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维基荣誉与奖励/2005年3月-6月

特色图片与特色条目荣誉作为日常荣誉

宜将‘特色图片’与‘特色条目’以‘维基日常荣誉’(措辞可优化)的名义归于本页,方便提名与评选,方便维基人看到一步一步努力的路径。 Tian 16:02 2005年5月22日 (UTC)

Gmail邀请奖励看不明白

Gmail邀请奖励看不明白,奖励那些人?得奖条件是什么,如何投票,奖励是什么?--用心阁 02:39 2005年3月1日 (UTC)

个人也觉得奖励的规则写得不是很清楚。大部分被挂上各级编的维基人,都已有编辑的习惯,多设奖励给各级编辑的意义不大。个人在批踢踢实业坊担任维基百科讨论版版主,在版上也有类似的奖励方式,但是规则是送给编缉新条目,且内容达五百字以上(不过没人理我>.<~),一来可以鼓励新手创作,二来也有提升新条目质量的功用。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我也有好多好多Gmail呀.....)--KJ 09:34 2005年3月2日 (UTC)
起步的时候主要是让大家了解,现在Gmail邀请很容易得到,如果为了一个奖励去编写一个条目,也让人觉得是一项任务。而现在这个条件是为了回报以前的维基人的贡献。让大家感到以前的努力有回报。当然这个得奖条件也可以由奖项提供者自己设定。主要是为了鼓励和回报大家为维基作的贡献。--维游 (对话) 10:17 2005年3月2日 (UTC)
i dont know what is gmail and think springboard is good ,but maybe it is contravene mr.Jimmy Wales's fundamental about wikipedia. so sorry , this gage is an english OS.-- 04:29 2005年3月4日 (UTC)

建议设立中立奖

名字还没有想好,主要是奖励那些在观点中立,解决争论,达成共识方面做出贡献的那些维基人。观点中立是维基百科的一个精神,要达成中立的观点,需要许多人的努力,尽可能多地讨论,解决争论,并最终达成共识。我们为什么不设立一个奖项来鼓励这些人呢?--用心阁 05:09 2005年3月4日 (UTC)

这个奖似乎有点偏政治领域呢。--61.171.199.104 06:12 2005年3月13日 (UTC)

关于最近奖项提名的问题

最近提名的奖项人大家投票时都有保留意见,投票的人不是很多,也有反对的,说明各个维基人心中奖项的标准都不一样,或是觉得有更适合的人选,既然提名出来,如果因为大家反对而影响被提名人的积极性,就和奖励设立的初衷背道而驰。针对这种情况,是不是提供一个预先提名的方法,每周选出5个候选人,参加投票在你支持的2个人下面签名,之后获得提名,进入下周投票。这样大家可以有更充分的准备,请讨论。--维游 (对话) 12:17 2005年3月9日 (UTC)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可能还不是人选,而在奖项标准。现行的奖项标准不太明确,没有量化的指标或公认的、大家一致同意的标准。甚至有些奖项明显是为了某人的贡献而“生造”的——这样虽解一时之急,却让奖项没有可持续性,客观上降低了奖项的含金量。

某个管理员提名制,个人觉得应该废除。要订立统一的客观的奖项硬指标,如加入时间,编辑条目,等等,再配合质量评价等较为主观的软标准。一家之言,大家讨论。 --地狱牌咖啡壶-Talk 15:25 2005年3月9日 (UTC)

维基荣誉是有硬性的指标,但是维基奖励各维基人的标准好像不太相同,所以有必要协商一下。我说的预先提名也不是只有管理员才能做的,只是要多有几个选项,获得预先提名的人很多(可以增加到每次10个,但每次每个人只能选择2个入选提名),但进入正式投票的人很少,而且有榜样作用,如果获得预先提名,说明大家注意到了他或她的贡献,只是还没有达到大家心目中的标准,需要继续努力,下次还会获得预先提名,这样可以促进维基奖励的可行性。--维游 (对话) 04:38 2005年3月10日 (UTC)
个人认为奖项应当少颁发,就像党员和优秀党员的区别一样,维基奖励应当属于那些经过相当时间审查的方能通过的人,一般来讲专家/大师提名一周1个应当足够了。(不然奖励的含金量可能会下降)。--Refrain 07:10 2005年3月13日 (UTC)
突然发现现在的做法已经违背了维基奖励的最早要求:“……由于维基百科的工作十分繁杂,所以特别针对不同领域给予专家或大师头衔。专家及大师奖每3个月颁发一次,由维基助理主编以上者或管理员提名,维基助理编辑以上者可参与投票,2/3通过即颁发“专家”头衔。……”修改一下吧。--Refrain 06:02 2005年3月20日 (UTC)

编辑次数?

问一下,所谓达到一定编辑次数才能拿奖,那么这个次数有什么限制没有?还有,如何查证用户建了多少新条目?请各位仁兄帮我解释一下。∶) Burea Acupotter'n 12:37 2005年3月16日 (UTC)

在个人登陆后可以查看浏览器右上角的“我的贡献”,在某用户的用户页面左边的“工具”栏中也会显示用户贡献,看这个大人的贡献^ ^--Refrain 12:43 2005年3月16日 (UTC)

预提名?

