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部地区选举地理

依据国家发展委员会国土区域离岛发展处所拟订之“台湾地区综合开发计画”,台湾中部地区选举地理包括苗栗县台中市彰化县南投县云林县等五个县市[1],统称“中台湾”。本区已达580万以上人口,其中台中市为区域中心城市,亦是全国人口第二多县市。

国家发展委员会定义的台湾中部地区范围。

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后,台湾媒体开始提出“南绿北蓝”的说法,而介于过渡地带的中部,则因为候选人支持意向易变动(类似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摇摆州亚利桑那州乔治亚州宾夕凡尼亚州威斯康辛州密西根州民主党共和党皆可能赢下关键选举人票、对最后选举结果影响甚大),近十多年历次大选,各政党皆以“决战中台湾”为口号。

概论

台湾中部地区各县市现阶段的蓝绿基本盘及选民结构:[2][3][4][5][6][7]

蓝绿偏向 直辖市/县市 补充 现时直辖市/县市执政党(2022年) 现时区域立法委员(2024年)
泛蓝基本盘极高 苗栗县 蓝绿基本盘约六成五比三成五,现时蓝绿基本盘为五成比三成。 无党籍   中国国民党1席
无党籍1席泛蓝
泛蓝优势选区 南投县 蓝绿基本盘约六比四。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2席
蓝绿势均力敌 台中市 选民结构泛蓝领先泛绿五个百分点左右。   民主进步党2席
  中国国民党6席
彰化县   民主进步党3席
  中国国民党1席
泛绿优势选区 云林县 泛绿领先泛蓝十个百分点左右,现应为蓝绿势均力敌。   民主进步党1席
  中国国民党1席

苗栗县

 
2022苗栗县长选举得票分布
 
2018年苗栗县议员选举席次分布。

选民结构及政治势力

苗栗县位于台湾中北部,境内山多平原少,故有山城之雅号。本县经济活动以往以农牧业为主,近年来工商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已有大幅改变。以往苗栗政治势力蓝强绿弱,乃西部唯一未曾绿色执政过的县市,过去蓝绿六五比三五左右,但近期已呈现六四比的情况[2]。以往虽然泛蓝基本盘较高,但在过去各项选举常因派系纷争而分裂。也因此,苗栗县在解严后,亦曾经连续十二年由无党派人士主政[2]

由于苗栗县是客家大县,客家族群占总人口七成左右,在过去一直是由客家人执政。此现象直至2005年,才由国民党提名的时任立委刘政鸿打破;绿营方面在闽南乡镇竹南镇后龙镇通霄镇苑里镇以及在山城的卓兰镇有优势,而在苗栗市铜锣乡狮潭乡头屋乡泰安乡头份市西湖乡等山区,蓝营有绝对优势。[8]

历年选情

自1950年代实施地方自治以来,苗栗即长年蓝色执政,这种局面直到1990年代才产生改变[9]1993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时,时任刘派立委何智辉以无党派身份,打败了国民党提名参选连任的张秋华[10]。在1997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时,黄派成员傅学鹏亦以无党派之姿,击败了当时获国民党提名的何智辉[10]。而在2001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无党派人士傅学鹏更获得亲民党推荐,一举击败蓝绿两党的候选人,高票当选连任[10]

傅学鹏虽为亲民党,但在2005年中华民国县市长暨县市议员选举选择“傅绿合作”,由民进党提名傅门下、曾为国民党苗栗市长邱炳坤出战[8]。国民党则提名时任河洛化道卡斯族立委刘政鸿参选[8]。另一方面,先以无党派登记、后获亲民党补提名的傅系立委徐耀昌亦加入选战,并获得立委何智辉的支持[8]。最后,由于客家及傅系票源分散,且刘政鸿成功的引用“族群融合”及“海线大团结”等策略,松动了泛绿在海线的票仓,而导致刘以近五成、未过半的票数,成为苗栗县第一位河洛化平埔道卡斯族苗栗县长[8]。国民党也因此把失守十二年的苗栗县再度收复[8]

2008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在苗栗县境内的两个选区均成功当选。其中海线选区的李乙廷获得近六成票数,击败民进党提名参选连任的杜文卿[10]。而山线选区更报准当时已加入国民党的徐耀昌、及原被开除党籍的何智辉两人参选,且两人票数均较民进党提名的时任苗栗县议员詹运喜高,囊括八成馀选票[10]。同年的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马英九在苗栗县亦获得超过七成之票数[10]。唯李乙廷竞选立委期间曾在当地庙宇捐香油钱,于该年12月遭法院认定涉及贿选而被判当选无效[11]2009年苗栗县第一选区立法委员补选中,无党籍人士康世儒,获得民进党支持,并以一千六百票之差,击败国民党提名的李乙廷夫人陈銮英[10]

而在2009年中华民国县市长暨县市议员选举中,国民党提名刘政鸿寻求连任,而民进党则直至选举登记前,方征召时任民进党客家部主任杨长镇参选[12]。最后,刘政鸿以六成的票数顺利连任[10]。在2012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马英九在苗栗县以六成四的得票率领先[10]。而在同日举行的2012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在苗栗县境内的两个选区均成功当选[10]

