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帝国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
25°02′33″N 121°31′11″E / 25.042386°N 121.519652°E
台北帝国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为1939年成立的热带医学研究机构,位在台北市(现址为教育部),其前身为台湾总督府于1909年设立“总督府研究所”之“卫生学部”。
历史
原热带医学研究所士林支所本馆 | |
---|---|
位置 | 台湾台北市士林区中山北路5段300号 |
官方名称 | 原热带医学研究所士林支所本馆 |
类型 | 登录等级:古迹 登录种类:机关 |
评定时间 | 2020年12月4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日治时期
日本政府治台之初,台湾总督府即在1896年设置制药所,以制造鸦片为主要业务,但也办理药品检验与食品卫生相关的化学分析业务。
在台湾总督府医学校高木友枝校长的提案下,总督府于1909年废止制药所,改设“台湾总督府研究所”,下设“卫生学部”、“化学部”与所长专属学部。
1921年,台湾总督府整合各研究机构,将原有的“总督府研究所”扩编,改制设立“台湾总督府中央研究所”,下设农业、林业、工业、卫生等四部。其中,卫生部以热带医学为研究主轴,并开始研发疫苗。
1928年,卫生部下增设“医动物学及疟疾研究室”,投入疟疾相关研究,隔年又增设“疟疾治疗实验所”,进行疟疾治疗用药的试验研究[1]。
1936年,台北帝国大学增设医学部,并将台北医学专门学校并入,成为台北帝国大学附属医学专门部[2]。
1939年4月28日,总督府废止中央研究所,其下的研究部门各自独立,包括农业试验所、林业试验所、工业研究所,而原中央研究所卫生部、台中药品试验支所和台南药品试验支所则改制为隶属于台北帝国大学的热带医学研究所,首任所长由台北帝大校长三田定则兼任。
热带医学研究所其下分为庶务课、化学科、热带病学科、热带卫生学科和细菌血清学科,后来又增设厚生医学科,共五科。原台中和台南药品试验支所改为支所,并新设士林支所。士林支所建筑为1936年11月动工,1939年4月完工。其中台中与台南支所附设疟疾治疗实验所,从事疟蚊调查和治疗药物研究。
热研所规模盛大,全盛时期的员工人数达四百多名,主要研究员由台北帝大医学部教授担任,并拥有总督府警务局卫生课权力,研究经费、设备与人力资源皆相当充沛,也产出相当丰硕的研究成果,跻身为当时世界三大热带病研究机构。热研所不仅投入热带医学、药物与卫生研究调查,也办理卫生技术人员训练,并在战争期间更制造大量疫苗,提供给日军控制地区作疫病防治之用。
化学科从事与药品和卫生化学相关的研究调查,和相关药品与饮食物的分析检定;热带病学科从事与热带病病原预防治疗相关的调查研究和临床试验;热带卫生学科从事热带地区保健卫生的研究调查;细菌血清学科从事与细菌性疾病病原预防治疗相关的调查研究和临床试验,以及治疗物的鉴定与效力检定。台中支所和台南支所负责地方卫生用药品的试验与检定,士林支所则是从事细菌学的研究[3]。杜聪明在担任台北帝国大学教授期间,曾兼任热带医学研究所热带病学科所员[4]。
名称 | 位置 | 备注 |
---|---|---|
热带医学研究所 | 台北州台北市幸町 | 原中央研究所厅舍 |
热带医学研究所士林支所 | 台北州七星郡士林街福德洋字山子脚 | 现为中华民国宪兵梅庄营区 |
热带医学研究所台中支所 | 台中州台中市利国町 | 台中州厅构内 |
热带医学研究所台南支所 | 台南州台南市盐埕 |
战后发展
在二战后,杜聪明受命为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兼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并接任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此时期日籍教授离台,而由于资金短缺无法发出人员薪资,大批台籍技术人员亦纷纷离职,造成热研所专业人力大量流失。[5]1946年,热研所将原有的五科改组为四系:病理学系、细菌血清学系、卫生学系和化学系。
热研所的卫生学系,由1946年来台的中国学者陶晶孙教授主持,下设有热带卫生研究室、环境卫生研究室、社会卫生研究室、生理营养研究室,各研究室的教师分别为柯源卿讲师、陈拱北讲师、陶晶孙教授,以及留任的日籍教授细谷雄二。卫生学系在陶晶孙教授的领导下,停止了热带卫生研究,改以社会医学与调查为研究主轴,包括工业卫生、学校卫生,以及衣、食、住等面向的民生调查。
1948年,热研所经教育部核准开始招生,但仅办理一次招生,也仅收两位学生,其中一位是甫自台大医学院医科毕业的林家青,之后成为台大公卫所创所时期的教师。
1948年,美国“洛克斐勒基金会”的专家兰安生(John B. Grant)来台考察,对当时热研所的研究取向提出严厉批评,并建议台大傅斯年校长成立独立的公卫教学研究机构。原本就想整顿热研所的傅斯年校长采纳此意见后,在1950年11月的行政会议中,决议改组热研所,在疫苗研究方面,决议与省政府合作;在公共卫生方面,决议采纳John B. Grant的建议,由台大接受农复会补助,自行设置独立的研究机构。然而傅校长不幸在同年12月猝逝,热研所改组计画由续任的钱思亮校长继续执行,但公卫所的人员配置却因农复会经费受阻等因素,而比原先规划的规模缩减不少。
1951年九月,热研所改组:原本专责药品业务的化学科,改制为“台湾省政府卫生处卫生试验所”;原负责制造疫苗的士林支所,由台大与省政府卫生处合作筹设,改制为“台湾血清疫苗制造所”;研究单位则留在台大医学院,分别改组成立“血清疫苗研究所”与“公共卫生研究所”[6]。
历任首长
任次 | 肖像 | 姓名 (生–卒) |
在任时间 | 备注 | |
---|---|---|---|---|---|
1 | 三田定则 (1876–1950) |
1939年4月28日 | 1940年9月13日 | ||
2 | 下条久马一 (1891–) |
1940年9月13日 | 1945年10月25日 |
参考资料
- ^ 丁文惠. 臺灣日治時期瘧疾防治研究. 台南: 国立成功大学历史研究所. 2007.
- ^ 熱帶醫學研究所. 台湾大百科全书.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4).
- ^ 臺灣の衛生-熱帶醫學研究所. 台湾总督府警务局卫生课. 193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4).
- ^ 台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熱帶醫學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 ^ 陈金生. 臺灣衛生行政醫學教育百年史:臺大公衛學院前身各種機構的回顧. 台北: 未出版书稿(台大图书馆馆藏). 2006.
- ^ 郑雅文. 拓墾與傳承. 高雄: 巨流出版社. 2021. ISBN 9789577326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