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毛猪笼草

柔毛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mollis)是婆罗洲加里曼丹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其种加词mollis”来源于拉丁文,意为“柔软的”,指其毛被[1]其仅存在一个单一的干燥标本[2],是猪笼草属中唯一一个获得公认,却不清楚其捕虫笼形态的物种。   

柔毛猪笼草
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猪笼草科植物》中的插图,示柔毛猪笼草的模式标本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目: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科: 猪笼草科 Nepenthaceae
属: 猪笼草属 Nepenthes
种:
柔毛猪笼草 N. mollis
二名法
Nepenthes mollis
Danser (1928)

柔毛猪笼草的原生地为陡峭斜坡上的茂密森林,其海拔约1800米。[3]现仅知其存在于模式产地凯蒙山上,但由于其周围的众多山峰还未经考察,所以其分布可能更为广泛。[4]查尔斯·克拉克认为其可能出现于苔藓森林中。[4]

尚未发现关于柔毛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5]也未发现其种下类群。[5]柔毛猪笼草也没有任何的同物异名[5]其被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等级为数据缺乏[6]

植物学史

 
凯蒙山的卫星图像

1925年10月17日,弗雷德里克·恩德特东加里曼丹省凯蒙山[注 1]首次采集到了柔毛猪笼草,这也是唯一的一次。其采集于山顶海拔约1800米处。其属于一次由茂物林业研究所(Fore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Bogor)组织的婆罗洲中部考察,在这次考察中还首次采集到了暗色猪笼草N. fusca的标本。[7][注 2]

1928年,B·H·丹瑟在其开创性著作《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猪笼草科植物》中对柔毛猪笼草进行了正式描述。[注 3]B·H·丹瑟写道:[注 4][3]

柔毛猪笼草的模式标本编号为“Endert 4282”,存放于茂物植物园植物标本馆(BO)中。其由一段带叶片和雄性花序的茎组成。捕虫笼和雌性花序未知。[1]

形态特征

B·H·丹瑟对于柔毛猪笼草的原始描述及所有后续的说明都基于存放于茂物植物园的单一的标本。

柔毛猪笼草为藤本植物。茎至少可长达4米,[4]直径为6至9毫米。攀援茎圆柱形,其他部分茎带钝棱角或扁平。节间距10至15厘米。莲座状植株茎的形态特征未知。[3]

攀援茎上的叶片革质,散生,无柄。叶片为披针形匙形,长约18至20厘米,宽约3.5至4.5厘米。叶尖急尖叶缘在叶基平行于中脉,并下延为两叶柄翼。叶柄翼渐狭,最宽可达1厘米,长约4至6厘米。叶基宽约2厘米。叶脉不明显。羽状脉先斜发,后在叶缘处弯曲,并在中脉的两侧形成1条纵脉,极少数为2条。[3]笼蔓可长达10厘米[4],靠近叶片处直径1.5至2毫米,靠近捕虫笼处直径约2.5毫米。发育中的笼蔓常形成笼蔓圈。捕虫笼的形态特征未知。[3]

柔毛猪笼草的花序总状花序。雌性花序的形态特征未知。雄性花序密布花朵,B·H·丹瑟将其描述为“不固定的”且“看似为横生”。总花梗长约7.5厘米,基部直径约4毫米,顶部直径约3毫米。花序轴渐尖,长10至15厘米。基部的花梗长约12毫米,顶部的花梗稍短。所有的花梗都带2朵花,无苞片萼片为椭圆形,钝尖,长约4毫米。雄蕊柱包括单轮的花药在内长约4.5毫米。[3]一项对模式标本Endert 4282花粉大小的研究显示,其120粒花粉的平均直径为37.2微米标准误为0.4,变异系数为6.1%)[9]

植株各部分都密布的棕色毛被。茎部具天鹅绒般的密集棕色粗毛。其可长达2毫米,部分较短、分叉,其他的较长、不分叉。发育中的茎及叶腋附近,中脉的上下两面和发育中的捕虫笼披被着类似,但更长更茂密的毛被。叶片的下表面披被着茂密的粗毛,由为短且分叉和长且不分叉的柔毛组成。叶片的上表面也披被着茂密的粗毛,但其更短、更简单,且为白色。总花梗和花序轴完全覆盖着红褐色的毛被。部分花梗、萼片和雄蕊柱具短且脆的毛被。[3]

B·H·丹瑟将该标本的颜色描述为“淡黄色-暗褐色至赭黄色-褐色,毛被为深红棕色”。[注 5][3]

