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勢之戰

興勢之戰三國時期曹魏對敵國蜀漢的一場失敗的入侵。戰鬥發生地在今陝西洋縣北面的興勢山,為今長青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此戰是曹魏攝政曹爽意圖消滅敵國蜀漢的一次嘗試,以完敗告終。

興勢之戰
三國的一部分
日期魏正始五年三月[a]至五月丙午日[2][b]
地點
興勢山(在今陝西漢中市洋縣以北)
結果 蜀漢勝
參戰方
曹魏 蜀漢
指揮官與領導者
曹爽
夏侯玄
費禕
王平
兵力
總計多於100,000[1][3][4]
長安主力60,000-70,000[5]
王平和劉敏所部不足30,000[1][6]
費禕軍不詳
傷亡與損失
不詳[7] 不詳

背景

儘管曹魏朝堂強烈反對,曹爽相信此戰可行,尤其是在蜀漢大司馬蔣琬於243年十月將所部主力從漢中撤到涪縣後。曹爽及其門生認為,憑藉數量上的優勢,他們的軍隊可以輕易在蜀漢援軍到來前攻克漢中。即使不能完全滅蜀,攻陷漢中也足以樹立曹爽在朝堂的威望和影響力[8]

漢中之戰後,魏延被任為漢中太守。任職期間,他在通往漢中的道路上的戰略要地建立了幾個設防的哨所,然後用精銳士兵駐紮在那裡。儘管敵軍會攻擊他們,但他們還是被擊退了。到興勢之戰時,這些前哨仍然活躍。王平將利用這些先前的安排來取得對曹爽部隊的勝利。[9]

地理

從漢中到關中的三條通道都是秦嶺中的峽谷。東路是最長的,總計超過330公里,北端直達長安以南,是為子午谷,南段稱為子谷,北段稱為午谷。崎嶇的地貌提供了大量可以完美伏擊的地點,設伏方可以輕易全殲谷內敵軍,所以這條最長的路線也最危險。如果蜀漢發動攻勢,經此道路可以輕易威脅長安,這也是諸葛亮首次北伐時魏延所建議的路線。西面長235公里的褒斜道在三條之中路況最好,北段稱為斜谷,南段稱為褒谷,其南端在漢中北約25公里,北端在今陝西眉縣南15公里。在褒斜道中心,另一條峽谷箕谷西向延伸,然後轉而北向,最終止於當蜀漢進攻時受到威脅的戰略要地陳倉附近。如魏採取攻勢,良好的路況意味着蜀漢能更快聚集守軍並在魏軍出谷前阻止其進攻。

210公里長的儻駱道在中路,是最短的一條,以其兩端得名。南端接近今陝西洋縣的儻水河,北端在今陝西周至縣西面的駱峪。因此,其南段叫儻谷,北段叫駱谷。曹爽選擇從中路攻蜀,但這被證明是犯了一個重大的戰略疏忽;此路雖然最短,但路況最糟。更重要的是,在三條路中,儻駱道沒有水源的路段最長。因此攻蜀漢的魏軍被後勤所羈絆,出谷前即有大量負責運輸的動物渴死。曹爽只得徵調數萬役夫為苦力運輸糧草,渴死者亦眾多。魏軍士氣驟降,曹爽軍中乃至曹魏本土不滿曹爽主政的情緒大幅滋長。

戰役

244年四月,曹爽提拔夏侯玄征西將軍,任雍州刺史郭淮為前鋒。他們合兵經倘駱道進軍漢中。曹爽黨羽鄧颺李勝作為謀士隨軍參戰。魏軍的基礎目標是陽平關[10][11]

蜀漢鎮北大將軍王平守御漢中,但總軍力不足3萬。面對數量上的絕對劣勢,一些蜀漢將帥建議集中兵力防禦漢城樂城。王平拒絕了,因為援軍路途遙遠,到達需要時間,一旦敵軍暢通無阻通過陽平關,蜀漢將會面臨重大損失,故主張依先前魏延抵禦魏軍的「重門」之略,運用漢中崎嶇地貌的地利優勢阻止敵軍。王平命護軍將軍劉敏、行參軍武略中郎將杜祺在興勢山中安營,多樹旗幟,綿延百餘里,製造守軍比實際更多的假象。王平親自率軍在劉敏之後,以防魏軍經興勢山東的黃金谷分兵來襲[12]。如王平所料,五月,魏軍在興勢山受阻,又因補給線過長且運輸動物幾乎全部死亡,補給耗盡[13]。蜀漢大將軍費禕正從成都率援軍趕赴漢中。漢軍預備反攻不堪重負的入侵魏軍[14][15]

