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宁(1484年11月28日—1540年3月8日),字希一。号一川贵州贵阳人,祖籍山西泽州,嘉靖元年壬午科举人。

茹宁

籍贯 贵州贵阳
出生 成化二十年十一月十一日寅时(1484年11月28日)
逝世 嘉靖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540年3月8日)
墓葬 贵州城南大崖之原
配偶 刘氏(光禄少卿刘秉仁之姑)、李氏
亲属 茹大素,父茹景和,母刘氏
出身
  • 嘉靖元年壬午科举人
著作
  • 《一川稿》四卷
  • 《古今诗抄》二卷
  • 《事物纪异》一卷

生平

成化二十年十一月十一日寅时(1484年11月28日)生。弘治七年(1494年),茹宁10岁,其父茹景和在瓯宁县丞任上病逝,遂奉衬还贵州。弘治十二年(1499年),补弟子员,后被藩参江介聘为幕僚。嘉靖元年(1522年)与兄茹蘷同中云南乡试举人。二年会试未中。任四川岳池县教谕[1],有建树,为督学张邦奇挹奖,四年(1525年),署邻水县事。后陞马湖府敎授。十三年(1534年),升知蒲江县事,重脩鹤山书院。嘉靖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540年3月8日)以寒疾终。寿五十七。[2][3]

参考资料

  1. ^ 光绪《岳池县志》卷十职官志
  2. ^ ‘浦江知县一川茹君合葬墓志铭 大尹始君者讳宁。宁字希一。号一川。其先山西泽州人。户部尚书大素公之后也。尚书有子曰良甫。徙贵州。生成。成生继宗。继宗生伯温。伯温有四子。曰斌、曰忠、曰皓、曰安。皓举正统甲子乡试。终府同知。安任山东曹县主簿。生景和。任瓯宁县丞。即君之父也。娶刘氏生君于官舍。自幼颖敏不凡。弘治甲寅父卒于瓯宁。年甫十岁。奉衬还。有巨人志。已未补弟子员。攻苦嗜学思亢门户。会阳明先生开讲龙场书院。往从之游。于是学知所宗。每试伏诸生。藩叅蜀渝江君介延为馆賔。里人有贿之为解其罪者。君 然严词拒之。其人惭去。嘉靖壬午以易与兄蘷同领云南乡荐。癸未上春官弗第。以母老就敎。补四川岳池敎谕。岳久乏科目。君设规条严课。会以是计偕有人。为督学张公邦奇所挹奖。乙酉巡察。檄署邻水县事几一载。一芥不持。戊子龙山戴公金按属重君学行。值某邑缺尹。䟽求补君不果。寻升马湖府敎授。至则以敎岳池者敎马湖。矩矱截然。不失尺寸。代巡大梁。熊君爵首列荐剡。有趋向最正之语。甲午陞知蒲江县事。县故废弛不振。至则择便民者次第兴举。又重脩鹤山书院。群士育其中。至豪右卢翡父子武断乡曲。及恃强侵里社者。各置以法。不辄贷有劝其厚殖为子孙计者。君谢之曰吾子孙贤何待遗之子。孙不贤何以遗为。其人叹服不已。蒲学谕某者语人曰:茹尚欲廉耶。其家尚破屋数椽而已。盖诮君父官而贫也。以𤞚直忤当道。诬其不职。铨部查历任无贬词。覆留试用。坐是北上送母归省。寻丁母忧。哀几毁绝。人称其孝。庚子正月望前一日中寒疾。越十七日终于正寝。距所生成化甲辰十一月十一日寅时。寿五十七。所著有一川稿四卷。古今诗抄二卷。事物纪异一卷。娶刘氏。今光禄少卿讳秉仁之姑也。君为弟子而贫。刘勤纺绩佐之。惟恐君废学。及从君宦。所在秉廉隅求不污君。君纳李氏为侧室。刘抚以恩无闲言。时子嘉方读书稍有违触君痛斥。刘复潜责之曰汝懒学致父怒其得为孝乎。甚或有小过必闻于君。及君卒。辄以坠先业戒子嘉以是子嘉力学取癸卯乡荐其敎伊阳。历翰林孔目。礼部司务。晋工部虞衡司员外郎。得刘之敎居多。予督殿工。札子嘉秪役见。日每五鼓赴工。所不耽逸。已心许之。及闻刘病重。犹丁宁子嘉竭力图报。无几微姑息意。可不谓贤母哉。六月之六日以疾卒。距所生成化甲辰十一月十八日。寿七十有八。子五。长即子嘉。娶陕西临洮府杨同知之女。次某某某。女一适郡庠生李达先卒。孙男四。长锺云。郡庠生。娶己酉举人蔡君某之女。次锺瀛。娶即光禄君女。次锺伊。聘四川安居知县胡君某之女。次小四尚幼。女孙一。先是君以辛丑葬贵州城南大崖之原。墓尚未志。今子嘉扶刘柩南归。将启圹合葬。介光禄君具状求予铭。予因子嘉效劳不及见工吿成而遽宅忧。不胜慨惜。遂据状为铭。铭曰:殖学润身、推以育士、铎振岳池、厥声四起、民社攸司、货无溢累、敎刑于家、益征素履、天显虞曹、暨其世美、既失于人、取偿于此’。雷礼《镡墟堂摘稿》卷十四
  3. ^ ‘茹宁。按《贵州通志》。宁。贵阳人。嘉靖壬午科举人。官知县’。[雍正] 陈梦雷《氏族典》第六十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