尔对乔科维奇的59场对战中,在红土(20胜8负)取得大幅领先的记录,硬地(7胜20负)明显落后于后者,在草地(2胜2负)则与乔科维奇平分秋色。
与莫瑞的对战史
- 纳达尔与安迪·莫瑞的25次对决,职业生涯对战为17胜8负。
与蒂姆的对战史
- 纳达尔与多米尼克·蒂姆的15次对决,职业生涯对战为9胜6负。
- 他们只有3次是在硬地赛场(2018年美网8强、2020年澳网8强以及同年伦敦年终锦标赛),其馀全都是在红土赛场碰头。
- 在大满贯对战中,纳达尔目前在法网取得4胜,在美网也有1胜的优势,但蒂姆在澳网1胜。
技术分析
纳达尔是一名防御型底线型球员,他擅于利用强而有力的上旋球、快速移动的脚步和坚强的意志力,持续来回压迫对手,迫使对方失误,故在泥地球场的表现特别优异,被誉为“网球史上第一红土之神”。[82][83][84][85]他在场上众所皆知的运动能力和速度,也让他的防御能力相当强大[86],常能在防守中反击给对手,打出制胜球。他还精于放小球及出色的切球,搭配这种建立在他浑重的旋转击球之上的近网球,能迫使对手移出场外,因此经常能成功得分,[87]另外由于红土球场的特性,可以施展滑步来救球[88],基于以上性质,因此他能在法国公开赛,创造十年内夺下九座冠军的纪录。虽然他是一位底线型球员,仍被许多评论员(包括约翰·麦肯罗)认为是优秀的截击者,所以他能在温布顿草地上五度闯入决赛,并拿下两届冠军。2009年后,不少观察家认为他的上网技术更加精进了。
纳达尔最主要的武器,在于他左手持拍,采用西方式握拍[注 3][89](后改用半西方式握拍[90][91]),运用甩鞭式的方式击球。[92]他以球拍随挥绕过自己头顶的动作,赋予球极强的旋转,左手正手产生强烈的上旋球。2009年澳洲公开赛期间,美国知名网球网站(tennisplayer)曾利用高速摄影机拍下比赛细节,从生物力学角度对网球选手的技术进行分析,发现纳达尔击球后产生的旋转,每分钟最高可达4900转,平均值3300转[93],明显高于现役其他选手。[94]另外,他近乎垂直的挥拍轨迹和超乎常人的拍击速率,使他打出的上旋球,对手不容易抓到准确落点,即使接到也难施力回击。纳达尔这种独特的击球方式,被誉为网球技术的革命性创举,专家将其命名为“纳达尔转”。当他在底线上陷入短球时,他的正拍带出来的上旋球,可以降低在短球时,被对手利用来作为攻击的概率。[95]虽然他的正手是建立在上旋球上的,不过他仍然可以击出常见的干净俐落又平又深的致胜球。另外,纳达尔的反手是一种不同风格的武器。大多数职业网球选手,用双手反手击球时,手臂会稍微弯曲,而纳达尔用双手反手击球时,手臂却是完全伸直,类似于八届大满贯得主安德烈·阿加西。这对提早击球较为有利,所以他能在球上升点中打出又平又重的球。[92]
纳达尔的发球,最初被认为是他技术上的弱点,不过2005年之后,他便慢慢改进这项罩门,增加一发得分率和破发点得分率,逐渐能在快速场地产生竞争力。不过他依赖发球上的得分,是属于战术布局上的得分,而不是属于发球得分。[96]然而,在2010赛季之前,他调整了发球动作,转变成提前达成奖杯姿势[注 4],同时降低在奖杯姿势时的拉拍位置。2010年美国公开赛之前,他修改发球握拍方式为大陆式握拍[注 5]。这两项改变在他的发球时速增加了10英里,平均发球时速到达135英里(217公里),让他能在发球上轻易得分。[97]
在球场上,纳达尔的思考能力和战略方针是他另外的优势。只要比赛尚未结束,他便不会因为球场上的分数而感到沮丧。有时尽管面临落败边缘,他仍然专注于当下的每一分,从不轻易放弃比赛。他会根据场上的外在变数来衡量,如:场地因素、天气状况、对手战略等等情况,调整自己的状态,适应当下的情况。[98]
由于上述特性,纳达尔在红土的表现格外优异。在巩固红土成绩之后,纳达尔加强了原本相对弱势的发球品质,搭配反拍削切球,以及适时的网前截击。这使得他自08年起,在草地与硬地的表现明显提升,打法逐渐适应各类场地,使他摆脱红土之王的标签,朝攻守兼备的全面型球员转型。[85][99]尽管他的才能与天赋广受肯定,但他的打法容易导致受伤,因此他的运动生涯是否能长久维持,便不断受到外界的质疑。[100]他曾在ATP巡回赛选手会议中,承认硬地球场对他身体造成的伤害,并呼吁职业网球联合会必须在每一年的赛程中减少一些硬地比赛。[101]
球场外的活动
装备与赞助
纳达尔是起亚汽车公司的全球广告大使。2008年5月,起亚在黏土动画播放他与外星人比赛。他与通用DVD也有赞助合同。[102]
耐克是他的服装与球鞋的赞助商。他在球场上明显特征为无袖衬衫搭配3/4卡普里裤。[103]2009年,他的风格转型为较为传统服装,耐克建议他变更形象,显示在这个时代中他作为顶尖运动员新的状态[104]和风格,与他之前"海盗"的形象有不小的区别,广泛受到消费者的模仿。[105][106]阿布达比和多哈这两项热身赛,他穿著Polo衫搭配剪短到膝上短裤进行比赛,是耐克特别为他订制的。[107]从2009年澳洲网球公开赛起,他开始延续较为传统的风格,他的上衣是Nike's Bold Crew Men's Tee衬衫[108]、他的裤子是长格短裤。[109][110][111]他的网球鞋是Nike's Air CourtBallistec 2.3。[112]在网球赛季中,他的网球鞋会有各种不同客制化的款式,不管是哪一种款式,都会有标志"Rafa"(在右边球鞋上)与公牛(在左边球鞋上)。
纳达尔的球拍是BABOLAT AeroPro Drive,握把尺寸是L2—4 1/4吋。从2010年球季开始,基于BABOLAT行销策略,他的球拍加上了新款 Babolat AeroPro Drive with Cortex GT球拍的涂装。[113][114]2010球季以前,纳达尔使用的球线是Duralast 15L,之后他改用新款黑色RPM Blast球线。无论场地、状况,纳达尔固定将球线张力穿到55磅(25公斤)[注 7]。[115]
2010年1月,他是家乡马个卡奥里[注 8]公司的国际大使,他从小就食用该公司的产品。[116][117]
2010年5月,豪华表商Richard Mille宣布与他合作,让他作为Richard Mille RM027 Tourbillon超轻型手表的形象大使。[118]该表由钛和锂制作,售价为525,000美元。2010年法网,男性健美宣布与Richard Mille共同作为当他在球场上的赞助。[119]
