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世序
黎世序(1772年—1824年2月20日),初名承惠,字湛溪,又字湛谿、景和[1]。河南省汝宁府罗山县人,清朝政治人物、水利学家、经学家。谥襄勤。由于治水有功,同治时敕封为孚惠黎河神。
黎世序 | |
---|---|
大清晋赠太子太保尚书衔江南河道总督 | |
籍贯 | 河南省汝宁府罗山县 |
族裔 | 汉族 |
原名 | 黎承惠 |
字号 | 字湛溪、湛谿、景和 |
谥号 | 襄勤 |
出生 | 乾隆三十七年 河南省汝宁府罗山县定远乡刘店村 |
逝世 | 道光四年正月二十一日 江苏省淮安府清河县江南河道总督衙署 |
墓葬 | 河南省汝宁府罗山县定远乡刘店村 |
出身 | |
| |
经历 | |
著作 | |
|
生平
嘉庆元年(1796年),中式丙辰科会试,殿试位列第二甲第二十名进士出身。授江西南康府星子县知县。因年纪轻,到任时胥吏与县民都轻视黎世序,等到见其处理政事练达明敏才佩服顺从。
二年(1797年),以江西星子县知县署理建昌府南丰县知县。署任南丰县时鼓励农民耕种,县城外每人赏酒三卮、金花采布各一,慰劳如同家人,用四天完成城池四周劝农。政务闲暇时就前往义学考核督促生徒,并增加拨给学费预算、严明教条。正好遇到乡试举行,黎世序在河边为考生张彩设幄、举乐行酒、各赠考试所需花费,生员都欢欣鼓舞。有豪暴青年为患乡里,黎世序侦查知悉后将姓名榜列在各城门、关口共一百多人,于是终其任期再无胆敢肆虐者。
四年(1799年),回星子县本任。
六年(1801年),调江西南昌府南昌县知县。南昌县为江西省城首县,政务繁重,黎世序每天清晨起床视事,退食后接见宾客。曾处理公务文书连续五夜不倦,令年老的胥吏惊奇称之“神”。南昌最危害人民的有四:“棍辣、贼窃、赌博、私宰”,许多案件为胥吏所包庇,案情牢不可破,黎世序进行密访、严格拘捕、务求查获重惩;有素来狡猾而无法捕获者,黎世序亲自带领壮丁、巡捕探查所在而将之擒拿、依律判决,四境肃然。百姓递讼词到县衙,奸书讼棍表里为奸,诉讼往往辗转牵连、拖累不已,多至倾家荡产;黎世序命令当庭投递诉状、当面披询,情节轻者谕令解释,情节重者约定期日集讯。能片言折狱,使陈辞无隐情、案件无翻案反诉,县民特别感觉便利,讼争也逐渐减少平息。西乡时常淹水造成新谷歉收,黎世序刚到任就捐出养廉银增筑圩堤,躬亲对待居民,不惜数千银尽臻完善,使西乡数百邨得以生息、不受水患,居民尸祝之。
七年(1802年)、八年(1803年)屡次发生饥荒,黎世序亲自前往各乡劝令有馀之家通融蠲贷储粮平粜、亲自施赈,两年存活无数人民。创复东湖书院,书院自明初废弃近五百年,士人屡次商议复兴不果,黎世序慨然出资三千两提倡,县人因素来感佩黎世序德教,于是争相捐输,三个月落成、招集生徒弦诵其中,黎世序亲自讲课,见者无不惊叹,各州县闻风而起创复书院数十处。在任五年,渐次兴利除弊,惩治恶徒与奸吏。法庭没有延滞的诉讼案件、监狱没有滞留的囚犯,治理情形在当时最受称道。
十年(1805年),升江西饶州府军捕同知。随后历署饶州府知府、赣州府知府、袁州府知府。
十三年(1808年),擢江苏镇江府知府。丹阳县练湖常有水患,黎世序建大闸三座,便利航船通行、减少水患。竣工后,黎世序整理旧籍《湖漕成案》、《练湖考》、《练湖歌叙录》诸书,主编《练湖志》十卷。在任三年,尽心治理农田、水运。期间权署常镇道。
十六年(1811年)二月,升淮海道,加按察使衔。[2]到任后与江南河道总督陈凤翔争执黄河倪家滩漫口的成因:陈凤翔主张海口不畅通,下游壅塞导致上游溃决,诿责于淮海道黎世序;而黎世序坚持壅塞处在倪家滩新堤附近,不在海口,并奏请筹办撤除拦潮坝;经两江总督百龄勘查后支持黎世序的观点,黎世序从此知名。朝廷商议开挖新河以疏通淮河海口,黎世序力主河水仍由黄河故道入海,两江总督百龄大力赞成并奏荐黎世序“人才难得”,嘉庆帝于是否决疏导案,以黎世序治理黄河故道。