不喜欢目前的预提名机制。太繁文缛节了,我看完了文字还是不太清楚程序到底是怎样。基本上维基奖励的投票本身就已经具备筛选作用了,没有必要在预提名时筛选一次,然后进入投票阶段又再筛选一次,维基奖励应该是多多益善,鼓励大家来这边做出贡献,现在设立这么多门槛,已经偏离了当初设奖的原意。维基奖励的程序应该要比提名管理员更简单,至少一样简单才对。维基百科毕竟不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没有必要把一个奖励性质的东西弄的好像在颁奥斯卡金像奖一样。--可夫 (talky? click me!) 04:08 2005年3月18日 (UTC)

我也觉得好像把一件原本应该是很轻松、带有点鼓励性质的好玩事情变得很沉重了。跟可夫一样,新的预提名规则看完后还是一头雾水,感觉好像是法案要提交立法单位决议前的覆议动作?说真的,如果是担心很多人只会用消极的不投票来表达自己“不大赞同”的意见,但却无法反映在投票结果这种现象上,我建议干脆就根据目前大部分投票活动的平均得票率,来订定一个最低门槛值。举例来说,根据我最近的观察,大部分投票活动无论是管理员选举、维基荣誉、特色条目......平均的投票数量大都是在7、8票到15票之间,因此我们可以定个下限,例如至少要获得8票以上,反对票1票具有抵销赞成票1票的作用,然后看看结果有没有超过底限。超过者,无论是否有人反对或超过票数多少,结果都是一样。这样的作法有个好处,那就是我们只要决定谁有投票权(目前是至少得是见习编辑以上的资历吧?),还有通过的标准是多少票(个人建议8票),就可以把这投票一次搞定不会弄得过份复杂繁琐。如果一个提名连8票的底限都争取不到,那就表示支持的人太少,持保留态度的人占大多数,等到经过一段时间,参与中文版的维基人数量增多,投票活动的得票平均水准有提升时,再逐渐修正底限票数,就可以长期持续经营这个鼓励活动下去了!--泅水大象 05:36 2005年3月18日 (UTC)
说实话,我也不喜欢弄个预提名机制,但是在经过多次提名的过程后,设立预提名机制是我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 有的人认为被提名的人贡献还不如心目中的某个人,所以觉得提名本身就有问题,如果有几次都没提名到那个人,他/她的投票积极性就明显下降,有个预提名,可以展示一些维基人的贡献,可能入围者也觉得是一种荣誉,也可以在其中和其他入围者有个比较,看看自己的贡献和其他人比如何,大家都可以提名,这样可以防止漏掉一些做出重要贡献的人。
  • 防止提名奖项的失误,有些人被提名是对的,但是可能被提名的奖项有问题,例子:shizhao兄在维基的经历最丰富,所以在投票时对授予的奖项有更准确把握,建议更改提名奖项。但是既然有其他人已经同意授予这个奖项,不好再更改。有个预提名机制,可以在正式提名之前讨论一下,可能更准确一些。
现在整个维基荣誉与奖励还处于试运行阶段,欢迎大家继续讨论,不管有没有这个机制,我们的目的是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对每个为维基作出重要贡献的人都要予以尊重。--维游 (对话) 07:47 2005年3月18日 (UTC)
我觉得完全不必要,而且奖项设置也不必通过投票。本来荣誉与奖励就是比较游戏性的,不要做的比处理条目还要正式。如果想设立新的奖项,直接修改就行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07:56 2005年3月18日 (UTC)
不要预提名,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了,以后维基荣誉变得繁文缛节,带来更多的工作。在评选过程中,出现反对票是正常的事情,觉得不应该颁这个奖,而是那个奖也很容易更正。这样才能够体现大家对他的鼓励,得奖是一种鼓励,不得奖说明有差距,更是一种激励。我觉得提名奖也很简单,就是有5名或8名投赞成票(不需要中和),就可以授予提名奖。
此外,对于见习编辑、助理编辑,我觉得任何人都可以自取,管理员进行验证,而不需要繁复的申请,投票,授予的过程。执行编辑要求严一些,可以由他人授予(执行编辑以上),如果有人提出自己或其他人应获得某一荣誉,可以在任何一个管理员,或者宣传激励工作小组的讨论页面提出即可。
新奖项的设立还是经过讨论和投票比较好,至少经过讨论可以达到大致的共识,比如关于中立奖项的设定,讨论后我觉得不设也罢。
--用心阁(对话页) 08:40 2005年3月18日 (UTC)
回应维游:你说的两个理由中,第一个我觉得并不是一个问题,没有必要考量到“谁比较有资格‘先’拿到这个奖励,而谁比较应该‘后’拿”。只要有人被提名了,就代表了这个人在某种程度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所以才会被看到。以人头的多寡来作为这个人是否有资格先被投票的依据,基本上是有问题的。至于为了第二个理由,那也没有必要搞成现在的预提名规则一样那么复杂,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比如说:提名某人在预提名中,看大家对那个人被提名的奖励项目有没有意见,如果没有意见的话,那就直接进入投票,有争议的话,2/3以上支持就进入投票,1/3以上反对就不进入投票或者更改奖励项目。不要设立每周只能有多少人可以进入投票这种限制,没有必要,反正维基奖励是免费的,而且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大家去贡献,而不是真的在比赛谁是冠军。个人认为,在现在连“大师”级人物都还没有出现的情况下,“专家”多一点是无妨的。我的逻辑是:一旦“专家”数量够多了,我们才有办法从“专家”当中去看出谁是“专家中的专家”,这样才会出现“大师”呀!--可夫 (talky? click me!) 16:00 2005年3月22日 (UTC)

关于附加分类标志

关于见习编辑的附加分类标志,我认为应该只用1,2,3来代表满足了几个更高荣誉的条件,这样也比较荣誉选出那些接近更高荣誉条件的维基人,如3。--用心阁(对话页) 07:20 2005年3月18日 (UTC)

赞成。建议若能达到“新增条目多于 3 条”或“编辑次数多于 250 次”即为第 2 级、若能同时达到两项要求但因参与时间不足 30 日而未能升级者列为第 3 级。 Patrickov 10:07 2005年3月19日 (UTC)

关于热新编辑

如果一个维基人获得了热新编辑荣誉,当他获得见习编辑或助理编辑时,是否应自动取消原有的热新编辑?--用心阁(对话页) 08:08 2005年3月21日 (UTC)

不用取消,这是一个纪念意义的荣誉项目。--维游 (对话) 04:49 2005年3月23日 (UTC)
还是太乱了,不方便从热新编辑中选择见习编辑,我认为从热新到执行编辑是一个序列,不好并列,目前我已移除--用心阁(对话页) 05:59 2005年3月23日 (UTC)