2014年九合一选举中,国民党提名时任苗栗县山县立委徐耀昌参选县长,而无党籍前立委康世儒则表态参选并寻求与民进党合作,然而最终合作破局,时任民进党不分区立委吴宜臻宣布参选。选举结果徐氏以近五成未过半的票数,延续苗栗的蓝天。

民主进步党历年在苗栗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16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由英仁配以四成五的票数领先,朱玄配得票率则为三成八,而宋莹配亦有一成七的票数。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在苗栗县境内的两个选区均成功当选。

2018九合一选举中,国民党提名徐耀昌寻求连任,民进党则支持时任头份镇长徐定祯。最后,徐耀昌以五成七的票数连任成功。县议会选举国民党获得14席和正副议长,民进党4席,时代力量2席。

在2021年四大公投中,泛蓝所主张的同意,大胜泛绿所主张的不同意24个百分比。(四项平均)[13]

2022九合一选举中,由脱离国民党参选的锺东锦,对上国民党提名的谢福弘,民进党则提名徐定祯,还有时代力量的宋国鼎,锺东锦以四成二的票数当选。县议会选举,其中无党籍为最多数有23席(当中多为支持锺东锦而改挂无党籍的国民党人士)国民党获得7席和副议长,民进党7席,时代力量1席。

台中市

 
2022年台中市议员选举席次分布。
 
2022台中市长选举得票分布
 
2022台中市长选举得票分布(旧市区部分)

选民结构及政治势力

台中市为台湾中部地区的政经、文化与交通中心,由原台湾省下辖之台中县台中市于2010年底合并改制而成[14],因旧时文风鼎盛,故有文化城的雅称。台中在精省前,省政府在此投入大量建设,例如原台中县为台湾省议会、及台湾省农会所在地;而原台中市过去更曾被视为“省府大门”,享有大量资源,如台湾省立台中图书馆台湾省立美术馆台湾省立交响乐团等省级建设。 大台中的政治情势曾由泛蓝占有优势,过去泛蓝领先泛绿约十个百分点左右,但近期呈现泛绿小幅领先的情况;近期的总统大选台中市蓝绿得票与全国得票差距不到两个百分点,约在一个百分点上下,被视为总统大选的指标县市。在台中蓝营优势区有东势区石冈区北区北屯区南屯区大雅区西屯区大肚区和平区外埔区,而绿营优势区有大甲区清水区东区中区大里区乌日区神冈区丰原区梧栖区,其馀皆摇摆不定。[2]

台中县

2010年中华民国县市改制直辖市前,台中县属于传统农业县,且数十年来红黑两派系组织根深柢固,因此早期一直是泛蓝基本地盘[15]。1990年代,第三势力杨派更曾一度崛起,使得本县政治版图呈现三分天下的局面,惟随著掌门人杨天生2004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落败后,杨派已逐渐淡出政坛[15]。就地域而言,海线属黑派地盘,山线属红派势力范围,而屯区早期是省府军公教铁票区,亦曾是杨派经营较深的地区。

台中市

原台中市由于经济都市化的发展,造成地方派系多变、流动性高,同时也长期孕育党外势力的成长[9]。本市政治生态,早期由四大派系主导,其中张、赖、廖三派与泛蓝长年维持密切的关系,而何派则与党外势力结合。惟随著外来人口大量流入、新社区兴起,本市传统地方派系也渐渐式微,转由政党、理念主导当地选举。在原台中市时期,本市市长虽然多为泛蓝,但执政权却曾经数度在泛蓝、党外及泛绿之间轮替。因为种种因素,自1950年-1951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以来,多数市长均未能连任[16]。甚至在六十年期间,本市共产生了十五位市长,撤换率之高,全国仅见[17]

历年选情

省辖时期:台中县

台中县在1990年代以前,即长年由国民党红黑两派轮流主政。然而在1997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时,由于泛蓝未能整合成功,而导致民进党的廖永来入主县府[9]。而在2001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时,国民党的黄仲生以四成九的票数击败寻求连任的廖永来[10]。在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因为种种效应,引致民进党票数过半,并首次超越泛蓝的票数[10]。而在同年所举行的2004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泛绿企图以总统大选馀威,一举夺得台中县选区过半立委席次,但却因为高额提名而导致泛蓝席次过半[18]

2005年中华民国县市长暨县市议员选举中,民进党推出兼任陆委会副主委的本县立委邱太三参选县长[19],不过最后黄仲生仍以五成九的票数顺利连任[10]。在2008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在台中县境内五个选区中的四个选区成功当选,另一选区也由泛蓝支持、无盟提名的颜清标当选[10]。而在同年的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马英九在台中县取得五成九的票数[10]。不过在2010年台中县第三选举区立法委员缺额补选中,民进党提名的简肇栋以五成五的的票数当选[10]