曹爽的參軍楊偉意識到危險,求曹爽放棄行動立即撤軍[16],但鄧颺反對,不顧自己缺乏軍事常識與楊偉爭論。楊偉未能說服他們,憤然說:「鄧颺、李勝敗壞國家,可以處斬。」曹爽不悅,拒絕了兩人的建議。太傅司馬懿最初就反對此戰,再不能忽視如此危險的境況,寫信給夏侯玄以示即將到來的災禍,並警告對方該注意到約30年前(217—219年)曹操漢中爭奪戰中幾乎遭劉備完敗。漢軍牢牢控制興勢山,阻止魏軍前進,一旦另一支漢軍斷其退路,曹爽和夏侯玄就沒命負這個責任了。夏侯玄讀信,意識到危險的處境。當時司馬懿之子、散騎常侍新城鄉侯司馬昭被曹爽作為征蜀將軍,副於夏侯玄。王平夜襲了司馬昭的營寨,但司馬昭躺著不動,王平就撤退了。司馬昭也對夏侯玄說:「費禕據險拒守,進不能攻戰,退則被截擊,應該立刻回師,再作打算。」[17]夏侯玄說服曹爽,曹爽不情願地下令撤軍[18][19][20]。郭淮估計形勢不利,率本部先撤,免於大敗[21]

然而蜀漢將領費禕不願讓曹爽輕易撤軍,漢軍在享有絕對地理優勢之駱谷三嶺沈嶺、衙嶺和分水嶺安營,攻魏軍側翼,阻其退路[22]。曹爽所部,因飢渴和疾病,傷亡慘重,勉強逃回關中[7][23][24]。此敗後,當時人譏諷曹爽和夏侯玄[25]

後果

費禕因此勝績受封成鄉侯,留守漢中直至延熙七年九月(244年10月)返回成都。相反,曹魏方面,司馬昭被貶為議郎;曹爽的威勢驟跌,導致他在5年後(249年)於高平陵之變中,與司馬懿爭權失敗而倒台[26],埋下曹氏大衰之伏筆。在該戰役22年之後,魏元帝曹奐禪位晉武帝司馬炎使得西晉取代曹魏。興勢之戰為魏軍付出巨大傷亡,更延長蜀漢政權國祚20餘年,在這段時間內因人力物力大量損耗,造成關中地區進入了餓殍遍野的死地,同時更湧入了大量等民眾,為後來埋下西晉初期河西鮮卑人禿髮樹機能公開的叛亂,而晉武帝司馬炎的統治後期昏庸令西晉王朝更爆發了16年的八王之亂,各皇室成員無暇理會關中地區令該地區變得更加脆弱,讓各地不同種族的胡人看見西晉政權的無能以及迅速攻下關中洛陽地區進犯中原建立不同大小的政權,使得中原地區進入了長達二百多餘年五胡亂華以及南北朝的分裂期,改變了中國歷史走向讓中國後來進入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歷史發展階段。

分析

興勢之戰三國時期重要戰役之一。司馬懿諸葛亮姜維等主要人物未參戰使很多作家相比同時期的其他戰役較少着墨甚至忽略此戰。雖然這場戰役表明蜀漢仍然受益於高級軍事指揮官。

儘管在文學史上相對較少被注意到,後世的軍事家們給此戰很高的評價:如明朝戰略家劉基在著作《百戰奇略》中將此戰列為「退戰」的經典戰例——一旦敵軍占有絕對地理優勢,你已難以繼續戰鬥,唯一可行的選擇就是迅速撤退。[27]