关于内容专家

关于内容专家,是否可以在内容专家后加入这次评选的方向?比如{{内容專家|數學}}?--用心阁(对话页) 05:59 2005年3月23日 (UTC)

我也希望细分,可是分类只能显示一个字,是个遗憾,而且分类方向也没有什么标准。--维游 (对话) 06:12 2005年3月24日 (UTC)

关于创作奖

以我所知你知道吗的投票推荐只存在数天,如果是在投票制度确立之前被挑中的创作会不会算进去? Patrickov 14:56 2005年3月21日 (UTC)

之前的就让他过去好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15:18 2005年3月21日 (UTC)
现在以五次获选为一级,十次为二级的累进方法好像跟中文习惯不一。中文是一级高于二级吧。应否改成一奖励,二次奖励?? Peterpan 19:09 2005年3月21日 (UTC)

建议把创作奖与进阶荣誉关联起来,也就是说,只要有了1颗星就可以获得见习编辑的荣誉,4颗创作星就可以获得助理编辑的荣誉,10颗创作星获得执行编辑的荣誉。这样,不需要依赖参与的年头和编辑次数,只要够质量的条目的数量达到一个级别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荣誉。--用心阁(对话页) 14:02 2005年3月24日 (UTC)

我想首要任务是把 4 至 10 级的创作星图像设计并上载。 派翠可夫 05:50 2005年4月11日 (UTC)
这个不成问题了,需要时随时都可以做。
刚设计好 4 至 10 级,但经测试后,模版应该以无边界表格表示,否则在和其他荣誉并列时可能有问题,相信要重订。 派翠可夫 06:46 2005年4月11日 (UTC)

最新消息:我正在尝试参考其他维基荣誉的模版设计创作奖的徽章。下面是 1 至 10 级的样版:

   
   
     
     

派翠可夫 03:04 2005年4月16日 (UTC)

7颗星的不要动的,其他的还不错,还有,我觉得每级的各颗星都一样大,这样才能看出2颗星比一颗星多一颗,不会认为一颗星的那个比较大。:)不过这样也挺好。--维游 (^o^) 怎样做出漂亮的签名 04:01 2005年4月16日 (UTC)
是的,我其实已经把星星的大小简化。原本星星分了三、四个大小;现在上面 1 至 4 级的星星大小是一样的、5 至 10 级的星星大小也是大致一样的。全部级数都用同一个大小的星星有困难,因为我也希望模版的高度差不多。然而我会尝试把全部级别的星星大小调整得接近一些。 派翠可夫 04:09 2005年4月16日 (UTC)
已经改了,现在除了第 5 级稍大一点、第 10 级稍小一点 (不易察觉),其他的都一样大。由于有人认为动的不好,第 7 级用第二个设计。 派翠可夫 04:24 2005年4月16日 (UTC)
我觉得这样可能看起来好点,就是星星不要放倒了,每五颗换成一个别的颜色的,如一颗★,两颗★★,三颗★★★,四颗:★★★★,五颗:,六颗:★这样的。而且不要弄成两行,应为长条形的,和其他标志类似,呵呵,拙见,不知道你认为如何?--维游 (^o^) 怎样做出漂亮的签名 04:30 2005年4月16日 (UTC)
名称为x级创作星荣誉,不是x颗,注意改动一下。谢谢--维游 (^o^) 怎样做出漂亮的签名 04:32 2005年4月16日 (UTC)

颜色比较难改,但到英文版去找别的颜色的星也可以。不过不分行我不赞成,而且如果“以一抵五”的星不弄大一点就不明显。 派翠可夫 04:52 2005年4月16日 (UTC)
那就现在这样吧,改变一下模板就可以了。--维游 (^o^) 怎样做出漂亮的签名 07:47 2005年4月16日 (UTC)
其实我发现不把星星放偏也行。改模版不用太急,我今晚会再根据您的意见多上载一套。 派翠可夫 08:01 2005年4月16日 (UTC)
谢谢你的热心细致!加油!--维游 (^o^) 怎样做出漂亮的签名 08:22 2005年4月16日 (UTC)
谢谢。新的模版如下:
         
         
派翠可夫 10:29 2005年4月16日 (UTC)
我有一个既不用改变星的大小和方向又使每种奖章区别很明显的办法,就是做成扑克牌:星A、星2、星3、……一直到星10。星的位置遵循扑克牌上的图案。怎么样?Burea Acupotter'n 10:25 2005年4月16日 (UTC)
我觉得这方法显示不够清晰。 派翠可夫 10:29 2005年4月16日 (UTC)
我的意思是所有的牌都一样大,而且左上角、右下角注明数字。你玩扑克牌的时候觉得辨别不清了吗? Burea Acupotter'n 10:35 2005年4月16日 (UTC)
对不起,我弄错了。但是这样做垂直空间花费会不会很大? 派翠可夫 10:36 2005年4月16日 (UTC)
用扑克牌这样一种约定俗成的样式,区别起来自然容易一些,那么星的大小完全可以缩小(比如说8*8足够了),空间花费不会太大。Ace牌考虑星画大一点? Burea Acupotter'n 10:47 2005年4月16日 (UTC)
星星太小了吧。这种星星是从英文版移植过来的,是一种特别的金属星形物,中间有洞。我把星星缩到 8x8 ,近乎不可辨,至少也要 16x16,模版的阔度只容得下五颗。 派翠可夫 11:00 2005年4月16日 (UTC)
看看这个创作星10:宽度为72,星星是15*15的。
 
很有创意。如果再高一些的话,是不是用别的星星? 派翠可夫 11:39 2005年4月16日 (UTC)

我认为还是第二套方案比较好,以后的11级,20级的也可以处理好。--维游 (^o^) 怎样做出漂亮的签名 11:12 2005年4月16日 (UTC)

