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

五胡十六國時期冉魏君主

冉閔(320年代—352年6月1日),有文獻記為「染閔」,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人(今河南安陽市內黃縣西北),出生於蘭陵郡(今山東棗莊和山東臨沂交界的地方),中國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君主石虎的養孫[1]冉魏君主

魏平帝
統治350年-352年
出生320年代
逝世352年6月1日
年號
永興:350年-352年
諡號
武悼天王、平皇帝
政權冉魏

生平

冉閔的父親冉瞻(後改名石瞻)是漢人,原乞活軍陳午部下,隨陳午投降石勒。在十六國中後趙的國君羯人石虎的部下擔任將領,並成爲石虎養子,於是改姓石。史書記載,石瞻「驍猛多力,攻戰無前。歷位左積射將軍、西華侯」[1]石瞻咸和三年(328年)石虎和前趙劉曜部隊交戰中被劉曜部隊殺死於新絳,但記載並無明確説明戰死的石瞻便是冉閔之父[2]

石虎在位時,冉閔歷任北中郎將游擊將軍

仇殺

永和五年(349年),石虎死,石世即位。同年五月,石遵得到冉閔支持發動政變推翻石世。即位後,冉閔任中外諸軍事、輔國大將軍、錄尚書事。又打敗起兵討伐石遵的沛王石沖

起初,石遵答應立冉閔為皇儲,後來卻立石衍為皇儲,引發冉閔的不滿。孟準等人勸石遵誅殺冉閔,石遵便與其兄石鑒及母親鄭櫻桃商議,鄭櫻桃認為石遵之所以能夠即位,冉閔有功勞,不可殺他。會後,石鑒將此事密報冉閔。冉閔遂協同漢族將領李農王基遂推翻並誅殺鄭櫻桃與石遵、石衍,改立石鑒。冉閔被任命為大將軍,封武德王,並掌控大權。

石鑒篡位後,指使石苞及中書令李松、殿中將軍張才等在琨華殿誅殺冉閔和李農,但是謀殺計劃失敗,石鑒假裝不知此事連忙殺掉了石苞和李松。

後來,石虎的另一個兒子石祗在襄國起兵,聯合羌族姚弋仲、氐族蒲洪,發兵誅討冉閔、李農。石鑑於是下詔派兵討伐石祗。大軍外出,鄴城空虛,石氏宗室的中領軍石成、侍中石啟、前河東太守石暉密謀趁機殺死冉閔和李農,謀殺計劃又一次失敗,反被冉閔和李農殺掉。

羯族將領孫伏都秘密集結三千多羯族士兵企圖殺冉閔,故帶隨三十個甲士前往劫持皇帝石鑒,並向其宣稱李農等人要造反,得到石鑒的鼓勵,於是孫伏都攻打冉閔和李農,結果突襲失效,未能成功,只得退回皇宮。石鑒因而騎馬去向冉閔和李農宣稱孫伏都要造反,於是冉閔縱兵直入,血洗宮禁,孫伏都連同黨羽數千被殺,「橫屍相枕,流血成渠」,而石鑒也被幽禁在御龍觀,冉閔派尚書王簡、少府王郁率數千人看守,用繩子把食物吊給他。[1]

隨後冉閔宣布六夷胡人有敢持兵器的一律斬首,於是出現胡人逃亡的現象。後來冉閔下令安撫人心,宣告「近日孫、劉構逆,支黨伏誅,良善一無預也。今日已後,與官同心者留,不同者各任所之。敕城門不復相禁」,結果是「趙人百里內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門」。冉閔認為胡人不為己用,班令:「內外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一日之中,斬首數萬。屯據四邊的各鎮,也根據冉閔命令四處捕殺羯胡。由於以驗首計功,以至有羯胡以外的人也因為鼻子高一些的,眼窩比較深的,甚至鬍子濃密而被濫殺[3]。同年十一月,冉閔以其子冉胤為大單于,收攏一千名投降的胡人為其部下,光祿大夫韋謏因反對接受投降的胡人而進諫,但被冉閔所殺。

隨後冉閔與石祗交戰,兵敗而退,降胡1000人隨即叛亂並殺害大單于冉胤等人而向石祗投降,「於是人物殲矣。賊盜蜂起,司、冀大飢,人相食」,後趙的混戰在中國北部造成了極大混亂,「青、雍、幽、荊州徙戶及諸氐、羌、胡、蠻數百餘萬,各還本土,道路交錯,互相殺掠,且飢疫死亡,其能達者十有二三。諸夏紛亂,無復農者」,於是冉閔後悔殺害韋謏,追贈韋謏為大司徒[1]