生态关系

B·H·丹瑟将柔毛猪笼草归入了皇室分支Regiae,这个分支还包括其他14个物种,分别为博世猪笼草N. boschiana豹斑猪笼草N. burbidgeae圆盾猪笼草N. clipeata鞍型猪笼草N. ephippiata暗色猪笼草克罗斯猪笼草N. klossii劳氏猪笼草N. lowii大猪笼草N. maxima倒披针叶猪笼草N. oblanceolata[注 6]细毛猪笼草N. pilosa马来王猪笼草N. rajah窄叶猪笼草N. stenophylla宝特瓶猪笼草N. truncata维奇猪笼草N. veitchii。关于柔毛猪笼草的分类,B·H·丹瑟写道:[注 7][3]

马修·杰布在《新几内亚的猪笼草报告》中认为柔毛猪笼草“可能具有与苹果猪笼草N. ampullaria相似的生长方式,如极少出现攀援茎,甚至不出现捕虫笼”。[1][10]

查尔斯·克拉克的《婆罗洲的猪笼草属植物》一书中写道“丹瑟专著中的图14看起来有些部分与刚毛猪笼草N. hirsuta很相似”,但他也描述到其比刚毛猪笼草的体型更大。简·斯洛尔也怀疑其是否与刚毛猪笼草有关联。[11]

可能的再次发现

1999年,布鲁斯·萨蒙(Bruce Salmon)的一篇文章《柔毛猪笼草(猪笼草科)——再次发现?》Nepenthes mollis (Nepenthaceae)—Rediscovered?)刊登于《食虫植物通讯》。在这篇文章中,布鲁斯·萨蒙描述了一个被称为“N. sp.”[注 8],但未鉴定的雄性猪笼草标本。其采集于卢马库山海拔1700米处的“一个开阔嵴线上高大茂密的森林”中。基于形态特征密切的相似和分布地域合理的重叠,他认为这个未鉴定的类群可能是柔毛猪笼草。布鲁斯·萨蒙对这两者进行了以下比较: [注 9][12]

特征 柔毛猪笼草 N. sp.
叶片基部 下延成为2个叶柄翼,上部宽约1厘米,长4至6毫米,渐尖 下延1至2厘米。
花梗 无苞片。 苞片源于花梗基部,长3至4毫米。
 
产自毛律山胡瑞尔猪笼草下位笼

布鲁斯·萨蒙还注意到“N. sp.”的生活习性与柔毛猪笼草描述的很相似,其写道“据说柔毛猪笼草没有上位笼,‘N. sp.’也呈现出这样的特征,特别是其带花茎顶部的70厘米”。他认为当植株受到环境压力时,如旱季等,其即会停止产生捕虫笼。[12]

但是,部分学者认为将这两个物种等同起来是相当不可能的。[13]简·斯洛尔在布鲁斯·萨蒙论文的编者按中提到将这两个种群合并前必须对柔毛猪笼草的模式产地进行考察。[注 10][12]

2003年,马丁·奇克安东尼·兰姆对产自卢马库山未鉴定物种进行了正式描述,命名为胡瑞尔猪笼草N. hurrelliana[14]虽然其已知的自然分布范围不含加里曼丹,但其已包括了沙捞越北部、文莱沙巴西南部。[15]如果柔毛猪笼草和胡瑞尔猪笼草在将来被证明是同一个物种,那么后者将是前者的一个同物异名

旧大陆的猪笼草》及《婆罗洲的猪笼草》中都认为在弗雷德里克·恩德特采集到柔毛猪笼草后,再也没有在野外重新采集到柔毛猪笼草。[5][16]安西娅·飞利浦安东尼·兰姆李干2008年的《婆罗洲的猪笼草》第二版中写道:“近期关于胡瑞尔猪笼草攀援茎的描述显得与柔毛猪笼草非常的相似,但仍不确定它们是否是相关联的。”[注 11][16]