其实第二方案如果要作 11 至 20 级,也要改一改,例如“以一抵五”的星要用蓝色,金星变成“以一抵十”。但这半年内也未必出现 (Peterpan 兄现在也只是三颗) ,可以慢一点。 派翠可夫 11:37 2005年4月16日 (UTC)

图案太复杂了吧?其实用一个或两个星星图形就好了,还是用HTML组合吧,看了这么多星星,都有点晕了。--用心阁(对话页)Wikimania 2005! 01:29 2005年4月19日 (UTC)

恐怕你是在说设计一和设计三吧。设计二比现时的 HTML 方案反而节省了不少星星哩。 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02:33 2005年4月19日 (UTC)
一行容下5个可以吗?如一颗★,两颗★★,三颗★★★,四颗:★★★★,五颗:,九颗:★★★★,每个星星大小一致,只是颜色有变化.这样比较好看呢?个人意见供参考.--维游 (^o^) 怎样做出漂亮的签名 02:55 2005年4月19日 (UTC)
这是完全根据您的建议而完成的 9 级图案
 
我就觉得不太好看... 派翠可夫 (我的讨论处) 06:06 2005年4月23日 (UTC)
底色可以改淡点。--维游 (^o^) 怎样做出漂亮的签名 16:06 2005年4月23日 (UTC)
已就地更改。请再看一次。 派翠可夫 (我的讨论处) 16:19 2005年4月23日 (UTC)
星星和底色对比强烈一点,前面的星星颜色深一点。这样应该比较好--维游 (^o^) 怎样做出漂亮的签名 16:29 2005年4月23日 (UTC)
不敢弄深星星,因为乱弄的话便不好看了 派翠可夫 (我的讨论处) 16:51 2005年4月23日 (UTC)
现在的感觉很好,把它换上吧,辛苦了!--维游 (^o^) 怎样做出漂亮的签名 10:40 2005年4月28日 (UTC)
你指最后的设计?谢谢。我稍后把 1 至 10 级都放上来再给诸位看看,如果可以的话才放吧。我总觉得 1 和 5; 2 、 6 和 10 等同星数的模版之间会有问题,不过我还没弄 9 级以外的模版就是。 派翠可夫 (我的讨论处) 10:58 2005年4月28日 (UTC)
要不把大星星换成月亮也行,你可以参考一下QQ的等级,这样就区分得比较清楚,做好放上去就可以,已经讨论很久了,不要太完美哦!谢谢你精益求精!--维游 (^o^) 怎样做出漂亮的签名 14:20 2005年5月5日 (UTC)
对不起,我不太明白什么是 QQ,可否解释一下? 派翠可夫 (我的讨论处) 14:34 2005年5月5日 (UTC)
QQ的分级制度是这样的,以用户上线的时间计算,上线一定时间给一个星星,称1级,然后4颗星星合1个月亮,4个月亮合1个太阳。如果你是25级,那么你的级数栏里就应该显示1个太阳、2个月亮加1颗星星Burea Acupotter'n 09:32 2005年5月7日 (UTC)

==荣誉标志的建议== 移动自Wikipedia:互助客栈 Wikipedia:维基荣誉与奖励的荣誉标志,现在的是这样(举例):

  1.  
  2.  
  3.  

个人认为差别和文字不够大。我自己做了一些提议。请大家参考一下。

  1.  
  2.  
  3.  

我只想到三种。其他的我还没想到。 AirBa 19:42 2005年3月10日 (UTC)

途是什么含义啊?玉米^ō^麦兜 06:47 2005年3月11日 (UTC)
只是模版上用这个图案,上面的文字没有甚么特别意义。看看维基百科的图示,上面的字其实一点特别意义都没有。 Patrickov 15:19 2005年3月23日 (UTC)
在图示右方补回名衔好一些。 -- Patrickov 15:19 2005年3月23日 (UTC)

现在的维基奖励投票怎么连推荐人和推荐语都没有了

现在的维基奖励投票怎么连推荐人和推荐语都没有了--用心阁(对话页) 05:31 2005年3月30日 (UTC)