省辖时期:原台中市

原台中市在1980年代以前,长年由党外人士及国民党张赖两派轮流主政[9]。相较于台中县于1997年才首度出现非国民党县长,台中市早在1950年-1951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时,便有党外律师杨基先当选市长的案例[20]。此外,违纪参选被国民党开除党籍的无党籍林澄秋、及党外曾文坡亦分别于第六届市长选举第八届市长选举中,击败国民党[20]。1980年代,国民党为了夺回执政权而改变提名策略,培养无派系背景的青年候选人,并于1981年第九届市长选举击败寻求连任的党外市长曾文坡,展开了党内林柏榕张子源之间互相竞争四届十六年的任期。

而在1997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时任民进党省议员张温鹰在蓝绿双方皆处于分裂的状态下,凭著雄厚基层实力,以五成的票数当选[21]。但在2001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志在连任的张温鹰因在党内初选落败而决定脱党参选[22],民进党提名立委蔡明宪参选,而国民党则提名前外交部长胡志强。最后因为泛绿内部分裂,加上胡志强自总统大选后,便到台中市积极准备选举,故胡志强得以击败原本民调领先的蔡明宪[23],并在泛绿总得票率仍然过半的状态下当选[10]。而在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连战在台中市以五成三的得票率领先。

2005年中华民国县市长暨县市议员选举中,虽然泛蓝内部出现了分裂的情形,但由于扁政府中央对胡志强过度攻击、亲民党候选人沈智慧遭边缘化等因素之下,胡志强最终以将近九万票的优势连任市长[10]。在2008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在台中市境内的三个选区均成功当选[10]。而在同年的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马英九在台中市取得了六成的票数[10]

直辖市时期

2010年中华民国直辖市长暨市议员选举中,国民党提名时任台中市长胡志强参选连任,而民进党则征召前内政部长苏嘉全空降参选[24]。在竞选过程中,虽然外界一直看好胡志强当选,但由于苏嘉全在半年期间内马不停蹄勤跑基层,两人之间民调差距也随著选战逼近急速缩小,选情相当紧绷[24]。最后,胡志强以三万多票、两个百分点的微幅差距险胜连任[10]。不过同时,苏嘉全亦在原台中县拿下过半票数[10]。同日的2010年中华民国直辖市市长暨市议员选举中,国民党赢得二十七席,民进党二十四席,台联、亲民党各一席,而其馀十席则由无党籍人士取得[10]

2012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马英九在台中市以五成二的得票率领先[10]。同日的2012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台中市八席区域立委中,国民党赢得四席,民进党三席,无盟一席[10]

2014年九合一选举中,国民党提名胡志强三度竞选连任,民进党则由前新闻局长林佳龙二度上阵。由于胡志强决定连任的时间太晚,又有做太久而建设太慢而屋价依然高涨的批评,且胡志强新推出的“台中市快捷巴士”BRT又引来班次过少占用车道争议。加上马政府中央政绩欠佳;林佳龙以21万票差距胜出。相隔13年后台中市再度变成绿地。而林氏也创下民进党在台中地区的最高得票率及得票数。

2016年总统选举,英仁配在台中市以五成五的票数领先,朱玄配得票率三成,而宋莹配亦有一成五的票数。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台中市八席区域立委中,民进党赢得四席,国民党三席,时代力量一席。

在2018年九合一选举,立委卢秀燕以些微差距赢得国民党初选,并顺利整合党内初选对手江启臣,砰击空污现象,时任民进党籍市长林佳龙则因空污问题,中央政府不得民心,韩国瑜韩流冲击落选。卢最终以82万馀票击败林61万馀票。市议会选举国民党在65席中获得32席和正副议长,民进党25席,亲民党1席。卢的立委缺额则于2019年台中市第五选举区立法委员缺额补选由国民党籍沈智慧保住该席次。

而到了2020年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及立法委员选举,绿营的蔡赖配在台中市以五成七的票数领先蓝营的韩张配(三成八)与宋余配(5%)。而一同举办的立委选举,台中市八席区域立委中,民进党取得五席、国民党两席、台湾基进一席,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蓝营抢回第三(潭雅神后)选区,但失去由泛蓝长期胜选的第五(北北屯)与第二(沙龙大乌雾)选区。2021年台中市第二选举区立法委员陈柏惟罢免案因通过以致台湾基进失去唯一一席立委,但随后于隔年缺额补选由民进党籍林静仪当选,守住该地泛绿席次。

在2021年四大公投中,泛蓝所主张的同意,大致上与泛绿所主张的不同意打成平手。[13]

台中市在历届大选中,被视为类似美国的摇摆州。近年选举,在2014年市长选举绿营林佳龙赢蓝营21万票、2016年总统大选绿营赢泛蓝阵营15万票、2018年市长选举蓝营卢秀燕反赢林佳龙21万票、2020总统大选,绿营蔡英文又大赢蓝营32万票、2022年市长选举卢秀燕在全市29行政区皆领先的优势下大胜绿营对手蔡其昌27万票。选举意向摆动明显,被视为赢得大选的关键地区。

彰化县

 
2022彰化县长选举得票分布

 

