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文化基金会

财团法人龙应台文化基金会(英语:Lung Yingtai Cultural Foundation)于2005年7月在台北成立[1]。当时台湾甫经319枪击案之后的政治风暴,社会陷入不信任的危机。“当时几位企业界与文化界有人一起讨论台湾的未来,相互激荡于彼此能在民间位置上做出的贡献,只为能有助益于台湾的年轻人。最后,企业家捐出种子基金,知识份子捐时间做义务董事,龙应台则捐出她的名字,成立龙应台文化基金会。”[2]

财团法人龙应台文化基金会
Lung Yingtai Cultural Foundation
财团法人龙应台文化基金会徽章
成立时间2005年7月
类型基金会
法律地位基金会
地址
网站www.civictaipei.org

以“提升台湾年轻人的国际视野”为使命的龙应台文化基金会,透过推广沙龙形式的学者演讲、纪录片放映,讨论国际的政治与经济的重要议题,加深一般大众对于思考的深度与广度。起初活动形式为“思沙龙”,一年后龙应台文化基金会开始举办以英文为沟通语言的“台北沙龙”[3]。2008年起,龙应台文化基金会开始与台湾多所大学合作,在大学校内开设举办沙龙的通识课程或成立思沙龙社团,这让学者专家与一般大众或学生的沟通在台湾更为普及。思沙龙的模式也在中国大陆引起回响,上海交通大学邵梅仪老师和当地社团同学的协助下,也举办了类似的座谈活动,使台湾的模式能在对岸发芽。

龙应台于2012年成为中华民国文化部首届部长后,因为政务官身分须遵守行政中立原则,龙应台在文化部任职期间不再介入基金会的运作,改由其他公正第三方继续接掌董事,经费来源的减少基金会的职能大幅缩减,部分能量与活动形式则转移到文化部的“国际大师人文讲座”继续进行下去。然而基金会仍然配置了2名正职同仁管理日常的运作,现今有多达800名以上的志工支援专案的进行,原本大规模举办的“思沙龙”依然运行,不定期举办演讲,场地则相对缩小许多,大多使用基金会在台北市金华街的小型办公室(国立清华大学台北办事处二楼)。

重点专案内容

  • 思想地图

基金会于2013年初举办的青年造就计画,鼓励18-35岁年轻人站上第一线,并给予最高新台币20万元的出国经费,针对有兴趣的社会课题,提出自我学习计画,赴国外观察与学习。归国后须负担长期分享学习成果的义务,例如部落格的经营,对外的成果发表等至少一年。

思沙龙

“思沙龙”是引用自1664年首次在法国出现的沙龙一词。思沙龙的活动程序通常分成两部分,头一个小时由专业人士发表演讲,使民众对议题有相应的理解。(议题会顺应时事,并由基金会聘请相关领域的讲师)下半场的另一个小时,则开放民众与讲者交流,借由问答、辩论等方式,使观众能以平等的角度与专家互动,促使对议题更多的理解与思辩。

2012年

2011年

董事会成员

参考资料

  1. ^ 蔡惠萍. 一股傻勁 龍應台基金會誕生結束「香港時期」 將返台北文壇 集合一群「傻子」 培育新青年. 联合报 (台北—香港电话专访). 2005-07-04: A10版/综合 (中文(台湾)). 
  2. ^ 摘录自《你可以不一样:严长寿与亚都的故事》吴锦勋等编著(天下文化ISBN 9789862165034)(第178页)
  3. ^ 成章瑜、王茜颖. 為內外孤立的台灣建立全球觀 龍應台談「台北沙龍」國際論壇計畫. 商业周刊 (台北). 2006-11-27: 124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