我是从预提名上面移下来的,我不确定是谁提名的,或许是维游吧。由于不是我提名的,所以我也不知道应该写什么推荐语。--可夫 (talky? click me!) 08:18 2005年3月30日 (UTC)
是啊,如果是这样的话,还是由推荐人或维游补充一下为好,或者在预提名时就写清?--用心阁(对话页) 09:27 2005年3月30日 (UTC)
没有推荐语啊……我个人除了User:Theodoranian大人外似乎就不认识他们了……|||我投票前先看一下大人们的用户贡献,看到个人认为非常优秀的条目(例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决定投票。除此之外可能是也有些懒散吧,我加上个人推荐与好了。--学习第一 09:35 2005年3月30日 (UTC)
呵呵,一次不要移这么多,2个就行了,我来重搬一下,不好意思,今天没有及时存档。!--维游 (对话) 13:20 2005年3月30日 (UTC)
我真的觉得2个太少了,这样一年才增加104个奖项而已。太难拿到的东西,等于没有鼓励作用。--可夫 (talky? click me!) 14:25 2005年3月30日 (UTC)
主要是人比较难找,如果随便找的话,投票率会非常低,你可以稍微关注一下,而且这个是一种比较高的荣誉,如果过于随便,就没有人会专门往一个方面发展了,现在2个,将来人多了可以慢慢增加,热心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但是条件应该差不多。谢谢!--维游 (对话) 01:43 2005年3月31日 (UTC)
并不需要担心人难不难找的问题。如果规定说“每次提名不超过10个”,难道我们就必须每个礼拜出10个人来提名吗?人数只是说每次提名的上限门槛,而不是规定你说每个礼拜务必要提名的人数。所以基本上我不认为有必要去设人数门槛,只要有人被提名就付诸投票表决,没有人提名那就空著。有谁说维基奖励一定要一年365天都在维持运作的吗?
另外,提名的人是不是随便找的,我说过了,这不是你也不是我来判断的,而是由所有去投票的人去判断的。假如某个人被提名,结果投票率很低,那就代表了这个人在这个领域的贡献还没有达到多数人认可的程度,自然就不会拿到奖。一个人的拿奖资格应该是从投票结果去判断,而不是从提名人数限制来判断,不要把投票的本质给搞错了。--可夫 (talky? click me!) 05:07 2005年3月31日 (UTC)
呵呵,可夫莫生气,我的意思是慢慢来,每次提名总得是比较有希望的才放上去吧,要不多浪费大家的体力,还不如去编辑条目,大家可以随时增加人选,给预提名的人一个提醒,如果资格不够,还有时间再努力啊,这样大家积极性就提高了,虽然不是为了奖项编辑,但是如果被提名而没有被投票通过,那样有人觉得自己在维基的贡献不被人认可的,可能你不这么觉得,但确实有,如果每次提名很多人,必然有人被投票的数会低于其他几位,所以按照现在的用户数目一次提名2-3人,预提名中的人选不断增加,就有不断的正式提名产生。说的比较乱,见谅!--维游 (对话) 05:17 2005年3月31日 (UTC)
我不同意维游的说法,我认为一下列几个取决于提名的人,至于有没有被投票通过,取决于投票的人。我同意被提名但是没有被投票通过会有一些沮丧,灰心,但是正是奖项来得不是那么荣誉,得到的人才觉得珍贵,才表明维基社区对得奖者的尊重。 我们不妨推出一个提名奖,就是投票未通过,但是只要支持者有三个,就可以获提名奖,可以在获提名奖的对话页加入模板,鼓励再接再厉。--用心阁(对话页) 05:41 2005年3月31日 (UTC)
我没有在生气啦。我也不是说一次要提的很泛滥,现在只是因为弄了一个预提名的东西,所以在预提名名单里面累积的人很多而已,事实上按照原本的程序来的话,我们现在的提名状况应该是有些人快要投票终止,而有些人才刚被提名进入投票而已。现在变成一个礼拜提两个,预提名里面当然会看起来人数很多。你说的方法有个问题,什么叫“看起来比较有希望的”?这不就又变成主观判断谁比较有被提名资格了吗?我说过了,这样的判断应该是交给全体投票者。
另外一个问题是,这个预提名机制让我觉得我的提名权利有被剥夺的感觉。这个维基授奖,应该是我觉得有谁有优秀的贡献,我就可以把他提名到这边来投票。但是预提名好像变成说,在我的提名人进入投票之前,还必须有个审核关卡,来看我的提名人是不是“有资格”。每个维基人都是公平的,所以这样的审核关卡根本不应该存在。如果预提名只是说为了管制人数流量,所以弄个好像抽号码牌按顺序来递补进入投票区的话,那也就算了。但是从你所说的意思来看,好像预提名是个审核关卡,这我是非常反对的(事实上就算只是人数流量管制我也认为大可不必)。--可夫 (talky? click me!) 06:05 2005年3月31日 (UTC)
我的意思不是审核的关卡,是让大家都来参与提名,因为一次提名的格式不是那么容易掌握,对提名的人的贡献总要有个比较具体的说明让大家一下就很明了,而且预提名只要没有人提出调整意见就会原样放到正式投票中去,这样大家都参与预提名,然后格式由对正式提名的格式和说明有了解和兴趣的人来完成,这样就看起来比较有格式。当然也可以直接放到正式提名。放到预提名只是征求大家对于授奖项的意见。--维游 (对话) 06:15 2005年3月31日 (UTC)
不喜欢预提名,或者更加强烈一些的是,反对预提名,每一个人都有正式提名的权利--用心阁(对话页) 08:05 2005年3月31日 (UTC)
我的意思是任何人都可以正式提名,但是很多人只提名不写推荐语,所以有人在下面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如果很清楚这些东西,就不必预提名,直接放到正式提名中,如果自己觉得有疑虑,就可以简单的放到预提名中,让其他人发表意见。此外,觉得有的维基人最近在某方面不错,但还没有很大把握,也可以放到预提名里。--维游 (对话) 14:52 2005年4月3日 (UTC)

页面中注释起来的内容

页面中注释起来的内容是怎么囘事,已经终止了么?--用心阁(对话页) 12:15 2005年3月30日 (UTC)

还没有,没有奖项标志,所以暂时中止,等有奖项后恢复投票,年代特别贡献就是这样的。--维游 (对话) 14:13 2005年3月30日 (UTC)
我觉得还是继续投票吧,图片问题不大,就是没有正式的,可以先做一个简单的--用心阁(对话页) 01:26 2005年3月31日 (UTC)
最好先做出来,这样授奖不会太乱,新增奖项要投票也是这个道理,要把准备工作都做好再提名投票,而且奖项太多比较麻烦,要不你先弄出图片?:)--维游 (对话) 01:34 2005年3月31日 (UTC)
继续投票吧,图片我来做。我认为不能一个投票就被雪藏起来了,我宁愿看到投票通过,但暂缺图片,可以以文字代之。--用心阁(对话页) 05:43 2005年3月31日 (UTC)

投票时间

我觉得现在这样没完没了的投票评选会让人感到无聊的,时间长了参与这就失去兴趣了(至少我现在就已经有这种感觉了),我们不如参考一下日文版Wikipedia:月间感谢赏的做法,每月评选一次,这样劳逸结合可能会比较好一些--百無一用是書生 () 05:54 2005年3月31日 (UTC)

请简化

我觉得目前的维基荣誉与奖励太复杂。维基百科的宗旨并不是追求名利,我觉得大家也并不是为了名利而来,至少我是这么认为。所以我想是否能够简化这种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东西。仅用一个奖项,可以每月一次,每次一名。如此,既珍贵又有效率。大家如何看?

