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顺

中國僧人,提倡人間佛教

释印顺(1906年4月5日—2005年6月4日)[1],俗名张鹿芹法名印顺盛正,人称印顺导师印顺长老印顺法师浙江海宁(今属嘉兴)人。剃度师为普陀山福泉庵清念和尚,天童寺受戒时,戒和尚是圆瑛和尚[2],为太虚大师门徒[3]慈济证严法师的入门师父。

释印顺
出生1906年4月5日
 大清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州
圆寂2005年6月4日(2005岁—06—04)(99岁)
台湾花莲县花莲市花莲慈济医院
国籍 中华民国
著名成就人间佛教
宗派大乘佛教
师承太虚大师
徒弟与学生厚观、厚行法师等为剃度弟子昭慧法师等为依止学习弟子
著作中国禅宗史、妙云集24册、华雨集5册、专书13册、印度佛教论集、人间佛教论集等

印顺法师是一名活跃的学问僧,著作等身[4]。在闽南佛学院开始修学三论,进而研究唯识论,后来读到《阿含经》与各部《广律》,有现实人间的亲切感、真实感,不似部分大乘经的表现于信仰与理想之中,而深信佛法是“佛在人间”[5][6]。在初期大乘佛教中,重视的人物是龙树,对龙树综合开阐了智慧慈悲兼修这点有高度评价[5][7][8][9]。一生著作颇丰,大致分为《妙云集》、《华雨集》以及单独专著三大类。曾以《中国禅宗史》一书,获颁日本大正大学的正式博士学位,为中华民国比丘界首位博士[5]

他毕生推行人间佛教,承继于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主张而来。人间佛教重视“此时,此地,此人”的关怀,主张“然佛法以人为本,也不应天化、神化。不是鬼教,不是(天)神教,非鬼化非神化的人间佛教,才能阐明佛法的真意义”[4][10][11]。这种主张被视为“一种为了佛教适应近代社会的发展而探寻其理论和实践的运动”[5][12]

其理念对佛光山星云法师(主张“ 人间佛教性格”)、法鼓山圣严法师(主张“ 人间净土”)、慈济功德会证严法师(主张“ 人间菩萨招生”)都有不少影响[5]

生平

出家因缘

1925年,印顺法师19岁时,由于阅读《中论》,领略到佛法之高深而向往不已。经过四、五年的阅读思惟,发现了佛法与现实佛教界间的距离,所理解到的佛法与现实佛教界差距太大,引起了内心之严重关切,因此发愿:“为了佛法的信仰,真理的探求,我愿意出家,到外地去修学。将来修学好了,宣扬纯正的佛法。”1930年11月30日(24岁)农历十月十一,于普陀山福泉庵礼清念老和尚为师,落发出家,法名印顺,号盛正。其僧名“盛”所依法脉偈,承属临济宗鹤鸣庵支派。

阅藏教学

农历十月底,印顺法师至天童寺具足戒,戒和尚为圆瑛老和尚。受戒后,得其恩师之同意与资助,于1931年(25岁)二月,至厦门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求法。1932年(26岁),于佛顶山慧济寺之阅藏楼“阅藏”三年。此一阅藏之处为印顺法师出家以来所怀念为最理想的地方。1934年,为了阅览三论宗的章疏,到世界佛学苑图书馆(原武昌佛学院)半年,并在该处任职研究员[13][14]。1936年(30岁),世界佛学苑图书馆开办研究班,印顺法师受太虚大师之命,指导研究班的“三论”研究。

1938年,印顺法师至汉藏教理院,讲授中观学。在那里,与法尊法师成为好友,常彼此作法义的探讨辨析[15],请求他翻译龙树的《七十空性论》,并为法尊法师所翻译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协助润文,修饰文字。

1941年,时年35岁,当时演培法师受太虚大师之命前往四川合江创办法王学院,请印顺法师为导师,继改任院长,“印顺导师”之名因此而来。

编纂《太虚大师全书》

1947年(41岁),太虚大师逝世,由于太虚大师生前讲说著作等身,却未能及时汇整,续明法师在《太虚大师全书编纂说明》中记载:“大师弟子,均齐集上海,席间一致公推印顺法师负起领导编纂全书的责任”,是以印顺法师担任《太虚大师全书》主编,全书至第二年四月编集完成。

1948年,印顺法师至福建厦门南普陀寺,创立大觉讲社。因国共内战,讲社停办。1949年,印顺法师移居英属香港,在香港佛教联合会的帮助下,继续进行《太虚大师全书》的校对与出版工作。同时出版了《佛法概论》。