稱帝

350年正月,冉閔改後趙國號為[4],恢復冉姓。石鑒密遣宦者齎書召張沈等密謀反冉閔,宦者告之冉閔、李農,閔、農馳還,廢石鑒殺之,並誅石虎孫三十八人。此後冉閔自稱帝,改國號魏。過一個月,冉閔恢復自己祖父和父親少年時的冉姓。建都於城(今河北邯鄲臨漳縣城西南20公里鄴城遺址),改年號永興。冉閔遣使臨江告東晉:「胡逆亂中原,今已誅之。若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由於冉閔已稱帝,加上之前曾參與攻打東晉的戰爭,所以冉魏無法得到東晉支持。

結局

冉閔的政策引來胡人的反抗。350年,石虎庶子石祗襄國(今河北邢臺)稱帝,非漢人的將官紛紛響應。351年,石祗聯合鮮卑、羌人夾擊冉閔,冉閔起初大敗,部眾大量死亡。此戰後,冉閔所據的徐州豫州兗州荊州等紛紛歸降東晉,冉閔繼續與胡人攻戰。期間冉閔誅殺齊王李農及其三子。

四月,石祗部下劉顯殺死石祗,投降冉閔,後趙滅亡。後來劉顯攻打鄴城並自行稱帝,亦被冉閔攻滅。當時占據遼東並由鮮卑族慕容氏所建的前燕乘機占據幽州,分三路軍隊南下。352年四月丙子(5月17日),慕容恪帶領的前燕軍在廉台(今河北石家莊東部無極縣東北)攻冉閔。起初冉閔出擊,憑其勇武十戰十勝。後來中計陷入鮮卑騎兵重圍,冉閔突圍東走二十餘,坐騎朱龍力竭倒斃,最終被趕上的前燕兵生擒。留守鄴的冉魏部下向前燕投降,前燕占領鄴城,冉魏滅亡。冉閔被送往薊城(今北京),慕容俊質問冉閔:「汝奴僕下才,何自妄稱天子?」冉閔回答:「天下大亂,爾曹夷狄,人面獸心,尚欲篡逆。我一時英雄,何為不可作帝王邪! 」慕容俊怒,鞭之三百[5]。352年五月辛卯(6月1日),冉閔在龍城(今遼寧朝陽)被斬首諡號武悼天王。冉閔的疑似後人冉華(染華)的墓誌稱冉閔為平帝[6]羅新教授認為這可能是冉魏政權給冉閔上的諡號[7]

大臣

家庭

后妃

  1. 太子 冉智,後為前燕海賓侯
  2. 太原王 冉胤,351年被石祇所殺
  3. 彭城王 冉明
  4. 武興王 冉裕
  5. 冉操
  6. 冉叡,燕散騎常侍、海冥縣侯[6]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房玄齡等. 载记第七石季龙下. 《晋书》. 北京: 中華書局. 1996年4月. ISBN 9787101003086. 
  2. ^ 《資治通鑒·晉紀十六·咸和三年七月、八月》
  3. ^ 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等. 载记第七石季龙下. 《晋书》. 北京: 中華書局. 1996年4月. ISBN 9787101003086. 閔知胡之不為己用也,班令內外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一日之中,斬首數萬。閔躬率趙人誅諸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餘萬,屍諸城外,悉為野犬豺狼所食。屯據四方者,所在承閔書誅之,於時高鼻多須至有濫死者半。 
  4. ^ 十六國春秋·卷二·後趙錄》
  5. ^ 《晉書》卷107。
  6. ^ 6.0 6.1 《染華墓誌》:「君諱華,字進樂,魏郡內黃人也。……高祖閔,趙武帝初,封西華王,侍中、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黃鉞大將軍、錄尚書事、武信王。趙祚既微,遂升帝位,號曰魏天王。群臣依皇圖,奏改族,因即氏焉。崩,諡曰平帝。曾祖叡,仕燕散騎常侍、海冥縣侯。」
  7. ^ 羅新《北朝墓誌叢札·三、染華墓誌與冉閔史料》:「墓誌又稱冉閔「諡曰平帝」,為史書所不載。案冉閔於永和八年(352)四月被前燕慕容儁俘殺,隨後被慕容儁諡為武悼天王,而鄴城之破在八月。史籍沒有冉閔的太子冉智繼位的記載,但是在這三個月之中,冉魏可能而且應當給冉閔一個諡號。染華墓誌中的「諡曰平帝」,很可能就是當時鄴城的冉魏朝廷所為。」
  8. ^ 《北史·仇洛齊傳》:「初,嵩長女有姿色,充冉閔婦。」「婦」可能是當時的妃嬪封號「世婦」脫字。

外部連結

前任:
建國
冉魏君主
350年—352年
繼任:
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