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M-65小牛飞弹
AGM-65“小牛”(英语:AGM-65 Maverick),是美国研制的一种为近距离空中支援而开发的空对地战术飞弹(AGM),取代了AGM-12飞弹,小牛飞弹家族是西方国家量产时间最久的精确导引武器。它能有效地打击各种战术目标,包括战车、混凝土工事、机库、炮兵阵地、地面飞机[1]、防空设备、舰艇、地面运输部队及燃料储存设施等。
AGM-65小牛飞弹 AGM-65 Maverick | |
---|---|
类型 | 空对地飞弹 |
原产地 | 美国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72年 |
参与战争/冲突 | 越南战争 赎罪日战争 两伊战争 波斯湾战争 伊拉克战争 第一次利比亚内战 |
生产历史 | |
生产商 | 休斯导弹系统公司 雷神公司 |
基本规格 | |
长度 | 98in 249cm |
直径 | 12in 30.5cm |
发展背景
美国空军在1965年寻求AGM-12飞弹的替换品,该型飞弹是当时美军战机的主力对地精准打击武器,使用无线电指挥导引,飞行员在发射飞弹后必须继续朝目标飞去直到飞弹击中目标,无法进行回避机动,使飞官暴露在较高的被击坠风险下。且AGM-12的弹头对车辆目标或是掩体虽然绰绰有馀,但是对建筑物的破坏力则不够,越战期间美军炸射颔龙桥的经验显示了这个缺陷。空军最初是以AGM-12的技术进行改良,研发AGM-83、AGM-79、AGM-80等型号飞弹,但最终皆不成功。AGM-12的另一个用户美国海军则是在1962年意识到这问题,它们的解决方案是AGM-62鼓眼鱼雷射导引炸弹。
美国空军方面,在1966年至1968年间由休斯飞机公司与洛克威尔公司竞争,研发射后不理的对地飞弹,两间公司都在1966年取得300万美元的研发合约进行初步设计工程。到1968年,休斯飞机获选为这个计画的胜利者,获得9,500万美金的合约开发新型飞弹,合约并提供了采购选择权,可以要求美军采购17,000枚飞弹。1969年9月18日,由F-4战斗机挂载AGM-65进行首次无导引实弹测试,同年12月18日完成首次有导引之全功能实弹射击。
1971年7月,美国空军签订首批采购合约,以6,990万美金采购2,000枚飞弹,飞弹从1972年开始交货。随后休斯公司要求美军履行采购权合约,至1975年时已经有17,000枚AGM-65A飞弹交付美军。
设计
休斯公司设计AGM-65时导入了它们熟悉的气动结构:长翼弦三角翼结合圆柱形弹体,类似的设计在AIM-4与AIM-54也有运用。此外小牛飞弹硬体采纳了模组化架构设计,可以让不同寻标器、战斗部匹配在相同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弹体上;不同型的AGM-65具有不同的导引系统,包括光电、激光、红外线、感光耦合元件、极高频导引等。
小牛飞弹最初得以实践射后不理技术的能力是电视影像导引,飞弹的寻标器是一组可以转动,焦距200毫米的摄影机,飞弹在未离架前他会将影像传递至驾驶舱,飞行员锁定目标射出后,飞弹电脑了会记忆影像,并会透过计算摄影机的俯仰角、飞弹的运动方向,将这些参数误差补正让飞弹得以准确地朝寻标器锁定的物品飞去,其圆周率误差最佳可达1.5公尺。不过光学寻标器被很容易被不良天候干扰,因此后来以不同的元件给替换,但基本原理并无变化。
AGM-65亦有两类弹头,一种重57公斤、于头部有接触引信,另一种弹头较重为136公斤、配备延迟引信,后者增加的动能穿透目标后再引爆;后者对大型、坚固的目标最为有效。
载具
大部份美军战斗机、攻击机,甚至是巡逻机都有挂载小牛飞弹的能力,但后续型号使用较高精度的瞄准硬体,如红外线摄影机、雷射标定器等,并非所有机种都有内建,因此在配备此武器时也可以借由外挂导引荚舱的做法增加武装配备弹性,以下是一些例子:
实战纪录
- 越战
- 第一批小牛飞弹在1972年交付,赶上了越战最后时刻,在1972年8月30日开始执行任务,第一批被核可操作的机种有F-4D/E与A-7海盗二式攻击机。越战中共发射了18枚小牛飞弹,13枚命中目标。
- 赎罪日战争
- 以色列得到小牛飞弹是在1973年10月赎罪日战争期间美国实施的五分钱救援行动之后,由于中东的大气条件适合光学导引寻标器操作,因此在该场作战中小牛飞弹缔造了80%命中率,有效打击了埃及机械化部队。
- 两伊战争
- 伊朗持有的美制战机在伊朗革命后勤断援后仍勉强运作,且发挥了极大的效果,1975年6月一队F-4E发射了12发小牛飞弹,摧毁了一个连的伊拉克战车。伊朗空军的F-4也曾使用过小牛飞弹攻击伊拉克海军飞弹快艇和伊拉克地面部队,由于F-4因料件问题妥善率不足,伊朗改造让AH-1J海眼镜蛇直升机可以发射小牛飞弹,并获得了可观的战果;由于伊朗和美国交恶致使美方中断后勤支援,虽然在伊朗门事件中伊朗方得到少量的美规原厂零件,但后来两伊战争停火后即无法继续运作,伊朗方面则决定复制各种美制武器维持战力,现今伊朗方面服役中的小牛飞弹多为1990年代后的仿制版,而伊朗的空对地飞弹主要使用来自中俄两国的制品。
- 波湾战争
- 美军在1991年的波湾战争陆地攻势发动前,对伊拉克发动近2个月的空中扫荡任务;据统计在该段时间美军至少使用小牛飞弹执行5000次对地面装甲目标攻击任务[2],运用型号为红外线影像导引之AGM-65D,美国空军统计认为小牛飞弹的命中率有80%以上,但美国海军陆战队则认为只有60%。在2003年的伊拉克作战行动中美军共发射918枚小牛飞弹。
参见
轶事
1986年上映的空战电影《壮志凌云》中由汤姆·克鲁斯饰演的男主角彼得·米契尔上尉,在剧中外号Maverick,台湾最初院线上映译为“小孤牛”。该片在2022年推出续集,片名次标题亦为Maverick。
参考资料
- ^ 黄骧. 小牛飛彈簡介. 郭凤明 (编).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初稿)中華民國六十七年(一九七八)七至十二月份. 台北县新店市: 国史馆. 2003-12: 470. ISBN 957-01-5088-2.
- ^ AGM-65 Maverick.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16 November 2007 [19 Dec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