辗转来台

1952年,中国佛教会推派法师,由英属香港取道台湾,至日本参加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第二届大会。九月,大会结束法师回到台湾,住在台北善导寺李子宽居士聘印顺法师为善导寺住持。随后不同佛教派系的人有所不满,鼓动慈航法师发表文章指责他“想消灭大乘佛教,引入日本佛教,想做佛教界领袖”,虽然慈航经演培法师的调解,并没有发表文章,但是风波并没有停息。

1953年,国民党内部刊物,登载“据报,法师所著《佛法概论》,内容歪曲佛教意义,隐含共匪宣传毒素,希各方严加注意取缔。”1954年,中国佛教会行文给各地佛教团体,称《佛法概论》为中国共产党宣传,要求协助取缔。此后,法师遭到警总与台湾情治单位的注意,被迫写出自白书,自承错误,最终有惊无险,但从此印顺法师行事更为低调。

1953年,在台湾创设新竹福严精舍,以及于1960年,在台北创设慧日讲堂,成为开山住持。1964年,在嘉义市郊“妙云兰若”闭关。

获得正式文学博士学位

1969年(63岁),《中央日报》有“《坛经》是否为六祖所说”的讨论,引起论辩的热潮。印顺法师本无参加讨论,但觉得这是个大问题,值得研究,认为:“问题的解决,不能将问题孤立起来,要将有关神会的作品与《坛经》敦煌本,从历史发展中去认识、考证。”因此参阅早期禅史,于1971年写成了28万字的《中国禅宗史:从印度禅到中华禅》[16],并附带出版《精校敦煌本坛经》。

1971年6月,《中国禅宗史》出版后,因圣严法师的推介,受到日本佛教学者牛场真玄的高度重视,并将之译成日文。日译完成后,牛场真玄主动推介此书至大正大学申请博士学位[17]。大正大学在审查论文后,于1973年,授予印顺法师正式的文学博士学位,主审者是大正大学教授关口真大[18]。印顺法师并未前往日本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以专书著作方式获得),也因身体因素没有到日本领取学位。

1970年,沈家祯居士为了使汉传佛教经典能够进入欧美,推动汉传大乘佛教经典的英译。印顺法师大力支持,拨出福严精舍的房舍,让沈家祯居士在台湾成立译经院。

逝世

2005年4月印顺法师发烧,住进慈济医院检查,发现是心包膜积水,血压急速下降,医师紧急进行心包膜积水之导引手术。手术本身非常成功,可是对于一位近百岁的老人而言,手术对他来说是一项非常大的负担。自此之后,印顺法师身体日渐虚弱,最后由于心脏衰竭,于2005年6月4日10时6分圆寂,享耆寿99岁。6月6日晨,遗体由花莲市北上绕过台北回到印顺法师在台湾的第一座道场——新竹市青草湖的福严精舍。6月11日,于慈济新竹香山区联络处举行“印顺导师追思赞颂法会”。

印顺法师圆寂当天下午记者会时,某位比丘尼向媒体声称:“印顺法师弥留之际曾醒来,留下一句话:‘不是这样,不是那样,一切法皆空。’”[19][20]。其入门弟子多人商议后,由昭慧法师代表向媒体澄清,“导师为人平实,说法不打哑谜,逻辑清楚,且符合经验法则,更不会故弄玄虚,该话语并非出自导师之口。”[21][22]

陈水扁总统曾于2001年台中华雨精舍拜会印顺法师,2005年6月9日颁发“总统褒扬令”:

为了纪念印顺法师,新竹市政府将曲溪里的南松桥,改称为印顺桥

思想主张

印顺法师主张以佛法研究佛法的本怀:

印度佛教思想史的研究,我是“为佛法而研究”,不是为研究而研究的。我的研究态度与方法,民国四十二年底,表示在‘以佛法研究佛法’一文中。我是以佛法最普遍的法则,作为研究佛法(存在于人间的史实、文字、制度)的方法,主要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为研究佛法者的究极理想。

《释印顺,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p5

由研究印度佛教到人间佛教:

所以我这一生....主要是在作印度佛教史的探讨;而佛教思想史的探究,不是一般的学问,而是“探其宗本,明其流变,抉择而洗练之”,使佛法能成为适应时代,有益人类身心的,“人类为本”的佛法

《释印顺,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p5

其人间佛教思想的经教依据:

我在佛法的探求中,直觉得佛法常说的大悲济世,六度的首重布施,物质的、精神的利济精神,与中国佛教界是不相吻合的。在国难教难严重时刻,读到了‘增壹阿含经’所说:“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回想到普陀山阅藏时,读到‘阿含经’与各部广‘律’,有现实人间的亲切感、真实感,而不是部分大乘经那样,表现于信仰与理想之中,而深信佛法是“佛在人间”,“以人类为本”的佛法。

