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之战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22年3月23日) |
晋阳之战,又称三家灭知、三家灭智,是发生于周贞定王十四年(晋出公二十年)(前455年)到十六年(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晋国四大世族大夫,智伯瑶(知伯瑶)、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之间在围绕晋阳城(今山西省太原市)爆发的一场战争。最后智伯瑶被后三者围剿而死。
晋阳之战 | |||||||
---|---|---|---|---|---|---|---|
春秋、战国的一部分 | |||||||
| |||||||
参战方 | |||||||
智氏 魏氏(初期) 韩氏(初期) |
赵氏 魏氏(后期) 韩氏(后期)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智伯瑶 † | 赵襄子 |
背景
春秋战国之际,实力强大的智伯瑶在灭掉范氏和中行氏后担任晋国正卿,掌握晋国政权。周贞定王十三年(晋出公十九年)(前456年),智伯在先后威逼韩康子和魏桓子割让万户之邑后,又向赵襄子索要蔺和皋狼两地,赵襄子拒绝。因此智伯瑶暗中联合韩、魏两家计划灭赵。[2]
赵襄子见智伯多次联络韩、魏而独欠自己,料想知伯正筹划攻打赵氏。赵襄子自知不敌,又不愿献出国宝或土地求和,臣下先后建议前往就近而且城墙坚厚的长子城和仓库充实的邯郸,都被赵襄子以赵家在当地缺乏民望而否决。[3]最后,赵襄子决定依父亲赵简子生前告诫[4]和谋臣张孟谈建议退守晋阳城(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5][6]此时晋阳经董安于和尹铎二人先后经营,不仅城墙厚实、仓库充足,官署的墙垣和柱子的基础分别是可供造箭的材料和冶铜所建,民众亦愿意与赵氏和衷共济,于是赵军得以固守晋阳积极备战。[5][6]
过程
周贞定王十四年(晋出公二十年)(前455年),智伯瑶以晋侯名义率领韩康子、魏桓子出兵攻赵氏。智伯瑶与韩、魏联军攻晋阳三月不能下,又围困晋阳一年有馀。周贞定王十六年(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智伯引晋水(汾水)淹灌晋阳城,水面只差六尺高度就淹没全城。城中缺乏粮食,百姓把屋子架高来住,把锅子吊挂起来煮饭,甚至互相交换小孩杀来吃,就算是士大夫们都饥病交加[7][8],十分危急。智伯看见水攻的成效非常好,得意地说:“起初,我不知道水可以灭亡他人国土,现在我已知道了。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其时韩康子正在驾御马车,魏桓子则坐在马车右边,听闻此语非常恐慌,互作暗号,因为魏氏的安邑城、韩氏的平阳城都有可能是智伯下一个水攻的对象。[9]智伯的谋士郗疵见赵氏灭亡在即,韩康子、魏桓子二人面上却不喜反忧,警告智伯小心两家有反意。智伯以郗疵之言询问二人,二人否认并反指郗疵为赵氏离间三家关系。郗疵见二人从智伯营中出来时小心望向自己后急忙离开,知道智伯向二人泄露了自己的话,不肯采信自己意见,于是藉著请求出使齐国离开晋阳。[10][11]
赵氏水困已久,虽然晋阳民众依旧忠于赵室[12],但家臣们都开始有二心,除高赫之外对赵襄子的态度逐渐怠慢起来。[13]赵襄子眼见晋阳无法再守,打算向智伯投降,但被张孟谈劝阻,并说服赵襄子派遣自己出城说服韩、魏两家倒戈。[14]于是张孟谈暗中与韩康子、魏桓子见面说:“我听说唇亡则齿寒,智伯率领你们两国来攻击赵氏,赵氏快要灭亡了,但赵亡之后,就轮到你们两位要被智伯攻伐了。”韩康子和魏桓子本来就对平日骄横粗暴的智伯十分不满,经张孟谈劝说,决定与赵氏秘密约定日子共同起兵攻打智氏。[15]张孟谈之后晋见智伯,离开时在营外遇见智氏族人智果。智果识破张孟谈联合韩、魏之谋,又见韩、魏二主神色有异,因而劝智伯小心两家会背叛智氏,并建议若不打算杀掉魏、韩二主,则应向他们的谋臣赵葭、段规加封土地以拉拢二人游说主君守约灭赵,但智伯吝惜土地,听不进智果意见。智果在走出智伯营帐后,改姓为辅氏并离智伯而去。[16]
张孟谈见智果怀疑自己,在回城后劝赵襄子及早行动以免事败。三月丙戌(二十三日)[1]当晚,在张孟谈奉命与韩、魏两家约好后,赵襄子派人乘夜出城杀死智氏守护堤防的官兵,打破堤防放水倒灌智氏军营,并由韩、魏两军为侧翼,与赵军趁智伯军忙于救水之际共同夹击智氏。赵襄子亲率军队正面进攻,大败智伯军并擒杀智伯瑶,赵襄子将他的头骨拿来当饮酒之骷髅杯。[17][18][19]
影响
韩、赵、魏三家之后族灭智氏,并瓜分了智氏的土地,唯独放过已改姓为辅氏的智果一脉,[20][21]智氏族人智开和智宽则出奔到秦国。[22]此后晋国由韩、赵、魏三家称霸,为日后“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
注释
- ^ 1.0 1.1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 “以三月丙戌,三国反灭知氏,共分其地。”按历法对照,公元前453年“三月丙戌”(三月二十三日)应为格里历8月5日。见连结:[1]。
- ^ 见《战国策·赵策一》及《战国策·魏策一》。
- ^ 《国语·卷十五·晋语九·晋阳之围》:晋阳之围,张谈曰:“先主为重器也,为国家之难也,盍姑无爱宝于诸侯乎?”襄子曰:“吾无使也。”张谈曰:“地也可。”襄子曰:“吾不幸有疾,不夷于先子,不德而贿。夫地也求饮吾欲,是养吾疾而干吾禄也。吾不与皆毙。”襄子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
- ^ 《国语·卷十五·晋语九·赵简子以晋阳为保鄣》:简子诫襄子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
- ^ 5.0 5.1 《国语·卷十五·晋语九·晋阳之围》:襄子曰:“……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
- ^ 6.0 6.1 《战国策·赵策一·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赵襄子召张孟谈而告之曰:“夫知伯之为人,阳亲而阴疏,三使韩、魏,而寡人弗与焉,其移兵寡人必矣。今吾安居而可?”张孟谈曰:“夫董阏安于,简主之才臣也,世治晋阳,而尹泽循之,其馀政教犹存,君其定居晋阳。”君曰:“诺。”乃使延陵王将车骑先之晋阳,君因从之。至,行城郭,案府库,视仓廪,召张孟谈曰:“吾城郭之完,府库足用,仓廪实矣,无矢奈何?”张孟谈曰:“臣闻董子之治晋阳也,公宫之垣,皆以狄蒿苫楚廧之,其高至丈馀,君发而用之。”于是发而试之,其坚则箘簬之劲不能过也。君曰:“足矣,吾铜少若何?”张孟谈曰:“臣闻董子之治晋阳也,公宫之室,皆以炼铜为柱质,请发而用之,则有馀铜矣。”君曰:“善。”号令以定,备守以具。