參戰人員

時下引用

此戰在光榮遊戲系列《真三國無雙6》開始為晉傳關卡。

另見

定軍山之戰或曰漢中之戰三國時期發生在今天勉縣定軍山的戰役。

注釋

  1. ^ 戰鬥開始於曹芳正始四年三月,即244年3月26日到4月24日。[1]
  2. ^ 撤軍在正始四年五月,即6月23日到7月21日。[1]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司馬 (1084),vol. 74.
  2. ^ 《三國志·魏志·齊王紀》
  3. ^ 《三國志》卷四十三王平傳:七年春,魏大將軍曹爽率步騎十餘萬向漢川,前鋒已在駱谷。
  4. ^ 資治通鑑 卷七十四 魏紀六》:三月,爽西至長安,發卒十餘萬人,與玄自駱谷入漢中。
  5. ^ 《三國志》卷九曹爽傳:正始五年,爽乃西至長安,大發卒六七萬人,從駱谷入。
  6. ^ 《三國志》卷四十三王平傳:時漢中守兵不滿三萬,……
  7. ^ 7.0 7.1 資治通鑑 卷七十四 魏紀六》:費禕進據三嶺以截爽,爽爭險苦戰,僅乃得過,失亡甚眾,關中為之虛耗。
  8. ^ 《三國志·曹爽傳》:及爽秉政,乃復進敘,任為腹心。颺等欲令爽立威名於天下,勸使伐蜀,爽從其言,宣王止之不能禁。
  9. ^ 《三國志·姜維傳》:初,先主留魏延鎮漢中,皆實兵諸圍以御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及興勢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
  10. ^ 《三國志·曹爽傳》:正始五年,爽乃西至長安,大發卒六七萬人,從駱谷入。
  11. ^ 資治通鑑 卷七十四 魏紀六》:征西將軍、都督雍涼諸軍事夏侯玄,大將軍爽之姑子也。玄辟李勝為長史,勝及尚書鄧颺欲令爽立威名於天下,勸使伐蜀;太傅懿止之,不能得。三月,爽西至長安,發卒十餘萬人,與玄自駱谷入漢中。
  12. ^ 《三國志》卷四十三王平傳:七年春,魏大將軍曹爽率步騎十餘萬向漢川,前鋒已在駱谷。時漢中守兵不滿三萬,諸將大驚。或曰:「今力不足以拒敵,聽當固守漢、樂二城,遇賊令入,比爾間,涪軍足得救關。」平曰:「不然。漢中去涪垂千里。賊若得關,便為禍也。今宜先遣劉護軍、杜參軍據興勢,平為後拒;……」
  13. ^ 《三國志》卷九曹爽傳:入谷行數百里,賊因山為固,兵不得進。……是時,關中及氐、羌轉輸不能供,牛馬騾驢多死,民夷號泣道路。
  14. ^ 《三國志》卷四十四蔣琬費禕傳:遂帥所領與平據興勢,多張旗幟,彌亙百餘里。……延熙七年,魏軍次於興勢,假禕節,率眾往禦之。
  15. ^ 資治通鑑 卷七十四 魏紀六》:漢中守兵不滿三萬,諸將皆恐,欲守城不出以待涪兵。王平曰:「漢中去涪垂千里,賊若得關,便為深禍,今宜 先遣劉護軍據興勢,平為後拒;若賊分向黃金,平帥千人下自臨之,比爾間涪軍亦至,此計之上也。」諸將皆疑,惟護軍劉敏與平意同,遂帥所領據興勢,多張旗幟,彌亙百餘里。
  16. ^ 楊偉(三國時期魏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文百科在線,2010年
  17. ^ 《太平御覽》誤將司馬昭寫作其兄司馬師
  18. ^ 《三國志》卷九注引《漢晉春秋》:司馬宣王謂夏侯玄曰:「春秋責大德重,昔武皇帝再入漢中,幾至大敗,君所知也。今興平路勢至險,蜀已先據;若進不獲戰,退見徼絕,覆軍必矣。將何以任其責!」玄懼,言於爽,引軍退。
  19. ^ 《三國志》卷九曹爽傳:爽參軍楊偉為爽陳形勢,宜急還,不然將敗。颺與偉爭於爽前,偉曰:「颺、勝將敗國家事,可斬也。」爽不悅,乃引軍還。