《释印顺,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p4

印顺法师认为性空一系(中期佛教)对佛理的诠解是“真实法义”,真常唯心系(后期佛教)则是为摄化印度教神我思想的外道所产生的“方便说”[24][25][26]

他所想弘扬的宗趣,为‘立本于根本佛教之淳朴,宏传中期佛教之行解(梵化之机应慎),摄取后期佛教之确当者,庶足以复兴佛教而畅佛之本怀也欤’,认为佛法“不应为旧有的方便所拘蔽,应使佛法从新的适应中开展”:

我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本著一项信念,不断的探究,从全体佛法中,抉择出我所要弘扬的法门;涉及的范围广了些,我所要弘扬的宗趣,反而使读者迷惘了!其实我的思想,在民国三十一年所写的‘印度之佛教’“自序”,就说得很明白:“立本于根本佛教之淳朴,宏传中期佛教之行解(梵化之机应慎),摄取后期佛教之确当者,庶足以复兴佛教而畅佛之本怀也欤”!

我不是复古的,也决不是创新的,是主张不违反佛法的本质,从适应现实中,振兴纯正的佛法。所以三十八年完成的‘佛法概论’“自序”就这样说:“深深的觉得,初期佛法的时代适应性,是不能充分表达释尊真谛的。

大乘佛法的应运而兴,……确有他独到的长处。……宏通佛法,不应为旧有的方便所拘蔽,应使佛法从新的适应中开展。……著重于旧有的抉发,希望能刺透两边(不偏于大小,而能通于大小),让佛法在这人生正道中,逐渐能取得新的方便适应而发扬起来”!──这是我所深信的,也就是我所要弘扬的佛法

《释印顺,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p2

印顺法师将“密教”盛行视为佛法在印度衰亡之因,其理由如下:

佛元八世纪以来,佛教外以印度教之复兴,于具有反吠陀传统之佛教,予以甚大之逼迫。内以“唯心”、“真常”、“圆融”、“他力”、“神秘”、“欲乐”、“顿证”思想之泛滥,日与梵神同化

幸得波罗王朝之覆育,乃得一长期之偏安。然此末期之佛教,论理务琐屑玄谈,供少数者之玩索实行则迷信淫秽,鄙劣不堪!可谓无益于身心,无益于国族。律以佛教本义,几乎无不为反佛教者!闻当时王舍城外之尸林中,密者于中修起尸法(可以害人)者,即为数不少。

佛教已奄奄一息,而又有强暴之敌人来。佛元十四世纪初,阿富汗王摩诃末,率军侵略印度,占高附而都之,回教渐渗入印度内地。相传侵入者,凡十七次,每侵入,必举异教之寺院而悉火之。佛教所受之损害,可想见也。于是恒河、阎浮河两岸,西至摩腊婆各地之佛徒,改信回教者日众

其佛教仅存之化区,惟摩竭陀迤东耳。迨波罗王朝覆亡,回教之侵入益深,渐达东印,金刚上师星散。不久,王室改宗,欧丹富多梨寺超岩寺,先后被毁;即仅存之那烂陀寺,亦仅馀七十馀人。佛教灭迹于印度大陆,时为佛元十六世纪。佛教兴于东方,渐达于全印,次又日渐萎缩而终衰亡于东方

吾人为印度佛教惜,然于后期之佛教,未尝不感其有可亡之道也

《释印顺,印度之佛教,第四节 印度佛教之衰亡,p326

影响

印顺法师在阿含学的阐扬,对中观学的诠释,以及大乘三系的教判上,对台湾的佛学界有著显著影响[27]。佛教史学者蓝吉富誉为“玄奘以来第一人”[23][28][29]

他早期的净土论述《念佛浅说》、《净土新论》,不被奉“明清以来净土宗”为圭臬的莲宗信众所接受,而对其净土思想产生反对声浪。据江灿腾所说:反印顺激进者,如台中李炳南居士领导的台中莲社的部份信众,曾出现烧书破魔说事件[30][31][32][33]

至于其所提出的人间佛教(以及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主张,则直接或间接地引领了近代台湾佛教的发展,例如佛光山星云法师提出“人间佛教性格”、慈济证严法师推展“人间菩萨招生’、法鼓山圣严法师提倡“人间净土”等等[5]。虽然各团体在对“人间佛教”的理解上,有思想理论和实践路线上的差异[34],但入世的社会关怀工作,注重“此时、此地、此人”是其共通的倾向[35]