2011年2月,他取代基斯坦奴·朗拿度在2011年春/夏时装为亚曼尼代言内裤产品。[120]这是第一次有网球选手进行这样的工作,从2008年开始都是知名足球选手大卫·贝克汉与朗拿度进行代言活动。[121]亚曼尼会选择他,认为他是年轻人之中代表健康与积极的模范。[120]
流行文化
2010年2月,拿度参与哥伦比亚流行歌手夏奇拉的音乐影像拍摄,在她的最新专辑女狼出没内的吉普赛曲目里,二人亲密的举止,引起外界热烈的讨论。[122]夏奇拉在采访时被拉丁美洲先驱论坛报问到,为何要选择他来合作,因此夏奇拉解释:“我想我需要一个人在某些场合来参与。我想拿度17岁时,在非常小的年纪便已经证明了自己天赋绝佳,因此选择他来合作。”夏奇拉又补充谈到吉普赛曲目:“我从非常年轻起便开始踏入这条演艺道路,我想正是吉普赛的由来之一。”[123][124][125]
行星命名
为表扬拿度在网球界的成就以及对西班牙体育的优异贡献,西班牙马略卡天文台将一颗于2003年5月28日发现的128036号小行星命名为“纳达尔星”,成为首位获行星命名的网球选手。[126]
网球教育
2016年,纳达尔在家乡马纳科尔(西班牙马略卡岛)成立“拉法纳达尔网球学院”(Rafa Nadal Academy),将他的训练场地改造成一个高性能的网球中心,纳达尔与他的团队根据多年来在ATP巡回赛中获得的经验,创建了一个独特的训练系统,将网球与教育相互结合,让学生在不牺牲学业的情况下继续网球生涯。该学院设施包含19个硬地球场、13个红土球场、7个室内红土球场、4个室内硬地球场,位于中心的还有国际学校、体育住宅、拉斐尔·纳达尔博物馆、健康诊所、带水疗中心的健身中心和咖啡厅。[127]
2019年陆续在墨西哥、希腊合作开设2间拉法纳达尔网球中心,2020年于科威特成立马纳科尔以外的第二所网球学院,包括8个室内球场、8个室外球场、1500个座位的露天体育场,以及一个带顶棚可容纳5,000名观众的多功能场馆。[128]2022年,与西班牙阿方索十世萨比奥大学(Alfonso X El Sabio University,UAX)合作开设拉法纳达尔体育大学。[129]
足球投入
纳达尔从小喜欢积极参与西班牙足球活动。他是一位热衷支持皇家马德里的球迷。2010年7月8日,根据新闻报导,他成为了皇家马略卡的股东。皇家马略卡是他家乡的俱乐部,那时正积极想办法,从负债情况中寻求协助。[130]根据传闻他担任副总裁可获得10%的报酬,但是他拒绝这项酬劳。[131]虽然他的叔叔米格尔·安赫尔·纳达尔成为了米歇尔·劳德鲁普的助理教练,但他仍然保持对皇家马德里热情的支持。
他也是西班牙国家足球队热情的球迷,西班牙皇家足球协会允许他进入队伍包厢,共同分享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拿下胜利的喜悦。
慈善活动
2007年,纳达尔基金会成立。并于2008年2月时,在西班牙马略卡网球俱乐部举行了正式发表会。纳达尔基金会关注于社会工作与发展中的儿童与青少年。[132]他也受到红十字会的启发与西班牙足球运动员伊克尔·卡西利亚斯,举行慈善赛共同支持对抗疟疾,他的家人担任基金会的职务。另外罗杰·费德勒给予他建议该如何运作慈善事业。由于印度贫困的事实,促使他竭力帮助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的居民,或是帮助海外地区的人们。[133]
2010年10月16日,他第一次到达印度最贫穷的地区安得拉邦并给予援助设法改善当地的环境。[134]他在安得拉邦这个地区南方有一座学校。他的基金会与维森特·费雷尔基金会运作阿嫩达布尔区教育中心(Anantapur Educational Center project)计划。[134]
2011年7月,ATP“Aces For Charity”公布首批慈善基金补助名单,纳达尔基金会也名列其中。该基金会主要合作对象,除了前述的印度教育计画之外,还包括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及SOS儿童村。[135]
评价
纳达尔以19岁的年纪,首次参加2005年法国公开赛,便能一举夺下冠军,因此赛后评论被七届大满贯得主约翰·麦肯罗:“纳达尔是20年前贝克首度赢得温网冠军后,他是网坛最让人期待的新秀。”[136]
2007年,纳达尔创造红土81连胜和连续三年拿下法国公开赛冠军后,因此被外界评论为他的成就将类似于塞尔希·布鲁格拉、托马斯·穆斯特、古斯塔沃·库尔滕等前代红土好手,只能在红土球场封王[137],不过2008年,他精进发球、切球、截击技术与调整球场上站位(更接近于底线)后,他却能继11届大满贯得主比约恩·博里,连续拿下法国公开赛与温布顿锦标赛,因此女子网坛18届大满贯得主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纳达尔打出反手拍前,他的切球相当有技巧性与他的移位是难以想像的迅速。”[137]
2010年,纳达尔提升技术上最多的环节,就是他的发球。这是令人感到神奇的转变。职业生涯前期,他的发球容易被对手提前预判和攻击。然而在2010年,他改变他的发球动作。运用更多肩部、腿部和臀部肌肉,如此一来,发球从原先的弱点,变成他得分上的利器,技术上变得更加全面。[92]2010年美国公开赛赛决赛结束后,14届大满贯得主桑普拉斯受访时谈到:“纳达尔是个令人感到惊奇的网球运动员,不管身体上或精神上都是我见过最为强悍的人,如果他能继续保持,他可以继续拿下大满贯冠军。他和费德勒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网球选手。”[138]另外美国公开赛官网,撰文说他在球场内外的差异:“他在球场上是如此果决且毫不手软,正是如此让他拿下包含九座大满贯在内的42座冠军,但是他在场外却是非常谦逊且平易近人,他的风格就像是英国绅士。”[139]
2012年,纳达尔夺下生涯第七座法国公开赛冠军,超越比约恩·博里成为史上法国公开赛冠军数量最多的选手,史上最佳红土球员的定论也尘埃落定。比约恩·博里盛赞纳达尔:“纳达尔是红土球场上从未有过的最佳球员,他仅仅只在法网输过一场比赛,他在红土上的成就没有任何人能超越[140]!”
