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1],又称祺祥之变[2]、祺祥政变[3]或北京政变[4]。1861年(咸丰十一年,农历辛酉年)咸丰帝逝世后由东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和道光帝六子恭亲王奕䜣、道光帝七子醇亲王奕𫍽等人,联合发动的宫廷政变[5],肃清了咸丰帝遗命的顾命八大臣势力。而后由慈安、慈禧执政,是为两宫听政。
辛酉政变 | |||
---|---|---|---|
日期 | 1861年11月 | ||
地点 | |||
起因 | 咸丰帝驾崩 | ||
结果 | 政变成功,同光中兴、两宫听政 | ||
领导人物 | |||
伤亡 | |||
|
概述
咸丰帝因英法联军,率领妻小、臣工逃至热河承德避暑山庄,却心力交瘁,咸丰辛酉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一病不起而驾崩,遗命由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端华之弟)、额驸景寿、兵部尚书穆荫、吏部左侍郎匡源、礼部右侍郎杜翰、太仆寺少卿焦祐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俗称“顾命八大臣”,辅导年幼的独子载淳登基执政,八大臣当中肃顺锋头最健。但是八大臣与载淳的生母叶赫那拉氏西太后慈禧严重不和,慈禧于是与咸丰帝正室钮祜禄氏东太后慈安合作,并要御史董元醇奏请由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近支亲王辅政,自然遭遇肃顺等严厉反对。于是慈禧、慈安秘密联合了恭亲王奕䜣、醇亲王奕𫍽、蒙古亲王僧格林沁、军机大臣文祥、大学士贾桢、兵部侍郎胜保等人合谋夺权。借新帝回銮登基,慈禧命肃顺护送咸丰帝灵柩由热河行走,自己却是赶回北京召见奕䜣等人,安排政变,趁肃顺尚未入都,朝廷即下令拘捕了顾命八大臣,载垣、端华被赐死,肃顺被弃市,其馀被贬,废除八大臣原拟年号“祺祥”,改为“同治”,史称“祺祥之变”或“辛酉之变”。
背景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崩于行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皇长子同治帝继位。同时依遗诏,由肃顺、载垣、端华、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为顾命八大臣,肃顺为首,辅导皇帝施政。
以上八人,均为赞襄政务大臣(又称顾命八大臣),为咸丰皇帝为皇太子载淳(同治帝)指派的辅助大臣,总摄朝政。但咸丰同时又将“御赏”、“同道堂”两方小玺分别赐给皇后钮祜禄氏和载淳,并规定凡以后下发谕旨必须钤用此二玺为凭,用以制衡八大臣权力。[6]
原因
政变主要原因应是权力分配不均,导致争夺权力所致;咸丰原先规画以八大臣(肃顺、载垣、端华、景寿四人代表皇亲国戚势力,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四人代表军机大臣势力)处理政务,佐以两宫太后制衡,共同辅佐幼主同治;不料,八大臣(均年约四十五岁)一则企图独揽朝政大权,排除两宫参政,二则低估了两宫太后(东太后慈安廿五岁、西太后慈禧廿六岁)的政治智慧与谋略,另一方面,宗族中近亲的恭亲王奕䜣(廿八岁)、醇亲王奕𫍽(廿一岁)与蒙古亲王僧格林沁、军机大臣文祥等被排斥在最高权力之外,亦极为不满。于是两宫太后与奕䜣等人密谋联合,发动政变。
过程
- 9月5日,恭亲王奕䜣以奔丧为名赶赴热河,与慈安、慈禧秘密联系,谋划政变[7]。
- 9月14日,山东道监察御史董元醇奏请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并派近支亲王辅政。被八大臣以我朝“向来无皇太后垂帘听政之礼”驳回,双方激烈辩论[8]。奕䜣在北京争取到了外国势力的支持,拉拢大学士桂良、贾桢、周祖培、户部尚书沈兆霖、刑部尚书赵光,并得到在京畿握有重兵的钦差大臣、兵部侍郎胜保和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的支持[9]。
- 10月26日,咸丰帝的梓宫从热河承德起运回京,叶赫那拉氏暗使计策,故意让肃顺押后护送梓宫而行,自己和载淳先期到达北京,随即召见奕䜣安排政变事宜[10]。
- 11月2日,下诏逮捕载垣、端华,派醇郡王奕𫍽捕获尚在密云的肃顺[11]。肃顺被捕时大骂道:“悔不早治此贱婢!”被押回宗人府,见载垣、端华斥责道:“若早从吾言,何至有今日?”
- 11月3日,命奕䜣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并以桂良等五人为军机大臣。
- 11月8日,诏载垣、端华赐死,肃顺斩首[12];其余五人撤职,穆荫发配军台,景寿则保留公爵及额驸品级。
- 11月11日,载淳正式即位,至此慈安、慈禧和奕䜣实质掌握了清中央统治权。两位太后废除八大臣原拟年号“祺祥”,改明年为“同治”元年。
结果
顾命八大臣中载垣、端华被赐死,肃顺被斩弃市,除额驸景寿,其馀均被贬,废除八大臣原拟年号“祺祥”,改为“同治”,慈安、慈禧和奕䜣大获全胜,实质掌握了清中央统治权,将原先由顾命八大臣和两宫太后,两方制衡共治格局,转变为慈安、慈禧和奕䜣三方并治朝政。
评价
- 历史学者萧瀚认为,这场政变是慈禧的一个主要成就,因为它结束了咸丰皇帝和八大臣的无能和蛮横的统治,为清朝带来了至少三十年的和平和稳定。萧瀚还指出,这场政变得到了当时大多数大臣的支持和赞赏。萧瀚对辛酉政变的评价与传统的历史观有很大的不同[13]。
相关影视
- 《戏说慈禧》(1993年台湾中视电视剧)
参考文献
- ^ 《论肃顺人际网络与辛酉政变》曾靖婷 ,国立成功大学历史所
- ^ 《“应变”与“求变”——从祺祥之变看晚清咸、同之际的思想变局》何昕 ,佳木斯职业学院
- ^ 《慈禧垂帘:祺祥政变始末》王开玺,东方出版社
- ^ 《北京三千年》,余荔裳,中国三峡出版社
- ^ 《晚清侍卫追忆录》,出版日期:2011-12-01 ISBN:9787513402088
- ^ 据《热河密札》记载:“两玺均大行所赐,母后用‘御赏’玺,上用‘同道堂’玺,凡应朱笔处用此代之,述旨亦均用之,以杜弊端。”
- ^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记载:“相传奕䜣化妆成萨满,在行宫见了两宫皇太后,密定计,旋返京做部署。”
- ^ 《越缦堂国事日记》记载:肃顺等人恣意咆哮,“声震殿陛,天子惊怖,至于涕泣,遗溺后衣”。
- ^ 《清史稿·文祥传》记载:“十月,回銮,(文祥)偕王大臣疏请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
- ^ 《清史稿·肃顺传》记载:此前,“肃顺方护文宗梓宫在途,命睿亲王仁寿、醇郡王奕往逮,遇诸密云,夜就行馆捕之。咆哮不服,械系。下宗人府狱,见载垣、端华已先在。”
- ^ 《清穆宗毅皇帝实录》记载:“以醇郡王奕管善捕营事。”
- ^ 《正说清朝十二帝》:“将行刑,肃顺肆口大骂,其悖逆之声,皆为人臣子所不忍闻。又不肯跪,刽子手以大铁柄敲之,乃跪下,盖两胫已折矣。遂斩之。”
- ^ EP-034 萧瀚:中国古代的女改革家(文字版). 不明白播客. 2023-01-27 [2023-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9) (美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