这影响也渐遍至中国大陆佛教界,在2009年8月《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全集》正式在中国大陆出版。

不过,不同意或质疑印顺法师思想观点的佛教界或学界人士,也所在多有。这些反对者多认为印顺法师“贬抑如来藏、贬抑净土禅宗、辟斥密教”,其论证过程有问题,结论也不尽可信。这些批判,也招来为其学说思想加以辩护或反思的回应[27][36]

2016年10月29—30日,以“佛教本位”为名号的“佛教义学会”在江苏省惠山寺发起“无锡论坛”(第二届佛教义学研讨会)。会中坚持“中国化大乘法统”为根本的佛教交流原则,并将印顺法师的学说归类为“温和版的大乘非佛说”,批评其“背离中国化大乘传统”[37]。不过,与会之一的学者林建德不同意该义学会的观点,他表示:“印老实际上所说,以及批评者所理解的,有相当的落差”,主张印顺法师的观点是“理性版的大乘是佛说”[38]

重要作品

印顺法师著作众多,当中《成佛之道》是印顺法师为初学者所撰写的体系性佛学著作。该书与《妙云集》下编诸书,同为佛学指引著作[39]。另外按其自述,《成佛之道》和《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是特别谈论有关于佛教修行的作品[40]

印顺法师的重要作品,如下表所列[41]

〔总集〕

  • 《妙云集》,1973年出版
  • 华雨集》,1993年出版
  • 《永光集》,2005年出版

〔佛学专著〕

  • 《唯识学探源》,1940年/讲,1944年出版(收录于《妙云集》)
  • 《佛在人间》,1941年/讲,1956年出版(收录于《妙云集》)
  • 《大乘是佛说论》,1943年/讲,1950年出版(收录于《妙云集》)
  • 《性空学探源》,1944年/讲,1950年出版(收录于《妙云集》)
  • 《中观今论》,1947年/讲,1950年出版(收录于《妙云集》)
  • 《佛法概论》,1949年出版,1954年再版(收录于《妙云集》)
  • 《净土新论》,1951年/讲、出版(收录于《妙云集》)
  • 《念佛浅说》,1953年/讲、出版(收录于《妙云集》)
  • 《学佛三要》,1953年/讲,1956年出版(收录于《妙云集》)
  • 《以佛法研究佛法》,1956年出版(收录于《妙云集》)
  • 《成佛之道》,1960年出版,增注本为1994年出版(收录于《妙云集》)
  • 《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1968年出版
  •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1971年出版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1981年出版
  • 《如来藏之研究》,1981年出版
  • 《空之探究》,1985年出版
  • 《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1989年出版(收录于《华雨集》)

〔经论讲述〕

  • 摄大乘论讲记》,1941年/讲,1946年出版(收录于《妙云集》)
  • 解深密经笔记》(至〈无自性相品〉),1941年/讲,未出版(参见《解深密经语体释》)[42]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1942年/讲,1952年出版(收录于《妙云集》)
  • 中观论颂讲记》,1942-43年/讲,1952年出版(收录于《妙云集》)
  • 阿含讲要〉,1944年(后来增编为《佛法概论》)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1947年/讲,1950年出版(收录于《妙云集》)
  • 大乘起信论讲记》,1950年/讲,1951年出版(收录于《妙云集》)
  • 胜鬘经讲记》,1951年/讲,1952年出版(收录于《妙云集》)
  • 药师经讲记》,1954年/讲,1955年出版(收录于《妙云集》)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亲闻记》,1957年/讲,1995年出版
  • 法华经笔记》,1961年/讲,未出版(另增编为《法华经讲义》,2020年出版)[43][44]
  • 维摩经笔记》,1962-63年/讲,未出版(另增编为《维摩经讲义》,2021年出版)[45]
  • 宝积经讲记》,1962年/讲,1964年出版(收录于《妙云集》)
  • 往生净土论讲记》,1963年/讲,1976年出版(收录于《华雨集》) 
  • 辨法法性论讲记》,1964年/讲,1982年出版(收录于《华雨集》)
  •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偈颂讲记》,1965年/讲,1975年出版(收录于《华雨集》)
  • 杂阿含经论会编》,1983年出版
  • 《大乘广五蕴论讲记》,1985年/讲,2011年出版
  • 大智度论笔记》,2004年出版

