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是一部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電子商務管理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簡稱電商法
提請審議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
公布日期2018年8月31日
施行日期2019年1月1日
法律效力位階普通法律
立法歷程
  • 人大常委會通過: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
  • 國家主席公布:第7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2018年8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簽署公布)
收錄於維基文庫的法律原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收錄於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庫的法律原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
現狀:施行中

概要

鑒於中國大陸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商機與風險並存,各種依附於電商平台的犯罪活動也增多,2013年12月7號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啟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的立法進程。

2016年12月1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提請審議電子商務法草案。

2018年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預定隔年起實施。[1]

法規對涉及合同內容、快遞物流、電商經營主體、經營行為、電子支付等,及發展中比較典型的問題都做了規範。

重點法規

  • 加重了電商交易平台者的責任,對關係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平台方要嚴審其開店資格,發生意外後視同對消費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人民幣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並處五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2]
  • 電子商務經營者按照約定收取押金的,應當明示押金退還的方式程序,不得對押金退還設置不合理條件。
  • 避免大數據殺熟,利用資料分析技術根據消費者的興趣愛好、消費習慣等特徵向其網頁瀏覽推銷商品,此行為應該有設定選項讓民眾選擇不參與。
  • 個人信息洩漏問題加重加嚴處罰
  • 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在其首頁顯著位置,持續公示營業執照信息、與其經營業務有關的行政許可信息。[1]
  • 不得將搭售商品或者服務作為「默認同意」的選項。
  • 電子商務經營者承擔商品運輸中的風險和責任,除非消費者自行另選物流商。
  • 平台對帳號信息查詢、更正、刪除以及帳號註銷的方式必須提供,且不得設置條件,但相關交易訊息必須存檔三年以上,以備公安辦案查詢。
  • 平台對開店商鋪不得用技術手段或條約限制方式,干涉產品價格、干涉與其他平台合作、收取不合理費用。[1]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新華社-電商法全文授權發佈. [201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6). 
  2. ^ 央視官方頻道-電商法加重平台職責. [201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