十七年(1812年),调任淮扬道。随后陈凤翔遭革职遣戍,八月十七日,以黎世序加三品顶戴署理江南河道总督[3]。其子欲前往谋求官职,黎世序拒绝儿子:“今黄河水患频仍,运河急待疏浚。……功以才成,业因才就,尔其能否?”十月,河库仅存银四万馀两,黎世序奏为河工紧要,请敕户部酌拨银六十万两以应急需、并一并拨解来年岁料银两以资储备[4]。霜降,全河安澜,加恩议叙[5]。十二月出差,由户部左侍郎初彭龄暂署南河总督[6]。
上任后拟定“束水攻沙”、“蓄清敌黄”方针。上疏言:“自上年大濬,千里长河,王营减坝及李家楼漫口堵合,云梯关外水深二三丈至四五丈,为近年所未有。而清江浦至云梯关一带,较之河底深通时尚高八九尺。此非人力所能猝办,计惟竭力收蓄湖水,以期畅出。敌黄蓄清之法,在堰、盱二堤,有旨缓办;今年礼坝跌损,宣泄路少,二堤尤应急筑,以资捍卫。”嘉庆帝允准。“束水”指整治堤防、出海口,接筑长堤,使河水不散漫而有力冲涤淤沙;“蓄清”则指紧守高家堰的仁、义、礼、智、信五坝,确保洪泽湖清水足够维持运河水位,使漕运粮船能够浮送。世序以民为念,见清淮地区土地贫瘠、人民穷困,于是推行种棉、织布以振兴经济。
十八年(1813年),因仁、义、礼三坝坝基毁坏,奏请于蒋家坝附近山冈移建三坝,分三道暂时挑引河水,嘉庆帝诏令详议,并飭令修缮填实旧坝。随后如议实行。因较早完成全部漕船渡过黄河,得到议叙。奏请加高徐州护城石堤工程,增筑越堤,于清江浦汰黄堤外加重堤,又于骆马湖尾闾五坝迤下添置碎石滚坝,都得允准。
原先两江总督百龄拟定在清江浦石马头建筑圈堤,其湾处对王家营,其上筑御黄坝、下筑贴心坝,河面原本宽千馀丈,到此处突然收束为二百丈,反对者认为艰困不便而作罢;黎世序此时重启并完成该工程。泾县包世臣以知晓河道事务闻名,黎世序多采用包世臣的学说,但两人对于筑圈堤一事意见不合。黎世序非常倚重幕僚无锡人邹汝翼,打算援引陈潢的例子举荐于朝廷,邹汝翼极力拒绝推辞而作罢。
是年秋季,睢南薛家楼、桃北丁家庄漫水坏堤,“世序跃入河者再”身先士卒以人墙挡水抢工。适遇上游河南睢州决口夺溜,原河道河水大幅减少,睢、桃两处工程得以顺利补筑,上谕以黎世序不能事先预防,降一级留任。
河南睢州的决口许久仍未合笼,黄河水大量涌入洪泽湖;黎世序极力赶工宣泄,疏濬清河于清口淤积狭窄处,自束清坝起至御黄坝,开挑三条引河疏洪,束清坝、钳口坝等各坝一律开启,智、仁两坝以及蒋坝以南,新开挑仁、义两坝引河,并作为疏洪的水路。
十九年(1814年),实授江南河道总督。黎世序治河,力行“束水对坝,课种柳株,验土埽,稽垛牛,减漕规例价”。时日越久,浅滩与堤上柳树茂密,修堤所需土料充足,工程修整完好、河水畅通。黄河暴涨时堤工特别危险,则又以“碎石坦坡”在护堤埽前抛置碎石以搂护之,故能转危为安并节省筑堤开支。至道光三年平时获奏优异者皆为黎世序的努力。霜降,安澜无事,下诏嘉奖黎世序“修防得宜”,加二品顶戴。
二十年(1815年),因固守黄河堤防须依恃闸坝,黎世序奏请建虎山腰滚坝:“徐州十八里屯旧有东西两闸,金门宽三丈五尺,不足减水。其西南虎山腰两山对峙,凹处宽二十馀丈,山根石脚相连,可作天然滚坝。北面临河,即十八里屯,山冈淤于土中,剥平山顶,改作临河滚坝。以虎山腰为重门擎托,可期稳固。”请求建造清河黄河北岸减坝及徐州西北十八里屯、苗家山、虎山腰修建减坝,以疏泄异常高涨的河水而保护长堤。朝廷议准。对此,包世臣反对说:“河以无溜为至险,攻大埽不与焉;湖以淤底为至险,掣石工不与焉。公谓减黄入湖,为化险为平。黄缓湖高,吾坐见其积平成险也。两险交至,其祸甚烈。公意在及身,然以忧患贻后世矣。”黎世序奏报也主张滚坝完成后遇到不得已才开启,然而实际上后来数年每年都启用。
夏季,洪泽湖水位盛涨,拆展束清坝、御黄坝,开启山盱引河滚坝,清水畅通宣泄,正好黄河向东流注,水流冲刷河底更深,束水攻沙成功,嘉庆帝特别下诏嘉奖,赏赐花翎。
二十一年(1816年),京察,议叙。开始于徐州道、淮扬道、淮海道、常镇道各厅抢办各案新工、加培堤工[7]。奏请于淮安府山盱厅徐坝汛蒋家坝迤南开挖礼字引河[8]。又奏请拨发来年岁料银两、并于就近藩运、关库拨解以求迅速到工[9]。户部议准。