〔佛教历史〕

  • 〈三论宗史略〉,1937年发表
  • 《印度之佛教》,1943年出版,1985年再版(另可参照《印顺导师印度之佛教勘订与资料汇编》,2009年出版)
  • 《中国佛教史略》与妙钦合编,1947年出版(收录于《妙云集》)(另可参照《中国佛教史略原典资料汇编》,1997年出版)
  • 《太虚大师年谱》,1950年出版(收录于《妙云集》)
  • 《佛灭纪年抉择谈》,1951年出版(收录于《妙云集》)
  • 《中国禅宗史——从印度禅到中华禅》,1971年出版
  • 《印度佛教思想史》,1988年出版
  • 《佛教史地考论》(收录于《妙云集》)

〔其他〕

  • 《中国古代民族神话与文化之研究》,1975年出版

荣誉

中华民国勋章奖章

剃度弟子

  • 男众弟子:释厚学(证道)、释厚基(证智)、释厚宗(证明)、释厚行(证融)、释厚贤(证德)、释厚观(证中)
  • 女众弟子:释慧瑜(证和)、释慧理(证成)、释慧莹(证信)、释慧瑞(证净)、释慧玨(证定)、释慧琳(证融)、释慧璋(证严)、释慧润(证庄)、释慧琛(证慈)、释慧琪(证妙)、释慧琏(证道)、释慧璿(证觉)、释慧璨(证淳)
徒孙