选民结构及政治势力

彰化县位于台湾中西部,乃全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小的县份。本县工业发达,同时也是农业大县,具有台湾米仓之称。在国内发展史上,本县曾因为鹿港而繁荣一时,惟随著日本殖民政府积极开发相邻的台中市,彰化的政经地位日益下滑,人口也开始外流[25]。 以往本县为蓝大于绿,泛蓝领先泛绿五个百分点左右,近来则程五五波。在过去,彰化县曾是党外势力长期存在及发展的地方。本县亦常被视为“北蓝南绿”的重要政治版图分界线[9]同时彰化县也同台中市一样具有历年总统大选重要指标的地位,当地的选举结果除了反映全国选情,各阵营于本县得票率亦最接近全国平均[25]

由于本县乃全国河洛人比例最高的县市,因此选民结构具有高度移动性[26]。在历年各项选举中,蓝绿阵营的得票率变动幅度颇大,充分反应出“民意如流水”的现况。就政党版图而言,泛绿员林鹿港二水竹塘大村芬园芳苑埔心溪州地区具有明显票源优势,泛蓝则于和美二林埔盐线西大城伸港花坛田中地区稳定领先,其馀乡镇市的选民政党倾向移动性大,票源并不稳定[26]

除了绿激烈的政党竞争外,彰化县的地方生态也山头林立,主要分为红、白、陈、林四个派系,其中以红、白两派势力较为雄厚[9]。就地域而言,红、白两派势力主要集中在北彰化南彰化员林,而海线二林则为陈、林两派的势力范围[9]

历年选情

彰化县在1980年代以前,由于党国威权的时代背景,均蓝色执政[17]。虽然县府由红白两派轮流主政,但由于本县党外力量发展较早,国民党亦长期面临反对运动的挑战。在1981年彰化县长选举中,党外律师黄石城以五成四的票数,击败国民党提名的省合作社管理处长陈伯村[27]。而在1985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黄石城更以近九成的票数,成功获得连任[9]。在1989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白派的省议员施松辉参选,不过最后仍败给时任民进党主席姚嘉文夫人周清玉[9]

1993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民进党提名周清玉争取连任,国民党则提名时任法官阮刚猛。然而,由于周清玉任内府会关系恶劣,且民进党彰化县党部主委郑银添竟公开倒向阮刚猛[28];最后因为泛绿分裂,而导致阮刚猛以六万多票的差距胜出。国民党也因而夺回失去十二年的彰化县执政权[29]。而在1997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民进党提名的翁金珠对上寻求连任的阮刚猛。此次选战在竞选过程中,阮刚猛民调一路稳定领先,但最后阮刚猛只以五千票微幅差距险胜翁金珠,保住了彰化县的蓝天[30]。同时,翁金珠亦在过半的乡镇市获得多数选票[10]

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当时仍然由国民党执政的彰化县却倒向陈水扁[10]。在2001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时,泛蓝分裂,国民党提名前内政部长叶金凤参选,而亲民党则提名时任立委陈朝容夫人郑秀珠参选。另一方面,民进党则提名翁金珠卷土再战。结果翁金珠顺利当选,而民进党票数甚至高过泛蓝总得票数。在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陈水扁亦在彰化县取得了过半票数[10]2005年中华民国县市长暨县市议员选举中,民进党提名翁金珠竞选连任,卓伯源则在国民党内初选中胜出[31]。经过国民党内部数次协调,马英九成功的劝退党内初选失利的时任副议长萧景田[32]。此外,前亲民党立委谢章捷原本亦宣布参选县长,但在选前两个月,为了泛蓝整合而退选[33]。最终,由于中央扁政府弊案连连且泛蓝整合成功,而导致卓伯源以五成馀的票数击败原本泛绿基本盘稳、连任之路被看好的翁金珠[34]

2008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在彰化县境内的四个选区均成功当选,唯票数多不高,大多在四成馀左右[10]。同年的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马英九则在彰化囊括五成馀之票数[10]。在2009年中华民国县市长暨县市议员选举中,国民党提名卓伯源竞选连任,民进党则征召时任立委翁金珠再批战袍卷土重来,第四度参选县长,最后卓伯源以五成馀之票数胜出[10]。同日的2009年中华民国乡镇市长选举中,民进党候选人邱建富则成功当选彰化市长,拿下彰化的政经中枢[10]。在2012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马英九在彰化县以五成一的得票率领先[10]。同日的2012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彰化县四席区域立委中,国民党赢得三席,民进党一席[10]。同年4月的2012年鹿港镇镇长补选则由民进党候选人黄振彦以超过七成的得票率当选[10]

2014年九合一选举中,国民党提名时任彰化市立委林沧敏参选,民进党提名时任员林区立委魏明谷参选,而前县长黄石城之女,曾担任过台联不分区立委的黄文玲亦宣布参选使得泛绿陷入分裂。原本外界看好林沧敏能延续蓝天,然而由于国民党初选裂痕渐渐浮上台面,林氏无法获得时任国民党籍县长卓伯源支持;加上中央马政府执政政绩欠佳拖累。最终魏明谷拿下38万馀票以五成馀、10万票差距领先得票第二的林沧敏,而黄文玲拿下4万馀票,相隔9年后彰化县再度变为绿地,邱建富亦达成民进党首次连任彰化市长。而魏明谷在泛绿分裂的状况下仍然缔造民进党有史以来在彰化最高得票率及得票数并在2015年彰化县第四选举区立法委员缺额补选中由陈素月顺利保住民进党当时彰化惟一一席立委。