- ^ 《韩非子·十过》:“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大夫羸病。”
- ^ 《史记·赵世家》:“城不浸者三版,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
- ^ 《战国策·秦策四》:智伯出行水,韩康子御,魏桓子骖乘。智伯曰:“始,吾不知水之可亡人之国也,乃今知之。汾水利以灌安邑,绛水利以灌平阳。”魏桓子肘韩康子,康子履魏桓子,蹑其踵。
- ^ 《战国策·赵策一》:郤(郗)疵谓知伯曰:“韩、魏之君必反矣。”知伯曰:“何以知之?”郤疵曰:“以其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而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今城不没者三板,臼灶生蛙,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韩、魏之君无憙志而有忧色,是非反如何也?”明日,知伯以告韩、魏之君曰:“郤疵言君之且反也。”韩、魏之君曰:“夫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今且将拔矣。夫三家虽愚,不弃美利于前,背信盟之约,而为危难不可成之事,其势可见也。是疵为赵计矣,使君疑二主之心,而解于攻赵也。今君听谗臣之言,而离二主之交,为君惜之。”趋而出。郤疵谓知伯曰:“君又何以疵言告韩、魏之君为?”知伯曰:“子安知之?”对曰:“韩、魏之君视疵端而趋疾。”郤疵知其言之不听,请使于齐,知伯遣之。
- ^ 《资治通鉴·巻一》:𫄨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𫄨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𫄨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臣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𫄨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𫄨疵请使于齐。
- ^ 《国语·卷十五·晋语九·晋阳之围》:晋师围而灌之,沈灶产蛙,民无叛意。
- ^ 《史记·赵世家》:“群臣皆有外心,礼益慢,唯髙共不敢失礼。”
- ^ 《战国策·赵策一·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襄子谓张孟谈曰:“粮食匮,城力尽,士大夫病,吾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如?”张孟谈曰:“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贵知士也。君释此计,勿复言也。臣请见韩、魏之君。”襄子曰:“诺。”
- ^ 《战国策·赵策一·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张孟谈于是阴见韩、魏之君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知伯帅二国之君伐赵,赵将亡矣,亡则二君为之次矣。”二君曰:“我知其然。夫知伯为人也,麁中而少亲,我谋未遂而知,则其祸必至,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谋出二君之口,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二君即与张孟谈阴约三军,与之期曰(日),夜,遣入晋阳。张孟谈以报襄子,襄子再拜之。
- ^ 《战国策·赵策一·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张孟谈因朝知伯而出,遇知过(果)辕门之外。知过入见知伯曰:“二主殆将有变。”君曰:“何如?”对曰:“臣遇张孟谈于辕门之外,其志矜,其行高。”知伯曰:“不然。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知过出见二主,入说知伯曰:“二主色动而意变,必背君,不如令杀之。”知伯曰:“兵箸晋阳三年矣,旦暮当拔之而飨其利,乃有他心?不可,子慎勿复言。”知过曰:“不杀则遂亲之。”知伯曰:“亲之奈何?”知过曰:“魏宣子之谋臣曰赵葭,康子之谋臣曰段䂓,是皆能移其君之计。君其与二君约,破赵则封二子者各万家之县一,如是则二主之心可不变,而君得其所欲矣。”知伯曰:“破赵而三分其地,又封二子者各万家之县一,则吾所得者少,不可。”知过见君之不用也,言之不听,出,更其姓为辅氏,遂去不见。
- ^ 《淮南子·道应训》:大败知伯,破其首以为饮器。
- ^ 《战国策·赵策一》:张孟谈闻之,入见襄子曰:“臣遇知过于辕门之外,其视有疑臣之心,入见知伯,出更其姓。今暮不击,必后之矣。”襄子曰:“诺。”使张孟谈见韩、魏之君曰:“夜期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知伯军。”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知伯军而禽知伯。……及三晋分知氏,赵襄子最怨知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
- ^ 《资治通鉴·巻一》: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以为饮器。
- ^ 《战国策·赵策一·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知伯身死,国亡地分……。知氏尽灭,唯辅氏存焉。
- ^ 《资治通鉴·巻一》: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三家分智氏之田。
- ^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及《史记》六国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