  20. ^ 資治通鑑 卷七十四 魏紀六》:大將軍爽兵距興勢不得進,關中及氐、羌轉輸不能供,牛馬騾驢多死,民夷號泣道路,涪軍及費禕兵繼至。參軍楊偉為爽陳形勢,宜急還,不然,將敗。鄧颺、李勝與偉爭於爽前。偉曰:「颺、勝將敗國家事,可斬也!」爽不悅。太傅懿與夏侯玄書曰:「《春秋》責大德重。昔曹操再入漢中,幾至大敗,君所知也。今興勢至險,蜀已先據,若進不獲戰,退見邀絕,覆軍必矣,將何以任其責!」玄懼,言於爽;五月,引軍還。
  21. ^ 《三國志》卷二十六郭淮傳:五年,夏侯玄伐蜀,淮督諸軍為前鋒。淮度勢不利,輙拔軍出,故不大敗。還假淮節。
  22. ^ 《三國志》卷九注引《漢晉春秋》:費禕進兵據三嶺以截爽,……
  23. ^ 《三國志·魏書·齊王紀》:(正始五年五月)丙午(7月13日),大將軍曹爽引軍還。
  24. ^ 《三國志》卷九注引《漢晉春秋》:爽爭嶮苦戰,僅乃得過。……所發牛馬運轉者,死失略盡,羌、胡怨嘆,而關右悉虛耗矣。
  25. ^ 《三國志》卷九夏侯玄傳:與曹爽共興駱谷之役,時人譏之。
  26. ^ 三國志 卷四十四 蜀書十四 蔣琬費禕姜維傳》:禕至,敵遂退,封成鄉侯。 〈殷基通語曰:司馬懿誅曹爽,禕設甲乙論平其是非。甲以為曹爽兄弟凡品庸人,苟以宗子枝屬,得蒙顧命之任,而驕奢僭逸,交非其人,私樹朋黨,謀以亂國。懿奮誅討,一朝殄盡,此所以稱其任,副士民之望也。乙以為懿感曹仲付己不一,豈爽與相干?事勢不專,以此陰成疵瑕。初無忠告侃爾之訓,一朝屠戮,攙其不意,豈大人經國篤本之事乎!若爽信有謀主之心,大逆已構,而發兵之日,更以芳委爽兄弟。懿父子從後閉門舉兵,蹙而向芳,必無悉寧,忠臣為君深慮之謂乎?以此推之,爽無大惡明矣。若懿以爽奢僭,廢之刑之可也,滅其尺口,被以不義,絕子丹血食,及何晏子魏之親甥,亦與同戮,為僭濫不當矣。 〉琬固讓州職,禕復領益州刺史。禕當國功名,略與琬比。 〈禕別傳曰:禕雅性謙素,家不積財。兒子皆令布衣蔬食,出入不從車騎,無異凡人。 〉
  27. ^ 《百戰奇略·退戰》:凡與敵戰,若敵眾我寡,地形不利,力不可爭,當急退以避之,可以全軍。法曰:「知難而退。」
  28. ^ 《百戰奇略》馬本和各本作王琳。《晉書·文帝紀》記載「蜀將王林夜襲帝營,帝堅臥不動」,皆誤。今據《三國志·蜀志·王平傳》和《資治通鑑·魏紀六》校改。[劉伯溫,《百戰奇略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第六卷,第六十章·退戰,第261頁]
  • 陳壽《三國志》
  • 裴松之《三國志注》
  • 司馬光《資治通鑑》
  • 中國古代戰爭戰例選編編寫組《中國古代戰爭戰例選編》(第一冊),中華書局出版社出版,北京新華出版社發行(1981年 - 1984年)
  • 袁庭棟《中國古代戰爭》(第一冊),四川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成都新華出版社發行(1988年),ISBN 7-80524-058-2
  • 張曉生《中國古代戰爭通覽》(第一冊,西安),北京長征出版社出版,北京新華出版社發行(1988年),ISBN 7-80015-031-3 (叢編)
  • 任昭坤《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事歷史卷》
  • 明·劉伯溫百戰奇略·卷六·退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