特殊纪录
大满贯纪录
大满贯 | 年度 | 纪录达成 | 选手达成 |
澳洲公开赛 法国公开赛 温布顿锦标赛 美国公开赛 |
2005-2022 | 生涯大满贯冠军数 22冠 | 纪录保持者 |
澳洲公开赛 法国公开赛 温布顿锦标赛 美国公开赛 北京奥运会 |
2009 2005 2008 2010 2008 |
生涯金满贯 | 安德烈·阿加西 诺瓦克·乔科维奇 |
澳洲公开赛 法国公开赛 温布顿锦标赛 美国公开赛 |
2009 2005 2008 2010 |
生涯大满贯 | 罗德·拉沃 安德烈·阿加西 罗杰·费德勒 诺瓦克·乔科维奇 |
澳洲公开赛 法国公开赛 温布顿锦标赛 美国公开赛 |
2022 2006 2010 2013 |
双圈大满贯 | 罗德·拉沃 诺瓦克·乔科维奇 |
澳洲公开赛 法国公开赛 温布顿锦标赛 美国公开赛 |
2005–2014 | 连续十年至少获得一座冠军 | 纪录保持者 |
澳洲公开赛 – 法国公开赛 – 温布顿锦标赛 – 美国公开赛 | 2005–2010 | 在草地、硬地和红土上至少有二座大满贯 | 马茨·维兰德 诺瓦克·乔科维奇 |
法国公开赛 – 美国公开赛 | 2010 | 同年夺得红土、草地和硬地球场大满贯 | 诺瓦克·乔科维奇 |
法国公开赛 – 美国公开赛 | 2010 | 同年连夺三座大满贯 | 罗德·拉沃 诺瓦克·乔科维奇 |
法国公开赛 – 美国公开赛 | 2008–2010 | 同时拥有红土、草地和硬地大满贯冠军 | 罗杰·费德勒 安德烈·阿加西 诺瓦克·乔科维奇 |
奥运会 – 美国公开赛 | 2008–2010 | 同时拥有奥运单打金牌和红土、草地和硬地冠军 | 安德烈·阿加西 |
法国公开赛 – 温布顿锦标赛 | 2008、2010 | 海峡大满贯:同年夺得法网与温网 | 罗德·拉沃 比约恩·博里 罗杰·费德勒 诺瓦克·乔科维奇 |
法国公开赛 | 2005–2022 | 单一大满贯最多冠(十四座) | 纪录保持者 |
法国公开赛 | 2008、2010、2017、2020、 | 不失一盘夺冠次数(四度) | 纪录保持者 |
法国公开赛 | 2010–2015 | 39场连胜 | 纪录保持者 |
法国公开赛 | 2010–2014 | 法网最长连续夺冠纪录(五连霸) | 纪录保持者 |
ATP大师赛纪录
ATP大师系列赛 | 年度 | 纪录达成 | 球员达成 |
ATP大师赛 | 2005–2021 | 最多单打大师赛冠军(36座) | 诺瓦克·乔科维奇 |
蒙地卡罗大师赛—法国公开赛 | 2010 | 红土大满贯:3座红土大师系列赛和法国公开赛 | 纪录保持者 |
蒙地卡罗大师赛 | 2005–2018 | 单一大师赛最多冠军(11座) | 纪录保持者 |
罗马大师赛 | 2005–2021 | 十座冠军 | 纪录保持者 |
ATP大师赛 | 2008–2010 | 连续21次进入八强 | 纪录保持者 |
ATP大师赛 | 2008.2010 | 连续获得三种不同场地比赛冠军 | 罗杰·费德勒(2004) |
ATP大师赛 | 2005–2014 | 连续十年至少一座冠军 | 纪录保持者 |
获奖
以下列出纳达尔最具代表性的奖项:
- 劳伦斯世界体育奖年度最佳新人(2006年)
- “欧洲最佳运动员奖”(2008年)[141][注 9]。
- “BBC海外球员大奖”(2010年)[142][注 10]。
- 劳伦斯体育奖(2011年和2021年)[143][注 11](依前一年表现)。
- 埃德伯格运动精神奖(2010年、2018至2021年)[144][注 12](于隔年颁奖)。
- 年度卓越运动奖最佳男网球员 (2011年和2014年)
- 劳伦斯世界体育奖年度最佳复出奖 (2014年)
- 亚瑟·艾许人道主义精神奖(2011年)
- ATP年度新人奖(2003年)
- ATP最佳进步奖(2005年)
- ATP最佳复出奖(2013年)
- ATP年度最佳球员/年终球王(2008年、2010年、2013年、2017年、2019年)
- ATP最受欢迎球员奖(2022年)
- ITF世界冠军(2008年、2010年、2017年、2019年、2022年)
生涯统计
大满贯与年终赛年表
- 指引:
W | F | SF | QF | #R | RR | LQ (Q#) | A | P | Z# | PO | SF-B | F-S | G | NMS | NH | NQ |
W:冠军;F:亚军;SF:四强;QF:八强;#R:前四轮;RR:小组赛;LQ:止步资格赛;A:缺席;P:比赛延期;Z#:戴维斯杯/联合会杯组别赛(#表示级别);PO:参与戴维斯杯/联合会杯附加赛;SF-B:奥运会铜牌;F-S:奥运会银牌;G:奥运会金牌;NMS:非ATP1000大师赛系列;NH:该赛事本年度未举行;NQ:未入围。
赛事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夺冠率 | 胜-负 | 胜率 |
---|---|---|---|---|---|---|---|---|---|---|---|---|---|---|---|---|---|---|---|---|---|---|---|---|---|
澳洲网球公开赛 | A | 3R | 4R | A | QF | SF | W | QF | QF | F | A | F | QF | 1R | F | QF | F | QF | QF | W | 2R | A | 2/19 | 77–16 | 83% |
法国网球公开赛 | A | A | W | W | W | W | 4R | W | W | W | W | W | QF | 3R* | W | W | W | W | SF | W | A | 1R | 14/18 | 112–4 | 97% |
温布顿网球锦标赛 | 3R | A | 2R | F | F | W | A | W | F | 2R | 1R | 4R | 2R | A | 4R | SF | SF | NH | A | SF | A | 2/15 | 58–12 | 83% | |
美国网球公开赛 | 2R | 2R | 3R | QF | 4R | SF | SF | W| | F | A | W | A | 3R | 4R | W | SF | W | A | A | 4R | A | 4/16 | 67–12 | 85% | |
胜–负 | 3-2 | 3-2 | 13-3 | 17-2 | 20-3 | 24-2 | 15-2 | 25–1 | 23-3 | 14-2 | 14-1 | 16-2 | 11-4 | 5-2 | 23-2 | 21-3 | 24-2 | 11-1 | 9-2 | 22-1 | 1-1 | 0-1 | 22/67 | 314–44 | 88% |
年终总决赛 | NQ | A | SF | SF | A | RR | F | RR | A | F | A | SF | A | RR | A | RR | SF | NQ | RR | NQ | 0/11 | 21–18 | 54% |
大满贯
冠军(22)
年份 | 赛事 | 场地 | 决赛对手 | 对手国籍 | 胜方比分 |
2005 | 法国公开赛 | 红土 | 普尔塔 | 阿根廷 | 66–7、6–3、6–1、7–5 |
2006 | 法国公开赛 (2) | 红土 | 费德勒 | 瑞士 | 1–6、6–1、6–4、7–64 |
2007 | 法国公开赛 (3) | 红土 | 费德勒 | 瑞士 | 6–3、4–6、6–3、6–4 |
2008 | 法国公开赛 (4) | 红土 | 费德勒 | 瑞士 | 6–1、6–3、6–0 |
2008 | 温布顿锦标赛 | 草地 | 费德勒 | 瑞士 | 6–4、6–4、65–7、68–7、9–7 |