二十二年(1817年),因御黄坝刷深不能施工,束清坝因主流太急也不稳固,黎世序奏请用“重门钳束”法,在原有二坝水浅之处增筑重坝,又于束清坝外增建一坝,于是连年安稳无患,奏减工程物料价格支出之一成。
二十三年(1818年),在峰、泰二山之间建滚坝以疏洪,减轻海口水患。于徐州府城东北角黄楼旁、面对黄河河道建“五省通衢牌坊”。
二十五年(1820年),前一年上游的河南睢州、马营两决口已经合龙,经过一年后大汛来到,清河县、安东县、阜宁县三县境内河水水位常与堤平高,然而黎世序也察觉如同包世臣预警,河水中央主流没有激流大浪,“中泓无溜”隐忧。
道光元年(1821年),入觐,以两江总督孙玉庭暂署河务。十一月道光帝嘉其劳勚,加太子少保[10],开复一切处分,赐诗以表示恩宠。主持加培黄河两岸堤工[11]。
埽前抛碎石的“碎石坦坡”做法自靳辅开始用于高堰,后兰第锡、吴璥、徐端偶尔采用此法;而黎世序以此通用于每处工程,引来人言籍籍、谤言四起,认为有堵塞河道之虞,连嘉庆帝都致劳垂问关切;南河工程相关官员也纷纷谏止(因工程人员每年岁修才有利可图,故不乐此举)。黎世序毅然坚持实行,并问反对者:“君等谓碎石渐趋中浤将塞水道,害在目前乎?抑异日也?”反对者都回答:“不及四十年必当为害。”黎世序回应:“不及四十年,河流不复在此矣!”预测黄河将会改道北徙。此时距离咸丰五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凡三十五年,期间未有阻塞且果真应验改道。本年淮安府境内大荒,主持设粥厂、赈发钱米花费官钱甚巨。
二年(1822年),京察,议叙。动工挑宽徐州城北岸黄河加高护城石堤工程,并铜山县、沛县、丰县、萧县、邳州、睢宁县所属各厅加培堤工[12]。
三年(1823年),主持重建清河县城东门外的清河县学。[13]。在山阳县东燕家社有崇实书院的学田六百亩,前河督吴璥将其施予普应寺,黎世序计议取回拨给书院未果。
道光四年(1824年),黎世序为了解决“中泓无溜”问题忧心劳瘁,正月二十一日,卒于清江浦衙署,年五十二(数月之后,高家堰决堤)。逝世当天,清河县民极度悲伤,罢市、街号巷哭“数十年来所未有也”,士绅设灵位哭悼。
道光帝闻讯震悼,下诏褒奖、按例祭葬、从优赐恤,加尚书衔,晋赠太子太保,谥襄勤,入祀贤良祠,授其子黎学淳为主事。道光帝追念从前功劳,赐御制挽诗一首,命勒石于墓、建御碑亭。
死后没有足够钱财殡殓,朝廷特派官员运棺归葬河南罗山定远乡故里。江南官员奏请入祀淮安府名宦祠,并在河南罗山县另建专祠。
江西南昌县民将东湖书院讲堂改建专祠祭祀黎世序,五年(1825年)落成。又呈请督抚将其入祀南昌府名宦祠。
评价
- 《淮安府志》:江南河道自靳辅、张鹏翮任总督而大治之后安澜顺轨百馀年,到乾隆末期,河道官员作风奢侈,公帑多中饱私囊,到嘉庆朝年久失修、河工复坏,以至无岁不决;又因受制于漕运,多任河道总督无不失败。两江总督百龄言:“海遇承平,国家闲暇,借要工为汲引张本,借帑项为挥霍钻营。河员皆纨袴浮华,工所真花天酒地,盖至旧规全废。黄强淮弱,丰工、邵工、睢工、鄗工,王营减坝、苏家山、陈家浦、马港口叠次漫决,河身中饱,淮水南趋,岁漕四百万石待之以行,顾此失彼、左绌右支,几成瓦解土崩之势。”黎世序上任以来后作风淡泊宁静,一扫靡俗风气,江南河道每年岁修大率花费三百万两,黎世序任内河务危急、工程繁兴,每年仍必节省二三十万两。因此唯独黎世序前后在任十三年,能以恩礼善终。
- 体仁阁大学士曹振镛自嘉庆十八年起管理工部事务,黎世序任上河道工程奏销银两都由曹振镛核准,并多次于工部覆议保准工程案。
- 《淮安府志》:“清宣宗知世序忠勤,嘉之曰‘干国良臣’。”
- 《清史稿》评论:“仁宗锐意治河,用人其慎。然承积弊之后,求治愈殷,窟穴于弊者转益诪张以为尝试。海口改道之说起,纷纭数载而后定……至黎世序宣勤久任,南河乃安;而减黄病湖,遂遗隐患。得失之故,具于斯焉。”
著作
以河务治水经验编著多部水利河工典籍。另外通晓易经义理,清河县人苏秉国著有《周易通义》,黎世序曾延请之并与其讲论。
