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鐵石
丁鐵石(1915年12月26日—1996年5月31日),回族,原名丁武明,遼寧省本溪第三區大堡村(今屬溪湖區)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副兵團職領導幹部。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校。
生平
父丁文發,因經營礬廠生意,家中頗為殷實。兄弟四人,排行第三。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全家逃到北平。1933年進入北平東北中學讀書。1936年年7月任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區隊長。後與既是同鄉,又有表親關係的金進南下上海,衝破重重封鎖和阻攔,赴延安,入抗大二期學習。
抗大畢業後1937年9月到太原參加八路軍。193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三分區政治教員、副連長、連指導員、營教導員。1938年7月成立冀中軍區回民幹部教導總隊,馬本齋任總隊長,丁鐵石受組織派遣任政治部主任。1938年9月與回民支隊鋤奸科科長劉世昌介紹馬本齋入黨。1939年秋在定縣、無極縣回民教導總隊改名為冀中回民支隊,馬本齋任支隊司令員,丁鐵石任政治部主任。 1940年5月康莊戰鬥中全殲60多名日偽軍,繳獲炮l門,重機槍1挺,輕機槍2挺,步槍60支,戰馬10多匹,許多彈藥,並燒毀汽車2輛。1940年12月5日,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1942年冀中五一大掃蕩,回民支隊轉移到阜城縣。躲過了日軍主力的合擊,並消滅了前來搜索的日偽軍300餘人,安全轉移到冀魯豫抗日根據地。1942年,丁鐵石奉命赴延安入抗大團以上幹部集訓班。
抗戰勝利後,與劉世昌率領在延安的回民支隊赴東北。1945年10月到達瀋陽。本溪回族人士劉正維、楊永清等人得知回民支隊負責人丁鐵石已到瀋陽,瀋陽已組建回民大隊,便來瀋陽找到丁鐵石,要求參加瀋陽回民大隊,丁鐵石聽取匯報後,給予了高度重視,考慮本溪湖是回民聚集區,煤鐵公司礦工和當地居民中有許多要求進步的回族青年,最好能單獨組建本溪回民大隊,受本溪保安司令部領導。因此,丁鐵石和劉世昌等領導便指示他們回本溪組織隊伍,並給本溪保安司令員兼政委李力果寫信,提出組建本溪回民大隊的建議,得到李力果的重視,本溪回民大隊正式組建起來,劉正維為大隊長、楊永清為副隊長,中共黨員楊錚為政治指導員。共有120多人。1945年11月調任本溪保安司令部(司令員李力果)政治部副主任[1]。1945年12月任本溪保安司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本溪保安司令部負責警衛黨政機關的安全,守衛重要的廠礦倉庫、軍用設施,維持社會治安,還要保衛市委、市政府工作隊在市區和郊區開展的反奸清算、擴軍征糧和基層政權建設,這時東北局及遼寧省委、省政府各大機關已遷至本溪,本溪民主政權剛剛建立,敵偽殘餘勢力及小股土匪活動十分猖獗,保安司令部的任務十分艱巨。丁鐵石協助李力果完成了警衛任務。在本溪保安司令部工作期間,丁鐵石十分重視加強司令部直屬機關和所屬部隊的自身建設,並建立了各級黨的組織,在本溪回民大隊建立了臨時黨總支,在本溪工人大隊一、二連建立了臨時黨支部,其他連隊和司令部機關建立了黨小組;注重在部隊中發展黨員,短短幾個月間,部隊黨員人數從開始的180多名增加到380多名。各連隊的政工幹部均已配齊,部隊的政治思想工作得到加強,政治工作制度已經建立,政治教育有計劃,有落實。為提高部隊連排幹部的政治軍事素質,在丁鐵石的建議下,成立了幹部教導隊,舉辦了一期連排幹部班,有120多人參加學習。丁鐵石得知本溪回民大隊領導人存在問題時,便果斷地將其撤換,派去馬本齋的警衛員、冀中老八路楊忠任大隊長,林英任指導員,1946年3月回民大隊改編為遼寧軍區第三軍分區基幹二團回民連,後編入五縱13師45團。1946年1月18日,本溪市召開第一屆臨時參議會,丁鐵石和其他人民選舉的參議員和各界各派代表共60人參加了會議。會議聽取了市政府和部隊的工作報告,進行了咨問和討論,提出了56項議案。會議第三天,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產生了臨時參議會議長、議長。丁鐵石以較高的聲望獲得絕大多數票,當選為本溪市臨時參議會議長,還兼任本溪城防司令。
