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颌翼龙属
蛙颌翼龙属(属名:Batrachognathus)是翼龙目的一属,化石发现于中亚哈萨克斯坦,年代为侏㑩纪的牛津阶到启莫里阶。
蛙颌翼龙属 化石时期:侏㑩纪
| |
---|---|
蛙颌翼龙骨骼重建图 | |
无效状况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目: | †翼龙目 Pterosauria |
科: | †蛙嘴龙科 Anurognathidae |
属: | †蛙颌翼龙属 Batrachognathus Ryabinin, 1948 |
模式种 | |
飞行蛙颌翼龙 Batrachognathus volans Ryabinin, 1948
|
模式种是飞行蛙颌翼龙(B. volans),是在1948年由苏联古生物学家Anatoly Nicolaevich Ryabinin所叙述、命名。属名在古希腊文意为“青蛙的颌部”,意指其头部短而宽;种名在拉丁文意为“飞行”。
目前已发现三个化石,化石的发现地点为天山山脉西北支脉卡腊套山的山脚下,类似德国巴伐利亚州索伦霍芬地区的湖泊沉积层。正模标本(编号PIN 52-2)为一个不完整的非天然状态化石,包含头颅骨碎片、下颌、脊椎、肋骨、后腿、以及翼部骨头。蛙颌翼龙拥有高、短、宽广的头颅骨,长度为4.8公分,而上颌有22或24颗弯曲的圆锥状牙齿,下颌短而宽广。没有发现蛙颌翼龙的尾部化石,目前被推论具有短尾部。
蛙颌翼龙的翼展被估计为50公分。大卫·安文(David Unwin)估计其翼展约75公分。蛙颌翼龙的尾巴并没有保存下来,它们是否拥有尾巴仍在争论当中,通常被推论具有短尾部。
蛙颌翼龙被归类于蛙嘴龙科,相似物种为蛙嘴龙。在2003年,亚历山大·克尔纳(Alexander Kellner)将亚洲的蛙颌翼龙、树翼龙、热河翼龙,归类于演化支Asiaticognathidae科。在2006年,吕君昌将蛙颌翼龙、热河翼龙列为姊妹分类单元。
如同其他蛙嘴龙科,蛙颌翼龙被推论是食虫动物,用宽广嘴部捕抓昆虫为食。
参考资料
- Dinosaurs and other Prehistoric Creatures, edited by Ingrid Cranfield, 2000 Salamander Books Ltd pg 280-281.
- Rjabinin A. N., 1948, "Remarks on a flying reptile from the Jurassic of the Kara-Tau", Akademia Nauk, Paleontological Institute, Trudy, 15(1): 86-93
这是一篇与翼龙类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