2009 | 澳洲公开赛 | 硬地 | 费德勒 | 瑞士 | 7–5、3–6、7–63、3–6、6–2 |
2010 | 法国公开赛 (5) | 红土 | 索德林 | 瑞典 | 6–4、6–2、6–4 |
2010 | 温布顿锦标赛 (2) | 草地 | 贝尔迪赫 | 捷克 | 6–3、7–5、6–4 |
2010 | 美国公开赛 | 硬地 | 祖高域 | 塞尔维亚 | 6–4、5–7、6–4、6–2 |
2011 | 法国公开赛 (6) | 红土 | 费德勒 | 瑞士 | 7–5、7–63、5–7、6–1 |
2012 | 法国公开赛 (7) | 红土 | 祖高域 | 塞尔维亚 | 6–4、6–3、2–6、7–5 |
2013 | 法国公开赛 (8) | 红土 | 费雷尔 | 西班牙 | 6–3、6–2、6–3 |
2013 | 美国公开赛 (2) | 硬地 | 祖高域 | 塞尔维亚 | 6–2、3–6、6–4、6–1 |
2014 | 法国公开赛 (9) | 红土 | 祖高域 | 塞尔维亚 | 3–6、7–5、6–2、6–4 |
2017 | 法国公开赛 (10) | 红土 | 瓦林卡 | 瑞士 | 6-2、6–3、6–1 |
2017 | 美国公开赛 (3) | 硬地 | 安德森 | 南非 | 6–3、6–3、6–4 |
2018 | 法国公开赛 (11) | 红土 | 蒂姆 | 奥地利 | 6–4、6–3、6–2 |
2019 | 法国公开赛 (12) | 红土 | 蒂姆 | 奥地利 | 6–3、5–7、6–1、6–1 |
2019 | 美国公开赛 (4) | 硬地 | 梅德韦杰夫 | 俄罗斯 | 7–5、6–4、5–7、4–6、6–4 |
2020 | 法国公开赛 (13) | 红土 | 祖高域 | 塞尔维亚 | 6–0、6–2、7–5 |
2022 | 澳洲公开赛 (2) | 硬地 | 梅德韦杰夫 | 俄罗斯 | 2–6、65–7、6–4、6–4、7–5 |
2022 | 法国公开赛 (14) | 红土 | 吕德 | 挪威 | 6–3、6–3、6–0 |
亚军(8)
年份 | 赛事 | 场地 | 决赛对手 | 对手国籍 | 胜方比分 |
2006 | 温布顿锦标赛 | 草地 | 费德勒 | 瑞士 | 0–6、65–7、7–62、3–6 |
2007 | 温布顿锦标赛 (2) | 草地 | 费德勒 | 瑞士 | 67–7、6–4、63–7、6–2、2–6 |
2011 | 温布顿锦标赛 (3) | 草地 | 祖高域 | 塞尔维亚 | 4–6、1–6、6–1、3–6 |
2011 | 美国公开赛 | 硬地 | 祖高域 | 塞尔维亚 | 2–6、4–6、7–63、1–6 |
2012 | 澳洲公开赛 | 硬地 | 祖高域 | 塞尔维亚 | 7–5、4–6、2–6、7–65、5–7 |
2014 | 澳洲公开赛 (2) | 硬地 | 瓦林卡 | 瑞士 | 3–6、2–6、6–3、3–6 |
2017 | 澳洲公开赛 (3) | 硬地 | 费德勒 | 瑞士 | 4–6、6–3、1–6、6–3、3–6 |
2019 | 澳洲公开赛 (4) | 硬地 | 祖高域 | 塞尔维亚 | 3–6、2–6、3–6 |
年终总决赛
亚军(2)
年份 | 赛事 | 场地 | 决赛对手 | 胜方比分 |
2010 | 伦敦 | 室内硬地 | 费德勒 | 6–3、3–6、6–1 |
2013 | 伦敦 | 室内硬地 | 乔科维奇 | 6–3、6–4 |
战绩表
四大满贯及年终赛单打战绩
四大满贯及ATP年终赛(大师杯)单打战绩、单打夺冠总数、年度胜负、年终竞赛积分、年终排名积分、单季总奖金
赛事 | 澳网 | 法网 | 温布顿 | 美网 | 年终总决赛 | 年度 胜-负 |
单打 冠军 |
年终 竞赛 积分 |
年终 排名 积分 |
年终 排名 |
单季奖金 (美元) |
---|---|---|---|---|---|---|---|---|---|---|---|
场地 | 硬地 | 红土 | 草地 | 硬地 | 室内硬地 | ||||||
2002 | 缺席 | 缺席 | 缺席 | 缺席 | 缺席 | 1-1 | 0 | ? | 96 | 200 | 23,975 |
2003 | 缺席 | 缺席 | 第三轮 | 第二轮 | 缺席 | 14-11 | 0 | ? | 605 | 49 | 243,248 |
2004 | 第三轮 | 缺席 | 缺席 | 第二轮 | 缺席 | 30-17 | 1 | ? | 735 | 51 | 447,758 |
2005 | 第四轮 | 冠军 | 第二轮 | 第三轮 | 缺席 | 79-10 | 11 | 953 | 4765 | 2 | 3,874,751 |
2006 | 缺席 | 冠军 | 亚军 | 八强 | 四强 | 59-12 | 5 | 894 | 4470 | 2 | 3,746,360 |
2007 | 八强 | 冠军 | 亚军 | 第四轮 | 四强 | 70-15 | 6 | 1147 | 5735 | 2 | 5,646,935 |
2008 | 四强 | 冠军 | 冠军 | 四强 | 缺席 | 82-11 | 8 | 1335 | 6675 | 1 | 6,773,776 |
2009 | 冠军 | 第四轮 | 缺席 | 四强 | 分组赛 | 66-14 | 5 | 不实施 | 9205 | 2 | 6,466,515 |
2010 | 八强 | 冠军 | 冠军 | 冠军 | 亚军 | 71-10 | 7 | 不实施 | 12450 | 1 | 10,171,999 |
2011 | 八强 | 冠军 | 亚军 | 亚军 | 分组赛 | 69-15 | 3 | 不实施 | 9585 | 2 | 7,668,217 |
2012 | 亚军 | 冠军 | 第二轮 | 缺席 | 缺席 | 42-6 | 4 | 不实施 | 6795 | 4 | 4,997,450 |
2013 | 缺席 | 冠军 | 第一轮 | 冠军 | 亚军 | 75-7 | 10 | 不实施 | 13030 | 1 | 14,570,937 |
2014 | 亚军 | 冠军 | 第四轮 | 缺席 | 缺席 | 48-11 | 4 | 不实施 | 6835 | 3 | 6,746,475 |
2015 | 八强 | 八强 | 第二轮 | 第三轮 | 四强 | 61-20 | 3 | 不实施 | 5230 | 5 | 4,508,891 |
2016 | 第一轮 | 第三轮 | 缺席 | 第四轮 | 缺席 | 39-14 | 2 | 不实施 | 3365 | 9 | 2,836,500 |
2017 | 亚军 | 冠军 | 第四轮 | 冠军 | 分组赛 | 67–11 | 6 | 不实施 | 9465 | 1 | 15,864,000 |
2018 | 八强 | 冠军 | 四强 | 四强 | 缺席 | 45–4 | 5 | 不实施 | 7480 | 2 | 8,663,347 |
2019 | 亚军 | 冠军 | 四强 | 冠军 | 四强 | 58-7 | 4 | 不实施 | 9985 | 1 | 16,349,586 |
2020 | 八强 | 冠军 | 取消 | 缺席 | 四强 | 27-7 | 2 | 不实施 | 9450 | 2 | 3,881,202 |
2021 | 八强 | 四强 | 缺席 | 缺席 | 缺席 | 24-5 | 2 | 不实施 | 4375 | 6 | 1,478,830 |
2022 | 冠军 | 冠军 | 四强 | 第四轮 | 分组赛 | 39-8 | 4 | 不实施 | 6020 | 2 | 9,638,326 |
2023 | 第二轮 | 缺席 | 缺席 | 缺席 | 缺席 | 1-3 | 0 | 不实施 | 0 | 670 | 311,604 |
