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县 (云南郡)

永宁县西晋晋武帝咸宁五年置,属云南郡[1],后属河阳郡,在今鹤庆丽江[2],或云在今云南省宁蒗县[3]

参考资料

  1. ^ 《晋书》卷十四 志第四/地理上/宁州/云南郡
  2. ^ ‘《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河阳郡属县四,今只一县,脱三县。云南郡下云“其二县别为郡”,则所脱三县中必有二县为云南郡旧县。又《宋书》云,河阳郡乃“分永昌、云南立”,则另一县必是割永昌郡最北的比苏县地立,然其县名不可考。至云南郡分来之二县,参之《晋志》,当是云平、永宁。查《晋志》云南郡辖县九,而《常志》云南郡仅得其五,尚有邪龙、姑复、云平,永宁四县。邪龙在叶榆泽南,中隔叶榆县,不可能割属河阳郡,姑复在遂久之南,而《常志》云南郡有遂久,可见分入河阳郡者亦不可能为姑复。故知二县应是云平、永宁。《宋书》称云平县为“晋武帝咸宁五年立”。永宁县疑亦为同时置。二县所在,史无记载,仅《读史方舆纪要》卷一一七称其废县在云南县(指今祥云县)东。按祥云县东三十馀里云南驿即汉云南县城,则云平不可能在此。考《南齐志》益州下云:汉以来之益州乃“开拓夷荒,稍成郡县,如汉之永昌、晋之云山之类是也”,所谓“云山”应即唐代所谓“云岭”。唐德宗贞元中韦皋遗云南王异牟寻书,“欲与共袭吐番,驱之云岭之外”(《通鉴》卷二三四)。顾祖禹谓即丽江玉龙山。按今丽江西界金沙江与澜沧江之间的横断山亦称云岭,当是沿用古称。要之唐之云岭,晋之云山在丽江一带。疑汉已有云山之称,故设县曰“云南”,谓在云山之南也。然汉魏之世,云山之地即今鹤庆,剑川以北及丽江县地,尚属夷荒,故《汉志》称仆水(其上源实指今洱河)出青蛉徼外(盖其时越巂郡之极西边境仅及今之宁蒗、永胜,以金沙江为界)。至晋初始拓归版图,《南齐志》言“晋拓云山”是也。云平,永宁二县当是以新拓之地设立。“云平”,谓云山之地巳平也。《水经注•温水》载云平县亦“在洲中”,即濒临湖泊,此当指今剑川海子。然则云平当在今剑川一带。永宁疑即今鹤庆或丽江,后盖并入云平。《宋书》载刘宋时云南郡辖云南,云平,东古(姑)复,西古复四县,其位置亦合。’常璩撰,《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1984年07月第1版,第450-452页
  3. ^ 尤中著.《尤中文集 第2卷 中国西南民族史:中国西南民族地区沿革史(先秦至汉晋时期)》.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05.第7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