释证严的弟子:释德慈、释德昭、释德融、释德恩、释德仰等等。

学生与学孙

学生
学孙

参考资料

  1. ^ 农历清光绪丙午年3月12日出生,逝世于农历4月28日
  2. ^ 侯坤宏. 關於印順法師的名號年齡與眷屬 (PDF). [2017-12-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2-15). 
  3. ^ 印顺. 太虛大師年譜. 予编太虚大师年谱成,而深惧无以知大师!盖编者出家也晚(民国十九年秋),礼谒大师也晚(廿三年春),亲聆其讲授也更晚(廿六年秋);于大师早年学业,初无所知。出家来忝列师门,而以致力义学,于大师事业少参末议。且为学多求诸古籍,于大师思想亦多扞格:吾何足以知大师!然以编纂《全书》,稍积闻思;而年谱材料,亦云粗备。既师友之敦劝,亦自惟文献易失为惧,乃勉为纂组成编。 
  4. ^ 4.0 4.1 Bhikkhu Bodhi (菩提比丘). 圓滿寂靜 ──印順導師 (1906~2005). [2017-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8). 在他长寿的一生中,印顺导师被表彰为当代中国第一学问僧,有将近五十本的著作,并在新竹创办福严佛学院,在台北设立慧日讲堂。……改观净化的佛教为印顺导师所倡导,成为他的特殊讲纲,也就是他说的“人间佛教”。当许多中国人还将佛教当作防煞避邪或保佑升天之用时,他视佛陀的教说为此世今生做人的导引。因此,对于佛教,他试图恢复原始佛教及初期大乘佛教以人为本的教统,这也契合于中国固有思想丰富的人文传统;不过,佛法的实践应用于此世今生,不是仅仅为了入世间的利益(这点区别是个重要的条件),而是因为世间提供了修习一切必备德行的道场,以达成佛子出世间的最高理想──圆满成佛。“人乘”不是单独存在而自足的,而是趣入佛乘的工具。身为大乘佛子,印顺导师以修习菩萨道为先,但他强调菩萨道与阿含及尼柯耶等之原始佛教所倡导法门间的接续性,这些久不见于中国佛教的古代佛教思想和行门,也由他的助因而再现。他不太相信“迅速成佛”、“即生成佛”等观念,也不鼓励求生弥陀净土,他特别抗拒将佛菩萨神化天化,及后期印度大乘的“天行”,他认为这是佛教在印度衰败的主因。相对的,他著重菩萨“正常道”,以发菩提心、长养大悲、修六波罗蜜、本于中道智慧的正见,为其核心。 
  5. ^ 5.0 5.1 5.2 5.3 5.4 5.5 蓑轮显量. 現代臺灣佛教與印順法師── 五大本山與人間佛教的背景一探 (PDF). 佛光学报. 2016 [2017-12-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2-15). 
  6. ^ 侯坤宏. 從太虛大師到印順法師 :一個思想史角度的觀察. 第五届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印顺长老与人间佛教”学术研讨会. 2004 [2017-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7. ^ 释厚观. 印順導師讚嘆的菩薩精神. 印顺导师百岁嵩寿祝寿文集. 2004 [2017-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1). 释尊所处的时代,由于声闻解脱道风气盛行,大乘利他的伟大精神并没有得到应有地阐扬;我们学佛,不能只注意《阿含经》的解脱道,也应该留意释尊于本生修行时所展现的菩萨道精神。中期佛教时期,《般若经》等大乘经典提倡缘起性空,虽然已开启天化之机,但大体上还堪称允当。龙树菩萨出世,贯通阿含的解脱道与《般若经》等大乘菩萨道,调和了“佛法”与“大乘佛法”的对立,以“缘起性空的深观”为基础,大力阐扬“菩萨的广大行”,智慧、慈悲兼修,深观、广行并重,可说最值得推崇的了。 
  8. ^ 印顺. 佛法概論序. 关于佛法,我从圣龙树的中观论,得一深确的信解:佛法的如实相,无所谓 大小,大乘与小乘,只能从行愿中去分别。缘起中道,是佛法究竟的唯一正见,所以阿含经是三乘共依的圣典。……从佛法一味,大小异解的观点去观察,对于菩萨行的慈悲,利他的积极性等,也有所理会。深深的觉得:初期佛法的时代适应性,是不能充分表达释尊的真谛的。大乘的应运而盛行,虽带来新的方便适应。“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但大乘的真精神,是能“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的,确有他独到的长处!…… 所以宏通佛法,不应为旧有的方便所拘蔽,应使佛法从新的适应中开展,这才能使佛光普照这现代的黑暗人间。我从这样的立场来讲阿含经,不是看作小乘的,也不是看作原始的,著重于旧有的抉发,希望能刺透两边,让佛法在这人生正道中,逐渐能取得新的方便适应而发扬起来! 
  9. ^ 印顺. 永光集-為自己說幾句話. [2017-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6). 说我赞同“缘起性空”,是正确的,但我重视初期大乘经论,并不只是空义,而更重菩萨大行。我不是西藏所传的后期中观学者,是重视中国译传的龙树论──《中论》,《大智度论》,《十住毘婆沙论》。 
  10. ^ 杨郁文. 人本的佛法與人本為中心的佛教 (PDF). “印顺长老与人间佛教”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 [2017-12-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2-15). 
  11. ^ 杨惠南. 佛在人間----印順導師之「人間佛教」的分析. 印顺导师八秩晋六寿庆论文集. [2017-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16). 经四、五年的阅读思惟,多少有一点了解,也就发现了﹕佛法与现实佛教界间的距离。我的故乡,寺庙中的出家人(没有女众),没有讲经说法的,有的是为别人诵经、礼忏﹔生活与俗人没有太多的差别。在家信佛的,只是求平安,求死后的幸福。少数带发的女众,是“先天”、“无为”等道门,在寺庙里修行,也说他是佛教。理解到的佛法,与现实佛教界差距太大,这是我学佛以来,引起严重关切的问题 