2024 | 缺席 | 第一轮 | 缺席 | 11-5 | 0 | 不实施 | 0 | 245,975 |
注:在2009年起的开始实施的新制度下,大满贯赛和大师赛的排名积分大约涨一倍。而竞赛积分制度则被取消。大满贯冠军积分为2000分。
大师赛(1000赛)单打战绩
- 2009年以后改称1000分大师赛
举行地点 | 印第安泉 | 迈阿密 | 蒙地卡罗 | 马德里 | 罗马 | 加拿大 | 辛辛那堤 | 上海 | 巴黎 |
---|---|---|---|---|---|---|---|---|---|
赛事 | 印第安维尔斯大师赛 | 迈阿密大师赛 | 蒙地卡罗大师赛 | 马德里大师赛 [注 13] |
罗马大师赛 | 加拿大大师赛 | 辛辛那提大师赛 | 上海大师赛 | 巴黎大师赛 |
场地 | 室外硬地 | 室外硬地 | 室外红土 | 室外红土 | 室外红土 | 室外硬地 | 室外硬地 | 室外硬地 | 室内硬地 |
2009 | 冠军 | 八强 | 冠军 | 亚军 | 冠军 | 八强 | 四强 | 亚军 | 四强 |
2010 | 四强 | 四强 | 冠军 | 冠军 | 冠军 | 四强 | 八强 | 第三轮 | 缺席 |
2011 | 亚军 | 亚军 | 冠军 | 亚军 | 亚军 | 第二轮 | 八强 | 缺席 | 缺席 |
2012 | 四强 | 四强 | 冠军 | 第三轮 | 冠军 | 缺席 | 缺席 | 缺席 | 缺席 |
2013 | 冠军 | 缺席 | 亚军 | 冠军 | 冠军 | 冠军 | 冠军 | 四强 | 四强 |
2014 | 第三轮 | 亚军 | 八强 | 冠军 | 亚军 | 缺席 | 缺席 | 第二轮 | 缺席 |
2015 | 八强 | 第三轮 | 四强 | 亚军 | 八强 | 八强 | 第三轮 | 四强 | 八强 |
2016 | 四强 | 第二轮 | 冠军 | 四强 | 八强 | 缺席 | 第三轮 | 第二轮 | 缺席 |
2017 | 第四轮 | 亚军 | 冠军 | 冠军 | 八强 | 第三轮 | 八强 | 亚军 | 八强 |
2018 | 缺席 | 缺席 | 冠军 | 八强 | 冠军 | 冠军 | 缺席 | 缺席 | 缺席 |
2019 | 四强 | 缺席 | 四强 | 四强 | 冠军 | 冠军 | 缺席 | 缺席 | 四强 |
2020 | 取消 | 取消 | 取消 | 取消 | 八强 | 取消 | 缺席 | 取消 | 四强 |
2021 | 缺席 | 缺席 | 八强 | 八强 | 冠军 | 缺席 | 缺席 | 取消 | 缺席 |
2022 | 亚军 | 缺席 | 缺席 | 八强 | 第三轮 | 缺席 | 第二轮 | 取消 | 第二轮 |
2023 | 缺席 | 缺席 | 缺席 | 缺席 | 缺席 | 缺席 | 缺席 | 缺席 | 缺席 |
2024 | 缺席 | 缺席 | 缺席 | 缺席 | 缺席 |
^ 注解A: 巴黎大师赛的场地在2007年由室内地毯变更为室内硬地。
^ 注解B: 蒙地卡罗1000赛为非强制积分比赛。
^ 注解C: 马德里1000赛改在5月在红土场举行,2012年为蓝土球场。
^ 注解D: 上海1000赛为新设ATP大师1000赛赛事。
- 2008年前的大师赛
举行地点 | 印第安泉 | 迈阿密 | 蒙地卡罗 | 罗马 | 汉堡 | 加拿大 蒙特利尔/ 多伦多 |
辛辛那堤 | 马德里 | 巴黎 |
---|---|---|---|---|---|---|---|---|---|
赛事 | 太平洋 寿险杯 |
索尼 爱立信 网球赛 |
蒙地卡罗 大师赛 |
意大利 电讯 大师赛 |
汉堡 大师赛 |
罗杰斯 大师赛 |
西南财团 大师赛 |
马德里 大师赛 |
巴黎银行 大师赛 [注 14] |
场地 | 硬地 | 硬地 | 红土 | 红土 | 红土 | 硬地 | 硬地 | 室内硬地 | 室内地毯 |
2002 | 缺席 | 缺席 | 缺席 | 缺席 | 缺席 | 缺席 | 缺席 | 缺席 | 缺席 |
2003 | 缺席 | 缺席 | 第三轮 | 缺席 | 第三轮 | 缺席 | 缺席 | 第一轮 | 缺席 |
2004 | 第三轮 | 第四轮 | 缺席 | 缺席 | 缺席 | 第一轮 | 第一轮 | 第二轮 | 缺席 |
2005 | 缺席 | 亚军 | 冠军 | 冠军 | 缺席 | 冠军 | 第一轮 | 冠军 | 缺席 |
2006 | 准决赛 | 第二轮 | 冠军 | 冠军 | 缺席 | 第三轮 | 八强 | 八强 | 缺席 |
2007 | 冠军 | 八强 | 冠军 | 冠军 | 亚军 | 准决赛 | 第二轮 | 八强 | 亚军 |
2008 | 准决赛 | 亚军 | 冠军 | 第二轮 | 冠军 | 冠军 | 准决赛 | 准决赛 | 八强 |
历年世界排名
ATP单打年终世界排名
年份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
ATP男子单打 年终世界排名 |
811 | 200 | 49 | 51 | 2 | 2 | 2 | 1 | 2 | 1 | 2 | 4 | 1 | 3 | 5 | 9 | 1 | 2 | 1 | 2 | 6 | 2 | 670 |
ATP单打世界排名第一
球王任期 | 前任球王 | 继任球王 | 连续周数 | 累积周数 |
---|---|---|---|---|
2008年8月18日 - 2009年7月5日 | 费德勒 | 费德勒 | 46周 | 46周 |
2010年6月7日 - 2011年7月3日 | 费德勒 | 乔科维奇 | 56周 | 102周 |
2013年10月14日 - 2014年7月6日 | 乔科维奇 | 乔科维奇 | 39周 | 141周 |
2017年8月21日 - 2018年2月18日 | 莫瑞 | 费德勒 | 26周 | 167周 |
2018年4月2日 - 2018年5月13日 | 费德勒 | 费德勒 | 6周 | 173周 |
2018年5月21日 - 2018年6月17日 | 费德勒 | 费德勒 | 4周 | 177周 |
2018年6月25日 - 2018年11月4日 | 费德勒 | 乔科维奇 | 19周 | 196周 |
2019年11月4日 - 2020年2月2日 | 乔科维奇 | 乔科维奇 | 13周 | 209周 |
参见
注释
- ^ 同年夺下蒙地卡罗、罗马、马德里三座红土大师赛与法国公开赛。
- ^ 2006年,纳达尔与费德勒共交手六次,纳达尔在前四次:杜拜、蒙地卡罗、罗马和法国公开赛获胜,费德勒在后两次:温布顿锦标赛、网球大师杯获胜。
- ^ 西方式握拍是比较能够打出旋转度够的上旋球的一种握拍法。而上旋球在红土会造成球的弹跳较高,因此也能够令自己有足够的时间站位到防守位置去接球,也有将对手压制在某一定点的效果,不敢轻易上网。而超西方式握拍就是基于此原则,握拍向拿“平底锅”式的方法,几乎是翻拍的动作用手腕力量去挥拍,制造出超强力旋转球,去压迫对手在特定方位,令其进攻不易,只好跟著自己的节奏在底线对拉,而后在出奇不意的击出反角度的球使自己得分。
- ^ 是一个发球动作瞬间的定格,是网球运动指标性的动作,常常出现在各种奖杯上。
- ^ 这种握拍法把球拍面垂直立起,和拿铁锤或菜刀的握法相同。不用像西方式握拍那样必须改变握法,可以打左右的来球。在球场的活动范围广,而且可以打各种变化球,但不适合手腕力量小的人。
- ^ AeroPro Drive GT。
- ^ Nicklas:Are you a technical guy as far as racquet and strings go? Do you change tensions a lot or experiment with different combinations? Thanks!
