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耀基
金耀基,SBS,JP(英语:Ambrose King Yeo-Chi,1935年2月14日—),出生于中国浙江省天台县白鹤岭跟村(今白鹤镇上联新村之盘龙村[1]),成长于台湾。台湾及香港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和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第5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Professor 金耀基 Ambrose King Yeo-Chi SBS JP 教授 | |
---|---|
第5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 |
任期 2002年9月11日—2004年6月30日 | |
前任 | 李国章教授 |
继任 | 刘遵义教授 |
第7任新亚书院院长 | |
任期 1977年3月1日—1985年7月31日 | |
校长 | 李卓敏 → 马临 |
前任 | 全汉昇 |
继任 | 林聪标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中国浙江省天台县 | 1935年2月14日
国籍 |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
亲属 | 兄长:金培基、金裕基 胞弟:金树基(1936-2020)、金铭基 姊︰金涟漪 |
学历 |
|
母校 | 台湾省立台北成功中学 国立台湾大学 国立政治大学 匹兹堡大学 |
获奖 | |
生平
他在家中排行第三,祖父是金登岘,父亲金瑞林。因金瑞林幼年丧父,祖母为金瑞林变卖祖田以便他攻读法律,金瑞林在1949年随国府迁台,任司法院参事。金耀基形容其父为其书法的启蒙老师。
1937年间,母亲带同金耀基等五名子女到浙江辗转避难,只能断断续续完成小学教育。1947-49年,父亲应邀任上海市警察局主任秘书,金耀基随之赴沪,在育仁中学完成两年初中。1948年底,其父卖去在上海的住宅,1949年1月登上太平轮,后迁居台湾。抵台后,全家只能在台北杭州南路一间小房子居住。台湾省立成功中学修读一年初中及三年高中后毕业,再在国立台湾大学修读法学士。1957年攻读国立政治大学政治研究所硕士,1964年获公费赴美留学,在美国匹兹堡大学攻读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硕士[2],1965年回台。先在政大执教,后兼任台湾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主力《东方杂志》复刊的工作。1966年出版著作《从传统到现代》。1967年第二度考获美国国会奖学金,并在匹兹堡大学完成博士学位,论文为《The Chinese Ombudsman Institution in an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其后也加入匹大社会学系。
1969年,香港中文大学创校校长李卓敏获匹大颁授荣誉博士,经人介绍下认识金耀基,1970年加入新亚社会学系。曾任新亚书院院长(1977-1985)、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1989-2002)及校长(2002-2004),又尝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国海德堡大学等校访问研究,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荣休讲座教授,研究兴趣主要为中国现代化及传统在社会、文化转变中的角色。1977年,港督麦理浩读过金氏所撰的〈行政吸纳政治〉(Administrative Absorption of Politics in Hong Kong (Asia Survey, 15.5, May 1975, p. 422-439)一文,有意委任他进入立法局,唯金氏表示中大事务繁重,因而婉拒[3]。1994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4]。
在1980年代,金耀基屡屡为台湾国民党政府不愿推行西方民主,禁止组党等辩护[5](例如说禁止人民组党的一党制也是民主),与民主进步党对垒,是保守阵营的知名学者。
他是香港高级程度会考中国语文及文化科中《中国的传统社会》一文的作者。
在任职中大校长期间,他曾经推展裁并学系计划,为大学开源节流,但遭受学生强烈反对,最后只推展部分计划(包括取消由理学院及工商管理学院合办之“化学管理”课程;但原本属裁并对象的人类学系及日本研究课程则保留)。而在即位初期,亦曾表示有条件支持“中科合并”[6]。
金耀基是非官守太平绅士,1998年获特区政府颁授银紫荆星章。
他自从在2004年从中大退休后,多以写作及整理著作文章为主,较少就大学及书院发表个人意见,亦几乎未有再公开评论时事及政治。而在2017年,金耀基罕有地赞助该年新亚书院歌唱比赛“扣人新弦”;2019年4月,他亦获新亚书院邀请,主讲“新亚书院七十周年学术讲座”。
他亦曾为中大校内多个部门、书院题字;而最近一次则为2012年,为新落成、由其旧部李沛良教授出任院长之伍宜孙书院题字,而该五字的书法风格较金氏旧作豪放。而他唯一并非为中大题字的“墨宝”,则为沙田沥源邨福海楼的真善美摄影公司招牌,亦是唯一没有“题”或“敬题”落款的金氏“墨宝”。
2023年8月,金耀基与多间传媒茶叙,指2019年的反修例事件,令香港民主运动成为过去式,《港区国安法》的出现是不幸,但如果没有国安法止暴制乱,香港将会更不幸,并同意2019年是“黑暴”,不论其基于的原因为何,而香港仍有法治。不过,金耀基指北京亦不想改变香港的自由、有秩序及发展的环境,认为香港可按《基本法》,循序渐进重新推动民主,但就不能采用对抗式的争取,更不可踩到分离主义的红线。[7]
主要著作
- 《中国民本思想之史底发展》(1964)
- 《现代人的梦魇》(1966)
- 《海德堡语丝》(1986)
- 《中国社会与文化》(1993)(2013春季全新修订版)
- 《中国民本思想史》(1993)
- 《中国现代化与知识份子》(1994)
- 《大学之理念》(1983)(2000)(2013春季全新修订版)
- 《中国政治与文化》(1997)(2013春季全新修订版)
- 《中国民主之困局与发展》(1997)
- 《从传统到现代》(1997)
- 《金耀基自选集》(2002)
- 《中国的现代转向》(2004)(2013春季全新修订版)
- 《敦煌语丝》(2007)
- 《社会学与中国研究》(2013)
文章
荣誉
勋衔
荣誉博士
参考资料
- ^ 《上海人在香港·人物志》,上海总会,2022年,中和出版,页154
- ^ 《上海人在香港·人物志》,上海总会,2022年,中和出版,页155-158
- ^ 《上海人在香港·人物志》,上海总会,2022年,中和出版,页162
- ^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七十周年校慶學術講座—金耀基教授. [2023-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2).
- ^ 金耀基. 知識份子與中國現代化(BA0021)──中國現代化的歷程(2) - 政治發展與政治現代化的突破、中國民主之建構. 台湾: 时报文化. 1991. ISBN 957130199 请检查
|isbn=
值 (帮助). - ^ 存档副本. [2008-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3).
- ^ 金耀基罕有談政治籲不應追擊中大 指19年「毫無疑問是『黑暴』」. 自由亚洲电台. 2023-08-22 [2023-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5).
外部链接
学术机关职务 | ||
---|---|---|
前任: 全汉昇 |
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院长 1977年-1985年 |
继任: 林聪标 |
前任: 李国章 |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2002年-2004年 |
继任: 刘遵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