维基的荣誉真的是太冗余了,我并不是想否认大家的工作,包括建立各项复杂的荣誉与奖励,但是这些究竟有何意义呢?如果有必要,我想设立一个关于简化维基荣誉与奖励的投票,请大家支持。---肚脐 | 。| 03:53 2005年4月16日 (UTC)
我认为现在的奖项数足够,不用加增,但甚么荣誉都只以一个统一的奖项颁发,也太少和太慢了。事实上,现在一类奖的授奖速度比你所提议的 (一个月) 还要慢。我的看法是:该奖的就要快些奖,不该奖的去反对便是。我想大家也不是投票机器,不会因为荣誉提名页没有内容就要胡乱找个人出来拿奖吧?派翠可夫 03:57 2005年4月16日 (UTC)

关于Koyn(肚脐)的问题,现在的奖励计划是增进了解的一个机会,我们投票时会给参与投票的人一个察看被提名人贡献的机会,可以看看这个维基人为什么值得提名,有什么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这样会促进大家对他的了解,他的贡献不会是默默无闻,没人知道,可以起到鼓励的作用,当然还有很多人贡献很大却没有被提名,但会越来越少,这样就让新来的维基人很容易的知道那些维基人主要做什么工作,经验如何,有什么问题向谁求救。另外,关于浪费时间的问题,维基本来就是一个消耗人力的东西,每个人的贡献都是有限,有的事情只要有人喜欢做,并且对维基有益,就应该允许他做,我是这么理解的,目前维基荣誉和奖励计划还不够周全,还需要大家的讨论,你的简化的想法很好,你可以提出自己的方案,最后得到大家的共识后可以实施,如果有其他的意见或方案也可以继续讨论。我目前的遗憾是有的贡献很大的维基人现在还有没有关注到的。--维游 (^o^) 怎样做出漂亮的签名 04:19 2005年4月16日 (UTC)

我并不是认为不应该奖励,是觉得太复杂,分散了大家的宝贵的时间以及奖励和荣誉的成就感。如果奖励是为了鼓励和促进交流,又何必设立如此之多地奖项?一个奖项足已,可以在颁发奖项的同时,列出颁发奖项的缘由。---肚脐 | 。| 11:12 2005年4月16日 (UTC)
有些奖也许是要合并的,因为在内容上有所重复。但是我仍然认为一个奖太少。(道理上我不懂再解释下去,所以言尽于此) 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02:18 2005年4月17日 (UTC)
我觉得参加到维基上,并不是为了出名,恐怕绝大部分维基人使用的是假名,也不是为了利,挣不到一点钱,写与不写不会取决于“奖励”,这种奖励本身就是一种玩笑性质,为什么要搞得如此认真复杂,要是有人愿意自己给自己贴上一种“奖励”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只要大家心中高兴就可以了,如果又要搞什么复杂的投票,详细的分为三类九等,恐怕又会在维基人中间引起纷争,必然会造成其中一些人的不快,何必呢?参加到维基本来就是一种休闲,最好不要引入政治,一搞政治必然会搞阴谋诡计,目前由于中文维基的特殊性,其中的纷争本来就比其他语言的维基要多,最好不要再引入容易产生纷争的因素。我本人不太同意设立什么奖励,但既然多数人有兴趣,最好也不要太复杂、过程不要太正规,我同意肚脐兄的意见,不要搞成“奥斯卡”奖似的,问题是得奖的人也不会如同奥斯卡得主那样片酬倍增。--方洪渐 02:09 2005年4月17日 (UTC)
一定程度的奖励我想还是必要的,这是在台湾和中国大陆两边的维基人聚会时都有谈论过的议题。有些人确实不会为了这些奖励而来维基百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人确实会因为有了奖励的机制而更努力乐意地去做出贡献。而奖项如果只有一个的话我想也太少了,因为奖项某种程度的细则化,可以让想得到该奖项的人在心理上更有成就感。而且大家投票出来的和自己随便找一个头衔戴上去的,这两者的意义自然不同。因为奖励不是自吹自擂,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同与赞赏,那才是奖励的真正价值所在。当然我同意大家说的,不要把机制弄得太复杂。我觉得现在的机制应该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可夫 (talky? click me!) 11:53 2005年4月17日 (UTC)

如果奖励是为了刺激作者贡献的话,最好大家商定一个数量化的标准,如编辑或修改多少次就可以予以什么程度的奖励,上载了多少张照片,甚至可以规定在讨论页发言多少次,在删除页提出多少次请求等,都可以奖励。达到标准后自动获得奖项。最好不要采用投票的方式,投票貌似民主,实际是掌握在积极参与投票的部分人身上。在体育竞赛中经常发生争议的事件大多发生在体操、花样滑冰、跳水等多名裁判仲裁的项目上,在有客观标准的田径、速滑、游泳等项目中很少发生争执。投票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不论结果如何,必然导致少数派的不满而引发争执,如果颁布否决权,又会引起其他人不满。除了无法量化的问题以外,最好尽量避免使用投票的方式,多数民主并不是万能的,效率最低,即使在多数民主最深得人心的美国,民主在企业中也无法立足。立法需要民主,执法不需要,以投票的方式确定标准,标准一旦确定后,管理员不需要再征求意见,只是按照标准执行好了,不应该每次执行都要投一次票。--方洪渐 03:08 2005年4月18日 (UTC)

维基荣誉与奖励包括主要的两部分,荣誉的那部分是以编辑次数和条目标准来颁发的,不只是管理员可以颁发,只要是维基见习编辑以上都可以按照标准颁发。奖励的那部分是采用投票的方式来进行的,是看看被题名人被大家认可的程度,这种如果采用管理员颁发的话会有主观的意味,颁发的次数也较少,主要是表彰在某一个专项上的贡献,当然被提名的人不一定是这方面最优秀的,但是可以知道他/她在在这个方面确实做出了比较大贡献。虽然有些贡献比较大的人或许没有被提名,但是只要坚持贡献,或是自己可以提出申请(都是十分欢迎的),都会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是一个简单的情况介绍,谢谢大家的讨论!--维游 (^o^) 怎样做出漂亮的签名 03:36 2005年4月18日 (UTC)

