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福德宫
25°02′29″N 121°29′59″E / 25.041481°N 121.499824°E
艋舺福德宫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中华民国(台湾)台北市万华区菜园里长沙街二段207号 |
主神 | 福德正神 |
例祭 | 农历二月初二、八月十五日 |
建立时间 | 1720年左右 |
地图 | |
历史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泉州人以垦号“陈赖章”申请开垦艋舺,起初在沙麻厨社的大溪口(今贵阳街二段环河南路二段交界)搭盖几间茅屋栖身,惨淡经营,日后移民也逐渐增多,形成称为“番薯市”的市集[1]。当时货物会从艋舺第一水门的码头卸下,由贸易商把接近第一水门的西昌街作为集散点[2]。1720年左右,为让早期移民有敬奉本地土地神明之处,就在离贵阳街不远的西昌街一带盖了座小土地公庙,也就是现在的艋舺福德宫[3]。
庙又名“艋舺福德府”[4],为艋舺最老的土地庙[3][5]。战后时期,林衡道曾推荐对台湾土地公庙历史有兴趣者,可去佛头港景福祠、小南天福德爷祠、艋舺福德宫、及大龙峒的土地庙参观[6]。
迁建经过
1979年前后,西昌街计画拓宽,当年的艋舺福德宫就恰好位于西昌街拓宽街道的正中央位置,依照规画只有拆除一途,引起万华地区民众哗然,为保这座土地庙,地方人士透过各种管道四处陈情[3]。至1980年12月中旬时,西昌街拓宽完成,只剩此庙没有迁走,由于没有专门管理人员,市政府即使编了预算想把它迁走,也无对象可给[7]。当时附近摊商会聚集在此形成夜市,阻碍交通[8]。此事在台北市议会引起轩然大波[9],当地闻人宝斗里里长黄春生提案保留该庙[10],民众也组了管理委员会设法迁移[7],市议员林宏熙找时任台北市市长的李登辉陈情[3],李登辉也因此事到这庙祭拜以望能顺利迁建[9]。
在李市长代为寻觅下,庙身原有的砖瓦原封不动搬到长沙公园重建[3]。该公园辟建于1979年[11],属菜园里[12],位于环河南路二段与长沙街二段交叉口[11],不是古称“番薯市”的范围内[12]。据林宏熙回忆,他与几个地方人士曾笑著对李登辉说,若能顺利迁建,土地公可保祐当总统,李登辉就紧张回这种事不能乱讲[3]。1982年尾,新庙落成,时任省主席的李登辉获悉后撰了一付对联给议员周得福表示祝贺[9]。199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后,连任成功的李总统在庆功宴上还特别向林宏熙提此庙[3]。
今址为万华区菜园里长沙街二段207号,对面为艋舺龙津宫[5]。
祭典
参考文献
- ^ 吴南. 台北西城故事 三百年艋舺滄桑史. 《联合报》. 1966-02-19 (中文(台湾)).
- ^ 赵慕嵩. 大砲出土.艋舺懷古. 《联合报》. 1968-06-19 (中文(台湾)).
- ^ 3.0 3.1 3.2 3.3 3.4 3.5 3.6 崔慈悌. 長沙公園旁福德祠二百餘年歷史深具特色. 《中国时报》. 1996-04-07 (中文(台湾)).
- ^ 张文川. 女大生佯唸經 偷香油錢. 《自由时报》. 2009-09-23 [2019-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中文(台湾)).
- ^ 5.0 5.1 5.2 王瑞瑶. 艋舺55 遛一遛(上). 《中国时报》. 2005-10-27 (中文(台湾)).
- ^ 宋晶宜. 台灣夜譚 土地公的傳說. 《民生报》. 1979-04-09 (中文(台湾)).
- ^ 7.0 7.1 陈尉. 土地公擋路. 《民生报》. 1980-12-18 (中文(台湾)).
- ^ 段云生. 小廟擋路﹗. 《联合报》. 1980-12-29 (中文(台湾)).
- ^ 9.0 9.1 9.2 江聪明. 福德宮順利遷建 李登輝喜贈對聯. 《联合报》. 1982-11-29 (中文(台湾)).
- ^ 邱绍雯. 〈台北都會〉艋舺土地公黃春生 今百歲壽誕. 《自由时报》. 2009-03-15 [2019-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31) (中文(台湾)).
- ^ 11.0 11.1 龚招健. 門前被違停擋道恐嚇 檢舉卻遭警察怪多事 市民心聲 市長細聽. 《中国时报》. 2002-10-17 (中文(台湾)).
- ^ 12.0 12.1 江慧珺. 長沙公園古番薯市碑 專家盼遷至貴陽街. 《中国时报》. 2014-08-21 [2019-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