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膛手行动
37°52′N 127°44′E / 37.867°N 127.733°E
开膛手行动 | |||||||
---|---|---|---|---|---|---|---|
韩战的一部分 | |||||||
开膛手行动西线地图 | |||||||
| |||||||
参战方 |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马修·李奇威 |
崔勇进 金昌德 彭德怀 |
开膛手行动(英语:Operation Ripper),又称第四次汉城战役(Fourth Battle of Seoul),是韩战期间由美国第8军团指挥官马修·李奇威将军为联合国实施的军事行动。行动之目的是尽可能摧毁在汉城、汉城以东50英里(80千米)的洪川郡及再往南15英里(24千米)春川市之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另一个行动目的是使联合国部队推进至三八线以北。这次行动是在杀手行动后进行,杀手行动是联合国为期8天的攻势,于2月28日结束,迫使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撤至汉江以北。这次行动在1951年3月6日由美国第1军和第9军在汉城附近西部、第10军和韩国第3军在东部实施,以到达“爱达荷线”,这是1条在三八线以南韩国境内的弧线。
撕裂者行动由韩战中最大规模的炮轰拉开了序幕。在中路,美军第25步兵师快速渡过汉江,并建立了一个桥头堡。再向东,第9军在3月11日达到其第一阶段目标。3天后,提前进行下一阶段的行动。在3月14日晚上至15日,韩国第1步兵师和美军第3步兵师占领汉城,标志著1950年6月以来第4次易手。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联合国在城市东部威胁并企图包围他们时被迫放弃该市。
继夺回汉城后共产党部队向北撤退,进行巧妙的拖延行动,利用崎岖,泥泞的地形以获取最大的优势,特别是在美国第10军负责的山区。尽管有这些障碍,撕裂者行动在整个3月进行。在中部山区,美国第9军和美国第10军推进有条不紊,第9军仅面对轻微的抵抗,但第10军面对敌人坚强的防御。春川市和洪川郡分别在15日和22日被占领。攻占春川市是撕裂者行动最后的主要地面目标。
联合国军已从他们开始线向北平均推进30英里(48千米)。然而,当美国第8军团占领了其主要的地面目标时,共产党部队及时撤出,再次证明难以达成摧毁中国人民志愿军和其装备的目标。春川市是中国人民志愿军1个主要的供应中心,在联合国军终于占领之前已是1座空城。到3月底,美军到达了三八线。
相关条目
附录
- ^ Bercuson(1999年),第92-96页
参考
- Appleman, Roy Edgar. Ridgway Duels For Korea. College Station: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1990. ISBN 978-0-585-17479-2. OCLC 44956046.
- Bercuson, David J., Blood on the Hills: The Canadian Army in the Korean War, Toronto, Canada: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99 [2022-07-10], ISBN 0-8020-09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3)
- Blair, Clay. The Forgotten War: America In Korea, 1950-53. New York: Time Books. 1988. ISBN 978-0-8129-1670-6. OCLC 69655036.
- Fehrenbach, T. R. This Kind Of War: A Study In Unpreparedness. New York: Macmillan. 1963. OCLC 412580.
- Mossman, Billy C. Operation Ripper. Ebb And Flow: November 1950-July 1951. United States Army In The Korean War.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1990 [2012-08-11]. OCLC 1984659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9).
- Schnabel, James. Policy And Direction: The First Year. United States Army In The Korean War.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1972 [2022-02-12]. OCLC 186037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