Nadal:Hi Nicklas, very technical questions, I am sure that you play, huuhhhhh.I play with the same strings and same tension. 25 kgs is what I play with. - ^ 是一间制造零食、面包和巧克的公司。
- ^ 此奖项从1958年开始的评选活动,历史悠久而且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 ^ BBC年度体育名人奖1954年创立,现设有年度运动员、新秀运动员、终身成就等奖项,每年12月颁发。
- ^ 劳伦斯世界体育奖是用于表彰奖励在过去一年中表现突出的体育运动员的奖项。
- ^ 由于前瑞典球王埃德伯格球品极佳,ATP将体育精神奖冠以其名以作表扬每一年度最有体育精神球员。
- ^ 2012年马德里大师赛的场地为蓝土。
- ^ 巴黎大师赛的场地在2007年由室内地毯变更为室内硬地。
参考资料
参考新闻
- ^ Niall, Jake. The man from Majorca breathes scent of victory. The Age. 2009-02-03 [201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3) (英语).
- ^ Scott, Brough. Wimbledon: Rafael Nadal happy with his game – and his shorts – as he moves through gears.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008-06-24 [201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4) (英语).
- ^ Rafael Nadal. ATP Tour. [2021-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3).
- ^ 海盜風格 網壇掠奪者. 自由时报. 2005-06-06 [2011-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21) (中文(繁体)).
- ^ 納達爾穿衣也聚焦. 苹果日报. 2005-06-04 [2011-03-17] (中文(繁体)).[失效链接]
- ^ 包治百病外衣下的納豆. 你好台湾. 2010-08-19 [2011-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1) (中文(繁体)).
- ^ The World's Highest-Paid Athletes 2020. Forbes. [2021-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8) (英语).
- ^ 8.0 8.1 传奇谢幕!官方:西班牙网球传奇纳达尔宣布退役. 新闻中心首页_新浪网. 2024-10-10 [2024-10-10] (中文).
- ^ 9.0 9.1 Clarey, Christopher. Rafael Nadal, Barely 19, He's Got Game, Looks and Remarkably Good Manners. New York Times. 5 June 2005 [201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9) (英语).
- ^ Sportsround meets Rafael Nadal. BBC Sports. 2006-11-01 [2010-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英语).
- ^ 11.0 11.1 Rajaraman, Aarthi. At Home with Humble yet Ambitious Nadal. Inside Tennis. 2008-06-01 [201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09) (英语).
- ^ 12.0 12.1 12.2 12.3 12.4 Kervin, Alison. The Big Interview: Rafael Nadal. The Sunday Times (London). 2006-04-23 [201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7) (英语).
- ^ Personal woes affecting Rafa?. ESPN. 2009-07-23 [2011-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0) (英语).
- ^ Tennis Star Rafael Nadal Marries Maria Francisca Perello In Spain. E! Online. Sat Oct 19 12:48:00 PDT 2019 [2019-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美国英语).
- ^ Thornburgh, Nathan. 10 Questions for Rafael Nadal. Time. 2007-08-15 [2010-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12) (英语).
- ^ Tignor, Stephen. Wimbledon 2006: The Duel. Tennis. 2006-06-20 [201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05) (英语).
- ^ 新星納達爾 橫掃球王. 苹果日报. 2004-03-30 [2011-01-28] (中文(繁体)).[永久失效链接]
- ^ Benammar, Emily. Rafael Nadal: All you need to know. The Telegraph (London). 2008-07-08 [201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3) (英语).
- ^ 休威特臀傷苦戰晉8 體力沒問題 阿格西放話宰球王. 苹果日报. 2005-01-25 [2011-03-18] (中文(繁体)).[永久失效链接]
- ^ 納達爾躍世界第3. 苹果日报. 2005-06-07 [2011-03-18] (中文(繁体)).[永久失效链接]
- ^ 盧彥勳闖不過第2輪 腳傷 感冒雙不利 苦撐5盤吞敗. 苹果日报. 2005-06-25 [2011-03-18] (中文(繁体)).[永久失效链接]
- ^ 光頭美男閃亮晉16 阿格西後勁強 布雷克拍落納達爾. 苹果日报. 2005-09-05 [2011-03-18] (中文(繁体)).[永久失效链接]
- ^ Linden, Julian. Foot injury delays Rafael Nadal's comeback. Reuters. 2006-01-05 [2010-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7) (英语).
- ^ 24.00 24.01 24.02 24.03 24.04 24.05 24.06 24.07 24.08 24.09 ATP. Rafael Nadal 2005 Singles Activity. [2010-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0) (英语).
- ^ 球王栽了 納達爾奪冠. 苹果日报. 2010-03-06 [2011-04-04] (中文(繁体)).[永久失效链接]
- ^ 球王雪恥 力退剋星納達爾. 苹果日报. 2006-11-19 [2011-03-29] (中文(繁体)).[永久失效链接]
- ^ 纳达尔卫冕法网男单冠军. 新浪网. 2006-06-12 [2011-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7) (中文(简体)).
- ^ Champion Safin out of Aussie Open. BBC Sport Tennis (BBC). 2006-01-10 [2010年12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7) (英语).
- ^ Garber, Greg. Roger's reign on hold with Nadal's dominance. ESPN Tennis/French06. ESPN.com. 2006-06-12 [2010年12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16) (英语).
