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歌剧院胁持事件
2002年俄罗斯恐怖袭击事件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0年12月2日) |
莫斯科歌剧院胁持事件是于2002年10月在俄罗斯莫斯科东南区发生,10月23日逾40名车臣共和国绑匪闯入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大楼剧院(House of Culture (DK) of State Ball-Bearing Plant),胁持逾850名人质,要求俄罗斯军队撤出车臣共和国。10月27日,俄罗斯联邦军警及阿尔法小组以芬太尼麻醉表演厅内所有人后强攻进入,击毙39名恐怖分子,其余逃离或被擒获。多数人质获救,但是至少129名人质因为吸入芬太尼而产生的不良反应而死亡。
莫斯科歌剧院胁持事件 | |
---|---|
俄罗斯恐怖主义与伊斯兰恐怖主义的一部分 | |
位置 | 俄罗斯莫斯科 |
坐标 | 55°43′34″N 37°40′24″E / 55.72611°N 37.67333°E |
日期 | 2002年10月23日 |
目标 | 莫斯科杜布罗夫卡剧院 |
类型 | 人质挟持 |
死亡 | 170至244人 俄罗斯官方指共有40名凶嫌与131名平民于突袭期间或其后几天死亡 |
受伤 | 逾700人 |
主谋 | 伊斯兰特别使命军团 莫萨尔·巴拉耶夫(领袖) † 阿布·巴卡尔(副领袖) † 沙米尔·巴萨耶夫(其他召集人) |
动机 | 车臣独立、俄罗斯自车臣撤军 |
善后
俄罗斯政府向每个遇难者家属支付了10万卢布(约3,150美元),幸存者则获得5万卢布。有38位幸存者向莫斯科市政府提起诉讼,索赔额约合3,920万美元[1]。
2002年12月24日,莫斯科一家法庭举行听证会,开始审理数十名莫斯科人质危机幸存者向莫斯科市政府索赔一案。美联社报道说,原告索赔金额总计接近4000万美元,数额之高在俄罗斯闻所未闻。
在负责审理此案的特韦尔斯科伊区法院,状告莫斯科市政当局的38名幸存者的律师伊戈尔·特鲁诺夫说,他的当事人包括在人质危机中被劫为人质者和受伤者,他们提出的索赔金额约合3920万美元。
特鲁诺夫说,这些幸存者向莫斯科市政府提出如此巨额的索赔有法可依。俄罗斯的反恐怖法律规定,恐怖袭击发生地区的地方行政当局应该负责赔偿受害者的精神和物质损失。除此之外,这名律师表示,平均每人约合100万美元的赔偿金额也是有先例的:莫斯科一家法院今年2月曾判处一家报纸诽谤一名法官罪名成立,赔偿金额约合100万美元。
相关作品
2020年电影《信条》开场剧情便是基于此事件。
注释
- ^ 莫斯科人质案幸存者向政府索赔4000万美元. 新华网 新华社供《新闻晚报》特稿. 2002-12-25 [2010-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15) (简体中文).
参考资料
- (俄文) Nord-Ost.or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http://www.xinhuanet.com/newscenter/ccwzjcrz/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新华网相关专题
- In quotes: Moscow hostage crisi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C News, 25 October 2002
- Moscow hostage crisis: timel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C News, 26 October 2002
- The Hostage Crisis From Start to Finish, The Moscow Times, 28 October 2002
- Moscow theatre sie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Guardian, 28 October 2002
- Theater of Wa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IME special report, 28 October 2002
- Moscow theatre sie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C News, 4 November 2002
- Terror In Moscow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he October 2002 Moscow Hostage-Taking Inciden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adio Free Europe, 18 December 2003 (Parts 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d 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he Moscow Theatre Siege - transcrip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C, 15 January 2004
- Chechen rebels' hostage histo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C News, 1 September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