  12. ^ 周志煌. 近代中國佛教改革思想中「回溯原典」之意涵及其實踐進路─以太虛、印順、歐陽竟無之論點為核心的開展. 中华佛学研究. 1997, 1: 157–193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7). “唯识”与“如来藏”的学说,即分别代表了内院与武院的领导者欧阳竟无太虚,在面对“什么样形式或内容的佛教,能适合于现代?”这一基源问题的考量底下,所依据的改革思想来源。而由此不同立场所延展开来的改革进路,则是应全盘否定以如来藏说为主的中国佛学,回归到印度唯识大乘的系统;抑或在中国佛学的内部当中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即可作为改革佛教的立说依据与精神泉源。如此迥异的思索方向,构成了两院师生论诤的主要课题。相较于欧阳竟无与太虚,武院另一位佛学思想大师印顺,既不同于太虚对于如来藏说的同情,亦有异于欧阳竟无独宗于护法一系的唯识学说。其从印度佛教的演进历程里,抉择以《阿含》为主的原始佛教,以及大乘初兴的性空之学作为推展“人间佛教”的依据 
  13. ^ 东初. 中國佛教近代史上冊. [2024-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03). 七月,太虚大师来鄂,即与法舫、汤铸新、李子宽、王森甫诸居士商定之,将佛院改为“世界佛学苑图书馆”……研究员印顺,二九,浙江,闽南佛学院毕业,曾任鼓山佛学院教师。 
  14. ^ 高振农. 民國年間的武昌佛學院(上) (PDF). [2024-05-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6-15). 
  15. ^ 《平凡的一生》:“在四川(二十七──三十五年),我有最殊胜的因缘:见到了法尊法师,遇到了几位学友。对我的思想,对我未来的一切,都有最重要的意义!我那时,似乎从来没有离了病,但除了不得已而睡几天以外,又从来没有离了修学,不断的讲说,不断的写作。病,成了常态,也就不再重视病。法喜与为法的愿力,支持我胜过了奄奄欲息的病态。 ”
  16. ^ 印顺. 中國禪宗史: 從印度禪到中華禪. 印顺. 1971年. 
  17. ^ 以出版著作获取博士学位方式详见条目:Doctor of Philosophy by publication英语Doctor of Philosophy by publication
  18. ^ 圣严. 評介.勵行 三、印順長老獲得了文學博士學位. [2024-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1). 
  19. ^ 杨宜中; 蔡彰盛; 陈维仁. 印順導師圓寂 年99歲. 自由时报. 2005年6月5日 [2013年9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9月21日). 
  20. ^ 简东源. 法門巨將印順導師圓寂 (doc). 中国时报. 2005年6月5日 [2013年10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2月15日). 
  21. ^ 林幸妃. 一切如實,未留無明法語. 中国时报. 2005年6月12日 [2013年9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5日). 
  22. ^ 印順導師示寂日誌(三). 佛教弘誓学院. [2005年6月11~12日] [2013-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23. ^ 23.0 23.1 印順導師示寂日誌(二). 佛教弘誓学院. [2005年6月8~10日] [2013-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24. ^ 杨惠南. 藍吉富先生訪問記. [永久失效链接]
  25. ^ 藍吉富:印順佛學思想的特質及歷史意義. 2009年11月5日 [2013年8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12日). 
  26. ^ 印顺. 華雨集第五冊-四一、答楊敏雄居士. [2017-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我在‘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序说:“佛的说法、立制(包含修持方法),并不等于佛的正觉,而有因时因地的适应性。在适应中,自有向于正觉,随顺正觉,趣入正觉的可能性,这所以名为方便”。适应时地的方便,能引导人或浅或深的趣入佛法,予佛法以相当有力的发展。但方便到底是方便,尤其是特殊方便,等到时地转移了,过去的妙方便,可能成为不合时宜的阻力。所以从现代弘法来说,我继承太虚大师的思想,对于“天菩萨”(以佛菩萨示现夜叉等为主尊的)佛法,不敢苟同。 我从佛法的探究中,发见大乘思想有三大系,称之为“性空唯名”、“虚妄唯识”、“真常唯心”(其实古代就有此三系说的,只是名称不同)。内学院否定真常唯心为佛法正统,我却肯认为是的。我虽对性空有广泛的同情,赞同“性空见”,然在佛法的流行中,觉得世谛流布的三大系,对佛法是互有利弊的(见‘空有之间’)。所以我说大乘三系,虽赞扬性空,但只是辨了义与不了义(不了义,只是不究竟,不是全部要不得的),而且予以贯摄……佛法是以修行为主的。由于佛法在流行中,适应教内的需要,求得佛法的明确完整;适应外界的阻力,不得不作破他显自的说明。义理一天天发展起来,而有“教法”、“证法”分立倾向。适应不同时地的文明,适应不同人心的思想方式,形成不同的思想系。这都是应机的方便施设,而主要是为了修持的,离烦恼以入正法的。 
  27. ^ 27.0 27.1 蓝吉富. 台灣佛教思想史上的後印順時代 (pdf): 4–7. [2013-08-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0-02). 
  28. ^ 蓝吉富. 玄奘以來 一人而已. 美佛慧讯. [201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29. ^ 印順導師與玄奘大師. 佛法推广中心. [201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1). 
  30. ^ 江灿腾. 台灣當代淨土思想的新動向----思想史的探討. 东方宗教研究 (文殊文化). 1988年9月, (第二期): 163–184页 [2013-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4). 
  31. ^ 江灿腾. 從解嚴前到解嚴後——戰後印順導師的人間淨土思想在台灣的變革、爭辯與分化發展 (PDF). 玄奘佛学研究. 2009年9月, 第十二期: 10 [2013-08-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同期也一并刊出李炳南居士在台中莲社几位主要追随者,所联合撰写的否认烧书的声明稿,但是当时江灿腾为保护最先提供其内幕信息的某位教内重要佛教学者,所以选择沉默而未作回应。 