- ^ 費德勒 溫網4連冠. 苹果日报. 2006-09-08 [2011-03-18] (中文(繁体)).[永久失效链接]
- ^ 納達爾 爆冷輸小卒. 苹果日报. 2006-09-08 [2011-03-18] (中文(繁体)).[永久失效链接]
- ^ 球王雪恥 力退剋星納達爾. 苹果日报. 2006-11-19 [2011-03-18] (中文(繁体)).[永久失效链接]
- ^ 33.0 33.1 33.2 33.3 ATP. Rafael Nadal 2006 Singles Activity. [2010-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英语).
- ^ 世界第2納達爾 被直落3幹掉. 苹果日报. 2007-01-25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5) (中文(繁体)).
- ^ June 2007: Joins Parisian Royalty. ATP官方网站. 2007-06-10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9) (英语).
- ^ Cheese, Caroline. Wimbledon 2007. BBC Sport. 2007年7月7日 [2011-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11) (英语).
- ^ 慘遭同胞毒手 納達爾出局. 苹果日报. 2007-09-06 [2011-03-18] (中文(繁体)).[永久失效链接]
- ^ 雙費爭冠 費德勒呼聲高. 苹果日报. 2007-11-18 [2011-03-18] (中文(繁体)).[永久失效链接]
- ^ 39.0 39.1 39.2 39.3 39.4 ATP. Rafael Nadal 2007 Singles Activity. [2010-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9) (英语).
- ^ 網球阿里 宰納達爾 爆冷晉決. 苹果日报. 2008-01-25 [2011-03-18] (中文(繁体)).[永久失效链接]
- ^ Rafa Races to Fourth Straight Roland Garros Title. ATP官方网站. 2008-06-08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8) (英语).
- ^ Nadal Sets Sights on No. 1 After Epic Wimbledon Battle. ATP官方网站. 2008-07-06 [2011-03-18] (英语).
- ^ Nadal Takes Olympic Glory; Silver For Gonzalez. ATP官方网站. 2008-08-17 [2011-03-18] (英语).
- ^ Murray Shocks Nadal To Reach First Grand Slam Final. ATP官方网站. 2008-09-06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6) (英语).
- ^ Nadal withdraws from Masters Cup. Tennis.com. 3 November 2008 [4 Nov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15) (英语).
- ^ Rafa Is Again Roger's Master. ATP官方网站. 2008-04-27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9) (英语).
- ^ Nadal Wins Hamburg Battle for 26th Career ATP Title. ATP官方网站. 2008-05-18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9) (英语).
- ^ Nadal Closes In On Federer After Toronto Win. ATP官方网站. 2008-08-17 [2011-03-18] (英语).
- ^ Superb Nadal Captures Queen's Club Crown. ATP官方网站. 2008-06-15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9) (英语).
- ^ Nadal Edges Federer In Five Set Thriller. ATP官方网站. 2009-02-01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7) (英语).
- ^ Rafa's Astonishing Roland Garros Run Comes To An End. ATP官方网站. 2009-05-31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7) (英语).
- ^ Nadal Pulls Out With Knee Injury. ATP官方网站. 2009-06-19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7) (英语).
- ^ Del Potro Reaches First Major Final. ATP官方网站. 2009-09-13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0) (英语).
- ^ Soderling Denies Nadal 400th Match Win; Hurts Spaniards Chances In Quest For No. 1. ATP官方网站. 2009-11-23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7) (英语).
- ^ Davydenko Eliminates Nadal From Contention. ATP官方网站. 2009-11-25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7) (英语).
- ^ Djokovic Edges Nadal But Misses SF Spot. ATPtennis.com. 2009-11-27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7) (英语).
- ^ Rafa Crushes Murray To Clinch 13th ATP World Tour Masters 1000 Title. ATP官方网站. 2009-03-22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7) (英语).
- ^ Nadal Wins Record Fifth Straight Monte-Carlo Crown. ATP官方网站. 2009-04-19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7) (英语).
- ^ Nadal Clinches Record Fourth Rome Title. ATP官方网站. 2009-05-03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7) (英语).
- ^ Unstoppable Nadal Wins Fifth Straight Barcelona Title. ATP官方网站. 2009-05-03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7) (英语).
- ^ Nadal Makes History With Madrid Win. ATP官方网站. 2010-05-15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9) (英语).
- ^ ATP官方网站. Murray Continues Historic Run, Beats Nadal To Reach SFs. 2010-01-26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0) (英语).
- ^ June 2010: A Remarkable Day. ATP官方网站. 2010-06-06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0) (英语).
- ^ ATP官方网站. How The Wimbledon Final Was Won. 2010-07-04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0) (英语).
- ^ ATP官方网站. Nadal Wins Seventh Title Of Year. 2010-09-13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0) (英语).
- ^ ATP官方网站. Federer Defeats Rival Nadal To Win Fifth Title At Season Finale. 2011-11-28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2) (英语).
- ^ Unstoppable Nadal Captures Sixth Straight Title. ATP官方网站. 2011-04-18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0) (英语).
- ^ Nadal Captures Record-Equalling 17th Masters 1000 Trophy. ATP官方网站. 2011-05-02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0) (英语).
- ^ Nadal Achieves Historic Triumph With Victory Over Federer. ATP官方网站. 2010-05-16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2) (英语).
- ^ ATP官方网站. Nadal Wins Seventh Title Of Year. 2010-10-10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0) (英语).
- ^ French Open: Rafael Nadal Beats Roger Federer. 纽约时报. 2011-06-05 [2011-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4) (英语).
- ^ 存档副本. [2011-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0).
- ^ 温网纳达尔苦战四盘遭爆冷 首负90后球员无缘8强. 国际在线. [2014-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7).
- ^ Rafael Nadal Saves M.P., Beats Stefanos Tsitsipas For 12th Barcelona Title | ATP Tour | Tennis. ATP Tour. [2021-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8).
- ^ 75.0 75.1 Rafael Nadal Fights Past Novak Djokovic For Record-Extending 10th Rome Crown | ATP Tour | Tennis. ATP Tour. [2021-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2).
- ^ 納達爾睽違一年重返球場 西班牙「蠻牛」:可能是最後一年. Yahoo News. 2023-12-30 [2023-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31) (中文).
-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RFI -. 澳网将登场 纳达尔回归乔科维奇拚11冠.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3-12-27 [2023-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30) (中文).
- ^ Weaver, Paul. Move over McEnroe and Borg, this one will run and run in the memory. The Guardian (London). 2008-07-08 [2010-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1) (英语).
- ^ Flanagan, Martin. Federer v Nadal as good as sport gets. The Age (Melbourne). 2008-07-12 [2009-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04) (英语).
- ^ Bodo, Peter. Rivalry!. Peter Bodo's Tennisworld. Tennis.com. 2009-01-30 [2010-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1) (英语).
- ^ Federer-Nadal rivalry as good as it gets. 2008-07-07 [2010-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1) (英语).
- ^ Harwitt, Sandra. Is Rafael Nadal the best clay-court player ever?. ESPN. 1 August 2008 [201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31) (英语).
- ^ Rafael Nadal retakes king of clay title with french open win. foxsports.com. [2010-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04) (英语).
- ^ Tandon, Kamakshi. Weighing Rafa's dominance on dirt. espn.com. [2010-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6) (英语).
- ^ 85.0 85.1 Nadal Has Improved Virtually Every Aspect of His Game. ESPN. 2008-07-03 [2009-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1) (英语).