注释

  1. ^ 凯蒙山的名称各式各样,如“Kemul”、“Kemoel”、“Kemal”、“Kongkemul”和“Kong Kemul”。在丹瑟对柔毛猪笼草的描述中,其模式产地被标注为“G. Kemoel”,即“Gunung Kemoel”的缩写,其中“gunung”在印度尼西亚语马来语中意为“山”。[1]凯蒙山的地理坐标1°51′37″N 116°10′35″E / 1.86028°N 116.17639°E / 1.86028; 116.17639 (凯蒙山)
  2. ^ 1925年9月至10月,弗雷德里克·恩德特考察了凯蒙山附近的丘陵地区,数次登顶(海拔1837米),去到了“Long Mehiang”、“Long Kiau”和“Long Petak”附近的山谷。[8]并分别于10月12日和10月17日采集到了暗色猪笼草和柔毛猪笼草。[3]
  3. ^ 该描述包括一个模式标本的线条画(Fig. 14),以模式标本为基础的详细英文和拉丁文植物学描述,及关于物种的说明补充。原拉丁文描述如下:[3]
  4. ^ B·H·丹瑟在《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猪笼草科植物》中对柔毛猪笼草的叙述原文:[3]
  5. ^ B·H·丹瑟的对该标本颜色的描述原文:[3]
  6. ^ 倒披针叶猪笼草现在被认为是大猪笼草同物异名
  7. ^ B·H·丹瑟对柔毛猪笼草分类的叙述原文:[3]
  8. ^ 这个被称为“N. sp.”物种之后被描述为胡瑞尔猪笼草,该描述由安西娅·飞利浦安东尼·兰姆公布于《婆罗洲的猪笼草》中。[1]
  9. ^ 布鲁斯·萨蒙将柔毛猪笼草与“N. sp.”进行比较的原文:
    N. mollis N. sp.
    Leaf Base: Decurrent into 2 wings, 1 cm broad at the top, 4-6 cm long, gradually attenuate. Decurrent for 1-2 cm.
    Pedicels: Without bract. Bract originating from the base of the pedicel 3-4 mm long.
  10. ^ 简·斯洛尔在编者按中提到将这两个种群合并前必须对柔毛猪笼草的模式产地进行考察的原文:[12]
  11. ^ 安西娅·飞利浦、安东尼·兰姆和李干2008年的专著《婆罗洲的猪笼草》第二版中的原文:[16]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Phillipps, A. & A. Lamb 1996. Pitcher-Plants of Borneo.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2. ^ McPherson, S.R. & A. Robinson 2012. Field Guide to the Pitcher Plants of Borneo. Redfern Natural History Productions, Poole.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Danser, B.H. 1928. The Nepenthaceae of the Netherlands Indies. Bulletin du Jardin Botanique de Buitenzorg, Série III, 9(3–4): 249–438.
  4. ^ 4.0 4.1 4.2 4.3 Clarke, C.M. 1997. Nepenthes of Borneo.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5. ^ 5.0 5.1 5.2 5.3 McPherson, S.R. 2009. Pitcher Plants of the Old World. 2 volumes. Redfern Natural History Productions, Poole.
  6. ^ Clarke, C.M., R. Cantley, J. Nerz, H. Rischer & A. Witsuba. Nepenthes moll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0. [12 May 2006]. 
  7. ^ (荷兰文) Endert, F.H. 1927. Botanisch en floristisch verslag. In: D.W. Buijs, H. Witkkamp, F.H. Endert, H.C. Siebers & D.F.K. Bosch. Midden-Oost-Borneo Expeditie 1925. G. Kolff & Co., Weltevreden.
  8. ^ van Steenis-Kruseman, M.J., et al. 2006. Cyclopaedia of Malesian Collectors: Frederik Hendrik Ender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ationaal Herbarium Nederland.
  9. ^ Adam, J.H. & C.C. Wilcock 1999. Palynological study of Bornean Nepenthes (Nepenthaceae).PDF Pertanika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22(1): 1–7.
  10. ^ Jebb, M.H.P. 1991. An account of Nepenthes in New Guinea. Science in New Guinea 17(1): 7–54.
  11. ^ Schlauer, J. 1994. NEPENTHES comments for Flora Malesian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arnivorous Plant Mailing List, September 9, 1994.
  12. ^ 12.0 12.1 12.2 12.3 Salmon, B.[R.] 1999. Nepenthes mollis (Nepenthaceae)—Rediscovered?PDF (561 KiB) Carnivorous Plant Newsletter 28(1): 24–26.
  13. ^ Steiner, H. 2002. Borneo: Its Mountains and Lowlands with their Pitcher Plants. Toihaan Publishing Company, Kota Kinabalu.
  14. ^ Cheek, M., M.H.P. Jebb, C.C. Lee, A. Lamb & A. Phillipps. 2003. Nepenthes hurrelliana (Nepenthaceae), a New Species of Pitcher Plant from Borneo. Sabah Parks Nature Journal 6: 117–124.
  15. ^ Clarke, C.M. & C.C. Lee 2004. Pitcher Plants of Sarawak.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16. ^ 16.0 16.1 16.2 Phillipps, A., A. Lamb & C.C. Lee 2008. Pitcher Plants of Borneo. Second Edition.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扩展阅读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柔毛猪笼草   维基物种上的相关信息:柔毛猪笼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