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塔·阿格里奇

阿根廷钢琴家

玛莎·阿格丽希(西班牙语:Martha Argerich西班牙语发音:[ˈmaɾta aɾxeˈɾitʃ];1941年6月5日),阿根廷钢琴家,第七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首奖得主。她被广泛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2][3]

玛莎·阿格丽希
Martha Argerich
玛莎·阿格里奇在基什内尔文化中心英语Kirchner Cultural Centre演出,2008年
音乐家
国籍 阿根廷 瑞士[1]
出生 (1941-06-05) 1941年6月5日83岁)
职业钢琴家
音乐类型古典
演奏乐器钢琴
活跃年代1945年至今
唱片公司DG
奖项
第七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首奖
旭日中绶章 旭日小绶章

生平

早年

 
21岁的阿格里奇,1962年

阿格丽希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父亲祖籍加泰罗尼亚,母亲是俄国犹太人

阿格丽希从小便显露出钢琴天赋,五岁时受教于意大利钢琴家文钦佐·斯卡拉穆扎义大利语Vincenzo Scaramuzza,八岁时首次在音乐会上演出,曲目为莫扎特第20钢琴协奏曲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

阿格丽希随家人1955年搬至欧洲,在奥地利师从弗里德里希·古尔达。之后,她又陆续受教于斯特凡·阿斯肯纳瑟玛丽亚·库尔奇奥义大利语Maria Curcio。1957年,16岁的阿格丽希时在三周内连续赢得了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以及费鲁乔·布梭尼国际钢琴比赛英语Ferruccio Busoni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在布梭尼国际大赛时,阿格丽希结识了意大利钢琴家米凯兰杰利,之后在艺术生涯不顺时曾向他求教数次,不过对阿格丽希影响最大的还是古尔达,在其门下学习过一年半。

1965年,阿格丽希在华沙举行的第七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中夺冠,其中赢得比赛的关键是她在演奏肖邦C大调练习曲(Op.10, No.1)时大胆而自信的表现。同年到美国首演,出现在林肯中心的“伟大演奏家英语Great Performances”系列音乐会中。

演奏生涯

1960年,阿格丽希录制了第一张唱片,收录了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拉威尔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1961年推出时广受好评。数年之后,她又录制了萧邦的第三号奏鸣曲英语Piano Sonata No. 3 (Chopin)降A大调波兰舞曲以及其他小作品。阿格丽希的演奏技巧被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之一,比肩霍罗威茨。早期(十九岁时)的录音同时是她比赛时的主力作品,例如普罗科菲耶夫的《触技曲英语Toccata (Prokofiev)》以及李斯特的《第六号匈牙利狂想曲》至今仍是这些曲目的标竿诠释。虽然有一些批评指出她的演奏带有过度夸张力度和速度,她的演奏仍然具有她的独特热情和音色。

阿格丽希音乐节

日本大分县别府市固定于每年春、夏季举行“别府阿格丽希音乐节”(别府アルゲリッチ音楽祭),是少数阿格丽希亲自与会的活动。[4]

个人生活

由于对媒体和公众场合的厌恶,阿格丽希大部分时间都保持远离大众的注目焦点,她很少接受访问,并表示害怕坐飞机,因此较少出国演出。阿格丽希的烟瘾很大,根据其传记《童子与魔法》,15岁的她就有吸烟的习惯。现存许多阿格丽希年轻时的旧照,可以见到她手持一支香烟在各种场合的身影,甚至在录音期间也不例外。90年代,阿格丽希被诊断出罹患恶性肿瘤,经历了癌细胞转移与肺部部份切除手术后,她决心戒烟。

阿格丽希有过三次婚姻。她的第一任丈夫为瑞士籍华裔指挥家陈亮声(Robert Chen),[5]他们有一个女儿——中提琴家陈丽达西班牙语Lyda Chen-Argerich[6]两人于1964年离婚。[7]1969到1973年间,阿格丽希与瑞士指挥家夏尔·迪图瓦结婚,两人有一个女儿安妮·迪图瓦德语Annie Dutoit。1974年,阿格丽希嫁给钢琴家斯蒂芬·科瓦谢维奇,两人育有一女史蒂芬妮·阿格丽希(Stéphanie Argerich),是一名摄影师。[8]

阿格里奇通晓多国语言,会说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英语葡萄牙语[9][10][11][12]她曾在阿根廷、比利时、瑞士和法国生活过,并同时拥有瑞士和阿根廷的公民身份。[13]

荣誉

比赛/奖项

外国勋章奖章

参考资料

参照
  1. ^ Local news. Martha Argerich and Kyoko Ito perform at the Swiss Residence. 2019-06-04 [202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8) (英语). 
  2. ^ The 20 Greatest Pianists of all time | Classical-Music.com. www.classical-music.com. [2021-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0). 
  3. ^ The 25 best piano players of all time. Classic FM. [2021-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5) (英语). 
  4. ^ 日本大分縣設立阿格麗希日. 2021-05-16 [2021-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8). 
  5. ^ 二十八国华人演奏家“百鸟还巢”. 北京日报. 2009-12-26 [2012-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1). 
  6. ^ Lyda Chen-Argerich, violinist. Sens Management. [2014-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3). 
  7. ^ Hauptfuhrer, Fred; Vespa, Mary. A Top Woman Pianist, Martha Argerich, Nearly Gave Up Her Steinway for Steno. people.com. 1980-04-07 [2014-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14). 
  8. ^ Martha Argerich speaks to Stephen Kovacevich with Jeremy Nicholas. Gramophone Magazine. 2008-11 [2014-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5) (英语). 
  9. ^ 2012 Verbier Festival - interview#16 - Martha Argerich. medici.tv. 2012-08-14 [2021-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7) –通过YouTube. 
  10. ^ Martha Argerich - RARE - Interview & rehearsal - Hamburg Laeiszhalle. musicbox78nrw. 2021-04-11 [2021-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7) –通过YouTube. 
  11. ^ RSI - INTERVISTA A MARTHA ARGERICH. Gerardo Nardelli. 2012-11-24 [2021-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7) –通过YouTube. 
  12. ^ Nelson Freire e Marta Argerich tocando Racmaninoff Opus 2 ppara duas maos. Daniel De Nardi. 2019-01-31 [2021-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2) –通过YouTube. 
  13. ^ ARGERICH (BLOODY DAUGHTER) - A film by Stéphanie Argerich.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7). 
  14. ^ Storia del Concorso – Fondazione Concorso Pianistico Internazionale Ferruccio Busoni. Concorsobusoni.it. [2013-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14). 
  15. ^ Gramophone Hall of Fame : Artists Page. Gramophone.co.uk. [2021-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7). 
  16. ^ (日语)平成17年秋の外国人叙勲受章者名簿 (PDF). 内阁府. 2005 [2021-07-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3-04). 
  17. ^ (意大利文)Argerich Maestro Maria Martha. Presidenza della Repubblica. [2021-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3). 
  18. ^ (意大利文)Concerto in onore di Zubin Mehta. Presidenza della Repubblica. 2018-10-24 [2021-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