- ^ Cooper, Jeff. Rafael Nadal – Game Profile. [2010-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7) (英语).
- ^ Rafael Nadal's Drop Volley. Tennis Magazine. 2008-03-27 [2010-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26) (英语).
- ^ 「蠻牛」Rafael Nadal 紅土之王. Yahoo奇摩运动. 2022-11-02 [2024-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21) (中文(繁体)).
- ^ 納達爾和叔叔一起教你打網球(上篇). 运动视界. 2015-02-09 [2024-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21) (中文(繁体)).
- ^ 技术-剖析纳达尔正手上旋击球. 狐搜. 2017-07-30 [2024-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21).
- ^ 纳达尔超级上旋正手图解. 狐搜. 2019-09-30 [2024-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21).
- ^ 92.0 92.1 92.2 Rafa's Roots. ATP官方网站. 2011-01-11 [2011-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30) (英语).
- ^ Gorney, Cynthia. Ripped. (Or Torn Up?). The New York Times. 2009-06-21 [2010-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1) (英语).
- ^ The Count: The Spin on Nadal's Clay Dominance.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09-05-22 [2010-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1) (英语).
- ^ The Forehand of Rafael Nadal. Tennis Magazine. 2006-12-15 [2009-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4) (英语).
- ^ White, Clive. Rafael Nadal Determined to Keep One Step Ahead of Roger Federer. London: The Daily Telegraph. 2008-07-06 [2010-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0) (英语).
- ^ 12 September 2010. [2011-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5).
- ^ Learning from Rafael Nadal. Tennis Magazine. 2006-10-13 [2010-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26) (英语).
- ^ No limit to what Nadal can accomplish. ESPN. 2009-02-01 [2011年3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0) (英语).
- ^ Style of play catching up with Rafa?. ESPN. 2007-08-30 [2009-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0) (英语).
- ^ Oz Champ Nadal Wants Changes in Tennis Schedule. Tennis Magazine. 2009-02-02 [2011-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15) (英语).
- ^ Kia Nadal versus Alien Vide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 ^ The Beefcake in the Backcourt. New York Magazine. 2008-08-17 [2011-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2) (英语).
- ^ Rafa Needs More Than a New Look. ESPN. 2009-07-17 [2011-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0) (英语).
- ^ Rafael Nadal to Launch New, More Traditional Image at US Open. Sports Business Daily. 2008-08-01 [2009-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2) (英语).
- ^ Nadal's Wardrobe Malfunction. CNBC. 2009-01-26 [2011-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3) (英语).
- ^ Fashion Focus: Rafael Nadal. Tennis Served Fresh. 2009-01-20 [2011-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7) (英语).
- ^ Nike Bold New Tennis Crew. Nike Store. 2009-01-30 [2011-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10) (英语).
- ^ Nadal Long Check Shortsbhnu. Nike Store. 2009-01-30 [2011-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10) (英语).
- ^ Rafa's Costume Change. Tennis Served Fresh. 2009-01-24 [2011-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9) (英语).
- ^ Emperor's New Clothes. Tennis Magazine. 2009-01-24 [2011-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05) (英语).
- ^ Nike Air CourtBallistec 1.3. [2011-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4) (英语).
- ^ Nadal Doesn't Use an APDC. Talk Tennis. 2007-09-01 [2011-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26) (英语).
- ^ The Tennis Racket. ESPN. [2011-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0) (英语).
- ^ 2007 Wimbledon Timesonline. 2007-07-02 [2011-03-26] (英语).[失效链接]
- ^ Rafa Nadal is Quely's embassador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1-06-24.(英文)
- ^ Rafael Nadal is Quely cookie monster in chief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0-12-24.(英文)
- ^ Corder, Rob. Rafael Nadal to wear $525,000 Richard Mille watch. Professional Jeweller. 2010-04-05 (英语).
- ^ Nadal Wears $525K Watch at French Open. mensfitness.com. [2011-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30) (英语).
- ^ 120.0 120.1 存档副本. [2011-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31).(英文)
- ^ Rafael Nadal Replaces Cristiano Ronaldo as the New Face of Emporio Armani Underwea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 ^ Music video for "Gypsy" by Shakira featuring Rafael Nadal. Youtube.com. [2010-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8) (英语).
- ^ ''Latin American Herald Tribune'': Shakira: I Chose Nadal for Video Because I "Identify with Him". Laht.com. [2011-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9) (英语).
- ^ Source: Penny Newton. Shakira's Sexy New Video Gypsy. MTV. 2010-02-24 [2011-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4) (英语).
- ^ Canada. Tom Tebbut in ''The Globe and Mail'': Nadal and Shakira?? Little chance. Theglobeandmail.com. 2010-02-24 [2011-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15) (英语).
- ^ ATP WORLD TOUR,[www.atpworldtour.com/News/Tennis/2008/07/nadalasteroid.aspx](英文)
- ^ Rafa Nadal Academy Sports Facilities. [2022-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英文)
- ^ Rafa Nadal And David Ferrer Officially Open The Rafa Nadal Academy Kuwait. [2022-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英文)
- ^ Bienvenido a UAX Rafa Nadal Sports University. [2022-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0).(西班牙文)
- ^ Soccer-Rafa Nadal becomes shareholder at troubled Real Mallorca. reuters. 2011-07-09 [2011-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12) (英语).
- ^ Sale of the club completed. realmallorca. 2011-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1) (英语).
- ^ 存档副本. [2011-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6).(英文)
- ^ (英文) Rafael Nadal launches foundation - Feature | Earth Times News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7-31
- ^ 134.0 134.1 Rafa and his foundation in India. The Official Rafa Nadal Website. 2010-10-16 [2011-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1) (英语).
- ^ Inaugural 'ATP Aces For Charity' Grants Awarded. ATP world tour. 2011-07-11 [2011-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3) (英语).
- ^ 納達爾躍世界第3. 苹果日报. 2005-06-07 [2011-03-17] (中文(繁体)).[永久失效链接]
- ^ 137.0 137.1 Making History in a Hurry. ATP官方网站. 2008-11-07 [2011-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30) (英语).
- ^ 桑普拉斯:纳达尔真不可思议 他与费德勒远超他人. 新浪体育. 2010-09-20 [2011-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1) (中文(简体)).
- ^ 美网官网:纳达尔是网坛历史上最谦逊的王者. 腾迅体育. 2010-09-14 [2011-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1) (中文(简体)).
- ^ Borg: 'Nadal is an artist!'. 法网官方网站. 2013-05-13 [2014-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1) (英语).
- ^ 納達爾 獲歐洲最佳運動員. 自由时报. 2008-12-28 [2011-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6) (中文(繁体)).
- ^ 纳达尔荣膺BBC海外球员大奖 自称拿奖的感觉像做梦. 新浪体育. 2010-12-20 [2011-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1) (中文(简体)).
- ^ 纳达尔力压科比梅西 首获劳伦斯最佳男运动员奖. 网易体育. 2011-02-08 [201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4) (中文(简体)).
- ^ 纳达尔首获埃德伯格精神奖 费德勒霸占最受欢迎奖. 新浪体育. 2010-11-21 [201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1) (中文(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