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炮
步兵炮(Infantry support guns or battalion guns),英文直译为“步兵支援炮”,或是“营炮”,是用来增强步兵单位火力的一种大炮。营炮直接传达了它的运用概念,步兵炮为最基础的战术指挥单位(营级)指挥官所能指挥的支援武器。步兵炮够在步兵分队指挥官的命令下提供火力支援,但实务上不只有营级,团级也会配备步兵炮。它们通常会比野战炮更为紧致,以便使用人力搬运,也更易于藏匿。
历史
步兵炮大约在17世纪后开始逐渐进入欧洲国家步兵部队编制,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在1686年为英国陆军订购了一批步兵炮,驻扎海德公园的7个步兵团,团下属的步兵营编制有2门3磅炮。由于英国当时的道路品质不佳,马匹品质也良莠不齐,因此配备给部队轻炮也有较为务实的因素,倘若道路状况恶劣时,步兵单位必须协助挽马移动火炮。至18世纪,3磅炮更换为同样可投射3磅炮弹的蚱蜢炮,每个营会有1名军官与34名士兵接受英国皇家炮兵的训练并授予军衔,他们会操作2门3磅炮或2门6磅炮。
18世纪,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军制改革中,确立了普鲁士军队将使用霰弹的大炮配发到步兵团的设计,大炮最近射程为100码(91.44公尺),此射程与当时线列步兵的燧发枪相同,因此可以强化步兵对射时的投射火力,并在步兵冲锋时提供有效的推进火力。大炮要投入共同参与步兵攻击则是腓特烈所坚持的战术概念,这个概念对七年战争期间成为普鲁士军队胜利的基础之一。
腓特烈的战术概念,以及普鲁士军队的胜利为影响了西方炮兵战术理论,欧洲其它国家的陆军也借鉴此概念发展本国自用的步兵炮。
在18世纪,法国在1732年将陆军火炮规格统一简化成5款型号,其中最轻盈版本为瓦利埃4磅炮。但是对步兵炮来说,瓦利埃4磅炮仍然太重,法国虽然有开发侯斯登1磅炮试图克服重量问题,但是并没有普遍换发。在败于普鲁士后,法国炮兵大量借鉴了普鲁士军队的炮兵战术思维,并以这些思维重组法国炮兵部队。其中步兵炮领域部分,虽然法国仍维持4磅炮弹的最低规格,但换用18倍径炮管,并且大幅改善炮车机动性,法国军官设计了可以装在火炮工具与弹药的4轮前车,搭配火炮,并且以4匹挽马弋引炮组,这个炮组架构非常成功,并且持续使用到20世纪以后。
步兵炮的发展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达到顶点,在机关枪普遍配发给步兵后,除了对抗步兵方阵外,摧毁敌方重机枪火力点、以及在堑壕战时破坏障碍物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步兵炮需求与编制大量增加,其中又以法国37毫米1916年式TRP步兵炮最为知名。但是在战车与迫击炮出现后,运用步兵炮的概念受到很大挑战。迫击炮提供了军队指挥官更轻盈低价的曲射支援火力,而战车的防御力则厚重到无法用短炮管的火炮击穿,营级步兵炮开始被反坦克炮所替换,而团级步兵炮则朝更大口径的火炮演化,最后与山炮概念合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为无后座力炮、火箭弹发射器、反战车飞弹等武器的普及,步兵支援火力不再仅限制在火炮范畴,步兵炮也就从军队编制中消失。
型号
比利时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脚注
参考资料
- Chandler, David G.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Volume 1 Simon and Schuster, 1966
- The Corps of Royal Engineers, Aide-mémoire to the Military Sciences: Framed from Contributions of Officers of the Different Services, Volume II, Lockwood & Co., London, 1860
- Deane, John, Deanes' Manual of the History and Science of Fire-arms ..., Longman, Brown, Green, Longmans & Roberts, London, 1858
- Haythornthwaite, Philip J. & Fosten, Bryan Wellington's Specialist Troops Osprey Publishing, 24/11/1988
- Hicks, James Ernest & Jandot, Andre (illustrator), What the Citizen Should Know about Our Arms and Weapons,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1941
- Rogers, H.C.B., Col, Artillery through the ages, Seeley, Service & Co., Ltd, London, 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