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贡大帝

阿卡德帝国的创建者

萨尔贡阿卡德帝国的创建者,在位时间为公元前2334年-前2315年[1]。萨尔贡也称为阿卡德的萨尔贡萨尔贡大帝(英语:Sargon of Akkad阿卡德语:Šarru-kīnu),阿卡德语萨尔贡意为“正统的国王”或“合法的国王”[2],他是一位阿卡德人,因为在公元前23世纪到公元前22世纪间征服苏美尔城邦而闻名[3]。他先是成为基什王室的重要官员,随后杀死国王并篡夺王位,然后开始他征服美索不达米亚的历程。他原先被称为“萨尔贡一世”,但后来另一位名为萨尔贡的亚述国王遗存被出土后,他被称为“阿卡德的萨尔贡”,那位亚述国王被称为“萨尔贡一世”[4],之后更晚的亚述还有一位国王被称为“萨尔贡二世”。

萨尔贡(Sargon)
阿卡德帝国之帝王
从建立于西元前23-22世纪的尼尼微出土的一名阿卡德人统治者的胸像。这个胸像雕塑的原型很可能就是萨尔贡,但也有可能是萨尔贡之孙纳拉姆辛
统治西元前2334年-前2315年
继任理木什
出生不明
美索不达米亚Azupiranu
逝世ca. 2315 BC
美索不达米亚阿卡德王国
配偶Tashlultum
子嗣En-hedu-ana,Rimush,Manishtushu,Ibarum,与Abaish-Takal
全名
Šarru-kīnu(“正统的国王”或“合法的国王”)
王朝阿卡德王室
朝代阿卡德王朝
父亲La'ibum(亲生); Akki(收养)

萨尔贡的庞大的帝国已知从埃兰扩展至地中海,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全部,现今伊朗叙利亚部分地区;并可能包括安纳托利亚阿拉伯半岛的部分地区。他设立了一个新首都,名为阿加德苏美尔王表中记载他建造(或可能装修)的阿加德在幼发拉底河左岸[5]。他有时被认为是第一个有历史记载的君王,同时创建一个多种族的帝国,并且创立了中央集权的统治方式,虽然苏美尔的Lugal-anne-mundu和卢伽尔扎泽西也曾一度辉煌,但萨尔贡王朝控制了美索不达米亚约一个半世纪[6]

夺取政权

萨尔贡出身于平民,最初在基什王国的国王身边当臣仆。大约于公元前2359年,温马人入侵基什王国,国王乌尔扎巴巴无法抵抗,他乘机夺取政权,并建立了阿卡德王国,以阿卡德城为首都。

对外征服

萨尔贡所建立的阿卡德王国(约前2334年—约前2193年)的主要人种是闪语族的阿卡德人,大约处于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南部。萨尔贡在位期间(约公元前2334年—约前2316年),成立世界军事史上第一支常备军,约有5400人,并且不断向外扩张。向东征服部分埃兰城邦,向西则一度征服马里(Mari)和埃卜拉(Ebla),开通前往地中海沿岸贸易的商路。此后,他继续西进,深入小亚细亚的南部和中部,将王国的疆域扩张至顶峰。

信仰的整合

萨尔贡在处理阿卡德与南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之地缘政治方面,基于军事及政治的原因,进行了一场以多元文化主义为内涵的改造工程,为帝国舞台的扩张先行铺路。包含以征服者的身份取得苏美人祭司的同意,将胜利的成果功归于苏美神恩利尔(Enlil)的帮助,此举同样得到信奉天空之神安恩(An)的广大信众认同与振奋。另外,萨尔贡设立自己的女儿恩海杜安娜(Enheduanna)为乌尔(Ur)的女大祭司,向苏美女神伊南娜( Inanna)求爱;随后即合理的以阿卡德人自有的相似神祇伊什塔尔替换掉伊南娜,而安恩也改为相似的名字安鲁(Anu)。萨尔贡将美索不达米亚的区域神祇当作地缘政治的润滑剂,不仅为往后普世主义中的一神教奠定基础,也为亚述帝国预先铺路。

国内经济

萨尔贡亦甚为注重国内建设,大力发展经济、文化和农业灌溉技术,使两河流域的经济更进一步,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经济体。

萨尔贡王的铜像

萨尔贡亦留下了著名的萨尔贡王的铜像。铜像的眼睛本来镶有名贵的宝石,但已经遗失,只剩下两个空洞。雕像的面部充份表现出苏美尔艺术的精粹,而须发的装饰手法亦甚为特别。整个上来说,铜像表情庄严,充份刻划了萨尔贡的外表,这亦显示了那时的铸铜技术已甚为高超。

参看条目


前任:
美索不达米亚王朝表 继任:
理木什

注释

  1. ^ This according to the Sumerian king list, the actual dates of Sargon's reign are impossible to determine with certainty; see, e.g., Kramer, The Sumerians passim.
  2. ^ Chavalas, Mark William. The ancient Near East: historical sources in translation. Wiley-Blackwell. 29 Jun 2006: 23 [2011-02-24]. ISBN 978-0-631-235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30). 
  3. ^ "Sargon" was likely a regnal name; his given name is unknown. For a detailed discussion of Sargon's name, see Lewis 1984:277–292.
  4. ^ Bromiley, Geoffrey.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e encyclopedia. William B Eerdmans. 1996-12-31 [2011-02-24]. ISBN 978-0-8028-378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7). 
  5. ^ Kramer, The Sumerians 1963:60–61. Akkad was probably located between Sippar and Kish.
  6. ^ Van der Mieroop 64–72.

参考资料

  • A. Deimel, Die Inschriften von Fara, Leipzig, 1922-24;
  • R. Jestin, Tablettes Sumériennes de Shuruppak, Paris, 1937;
  • R.D. Biggs, Inscriptions from Tell Abu Salabikh, Chicago, 1974;
  • M. Alotte De La Fuye, Documents présargoniques, Paris, 1908-20;
  • E. Solllberger, Corpus des Inscriptions 'Royales' Présargoniques de Lagash, Paris, 1956,
  • H. Frankfort, 'Town planning in ancient Mesopotamia', Town Planning Review, 21 (1950), p 104;
  • Igor Diakonov, 'On the area and population of the Sumerian city-State', VDI (1950), 2, pp. 77-93;
  • A. Parrot, Mari, Capitale Fabuleuse, Paris, 1974;
  • A. Parrot, Le temple d'Ishtar, Paris, 1956;
  • A. Parrot, Les temples d'Ishtarat et de Ninni-zaza, Paris, 1967;
  • G. Roux, Ancient Iraq, London, 1980;
  • S. Noah Kramer, The Sumerians: Their History, Culture and Character, Chicago, 1963.
  • L. W. King, Chronicles Concerning Early Babylonian Kings, II, London, 1907, pp.3ff; 87-96;
  • J. Nougayrol, Revue Archeologique, XLV (1951), pp. 169 ff.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