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瓦爾特諾茨主教座堂
茲瓦爾特諾茨主教座堂(亞美尼亞語:Զվարթնոց տաճար,羅馬化:Zvart』noc』 tač̣ar(改革式)、Զուարթնոց տաճար,轉寫:Zowart’noc’ tač̣ar(古典式);字面意思為「天使主教座堂」)為一7世紀建造的亞美尼亞式主教座堂,其為四葉式,采帶走廊的集中式平面,承卡托利科斯建造者拿施斯之命,於643年至652年間築就。[1] 今其為廢墟,地處亞美尼亞亞馬維爾州瓦加爾沙帕特(埃奇米阿津)城市之邊緣。
茲瓦爾特諾茨主教座堂 | |
---|---|
基本資訊 | |
位置 | 亞美尼亞亞馬維爾州瓦加爾沙帕特(埃奇米阿津) |
座標 | 40°09′35″N 44°20′12″E / 40.159714°N 44.336575°E |
宗教 | 亞美尼亞使徒教會 |
功能狀態 | 廢墟 |
建築詳情 | |
建築類型 | 帶走廊的集中式四葉式建築(圓形) |
建築風格 | 亞美尼亞式建築 |
奠基 | 643年 |
竣工 | 652年 |
建築材料 | 凝灰岩、浮石及黑曜石 |
最高高度 | 45米 |
類型 | 文化遺產 |
標準 | (ii) (iii) |
指定時間 | 2000年(第24屆大會) |
參考編號 | 1011-006 |
地區 | 亞洲和太平洋地區 |
地圖 | |
歷史
茲瓦爾特諾茨於亞美尼亞方為穆斯林阿拉伯人鐵蹄所踏之時建造,其時阿拉伯人正步步蠶食亞美尼亞時屬的薩珊波斯。座堂始建於643年,於卡托利科斯拿施斯三世(亞美尼亞語:Ներսես Գ、英語:Nerses III,其有「建造者」之稱)領導下建造。該堂奉獻給聖格列高利,坐落於推定的梯里達底三世與格列高利之一次會面發生之處,座堂「茲瓦爾特諾茨」之名即用以紀念于格列高利夢中向其顯現的天使。[1] 據中世紀亞美尼亞史家摩西·卡甘卡特瓦奇(亞美尼亞語:Մովսես Կաղանկատվացի,羅馬化:Movses Kaġankatvac』i)所載,座堂於652年祝聖。[2]
653年至659年間拿施斯駐於塔伊克(亞美尼亞語:Տայք,羅馬化:Tayk』),而座堂之建造於阿納斯塔斯·阿科拉奇主持下續行。隨阿拉伯人之占領德溫以及拜占庭與阿拉伯之間於前者東部邊界更趨激烈的戰爭,拿施斯將卡托利科斯的主教宮從德溫遷至茲瓦爾特諾茨。[3]
教堂之外部設計以籃狀柱首為特色,其括有愛奧尼式渦形的底部、雕有鷹的柱頭及葡萄卷草紋飾,顯示出敘利亞及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地區建築的影響。[4] 柱首上之紋飾並有結成「拿施斯」字樣,顯為用於紀念教堂之倡建者拿施斯三世。[5]
茲瓦爾特諾茨主教座堂矗立320年,而後於10世紀傾圮:11世紀之史家司提帕諾斯·塔羅涅奇(亞美尼亞語:Ստեփանոս Տարոնեցի,羅馬化:Step』anos Taronec』i)述及此堂時其已為丘墟,然史家並未給出原因。其如何倒塌仍待辨明,惟多數人爭辯於下列二論之一:其一為地震,其二為阿拉伯人突襲之結果。
最廣泛之解釋為地震,雖此建築經善加籌劃,設計耐久1000年(時人預計之基督再臨的日期)。考古發掘已揭示出其地大火的痕跡,此或屬於早前摧毀教堂之圖謀。不過教堂的建造亦包括焚燒黑曜石及石灰漿以形成砂漿之接縫(焚燒以成磚),且1893年之發掘亦使用火燒及爆破以清除碎屑。於10世紀最末十年巴格拉提德王朝君主加吉克一世(亞美尼亞語:Գագիկ Ա、英語:Gagik I)治下,此座堂之一甚為相近的複製品於建築師梯里達底(亞美尼亞語:Տրդատ ճարտարապետ、英語:Trdat the Architect)主持下在阿尼得以樹立,在11世紀之初落成。時之亞美尼亞史家塔羅涅奇於記述此座加吉克一世曾為之揭幕的教堂時提到茲瓦爾特諾茨,其人寫道:「一座位於瓦加爾沙帕特的巨構,奉獻給同一位聖人,其已坍塌成廢墟。」[6]
發掘
茲瓦爾特諾茨之餘墟在20世紀之始得以重見天日。遺址於1901至1907年間在vardapet(亞美尼亞語:վարդապետ,在亞美尼亞傳統中意指受過高等教育的修士大司祭)哈奇克·達季安(亞美尼亞語:Խաչիկ Դադյան,羅馬化:Xačik Dadyan)主持下發掘,此人開掘出座堂之基礎,並掘出卡托利科斯宮及一釀酒坊的殘跡。更進一步之發掘揭示出茲瓦爾特諾茨座堂立於一處建構之殘跡上,而其建構可溯回烏拉爾圖君主魯薩二世(英語:Rusa II)統治時期。[2]
結構
多數學者贊同1905年由托羅斯·托拉馬尼揚(亞美尼亞語:Թորոս Թորամանյան,羅馬化:Toros Toramanyan)所作重構,其人有參與最初的發掘工作,提出此堂有三層。[2]
一些學者如斯捷潘·姆納察卡尼揚(亞美尼亞語:Ստեփան Մնացականյան,羅馬化:Step』an Mnac』amanyan)及A·庫茲涅佐夫等人否決此重構而給出替代方案,其中尤以後者最為引人注目。[2] 例如,庫茲涅佐夫主張托拉馬尼揚之方案「從建設的角度看不合邏輯」,並堅稱彼時的技術知識與托拉馬尼揚構想的大膽方案不相符合。[7]
此教堂由馬賽克裝飾,其內部為希臘十字,或稱「四葉式」形狀,外有走廊環繞內部區域;其外部為32邊之多邊形,遠觀之則顯出圓形形狀。