2016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英仁配以五成六的票数领先,朱玄配得票率则为二成九,而宋莹配亦有一成五的票数。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彰化县四席区域立委中,民进党赢得三席,国民党一席。

2018年九合一选举,国民党整合成功,由立委王惠美代表出征,民进党时任县长魏明谷因施政不利,民进党中央政府不得民心,韩流风潮影响,连任失利。王以37.7万馀票领先魏28.3万馀票,另外黄文玲则获进5万票。县议会选举国民党获得28席单独过半顺利连任正副议长,民进党提名失误、选情不利仅得12席,时力在第二选区(彰化市、花坛、芬园)获得1席。乡镇市长民进党亦惨败,仅惊险保住彰化市和少数乡长,失去所有镇长和员林市长席位,2019年彰化县第一选举区立法委员缺额补选民进党前鹿港镇长黄振彦亦败给卓伯源支持的国民党前副县长柯呈枋

而民主进步党在彰化县最高得票率在2020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由英德配以五成七的票数领先。中国国民党在彰化县最高得票率则在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由马萧配获得五成八的票数领先。而四席立委,国民党失去第一选区、拿下第三选区,故国民两党仍各维持一席、三席,但四席全是女性。

在2021年四大公投中,泛绿所主张的不同意,约胜泛蓝所主张的同意4个百分比。(四项平均)[13]

南投县

 
2022南投县长选举得票分布

 

选民结构及政治势力

南投县位于台湾中部,乃全国唯一不临海的县,县内中兴新村台湾省政府所在地。本县人口结构,以河洛人为主,原居民人口也较为集中,外省人比例则较少[2]。过去本县选民结构蓝大于绿,泛蓝领先泛绿五个百分点左右,泛蓝在各项选战中得票皆领先泛绿,但近期已呈现蓝绿五五波的态势[2];绿营在草屯鱼池名间竹山有微些优势,而蓝营在南投鹿谷仁爱信义有绝对优势。

本县泛蓝得票率较为稳定,泛绿表现则较不稳定[35]。由于泛绿长期面临内部整合问题,选举常呈现分裂的状态。然而,本县亦曾于1990年代末期起,连续八年绿色执政。而整体而言,本县无党籍人士得票亦占有相当比率,其中县议员及乡镇市长选举皆占五成以上,显示县民投票并非以政党为主要前提[35]

历年选情

南投县在1990年代以前,一直蓝色执政。在1995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民进党以过半票数拿下南投县三席立委中的两席,而国民党则以三成六的票数获得一席立委[10]1997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时任绿委彭百显脱党参选,以数千票差距打败民进党提名的林宗男及国民党提名的许惠祐,成功当选县长,而泛绿的总得票率亦超过六成[10]。然而,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时,南投县选民却倒向宋楚瑜[10]

2001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时,除彭百显有意竞选连任外,民进党、亲民党及国民党分别提名时任立委林宗男、陈振盛与时任集集镇镇长林明溱[30]。结果,林宗男以三成七的票数胜出,击败了得票两成馀的陈振盛、近两成的林明溱及一成六的彭百显[10]。而在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连战在南投县取得了五成一的票数,而陈水扁则得到四成九的票数[10]

2005年中华民国县市长暨县市议员选举前的民进党内初选时,有意连任的林宗男竟败给时任立委蔡煌琅,民进党遂提名蔡,但林仍脱党参选到底[36]。而国民党则提名时任南投市市长李朝卿,同党的林明溱虽以无党派登记,但最后以“竞而不选”的方式帮助李朝卿竞选[36]。当时已是无党派的陈振盛原亦有意参选,但最后在泛蓝整合下退出[36]。最终,因为泛绿分裂,而导致李朝卿当选县长,但泛绿的总得票率却仍然过半[10]

2008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在南投县境内的两个选区均成功当选[10]。其中在第一选区参选连任、时任国民党秘书长吴敦义获得六成七的票数,而在第二选区参选的林明溱则获得五成八票数[10]。同年总统大选,马英九在南投亦取得六成票数。在2009年中华民国县市长暨县市议员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李朝卿则以五成一的票数击败民进党提名的李文忠,当选连任[10]。另外,由于南投县第一选区原任立委吴敦义于2009年9月10日就任行政院院长,其立委遗缺之2009年南投县第一选区立法委员补选与此选举同时举行,由国民党候选人马文君以五成馀票数胜出[10]。而在2011年初所举行的2011年南投县草屯镇镇长补选,民进党征召的前南投农田水利会长洪国浩以十九票微幅之差险胜,而国民党则在“阁揆故乡保卫战”中失守[10]