  32. ^ 印顺. 六、『台灣當代淨土思想的動向』讀後. 華雨集第五冊. : 103 [201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传说‘念佛浅说’被“少数教徒”焚毁,也就是那个时候。江文以为:“少数教徒,即指大名鼎鼎的李炳南先生”,那是传说中的“少数教徒” ,又转而成为一人了。 
  33. ^ 释印顺. 為自己說幾句話. 永光集. 正闻出版社. 2004年 [2013-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从一段事说起:《当代》二十八期,发表了〈台湾当代净土思想的新动向〉,说到我的《净土新论》等,‘有大批烧毁其书者’;并注明:‘少数教徒,即指大名鼎鼎的李炳南老先生’。台中炳老的弟子们,觉得这篇文字,有损炳老的完善形象,经朱斐偕来南投,认为这是无稽的谣言,希望被人烧书的我,代为炳老澄清。我是经不起人家说好话的,也就答应了,写了一篇〈台湾当代净土思想的新动向读后〉。我只说:‘传播的谣言,越来越多。……传说(我的)《念佛浅说》,‘被少数教徒焚毁’。……那时的流言,传说非常多;传说是越说越多的,传说就是传说,是不用过分重视的’(《华雨集》五册‧一○二──一○三页)。我将文稿寄给朱斐,台中莲友们见了,表示不满意。我告诉大家:当时,我人在台北,听到的都是传说。原文注明是xx说的,如经人不满我的否认,提出质问,我要怎么应付呢?这篇文稿,就寄给《当代》。” 
  34. ^ 宏印. 印順導師對台灣佛教界的影響. [2017-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1). 目前台湾佛教界中,部份“人间佛教”、“人生佛教”、“人乘佛教”的宣扬者,其理念与实践跟印老所倡导的人间佛教,中间有很大的差异。印老认为人间佛教的人菩萨行,离不开慧与福,慧行是使人理解佛法,得到内心的净化;福行不仅是办活动及慈济而已,是使人从事行中得到身心利益。总之是在利他中要先站稳脚跟,要求自身在佛法中得到充实,否则将使佛法的真义淡化,并引起佛教的不良副作用 
  35. ^ 林建德. 印順學派與慈濟宗門 —— 試論印順思想對慈濟志業開展之可能啟發 (PDF). 玄奘佛学研究. 2012 [2017-12-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2-15). 现今台湾“人间佛教”的倡导者或领袖,除印顺法师外,星云法师、圣严法师和证严法师也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只不过实践的模式有所不同。“人间佛教”有其共通点,如以太虚大师为精神领袖,反省、改良中国佛教传统以来的信仰模式,以及重视菩萨道入世精神的重振和贯彻等。因此,现今人间佛教为主的团体,虽然是各唱各的调,走向多元化发展,但异中有同都是大乘精神的体现,而落实到慈善、教育、医疗、文化、环保等领域中。换言之,人间佛教理念的核心,即是大乘佛教精神的开展;而人间佛教团体之间的差别,主要在偏重面向的不同。 
  36. ^ 林建德. 印順法師思想精義之辯證 (PDF). 法印学报. 2011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6-14). 
  37. ^ “大乘非佛说事件”:集中反思印顺长老思潮兴起. 2016年12月1日. [永久失效链接]
  38. ^ 林建德. 印順佛學與大乘是佛說——2016無錫「批印」研討會之回應. [2017-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39. ^ 释慧琏. 高岡鳳鳴 異世同聲 ——印順導師〈點頭頑石話生公〉一文探綜.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40. ^ 释厚观.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 (PDF).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4-15). 我再请教导师:“在您的心目中,有哪几本是特别谈修行的?”导师说了两本,一本是《成佛之道》,第二本就是《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在本书中,不论你是要修般若,或者是修净土, 或是修《华严》、《宝积》种种,这本书都有非常精辟的解说。 
  41. ^ 附錄-印順導師著作出版年表.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42. ^ 演培《解深密经语体释序》:“最后,一谈本书的写成:民国三十年的夏天,笔者奉虚大师命,随侍印顺法师去合江法王寺创办法王学院。印公为该院最高导师,兼为研究班授解深密经一课,讲完无自性相品为止。时我虽担任教务一职,但亦每日恭听讲授。随职随记,得其大意而已。三十七年,笔者在上海玉佛寺,为该院的高级班讲解深密经,乃将过去所记的笔记,当时所搜集的材料,加以整理,就成了本书。现在我要说明的,就是本书前四品的主要思想,都得自于印公,实不敢据为己所独创。后面的几品,则是由笔者一手所完成的。”
    印顺《华雨集》:“在所讲的经中,《解深密经》仅讲“胜义了义”章,在演培的《解深密经语体释》里,可能含有我的部分意见。”
  43. ^ 邱敏捷. 印順對《法華經》詮釋的觀點 —— 兼與其他重要註釋家的比較 (PDF). 玄奘佛学研究. 2012, 17 [2018-06-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6-14). 
  44. ^ 福嚴會訊 第 65 期 (PDF). [2021-04-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5-15). 
  45. ^ 福嚴會訊 第67期 (PDF). [2021-08-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8-31). 
  46. ^ 總統為印順導師祝壽並頒贈二等卿雲勳章. 中华民国总统府. 2004-03-05 [2021-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5).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