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斑双锯鱼

雀鲷科双锯鱼属鱼类

眼斑双锯鱼学名Amphiprion ocellaris),又称眼斑海葵鱼,俗名为公子小丑鱼公主小丑鱼,为双锯鱼属的其中一

眼斑双锯鱼
眼斑双锯鱼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目: 鲈型目 incertae sedis
科: 雀鲷科 Pomacentridae
属: 双锯鱼属 Amphiprion
种:
眼斑双锯鱼 A. ocellaris
二名法
Amphiprion ocellaris
Cuvier, 1830[2]
异名

Amphiprion bicolor Castelnau, 1873
Amphiprion melanurus Cuvier, 1830

分布

本鱼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包括安达曼海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南部、台湾印尼菲律宾澳洲北部等海域。

深度

水深1-12公尺。

特征

 
眼斑双锯鱼在公主海葵中。
 
眼斑双锯鱼在紫海葵丛中(摄于东帝汶

本鱼体呈椭圆形,背鳍硬棘为橘黄色斑块所分割者有5-6枚,以第四枚为最长,约为头长的2.1-2.9倍。胸鳍、臀鳍、背鳍、尾鳍,凡是被橘黄色斑块所分割的,都有黑缘[3],黑缘之外,还有一透明的外缘。体侧有明显可见3块白斑,形状不规则,约在鳃盖外缘,身体中段及尾柄部各有一块。硬棘10-11枚;软条13-17枚;臀鳍硬棘2枚;软条11-13枚。体长可达11公分。

生态

本鱼主要生活在珊瑚礁潟湖,常和海葵共生,因为它的皮肤对海葵的毒液有免疫能力,故躲在海葵中,不啻是得到良好的保护。以藻类浮游生物为食。

经济价值

主要供作一般观赏水族之饲养与欣赏。 由于电影《海底总动员》的热播,公子小丑鱼在水族市场上大受欢迎。近年来为有效保护环境生态,维护天然资源并避免人为捕捉下造成特定种类的压力,且由于人工大规模饲养较为简单,因此现今水族市场上销售主要为人工繁殖的个体。另外在人工环境下亦培育出不同花纹与颜色公子小丑。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1. ^ Allen, G.R.; Arceo, H.; Mutia, M.T.M.; Muyot, F.B. & Nañola, C.L. & Santos. Amphiprion ocellar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22: e.T188321A1857718 [9 December 2022]. doi:10.2305/IUCN.UK.2022-2.RLTS.T188321A1857718.en . 
  2. ^ Bailly, N. Bailly N , 编. Amphiprion ocellaris Cuvier, 1830. FishBase. 2010 [2011-12-19] –通过WoRMS. 
  3. ^ Vilcinskas, Andreas. La vie sous-marine des tropiques [Marine life of the tropics]. Paris: Vigot. 2002. ISBN 2-7114-1525-2 (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