2012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时,马英九在南投县以五成五的得票率领先[10]。同日的2012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时,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在南投县境内的两个选区均成功当选[10]

2014年九合一选举中,由国民党时任浊水溪线立委林明溱对决民进党卷土重来重披战袍的李文忠,时任国民党县长李朝卿夫人简素端及前亲民党立委陈振盛原有意参选,然最终皆退选使得选情渐趋稳定。虽然李文忠在开票前夕亦成功整合曾为民进党籍的前县长彭百显林宗男势力支持,但未能即时发酵。选举结果林明溱以5000多票差距胜出,保住中部唯一蓝天,国民党并于2015年南投县第二选举区立法委员缺额补选许淑华保住第二选区立委席次。

2016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由英仁配以五成二的票数领先,朱玄配得票率则为三成二,而宋莹配亦有一成六的票数。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在南投县境内的两个选区均成功当选。

2018年九合一选举,时任国民党籍县长林明溱挟现任优势和有利环境获得超过2/3的19万馀票顺利连任,民进党参选人洪国浩仅得9万馀票。县议会选举国民党在37席中得17席和正副议长,民进党则占有8席。

近年来民主进步党在南投县最高得票率在201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由英仁配获得五成二的票数领先。中国国民党在南投县最高得票率则在2018年南投县长选举,由林明溱获得六成七的票数成功连任。

在2021年四大公投中,泛蓝所主张的同意,约胜泛绿所主张的不同意8个百分比。(四项平均)[13]

2022九合一选举,国民党推出由初选胜出的许淑华,对上民进党的蔡培慧,最后许淑华当选。不过在隔年的立法委员补选最后由民进党籍的蔡培慧当选,这是民进党自2008年以来首度取得南投县的区域立委席次。

云林县

 
2022云林县长选举得票分布

 

选民结构及政治势力

云林县位于台湾中南部的嘉南平原,河川纵横,乃全国农业产值最高县市。然而,由于本县第二、三级产业规模在西部各县市中较小,因此长期面临青壮年人口外移问题。本县过去曾长年蓝色执政,但近年来已由蓝翻绿。就选民结构而言,泛绿领先泛蓝十几个百分点左右[2]。蓝营在斗六虎尾台西麦寮有非常微些的优势(约能领先1%-5%,除2018年蓝营大赢超过10%)而绿营优势区有斗南北港西螺水林仑背二仑莿桐林内口湖历届选举约可以赢10%以上,唯近年总统大选全县各乡镇市皆倾向绿营候选人,绿营在深蓝票仓台西也至少能赢10%以上,而在深绿票仓水林二仑甚至可以赢近50%或赢50%以上,在2016总统大选绿营在二仑压倒性领先蓝营约60%,在2018年民进党惨败时在水林二仑西螺莿桐绿营仍然取得领先。

云林县的地方派系势力庞大,政治力量也较为复杂,主要分为四大派系,即林派、许派、廖派、福派[9]。近年来,随著许、廖、福三派掌门人退出政坛,泛蓝内部已渐渐恢复林派独霸局面。其中林派的张荣味系统地方势力强大,在山线、海线都有一定基础[9]

在过去,党外力量亦曾经长期在地方政坛扮演重要角色,云林县也因此被认为是党外力量发源地之一[9]。本县选举史上,党外香火不断,自1950年代首届省议员选举起至1998冻省,除第四、五届省议员,云林便一直产生党外省议员。多位民运先驱,包括朱高正李万居廖文毅苏东启苏洪月娇皆来自本县。2005年,泛绿更进一步入主县府,基层势力不断发展壮大[10]。传统上,党外及泛绿的票源在山线较为集中[37]

历年选情

1950年-1951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时,共有两位国民党候选人吴景徽廖昆金。在八成五的投票率,吴景徽以五成三票数当选[38]。在1954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仅有吴景徽一人同额竞选,投票率达七成五。在1957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共有两位国民党候选人,前嘉义县长林金生、前云林县议长王吟贵。在八成一的投票率,林金生以六成二票数胜出[38]

1960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时,寻求连任的林金生,对上党外的苏东启二人[38]。苏当时为青年党云林县党部主委,但青年党和民社党要求蒋中正政府开放在野党参与政党推荐投开票所管理员和监察员,遭到拒绝,宣布退出选举抵制,不提名候选人,因此苏仅能以个人身份参选。国民党籍但未获提名的黄文斗原脱党登记参选,但竞选过程中退选。本届投票率达七成四,开票结果林金生以五成四的票数顺利连任。但因出现许多投票所外被民众发现不明查封选票,并且当时交通不便的古坑投票率竟有八成八等现象,许多民众和苏东启支持者皆认为选举不公。

1964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仅有国民党廖祯祥一人同额竞选,投票率亦不合理地高达九成二[38]。在1968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寻求连任的廖祯祥,对上无党籍的黄文斗二人对决的局面。本届投票率又不合理地偏高达八成一,廖祯祥则以六成七的票数高票当选[38]。在1972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时,仅有国民党的林恒生一人同额竞选,投票率达六成七。在1977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时,寻求连任的林恒生,对上无党籍的黄蔴。本届投票率达七成六,林恒生以五成七的票数顺利连任[38]。在1989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廖泉裕以六成馀的票数,击败甫成立的民进党提名的廖大林[9]。在1993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国民党提名廖泉裕争取连任,而民进党则提名曾自党外时期起连任四届十七年的云林省议员苏洪月娇[9]。最后,廖仅以八千票微幅之差险胜苏[10]

