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石沪
澎湖石沪群为台湾澎湖县一种利用潮汐的传统陷阱式捕渔法,属于鱼梁的一种石沪。石沪在潮间带堆砌两道长圆弧形堤岸,从浅水处一路延长至深水处,在深水处尽头向内做成弯钩状。涨潮时,鱼群顺著海水进入石沪觅食海藻;退潮后,因石堤已高于海面,鱼回游至卷曲处而被困于沪内。澎湖最早完成石沪的历史,可追溯自清康熙35年(1696年)的《台湾府志》中记载已有一大口二小口石沪,一直到20世纪中期,石沪渔业都还是澎湖最重要的一项潮间带渔捞活动[1]。
其石沪群依《文化资产保存法》被澎湖县政府登录为文化景观,而石沪的修造技术,亦登录重要保存者,因此,澎湖石沪群也是文化部遴选的18处台湾世界遗产潜力点之一。[2]
分布
全世界的石沪不到600座,在澳洲、夏威夷、密克罗尼西亚、芬兰等地都有文献纪载。亚洲地区如日本、台湾、泰国等太平洋诸岛也有石沪的分布。澎湖县现有574座以上石沪,其中,吉贝屿周遭至少有109座[1],为世界密度最高。台湾本岛则以桃园市新屋区沿海拥有最多的石沪群[3]。
成立
建造石沪像成立一间公司一样,非常需要团体合力经营。一开始先募股,拟订契约,再由股东修建石沪,募股的对象以亲族为优先,其次才寻找有地缘关系的邻里。石沪的股份数依其规模而定,多在十股上下,股东依自己能力来认养股份的额度,可多人合认一股,也可以一人拥有多股。其中负责人称代表者。石沪属定置渔业,建造完成时代表者需向政府农业科登记五年换证一次并缴交印花税,等政府评估通过且公告一个月后,使可发予渔业权执照。
成沪条件
建造方式
石材
大多就地取材,在岸边搬运或斧头打石,斧头系代表人出资或由公司购买。基地附近若不够石材,则用舢舨载运或用废弃旧棺材板杉木捆成木筏,从他地装运石材。修建石沪需重量较重的石块,以玄武岩为优选,或以白化或团块状的微孔珊瑚遗骸来建造,其它重量轻、片状或枝状的珊瑚只能填补空隙用。填造石沪的石头有上百斤重,除奠基或下层的石头能藉用海水的浮力,能靠个人搬运,其馀常常使用网绳,许多人分工合力才能加以吊到沪堤上。
施工时段
农历四至五月最为适合,此时东北季风已近尾声,台风也不多,潮间带作业较为稳定。
工法
使用“乱石砌”,为保持堤内外海水的自然交流,堆叠时不能使用石灰等凝固剂,又要牢靠,只能取决于施作者的经验来完成。一开始石头不能平放的堆叠上去,要采以站姿嵌砌在下层的两块石块中间;同一层的石块则尽量犬牙交错,做出凹突互出的效果;如果石头的长度能压住下层两块的石块更好;在堆叠过程中,大的缝隙以硓古石或玄武岩小石填补、塞紧再往上叠,而硓古珊瑚石灰岩具有碳酸钙,遇酸雨分解成碳酸氢钙流至岩缝内,还原时具有固结玄武岩的作用;最后沪堤须逐层向内缩减,到最上第二层时,须使用“反嘴”,即嵌砌的石块斜度要加大35至45度,以便最上层的“面”能以大于45度角插至石缝中,增加沪堤的密实度与方便行走。反嘴和面做得好的沪堤,有左右两侧向中间相互推挤的作用力,才能有效阻档海浪的冲击。每口石沪须配合当地的环境来修建,海域的地形、底质、海水的流向、风浪的大小等,依据这些来调整石沪的位置、构造、开口的方向、堤沪的宽窄、高低等。 沪堤的坡度,减低海浪的冲击;左右两侧的伸脚弧度,降低鱼群入沪后转向游出沪堤外的机率,就靠建沪人的观察与经验。[4]
名词释义
- 弧形石堤:初创时期建的较原始的沪,没有沪房。因其外形称“畚箕沪”或“笼仔圈”。通常位于在距离海岸较近,退潮时水深在一公尺以内,又称“浅坪沪”或“高顶沪仔”。
- 岸仔:在沪堤内增设的矮堤,目的为缩小捕鱼的范围。通常有一端会和沪堤相连,如果没有就会建成“>”字形,围住沪堤一小部分,捕鱼较省力。
- 沪牙:为深水石沪沪堤或岸仔的小支堤,目的为方便捕捉丁香鱼建设的小平台。长度不长,高度也不高。在沪牙就算当日不是巡沪的沪主也可以捕捞丁香,每位股东分配一个“正牙”,若渔获较差,则会加以增设“贴牙”。
- 沪房:通常建于深海处的石沪,为减少捕捉鱼群的范围,由岸仔衍生的。在圆弧形的沪堤中段,选择水位较深的地方,直接增建一个心形状的集鱼区,也称“沪目”。
- 沪门:沪房迎接潮水入内的开口处,宽度约一公尺。
- 沪碇:沪门下方沉水的门槛,在沪门底部以石块填高,防止鱼儿入沪房内又跑出来,捕鱼时还可以用渔网封住沪门。
- 沪脚:建了沪房的石沪,其原来的沪堤就成为沪房的左右两臂,功能为引导鱼群进入沪房。
- 鱼井:在沪房的左右两边,与伸脚相连的地方会筑一至两个坑洞,在集鱼效果较好的深海区,用来暂时储存拿不走的渔获。
- 沪弯仔:沪堤一端若未接陆地,则末端会建成卷曲的部分,目地为让鱼入沪后,游至弯曲处而调头,不让鱼群跑出沪外。
- 沪厝仔:是石沪岸上的附属建筑。筑成一个圆弧形堤,让渔民在巡沪退潮前休息。
填沪顺序
先沪房,每位股东在水位较深处共同出工,顺便填筑沪门与鱼井。