我仍保留意见,如非要分类,则不必分级。一切从简。---肚脐 | 。| 13:27 2005年4月18日 (UTC)
有一定程度分类的奖励令使用者容易辨别有关人士的贡献。而且,不用每次授奖时均在有关人士的用户页详细解释,本身已经是一种重要的简化。 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14:03 2005年4月18日 (UTC)
一切采取数量的多寡来颁发奖励,这是不足够的。现在的维基荣誉就是靠数量(参与天数、编辑次数、新建条目数)来颁发的,但是数量无法完全表现出一个人贡献的肌理,所以这时候我们才需要维基奖励,也就是去看一个人在内容、摄影等各方面上面的贡献。而这样的贡献是否到达了一定的程度,不可能只靠一两个人来定夺,所以我们才需要交付投票表决。如果一切交付数字决定,那一个人可以去创建一大堆小作品,或者随便发表没有实质内容的意见,或者每修改一个字就按一下保存页面才修改下一个字,我相信这样子他们的条目数量和编辑次数一定非常可观,拿到的奖也会很大。我认为现在的投票已经尽量提高能见度了,在最近更改页上面的bulletin,已经尽量告知维基人目前有什么投票或讨论在进行,甚至最近还划出了一个投票专区。在投票能见度高的情况下,如果有人选择了不投票,那也是他们的自由,而不是投票机制本身的错误。要知道,民主投票的意义,也包括了一个人有放弃投票权,把选择权利交给其他人的自由,这绝对不是什么“只掌握在积极参与的人手中”这种话就可以论断的。这和体育竞赛只有那几个评审在评分可是截然不同,因为实际上每个维基人都有投票权,只是他们放弃了而已。
另外一切交付数字决定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因为要有人愿意去翻开贡献历史页来数到底他到底“编辑或修改多少,上载了多少张照片,在讨论页发言多少次,在删除页提出多少次请求”。我想这才是最没有效率的作法。--可夫 (talky? click me!) 14:47 2005年4月18日 (UTC)
最好的办法是效仿管理员提名,有一定的硬性规定,之后还要投票,双全。---肚脐 | 。| 17:20 2005年4月18日 (UTC)

现有的维基荣誉包括参与荣誉和创作奖,不知创作奖与维基奖励中的某些细项有何重大区别?还有“当用户创作的条目被推选并放入首页的你知道吗栏目,就算作一次推荐,每五次推荐就自动获得一颗创作星”一项,你知道吗栏目的选取标准,有管理员个人喜好存在,且符合字数的新条目不一定质量就较高,不符合字数的新条目也可能逐渐增加内容并提高质量,因此并不公平。建议创作奖和维基奖励合并。而参与荣誉之中,新人和进阶荣誉对于鼓励创作和交流的意义不大,建议取消。维基奖励各项建议保留,但取消专家和大师之分。维基特别奖3项合为1项,以动态弥补维基奖励的不足,颁奖时可说明原因。其他维持不变。---肚脐 | 。| 17:20 2005年4月18日 (UTC)

  • “现有的维基荣誉包括参与荣誉和创作奖,不知创作奖与维基奖励中的某些细项有何重大区别?”:这两个是高度量化的,不用投票也能颁。
  • “你知道吗栏目的选取标准,有管理员个人喜好存在”:现在是谁都可以推荐上去,甚至自荐也行。 (不过我正在提出禁止自荐)
  • 至于新条目字数问题,也许规定可以没那么紧 (例如不像小作品就是了),但不能说不公平,因为维基是用 Unicode 的,如果少于 2000 字节其实真正的字数是很少的,供给的资料很可能是不足。而如果条目大而无当,还是会有人提出来反对。如果你觉得那边有条目不对头,我建议你也去那儿表达一下。

暂时是这三点,关于其他奖项我明天再回。 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17:31 2005年4月18日 (UTC)

创作奖不是以管理员来决定的喔!现在已经有“你知道吗?”推荐了,谁都可以将他认为优良的新作品推荐上去。创作奖和维基内容奖的不同在于,创作奖限定为五天之内的优良新作品,而内容奖则可以颁发给那些你所说的那些“慢工出细活”的贡献者。另外创作奖的时间限制,可以让大家更积极在短时间内做出优良的条目来,而不会总是留下一堆小作品或未翻译条目。新人部份我没有太多意见,但是我认为进阶荣誉还是有那个意义在的,因为进阶是看有无得到维基奖励,这就是在鼓励贡献了。--可夫 (talky? click me!) 18:08 2005年4月18日 (UTC)
首页上的“你知道吗”是管理员决定的,推荐则是另一回事。---肚脐 | 。| 21:52 2005年4月18日 (UTC)
基本上管理员也只是把推荐页上的东西放到“你知道吗”上,这机制已是相当透明。创作奖目的是鼓励多建好条目,照目前看来成效不错。至于需要投票的专项奖励,个人认为,是对参与者长其努力的致谢及肯定;我看两者的层次是不相同的。(不知道Patrickov兄有空可否也修理修理专项奖励的图案。)
因为维基的方式是没有权力机构,依靠松散的组织、没有权威也只有很少规则,以版权自由的方式运作;在这种模式下,实在是毋需要过份寻求绝对公平,公式化的奖励机制。各奖励像是幼稚园老师在小朋友的习作贴上的小星星贴纸,多于元首别在胸前的勋章。我想倘若维基人都领会到这点,大概应不至于产生太多争议吧。 -- Peterpan 22:25 2005年4月18日 (UTC)

我的意见已经说得很清楚,不再赘述。献上“反荣誉”标志一枚,以供大家消遣。
 
---肚脐 | 。| 22:53 2005年4月18日 (UTC)