1997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时,国民党提名的苏文雄以三千馀票微幅之差险胜无党籍时任云林县议长张荣味,民进党提名的廖大林则与苏、张两人有约两万票差距[10]。1999年,苏文雄因肝癌逝世,县长补选由时任总统李登辉属意的张荣味当选,打败国民党提名时任县党部主委的张正雄及民进党提名的林中礼[10]。选后,张荣味决定加入国民党[9]。然而在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时,当时仍然由蓝色执政的云林县却倒向陈水扁,陈吕配在云林县的得票率甚至高过台南市高雄市屏东县等县市的得票率[10]2001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时,获国民党提名的张荣味以六成馀的票数成功连任,击败民进党提名的时任国代林树山[10]

2003年底,宋楚瑜有次路经云林,并向已回复无党籍身分的张荣味下跪,为云林的预算被省府删除一事道歉[39]。当时张尚未决定是否于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支持,不过最后张选择替连宋辅选[40]。尽管如此,在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陈水扁仍然在云林县拿下六成馀的票数。在2004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前一日,张荣味被捕入狱,而以无党籍的身分参选立委的张荣味胞妹张丽善则高票当选[41]。此外,民进党在云林县的政党得票率依旧保持领先,并拿下两席立委;而国民党亦获得两席立委,其馀一席则由同属泛绿台联取得[10]。由于张荣味被判入狱三个月以上,内政部将其停职,并指派前基隆市长李进勇代县长[42]

2005年中华民国县市长暨县市议员选举时,国民党、民进党分别提名时任立委许舒博苏治芬参选,最后苏治芬以五成馀票数当选,成为第一位民进党籍云林县长[10]2008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张嘉郡在海线选区以五成馀的票数击败参选连任的陈宪中,国民党山线选区候选人张硕文则因同时有民进党提名时任云林县议员刘建国及遭台联开除党籍的尹伶瑛参选连任导致泛绿分裂,而以近五成但未过半的票数当选[10]。尽管国民党两席立委均胜选,但在同年的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马英九在云林县的得票率却仍然落后谢长廷[10]

2009年云林县第二选区立法委员补选中,民进党候选人刘建国以将近六成的票数胜出[10]。而在2009年中华民国县市长暨县市议员选举中,民进党征召的苏治芬则以六成五的票数成功获得连任,并且在云林县的二十个乡镇市中全数获胜[10]。在2012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时,蔡英文在云林县以五成六的得票率领先[10]。而在同日举行的2012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张嘉郡在海线选区以一千多票微幅之差险胜,而民进党提名的刘建国则在山线选区以六成馀的票数当选[10]

2014年九合一选举中,民进党提名前云林代理县长、前基隆市长李进勇参选;国民党则提名前云林立委张丽善参选。而前国民党立委许舒博胞弟许舒翔曾有意参选,唯最终并未登记使得本届选举呈现蓝绿对决局面,由于初选过程有些许杂音,民进党时任山线立委刘建国在选战中期并未积极支持同党候选人李进勇,使得选战期间李张二人民调一度僵持不下。然而选战后期,刘建国出面为李进勇站台,以及反国民党文宣奏效,也使得选情渐趋明朗。最终李氏以五成七的得票率,5万多票的差距胜出。保住云林这片绿地。

2016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英仁配在云林县以六成三的票数领先,朱玄配得票率两成五,而宋莹配亦有一成二的票数。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民进党提名的候选人在云林县境内的两个选区均成功当选。

2018年九合一选举尽管选前多份民调皆显示民进党时任县长李进勇以些微差距领先,但因其过去4年任内未能有效处理农民生计问题,导致农产品的售价过低农民血本无归,所以满意度始终不佳,再加苏治芬与李进勇反目成仇、中央施政不力拖累、韩流冲击,导致李以16万馀票败给国民党立委张丽善的21万馀票。张派及韩国瑜之妻李佳芬本来在云林就有一定声望,韩国瑜在北农总经理任内关注云林果菜市场,此次亦大力辅选。张家终于在十三年后再次取得云林县政权。县议会选举则由国民党获得7席和议会议长,民进党获得12席和副议长,台联和时力各得1席,无党籍以22席占多数。另外云林县治斗六市由国民党林圣爵当选持续该党在斗六的执政。

 
2020 云林县总统选举各里得票
 
2020 云林县总统选举各里得票人口变形图

2020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选民结构再度翻转,英德配在云林县以六成二的票数领先,韩张配得票率三成五,而宋余配仅有不足4%的得票率。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民进党提名的候选人在云林县境内的两个选区均成功当选。