或有資料稱於一幅浮雕中茲瓦爾特諾茨座堂為人刻於亞拉臘山上方,其浮雕藏於巴黎的聖禮拜堂。[8] 然此說不甚真確,因所言浮雕於教堂毀壞300年後方見刻出。
茲瓦爾特諾茨座堂於2000年同瓦加爾沙帕特(埃奇米阿津)的教堂一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影響
阿尼(今屬土耳其)的聖格列高利教堂(其更知名的名稱為「加吉卡申」,即Gagkashen,意為「由加吉克建立」)建於1001年至1005年間,其被有意設計成茲瓦爾特諾茨的復刻。
位於埃里溫馬拉季亞-塞巴斯季亞(亞美尼亞語:Մալաթիա-Սեբաստիա,羅馬化:Malatia-Sebastia)區的聖三一教堂由建築師巴格達薩爾·阿爾茲馬尼揚(亞美尼亞語:Բաղդասար Արզումանյան,羅馬化:Baġdasar Arzowmanyan)設計,模仿茲瓦爾特諾茨座堂而於2003年竣工。
圖集
-
茲瓦爾特諾茨其地附近公路圖
-
茲瓦爾特諾茨的石柱
-
部分重造的「亞美尼亞愛奧尼式」柱首,位於其石柱中之一的頂部
-
茲瓦爾特諾茨座堂廢墟重建的部分
-
教堂遺址中石柱之一
-
雕鷹柱首之一
-
假連拱廊的殘塊
-
現代重新複製的日晷
-
假連拱廊的拱肩,內中刻有一石匠
-
重建的石柱
-
茲瓦爾特諾茨座堂的酒罐
-
托拉馬尼揚所作外部重建
-
托拉馬尼揚所作外部重建,疊加於廢墟之上
-
托拉馬尼揚所作內部重建
-
茲瓦爾特諾茨歷史博物館中所展復原模型
-
茲瓦爾特諾茨的全景圖
參看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 Kiesling, Brady. Rediscovering Armenia. : 34.
- Kiesling, Brady, Rediscovering Armenia: Guide, Yerevan, Armenia: Matit Graphic Design Studio, 2005
腳註
- ^ 1.0 1.1 廖暘. 亚美尼亚艺术. 世界藝術寶庫.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 21–23. ISBN 7-5434-5220-0.
- ^ 2.0 2.1 2.2 2.3 Stepanyan, A.; Sargsyan, H. Զվարթնոց. Armenian Soviet Encyclopedia 3. 埃里溫: Armenian Academy of Sciences. 1977: 707–710 (亞美尼亞語).
- ^ Maranci, Christina. Byzantium through Armenian Eyes: Cultural Appropriation and the Church of Zuart'noc'. Gesta. 2001, (40): 109.
- ^ Krautheimer, Richard. Early Christian and Byzantine Church Architecture 第4版. 紐黑文: Yale University Press. : 322–323.
- ^ Kleinbauer, W. Eugene. Zvart'nots and the Origins of Christian Architecture in Armenia. The Art Bulletin. 1972, 54 (3): 245–262.
- ^ Maranci, Christina. Byzantium through Armenian Eyes: Cultural Appropriation and the Church of Zuart'noc'. Gesta. 2001, (40): 118.
- ^ Kuznetsov, A. Тектoникa и Конструкция Центричecких Здaний. 莫斯科. 1951: 110–114 (俄語).
- ^ Zvartnots 6: Collapse. Excavation. Reconstruction. Armenian Heritage. [2020-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4).
延伸閱讀
- Gombos, Károly. Armenia: Landscape and Architecture. New York: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Service. 1974. ISBN 963-13-4605-6.
- Maranci, Christina. Medieval Armenian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s of Race and Nation. Louvain: Peeters Publishers. 2001. ISBN 90-429-0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