最后伸脚每人根据股份数,分成若干由股东自己负责;每段长度还要依造海水深度来决定长短,愈深的集鱼多分得长度就较短。
修沪
代表人召集各股股东,依沪簿上规定的契约修复石沪。凡集合地点、修复日期、出工时间、出工入口、缺席罚责、祭拜事宜、网位等各项,均有详文明细规定。
拜沪
代表人或股东为了祈求人员平安、渔获源源,而有拜沪的习俗。
时机
- 建沪开工之始,如动土典礼,祈求好采头。
- 大丰收之日。
- 农历特定的日子,如初一、十五、初二、十六或十月十日水仙王寿诞之时。
巡沪
顺序
石沪建成后,各股股东经由协商或“抽阄”来决定巡沪的顺序。“抽阄”的排序仅有大股份的巡沪时间表,若大股份下有若干小股,则一起巡或再排顺序。当日轮到巡沪的股东便是“沪主”,可独享捕鱼的权利。
时机
- 每月的潮汐周期中以农历的二十八日至隔月初四,十二日至十八日这段期间大潮为佳。
- 通常每天海水有两次涨退潮的周期,但每月初十、二十五这两天例外,因第二次退潮时间已过午夜十二点,巡沪权属于隔日的沪主,这两日只能巡沪只能巡白天的一次退潮。
渔获分配
沪主的捕鱼权具有独占性,沪主还没到场时,其它人会给予尊重不进到石沪里。若沪主在海水即将涨潮时还没出现,其他人才可以进到石沪抓鱼。不同的石沪类型、渔获里,捕鱼权有不同的规范。
- 在有沪房的石沪里,沪房是沪主专用的捕鱼区,由沪主先拖过1至3次网以后,其它人才可以进去捉。沪主通常会请一些人帮忙拉网,渔获由沪主先分一半,另一半再由包括沪主本身及帮忙的人手平分。
- 有沪牙的石沪,须等沪主至专有的沪牙开始捕丁香、白鱙仔了,其它股东才能去使用自己分配到的沪牙,其它的大鱼还是属于沪主。
- 没有沪牙的石沪,多建筑在浅海地区,只要沪主在场,其它人就可以进去抓鱼;但抓到的大鱼必须交给沪主,而小鱼也须经沪主的同意才能带回。
澎湖县文化资产
七美双心石沪 | |
---|---|
位置 | 澎湖县七美乡东湖村顶隙 |
官方名称 | 七美双心石沪 |
类型 | 登录等级:文化景观 登录种类:农林渔牧景观 |
评定时间 | 2006年10月27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澎湖石沪文化景观-吉贝石沪群 | |
---|---|
位置 | 澎湖县白沙乡吉贝村周边海域 |
官方名称 | 澎湖石沪文化景观-吉贝石沪群 |
类型 | 登录等级:文化景观 登录种类:农林渔牧景观 |
评定时间 | 2008年6月2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重要石沪修造技术 | |
---|---|
位置 | 澎湖县 |
官方名称 | 重要石沪修造技术 |
类型 | 登录等级:保存技术及保存者 登录种类:重要保存技术及保存者 |
评定时间 | 2010年6月29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 七美双心石沪
七美双心石沪位于澎湖县七美乡,2006登录为澎湖县文化景观。
- 吉贝石沪群
吉贝石沪群位于澎湖县白沙乡吉贝村,吉贝岛周围的石沪均属于吉贝石沪群,因分布密度之高,也被称为“石沪的故乡”。2008登录为澎湖县文化景观。[1]
- 重要石沪修造技术
石沪的建造设计,从材料的选取跟堆放,均仰赖师傅对水性和鱼性的认知,为重要的传统技术。2010年登录为澎湖县重要保存技术及保存者。[5]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澎湖石滬文化景觀-吉貝石滬群.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2).
- ^ 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官網. [2023-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7).
- ^ 2015桃园石沪文化祭 新屋爱乡协会社造有成
- ^ 陈, 正哲. 澎湖土生土長之砌石技術—建築之原生文化研究. 开南大学通识教育中心通识研究集刊. 2009-06, (第十五期): 102-109.
- ^ 重要石滬修造技術.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9).
延伸阅读
- 《澎湖的石沪》(洪国雄 著).
- 吉贝石沪文化馆
- 《渔业推广》第201期(92.06) 《人类最古老的诱鱼、捕鱼设计──石沪渔业》 (徐琼信 庄庆达、陈哲聪 合著)
- http://www.fa.gov.tw/upload/170/2012010517315236263.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