近年来民主进步党在云林县最高得票率在2009年云林县长选举,由苏治芬获得六成五的票数成功获得连任。中国国民党在云林县最高得票率则在2001年云林县长选举,由张荣味获得六成二的票数成功连任。

在2021年四大公投中,泛绿所主张的不同意,约胜泛蓝所主张的同意15个百分比。(四项平均)[13]

2022年中华民国直辖市长及县市长选举中,国民党张丽善以20万票连任,而民进党刘建国仅在莿桐乡领先。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文献

  1. ^ 《都市及区域发展统计汇编》内容简介,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官方网站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10-14.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台湾与大陆政治评论集》,林清察,2006年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林清察”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3. ^ 郝苏朱蔡民调藏玄机 中间决胜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特约研究员 李华球,2010年7月20日
  4. ^ 给马英九谢长廷数选票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8-05-02.,开放杂志,
  5. ^ 空降或空转?林佳龙叫阵胡志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时电子报,2005年
  6. ^ 谢长廷:将退出政坛[永久失效链接],大公报
  7. ^ 中選會資料庫網站. [2019-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9). 
  8. ^ 8.0 8.1 8.2 8.3 8.4 8.5 苗栗》傅绿合 变成票房毒药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12-05.,联合新闻网
  9.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王建民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10.17 10.18 10.19 10.20 10.21 10.22 10.23 10.24 10.25 10.26 10.27 10.28 10.29 10.30 10.31 10.32 10.33 10.34 10.35 10.36 10.37 10.38 10.39 10.40 10.41 10.42 10.43 10.44 10.45 10.46 10.47 10.48 10.49 10.50 10.51 10.52 10.53 10.54 10.55 10.56 10.57 10.58 10.59 10.60 10.61 中选会资料库网站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4-09-08.,中央选举委员会
  11. ^ 现任立委首例 蓝委李乙廷当选无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纪元
  12. ^ 刘政鸿连任苗栗县长机会大 杨长镇火力四射求翻盘,NOWnews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4大公投圖解分析. [2022-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 
  14. ^ 改制计画内容大纲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01-09.,台中县市合并专属网站
  15. ^ 15.0 15.1 战后台中县的地方派系与县政发展 (1951~2005)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10-06.,王静仪,中兴大学历史学系所
  16. ^ 政党、派系与选举关系之研究:台中市长、市议员及立委选举之分析(2001-2002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林政纬,政大机构典藏
  17. ^ 17.0 17.1 《重修台湾省通志》<卷八.职官志第一册-文职表篇>,刘宁颜,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年
  18. ^ 二○○四年立委选后政治局势评估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1-07-15.,内政组助理研究员 陈朝政,国政研究报告
  19. ^ 中县》邱太三 - 参选人档案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10-06.,联合新闻网
  20. ^ 20.0 20.1 《中华民国选举概况》,中央选举委员会
  21. ^ 张温鹰勤耕耘 中市“绿”意盎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时电子报
  22. ^ 焦点人物专访(六)--张温鹰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06-25.,中时电子报
  23. ^ 民调比一比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1-08.,中时电子报
  24. ^ 24.0 24.1 选情超紧绷 最后三天泛蓝将有“秘密武器”?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11-26.,中时电子报
  25. ^ 25.0 25.1 【彰化选举战报】得彰化者得天下 五%拼输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新闻
  26. ^ 26.0 26.1 彰化县选民结构分析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6-08-15.,彰化县主计处
  27. ^ 《中华民国选举概况》,中央选举委员会
  28. ^ [彰投变天 派系组织归位 卓伯源胜出,中国时报,2005年12月04日
  29. ^ 第十二届县市长选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选举研究中心
  30. ^ 30.0 30.1 朝野易位攻防 指标性县市各有斩获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12-06.,新台湾新闻周刊
  31. ^ 彰化县长选举蓝绿对决 卓伯源挑战翁金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纪元
  32. ^ 议长整合国民党协助卓伯源当选府会关系更和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通讯社
  33. ^ 谢章捷退选 马英九卓伯源钦佩 翁金珠不置评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纪元
  34. ^ 彰化》翁金珠拼4年 中央一夕败光[永久失效链接],联合新闻网
  35. ^ 35.0 35.1 南投县选民结构分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南投县政府主计处
  36. ^ 36.0 36.1 36.2 泛绿票罩黑云 陈青天苦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时报
  37. ^ 云林县选民结构分析,云林县主计处
  38. ^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中华民国选举概况》,中央选举委员会,1984年
  39. ^ 宋楚瑜下跪县长尴尬[永久失效链接],苹果日报
  40. ^ 张荣味偏“蓝” 后效有待观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台湾新闻周刊
  41. ^ ETFM 麻辣特区/张荣味是朱安雄事件的翻版!,NOWnews
  42. ^ 李进勇探视张荣味宣布副县长林源泉出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纪元

书目

  • 《重修台湾省通志》<卷八.职官志第一册-文职表篇>,刘宁颜,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年
  • 《中华民国在台湾的政治变迁》,国立编译馆
  • 《台湾与大陆政治评论集》,林清察,2006年
  • 《台湾地方派系与权力结构》,王建民,2003年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