1946年4月本溪保衛戰失利,本溪保安司令部併入遼寧軍區第三軍分區。1946年5月,調任遼寧軍區第三軍分區政治部主任、遼寧三地委委員,轉戰於本溪縣、新賓縣。
1946年10月毛澤東親筆起草給華東局的電報[2]:「前已通知在山東挑選學生六百送大連學習坦克,……機會難得,望指定專人負責秘密挑選此項學生。一經選就,即開赴大連……」1946年11月調大連創辦坦克學校,任大連坦克學校副校長(旅大公安總局局長邊慎齋(邊章五)兼任校長,旅大地委書記韓光兼任校政委)。1947年3月1日,大連坦克學校舉行開學典禮。但是旅大蘇軍後來態度改變,對培訓東北民主聯軍坦克幹部一直不置可否,百般拖延。1947年7月初,東北民主聯軍參謀長劉亞樓和遼東軍區司令員蕭華到大連,親自與蘇軍交涉。蘇軍答覆稱不進行大規模的培訓工作,可派少數幹部到他們部隊學坦克。據此,劉亞樓和蕭華決定坦克學校撤銷,人員重新分配,其中丁鐵石率30人分配到哈爾濱的東北戰車團工作。1947年12月任戰車團副團長(團長孫三)、團長。率部參加了遼瀋戰役的錦州攻堅戰、11月2日的瀋陽解放繳獲了戰車第3團第1營、裝甲車團和一百多輛汽車。平津戰役的天津戰役。1949年2月3日率戰車團參加了和平解放北平入城式。3月25日率戰車團在北平西苑機場迎接黨中央進入北平檢閱。1949年10月1日親率戰車參加開國大典。
1950年任軍委裝甲兵黨委委員、技術部副部長(部長空缺)。1951年被誣陷為「伊瑪尼黨」成員,而陷入冤案之中。1952年赴朝參戰。1953年3月任中國人民志願軍裝甲兵司令部器材供應處處長。1954年任南京軍事學院裝甲兵系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57年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學習,刻苦鑽研中外軍事理論,特別是裝甲戰理論與技術,被學院評為「五好學員」。畢業後任裝甲兵科學技術研究院組織計劃部副部長、副總工程師。1959年受彭德懷案牽連。1973年獲解放。1975年恢復工作,任軍委裝甲兵司令部顧問。1980年4月調任基建工程兵黨委常委、後勤部政委。1980年4月18日,裝甲兵黨委作出了《關於丁鐵石同志「文化大革命」中冤案的平反決定》。1982年2月副兵團職待遇離休。
家人
- 大哥丁溪野(1903—1968.10.20):1938年8月加入馬本齋回民支隊,任政治部幹事、隨軍阿訇。1943年入黨。解放戰爭初期在承德籌建熱河省回民聯合會,後期任哈爾濱市建設局工程處長。抗美援朝中任112工程隊政委,搶修朝鮮肅川機場。回國後在哈爾濱市當園林工人,1965年退休。1979年6月9日,中共滄州地委做出《關於為丁溪野同志的冤案平反昭雪的決定》[3]。7月5日哈爾濱市公安局發出《關於丁溪野同志問題的平反結論》。9月6日公安部發出《關於平反丁溪野同志冤案和消除其受株連親屬丁鐵石、丁堅等同志受影響問題給有關單位的信》。10月15日,滄州地區黃驊縣為丁溪野舉行了隆重的平反昭雪和追悼大會。1979年12月3日,新華社《內部參考》刊發了新華社記者戴煌的報道《禍及許多省市數百人的大冤案,「伊瑪尼黨」案情真相大白得到平反昭雪》。1983年4月5日,公安部又特地向基建工程兵黨委並總政治部、哈爾濱市體委黨委並市委、北京協和醫院黨委並中國醫學科學院黨委、衛生部和哈爾濱市第一二醫院黨委,發出了《關於公安機關在對於溪野同志進行工作中株連和影響其親屬的情況說明》。丁溪野衣冠冢在今的黃驊革命烈士陵園。
- 二哥丁溪山:1948年春天在遼東軍區招待所長任上病故。
- 四弟丁堅:原名丁武潔。1945年底任熱河回民支隊隊長。1947年到哈爾濱任西傅家區區長、建國時任哈爾濱市財政局第一副局長兼專賣局局長。後調入哈爾濱市體委。1979年丁堅恢復黨籍、恢復1952年以前的職務,1981年調任哈爾濱市體委主任和黨委書記,1985年7月離休。
夫人白琴,從南京投奔延安參加抗戰。1945年在延安結婚
參考文獻
- ^ 《本溪市志(第一卷)》大事記,新華出版社,1991年版
- ^ 何立波:“情系人民装甲兵的毛泽东”,《世纪风采》2018年第10期. [2021-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0).
- ^ 戴煌:《胡耀邦與平反冤假錯案》(修訂版),三聯書店,2013年4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