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安(?年—1744年),或作阿秉阿[1]哈达瓜尔佳氏西安驻防正红旗满洲人。清朝政治人物,官至甘肃宁夏道

生平

康熙五十年(1711年),中式辛卯科顺天乡试文举人。授吏部堂主事。因军功议叙,推陞兵部员外郎雍正年间,随宁远大将军岳锺琪出征巴里坤,奏放为前锋翼长。后总理蔡巴什屯田事务。升补甘肃凉庄道[2]

乾隆初年,川陕总督查郎阿委任阿炳安与榆葭道王凝共同总理凉州庄浪满城及衙署工程。三年(1738年),凉州、庄浪满城竣工,查郎阿奏称节省工料银三万二千九百馀两,阿炳安获乾隆帝嘉奖。[3]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宁夏府发生大地震。[4]

四年(1739年),调任甘肃宁夏道[5]

五年(1740年)五月,阿炳安受命主持新城修建工程。六年(1741年)六月,竣工。[4]

九年(1744年),因办理宁夏城工程侵贪工料银,被参劾,革职[2],随后病死。[6]五月,大学士兼管川陕总督庆复奏报,已故阿炳安在庄浪道任内侵冒宁夏城工帑银,由弟弟纳阿认赃二万馀两。根据榆葭道王凝禀称,庄浪满城实际用工料银十万一百六两九钱零,较原估预算节省很多,王凝曾将帐册前任巡抚元展成,但被元展成喝斥、勒令回任,将剩馀银两与建材交阿炳安收领,任凭阿炳安造册报销;乾隆帝认为查郎阿包庇阿炳安,谕令如有阿炳安未缴清的赃银,由查郎阿代赔。[7]

十年(1745年)十一月,经督抚查出阿炳安赃私银两达五六万两,已开始追赔;巡抚黄廷桂再奏报,阿炳安在工程期间克减土方砖灰等项银一万三千馀两,而且城基土牛并未按照预估刨除清运,却冒销银一万二千馀两,以及经手修建的城墙仓库均有出现龟裂损坏,应勒令限期重修。乾隆帝谕:“阿炳安当宁夏被震之后,乘此灾伤,肆其侵噬,贪狡百出,情殊可恶”,令西安将军博第陕西巡抚陈宏谋查抄阿炳安在西安的家产,以备赔修公项之用。[8]

十二年(1747年)二月,庆复奏报审讯故道阿炳安侵帑一案,西安驻防协领德明招认收寄部分银两,但银数不符,仍继续追查金流;又阿炳安家人苏勒供称乾隆四年正月,阿炳安曾用木匣盛装四千两银送给大将军查郎阿家人安七,由安七转呈查郎阿收受,但仅是苏勒一面之词,尚未证实。[9]

十四年(1749年)五月,上谕军机大臣等:“原参革宁夏道阿炳安侵冒城工一案,查原估宁夏等三城工费共一百二十馀万,而阿炳安开销仅及其半,即云出于撙节,亦断无节省过半之理。如系他人估计,而阿炳安承办,则节省实多。如即系阿炳安所估,则是有意浮开,转藉节省之名,以为冒销之地。其居心狡诈,殆不可问。况该省官员甚多,委办自不乏人,何以三处城工皆委阿炳安一人办理?其中不无情弊。著传谕总督尹继善、巡抚鄂昌,令其查明原案,并将宁夏等城工原估何人,及该抚等疏内所称多有损裂之处,现在情形若何、是否坚固,逐一具折奏闻。至阿炳安业经身故,其应赔之项亦已交清,朕不过欲悉其颠末,以见外省工员藐法营私之弊。且陕省现有应办城工,该督抚等亦当以是为鉴,留心稽察。”[10]十月,尹继善、陈宏谋覆奏:“缘宁夏、凉州、庄浪三处城工,共原估、续估银一百二十六万五千五百馀两,除未经动用银二十五万六千四百馀两外,实在节省银四十万六千馀两。虽三处城工俱非阿炳安原估,而一切工程勒令匠夫并日赶办,又克扣脚价、科派里民,巧取节省之名,阴为自私之计,皆出之阿炳安一人。内庄浪城工虽系榆葭道王凝分办,亦系阿炳安主持。今阿炳安业经参革病故,所有三处城工损裂之处,一并著落伊弟纳英阿修补,其工价即在阿炳安家产变价馀剩银内支给。”然乾隆帝怀疑覆奏的说法是“并案罪归一人”。[11]

十五年(1750年),因阿炳安将部分赃银交给弟弟塞得立(色得礼),塞得立又寄交德明,德明趁机侵用赃银而被刑部判处绞监候[12]

家庭及关联[2]

  • 祖父:沙必汉,三藩之乱时随从出兵招抚王辅臣,事后驻防西安,诰赠光禄大夫
  • 祖母:托活洛氏,诰赠一品夫人
  • 继祖母:乌宗氏,诰赠一品夫人。
  • 父:额思图,闲散,诰赠光禄大夫。
  • 母:伊尔根觉罗氏,诰赠一品夫人。

阿炳安行一,有五弟:

子嗣

有三子:

参考文献

  1. ^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乾隆九年武英殿本),卷三,叶三。
  2. ^ 2.0 2.1 2.2 恩龄编,《正红旗满洲哈达瓜尔佳氏图谱》(道光二十九年殿本)。
  3. ^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六十九,乾隆三年戊午,五月己巳。
  4. ^ 4.0 4.1 王曙明著,〈试论乾隆三年宁夏府大地震的荒政实施〉,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第4期(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7月),页121-126。
  5. ^ (嘉庆)《宁夏府志》卷九,职官,叶四十七。
  6. ^ (嘉庆)《宁夏府志》卷九,职官,叶四十七,载宁夏道任期至九年。《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二百八十五,乾隆十二年丁卯,二月庚寅,载其病死。
  7. ^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七,乾隆九年甲子,五月丙午。
  8. ^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二,乾隆十年乙丑,十一月戊辰朔。
  9. ^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二百八十五,乾隆十二年丁卯,二月庚寅。
  10. ^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三百四十,乾隆十四年己巳,五月甲寅。
  11. ^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一,乾隆十四年己巳,十月乙巳。
  12. ^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三百七十四,乾隆十五年庚午,冬十月辛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