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階段論
五階段論,或簡稱五段論,是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沿着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五種社會形態直線發展的歷史理論。亦被稱為五種社會形態說、「五種生產方式」說、五形態說、五種社會形態理論。
概論
該學說的主要觀點:
- 人類社會可以劃分為五種社會形態:即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是共產主義社會的低級階段)。
提出
1859年,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首次提出了這種學說,但馬克思本人強調該理論僅適用於西歐的歷史:
“ | 大體說來,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作是經濟的社會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 | ” |
馬克思在1877年《給〈祖國紀事》雜誌編輯部的信》中,指出《資本論》的「原始積累」章只是對西歐資本主義起源的一種歷史概述,決不能把它變成適用於一切民族國家的歷史哲學。如果有人要因此而認定一切民族都註定要走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那麼,「他這樣做,會給我過多的榮譽,同時也會給我過多的侮辱」。他強調,在社會歷史研究過程中,只有對不同歷史環境中的歷史現象分別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然後再把它們加以比較,才能找到理解這種現象的鑰匙;如果使用一般歷史哲學理論這把萬能鑰匙,那是永遠達不到這種目的的,因為這種歷史哲學理論的最大缺陷就在於它是超歷史的。[1][2]
1898年2月,列寧給波格丹諾夫的《經濟學簡明教程》寫書評說:
敘述不是教條式的(如大多數教科書那樣),而是按經濟發展的各個時期依次敘述,也就是依次敘述原始氏族共產主義時期、奴隸制時期、封建主義和行會時期、最後是資本主義時期。政治經濟學正應該這樣來敘述。
列寧在《論國家》中說:
“ | 世界各國所有人類社會數千年來的發展,都向我們表明了它如下的一般規律、常規和次序:起初是無階級的社會——父權制原始社會,即沒有貴族的原始社會;然後是以奴隸制為基礎的社會,即奴隸占有制社會。整個現代的文明的歐洲都經過了這個階段,奴隸制在兩千年前占有完全統治的地位。 | ” |
1930年代,斯大林著作《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中說,歷史上生產關係有五大類型:原始公社制的、奴隸占有制的、封建制的、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的。
在中國
《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是整風運動的核心教材,五階段論的觀念通過這本書的流行,成為中國共產黨上上下下的一種思想定勢。毛澤東在延安召集馬列學院歷史研究室主任范文瀾等一批史學家,佈置他們按照五階段論的精神,編寫《中國通史簡編》,作為供延安幹部補習文化之用的中國歷史教科書。[3]《中國通史簡編》是第一部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系統地敘述中國歷史的著作。[4]范文瀾採用了吳玉章於1930年提出的「西周封建說」,[5]說明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規律經過了原始公社制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諸階段,否定亞細亞特殊之說。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完整的封建社會。[6]當時在解放區,歷史教科書通用范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呂振羽的《簡明中國通史》、華崗的《中國民族解放運動史》。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中認為,殷代是「一個原始公社制的氏族社會,至少應該是這種社會的末期」。呂振羽的見解:殷代是中國奴隸社會。[7]中共建國後,以五種社會生產方式為指導的馬克思主義新史學占有了無可爭議的獨尊地位。[8]郭沫若主持成立了由陳寅恪、陳垣、范文瀾、翦伯贊、尹達、劉大年等著名史學家參加的中國歷史教科書編委會。郭沫若用「五階段論」來套裁中國歷史,他的觀點在1949年尤其是「文革」以後被奉為正統,教育部頒訂的教學大綱以郭沫若《中國古代史的分期問題》寫入了各種歷史教科書。翦伯贊根據1961年全國文科教材會議制定的計劃,主編《中國史綱要》,作為高校文科教材。
1977年,白壽彝發表長篇演講《關於中國封建社會的幾個問題》,其中講到「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階段問題」、「中國封建社會史上統一和割據、集權和分權」等問題。[9]1982年教育部政治思想教育司在洛陽召開了全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學大綱》、《政治經濟學教學大綱》修訂會議。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初期歷史教育改革後,1992年國家教委制訂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試用)要求「向學生進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教育」。依據此綱,人教社編寫初中三四年制教材兩套,包括《中國歷史》四冊、《世界歷史》兩冊。1996年,國家教委頒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供試驗用)。關於中國古代史的分期,大綱仍堅持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建立為奴隸社會的開始,公元前475年戰國時期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開始,1840年為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在中國古代史內部,則基本仍按傳統的分期法,劃分為六個階段。與以往不同的是將原始社會、夏商周和春秋戰國統歸為「先秦」時期,而將以往歸在宋元時期的元朝歸入最後一段,合稱為元明清時期。[10]高中《歷史教學大綱》與《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的「五階段論」是照搬蘇聯教材觀點的結果,蘇聯歷史教材早就在80年代已經放棄這種教條的說法。高中《歷史教學大綱》:「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全日制中學歷史教學大綱》指出:「奴隸社會比原始社會進步,封建社會比奴隸社會進步,資本主義比封建社會進步,社會主義社會比資本主義社會進步」。2000年教育部在1996年《普通高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基礎上修訂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使學生進一步運用唯物史觀,對社會歷史進行觀察與思考,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90年大綱中,對世界現代史的定性從「是帝國主義、殖民主義走向衰落、滅亡,社會主義走向勝利的歷史」改變為現在的「是壟斷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曲折前進,兩種社會制度長期並存,互相對抗,世界人民爭取獨立、民主、和平與發展的歷史」。2001年,教育部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11][12]
2003年後,在中國大陸一些進行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地區,教科書中已不再出現這種觀點表述。關於人類社會階段的劃分,則使用諸如「史前時代」、「農耕文明時代」、「工業文明時代」等短語。
參考
- ^ 存档副本. [2023-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7).
- ^ 存档副本. [2023-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9).
- ^ 毛澤東與范文瀾[失效連結]
- ^ 劉大年,《范文瀾歷史論文選集》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
- ^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明全部中国历史,范老是第一人. [2020-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0).
- ^ 1954年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一編再版說明:「《中國通史簡編》是本人在學習古代史時,企圖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給中國古代史畫出一個基本的輪廓來。這個輪廓,第一,要說明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規律,與世界上別的許多民族同樣(同樣不等於一個公式),曾經經過了原始公社制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諸階段,並無亞細亞特殊之說。第二,要說明在明、清兩朝,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是存在的,但遠不曾發展到足以破壞封建社會的程度。鴉片戰爭以前,中國還是完整的封建社會,其中並無封建制崩解之說。資本主義萌芽對封建制起崩解作用,在鴉片戰爭以前的大量史實中是沒有根據的,而且也不可能在近代史上和革命理論上找到任何根據。使古代史與近代史聯結起來,近代史上一切問題(革命的和反革命的)從而得到說明,即從社會性質上得到說明,編寫本書的主要目的在此。」
- ^ 吕振羽. [2020-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2).
- ^ 何兆武,2001,《歷史理性批判論集》,清華大學出版社
- ^ 瞿林东:白寿彝教授和《中国通史》. [2020-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臧嶸,《面向21世紀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歷史教學大綱的編寫原則和特點》,《歷史教學》1996年02期
- ^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近年来中国历史教材的改革. [2020-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北京日报:关于“五种社会形态说”的若干论争. [2012-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