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家灣桑基魚塘
俞家灣桑基魚塘,古稱九埂十三池 ,位於中國浙江省嘉興桐鄉市河山鎮五涇村南俞家灣村民小組,2010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被發現[1]。現為嘉興市內僅存的桑基魚塘實物,現狀仍在使用中[2]。2011年被公布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俞家灣桑基魚塘 | |
---|---|
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嘉興市桐鄉市 |
分類 | 其他 |
時代 | 約明至中華人民共和國 |
編號 | 6-367 |
認定時間 | 2011年1月 |
歷史
桑基魚塘是中國古代水鄉地區(太湖流域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將種桑、養蠶和養魚相結合的一種傳統農業模式,即池塘養魚時,在挖塘的泥堆成的塘基上或池塘附近植桑,桑葉養蠶、蠶沙餵魚、塘泥培桑,形成了獨特的生態農業循環系統[3]。目前所見的最早記載出自清順治十五年(1658)桐鄉人張履祥所著的《補農書》[4],因能夠適應水鄉地區地勢低洼、雨水充沛、河道密布、水域資源豐富的特點,明代以後得到了迅速發展。
俞家灣古名漁家灣,因舊時村民主要以捕魚為業,後訛為今名[5]。俞家灣桑基魚塘始挖於何時已無法考證,目前推斷為明末清初[3]。因魚塘多土地少,歷次開展土地平整時推土機操作不方便而得以保留[2]。
布局
俞家灣桑基魚塘整體略呈方形,四面環水,占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基與塘的面積比例大致為六比四,與相關歷史文獻的記載相符[6]。其中魚塘最早有13處,現存9處,其餘已被填為農田[7]。現存的魚塘大小不等(最大的有8000多平方米,最小的有1000多平方米),形狀各異[3]。
舊時池塘分屬不同的家族,一些池塘為多家共有,每年冬天過年前用水車起塘捕魚,所養魚類以草魚、鰱魚為主,也有鯽魚、鯉魚、鱸魚等野生魚,捕到的魚由水塘所有者平分,塘泥則自由挑到自家的埂地里[8]。
以下為1969年衛星地圖中的俞家灣桑基魚塘(正中處、略呈方形)。
參見
參考資料
- ^ 《桐乡河山镇俞家湾桑基鱼塘遗迹“很玄妙”》. 范升一、徐進. 浙江在線. [2019-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9).
- ^ 2.0 2.1 《俞家湾“桑基鱼塘”迎来保护性开发》. 馬國海. 浙江在線. [2019-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9).
- ^ 3.0 3.1 3.2 《文保空间(四)——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桐鄉市博物館. 桐鄉通訊. [2019-06-29].[失效連結]
- ^ 清·張履祥撰,《補農書·卷下·附錄·策鄔氏生業》:「池畜魚,其肥土可上竹地,余可壅桑,魚歲終可以易米。」也有觀點認為其最早出自明末沈氏(名已佚)《沈氏農書》或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但實際上《沈氏農書》並無相關文段,《廣東新語·卷二十二·鱗語·魚花》確有提及(「地狹小而魚占其半,池塘以養魚,堤以樹桑」),但其成書年代為清康熙時。
- ^ 《俞家湾桑基鱼塘》. 浙江省文物局. [2019-07-02].[永久失效連結]
- ^ 清·盧燮宸撰,《粵中蠶桑芻言·種桑事宜條例·治地》:「其法約每畝地將四成為塘,六成為基。」又如清鄒兆麟等修,區為梁等纂,《光緒高明縣誌·卷二·地理·物產》:「近年業蠶之家將窪田挖深,取泥覆四周為基,中凹下為塘,基六塘四,基種桑,塘蓄魚,桑葉飼蠶,蠶矢飼魚,兩利俱全,十倍禾稼。」
- ^ 《河山镇五泾村:桑基鱼塘滋养一方水土》. 浙江在線. [2019-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6).
- ^ 《俞家湾桑基鱼塘——九埂十三池》. 顏劍明、呂君. 桐鄉新聞網. [2019-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