家庭及关联
墓葬
黎世序墓位于河南省罗山县定远乡刘店村,并附属有御碑亭、黎世序专祠。
- 墓体直径11公尺,座北朝南,以青砖围砌,上覆封土。西北距御碑亭200公尺。
- 御碑亭因亭内有道光帝御制谕祭碑而得名。现尚存原貌,为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御碑亭座北朝南,砖木结构,面宽三间,长8.8公尺,宽6.8公尺,进深6公尺。亭内木柱12,青砖灰瓦飞檐,精雕彩绘。亭内沿墙置三道石碑,三碑原高约3公尺,阳面刻阴文楷书共817字。“黎襄勤公入祀贤良祠碑”居中,右为“谕祭文碑”,左为“御制诗碑”;三碑已于文化大革命遭砸毁,现散落亭中。
-
御碑亭正面
-
御碑亭近侧
-
碑体毁于文革,散落亭中。
-
碑额中央“圣旨”二字,两侧雕双龙戏珠。
注释
- ^ 《碑传集补》二册卷十六,77
- ^ 内阁库档130083号
- ^ 内阁库档115156号
- ^ 内阁库档161877号
- ^ 内阁库档173335号
- ^ 内阁库档109141号
- ^ 内阁库档184510号、184511号、186243号;军机处档048430号、050087号、051271号、053180号、053696号
- ^ 内阁库档123200号
- ^ 军机处档049191号
- ^ 内阁库档133196号,吏部奉朱谕黎世序在江南河道总督任内多年办理修防事宜不辞劳瘁著加恩加太子少保衔。
- ^ 内阁库档154277号
- ^ 内阁库档202808号
- ^ 光绪《淮安府志》卷二十一,学校,页十三
- ^ 《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八。《清史稿》志五十九,吉礼三。
- ^ 子黎学淳辑。
参考文献
- 《清史稿》卷三百六十,列传一百四十七
- 《清国史馆传稿》1030号,3402号,4795号,7322号〈嘉庆朝河臣略备〉,7718号
- 李桓 编《国朝耆献类征初编》三十七册卷二百四十八,335
- 闵尔昌 编《碑传集补》二册卷十六,77-85引梁章钜〈江南河道总督黎襄勤公墓志铭〉、卷三十三737
- 汪胡桢吴慰祖 编《清代河臣传》卷三,155
- 光绪《江西通志》卷一百二十八,宦绩录四,南昌府,页九十
- 同治《南昌府志》卷二十六,南昌名宦,页四十二
- 同治《星子县志》卷八下,职官志,名宦,页二十九
- 同治《南丰县志》卷十八,名宦,页二十八
- 民国《南丰县志》卷十五,名宦下,页十
- 光绪《淮安府志》卷二十七,仕迹,页七十七
- 《光绪丙子清河县志》卷十七,仕迹,页三
- 国立故宫博物院军机处档折件047202号,047221号,047504号,047928号,048887号,050624号,050847号,050848号,050849号,050880号,051680号,051849号,052013号,052633号,052921号,053395号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内阁大库档案002721号,005357号,056838号,059460号,110342号,110713号,112185号,113262号,113340号,113606号,113626号,113652号,113864号,114349号,115311号,115682号,115898号,116061号,117052号,122589号,122598号,122984号,123200号,123410号,124043号,126596号,131921号,163803号,172871号,208121号
官衔 | ||
---|---|---|
前任: 陈凤翔 |
江南河道总督 1812年9月22日-1824年3月3日在任 (2月20日卒,例由两江总督孙玉庭暂署) |
继任: 张文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