其实肚脐兄,从这么多的对话中,我也有兴趣知道您会不会对奖励的制度有点误解。我想我该再对 Peterpan 兄的解释加以阐述一下。应该说,对于绝大部份的奖励,管理员都没有颁发的权力。至于“你知道吗”这些,管理员只有控制版面的空间分配的责任 (那不是权) ,否决却人人都有。如果创建者觉得受之有愧的,他自己也能反对。
另外回 Peterpan 兄有关奖励的问题。其实我一直只有兴趣改创作奖,原因是现在它的模版格式和别的奖励不相同。我所做的只是尽量把创作奖的模版阔度和其他荣誉统一起来。 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02:50 2005年4月19日 (UTC)


我觉得现在的荣誉与奖励也有些复杂,但不赞成大的改动,毕竟很多奖励内容大家讨论的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达成共识。我个人的意见是,多搞一些针对条目和图片的奖,比如你知道么和创作奖,少一些专家,大师的评选,现在的维基荣誉也有给人三六九等的印象。我认为荣誉和奖励是有益且有趣的,但是同意上面的意见,不要搞得太正式,也不要陷于提名和投票的泥潭(shizhao也提过这个问题)。

因此关于维基的奖励,我建议增加创作奖的分量和特色图片奖,得多少个创作奖,就自动成为内容专家,大师,得多少个特色图片,就自动成为摄影专家,大师。 但是对于在分类,整理,宣传,鼓励,站务方面的奖励没有这么直接,还暂时维持现在的方式。

我的观点总结起来就是奖励是需要的,但是奖励的对象是行为,是贡献,(具体来说就是条目和图片),而不是人。--用心阁(对话页)Wikimania 2005! 03:02 2005年4月19日 (UTC)

我也觉得现行办法过于繁琐,一是奖励机制本身要经过提名、投票多轮机制,二是奖项分类太多,然后还有不同的级别。如果这些奖项的原意是要鼓励参与的话,那就应该从宽授予。--Formulax 06:23 2005年4月19日 (UTC)
我觉得1-2个月以上的时间集中评选一次就可以了,总是在投票确实很烦人。而且目前项目太多,不大必要--
  • 我是那个把东西搞“复杂”的人,很抱歉我工作一直很忙,最近几乎上来都只有看首页(当成嗜好)就离开了,所以现在才发现有讨论。其实当初弄这么“复杂”,是想要全面地、多机会地鼓励维基人参加,所以会有不同方式的奖励,有的还有等级。

根据我在许多非营利组织的观察,有奖励绝对要比没有奖励来得好,而复杂绝对不是问题。我看过很多机构(国家、军队、组织)有上百,甚至数百种奖励。

现在之所以会感觉“复杂”,是因为一般机构的奖励都是“不透明”的、秘密的,你得奖、或是没有得奖,自己都无法介入(顶多申请),也看不到流程,当你知道的时候,就是得奖或没有得奖,简单、干净得很,而且奖励一般都是一年或更久给一次,所以不会嫌烦。

维基荣誉是纯粹“量化”的机制,应该不会有人觉得“复杂”,规画的时候有考虑成长曲线,初期很容易晋升,到了某一个阶段以后异常困难,而且也不单纯以数量为取决的标准。我看了一下几个等级的数量,也确实跟规画的一样。至于维基荣誉有没有用,应该问刚来的比较清楚,看看这样的东西对他们而言有没有激励作用。

再来是奖励的部分。这部分我要对所有的人致上最大的歉意,因为我规画到一半就放上来,然后,就实行了。我其实想的授奖方式比现在的“看起来”更为复杂,但实施起来并不会如此。

我的规画是,每一个专家奖项在每一定的期间内接受提名,例如每一个月或每三个月一次,而实际授奖的名额,则视维基百科人数而定,例如是Active User的 1/50 或 1/100 之类的,当维基人越多,每次能够授奖的人也就越多。

提名的工作随时可以提出,而到了月底或是季末,再举行大投票,采取一人多票制,最后依照票数多寡决定得奖与否。而得奖者在一定的期间内不得再被提名(就说半年吧),当第二次得奖时,就是大师级,然后相当于退出这个奖项,把得奖机会让给后面的新人。

但这样的方式需要有人几乎专职负责,过去几个月我看都是维游老乡在支撑,确实让我很感动。

我对“维基奖励”具体的建议是:

    • 每个奖项每3个月颁发一次
    • 每个奖项每次颁发人数为Active User的1/100(今天我看是256人,1/100 是 2.56,进位取3)
    • 随时都可以提名,任何人都可以提名(当然欢迎自我推荐)
    • 每季末最后一周开始投票、截止提名,见习编辑以上都可以投票

Richy 10:47 2005年4月22日 (UTC)

维基创作奖

维基创作奖有没有设追溯以前被放在template:dyk的条目? :P (纯粹开个玩笑) --Hello World! 14:27 2005年4月23日 (UTC)

我在上面问过了,应该是没有的。否则我早已有奖了。 派翠可夫 (我的讨论处) 16:55 2005年4月23日 (UTC)

创作奖很好,只是条目被推荐就可以得到,所以评选的是条目,得奖的却是作者。 --用心阁(对话页)Wikimania 2005! 07:35 2005年4月26日 (UTC)

荣誉和奖励的时效性

User:Guanzhi这样获奖之后又连续侵犯版权的,是否仍称得上是“优秀新人”?---肚脐 | 。| 13:48 2005年5月1日 (UTC)

制度不完善吧。把荣誉设成可以褫夺的如何? 派翠可夫 (我的讨论处) 14:12 2005年5月1日 (UTC)
奖励这种东西,给了就最好不要再取消,搞得像惩罚一样,建议如果一定要有时效的话,不要直接取消,或者可以建立一种纪录以往荣誉的机制,时效过了以后转移到用户页的以往荣誉中,并且最好能有总的荣誉数目的纪录,而在时效期内由于过失被取消荣誉则可以作为一种非常严厉的处罚措施来用。另外,职位和奖励还是区别下好,各种编辑类的荣誉,我看更像是表征自己工作方向的职位阿,而像年度什么奖之类的具体奖项才是真正的荣誉。--Super1留言 15:53 2005年6月11日 (UTC)
返回到项目页面“維基榮譽與獎勵/2005年3月-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