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汝諧
匡汝諧,譜名匡德熊,號俞臣,清朝道光進士,資政大夫。江西省吉安府廬陵縣(今吉安市青原區值夏鎮芳洲村[1])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癸卯科中式舉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進士(第二甲第13名)。咸豐三年(1853年)充會試堂,欽點刑部主事,以團防保舉員外郎協剿克城賞四品銜,特授中憲大夫,後晉階資政大夫。[2][3]
生平
出身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癸卯科中式舉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進士(第二甲第13名)。道光三十年五月,咸豐帝引見新科進士,匡汝諧等被安排到各部學習。[4]
仕途
咸豐三年(1853年)充會試堂,欽點刑部主事。母親生病時,他回家照料。咸豐五年(1855年),賊軍攻陷吉安,多次挾帶偽書招降汝諧,但他堅決拒絕,並傾盡家財組織民團[5],奉命協助剿滅賊軍,成功收復太和。賊軍因此懷恨在心,暗中侵擾他的村莊,導致他的母親殉難(咸豐八年,朝廷按照慣例給予表彰和撫恤)[6]。汝諧從軍營中急忙趕回家奔喪,並發誓要消滅賊軍。咸豐八年(1858年),他在東南地區防禦和剿滅賊軍,收復了郡城。因倡捐募勇克復縣城之功,加四品京銜[7]。戰亂平息後,他守孝期滿,但不再出任官職。[3]
培養人才
他回到家鄉,恢復鄉約,宣講皇帝的聖諭,舉行鄉飲酒禮,建立了兩個義倉,鼓勵和培養地方學術,以明倫和培養品質為先,振興文課,稱之為「賓興」。他還設立了主培元加季課,親自校閱,家鄉受汝諧培養的人大多自律自愛,進入學校享受國家供給,成為舉人、貢生、進士的有七十多人。他性格善於調解糾紛,人們都信任並聽從他,他的一生中,家鄉沒有發生過一起訴訟事件。六十三歲無疾而終。[3]
家庭
兒子庭璋、庭番,都是邑庠生(生員)。[3]
著作
著有《廬陵縣誌》(同治十二年刻本)、《迎暉堂稿》(未出版)[3]
擴展閱讀
道光三十年,翁同書(翁同龢長兄)致父親翁心存的信中評價匡汝諧的書法水平:
匡君汝諧,惜不與館選,其書法尚在覃叔之上。[8]
咸豐六年,曾國藩(時任兵部侍郎)致曾國荃的信中提及匡汝諧在吉安招募兵勇組織民團,計劃收復郡城:
主事匡汝諧在吉安招勇起團,冀圖襲攻郡城。聞湖南援吉之師將別出一支,起而相應。若與弟軍會合,宜善待之。[5]
同治二年,沈葆楨(時任江西巡撫)上奏摺,奏請將刑部主事匡汝諧加四品銜:
奏請將咸豐六年十二月間倡捐募勇克復縣城之刑部主事匡汝諧加四品銜......[7]
參考文獻
- ^ 中华匡氏通谱: 人物篇. 卷四 (PDF): 15. [2016].
- ^ 民国·庐陵县志(二)_吉安方志馆. www.jaszfzg.com.cn: 684. [2024-12-28].
- ^ 3.0 3.1 3.2 3.3 3.4 汝諧,號俞臣,吉安麻洲人。少孤貧,性孝,聰穎力學。道光庚戌進士,以主事供職刑部。母病歸。咸豐乙卯賊陷吉安,累挾偽書招汝諧,峻拒之,傾貲練團,奉檄協剿,克復太和。賊銜之潛擾其村,母殉死。汝諧由營次奔喪,誓滅賊。戊午防剿東南,復郡城。諭給四品京銜,亂平,終喪不仕。為里中復鄉約,宣講聖諭,行鄉飲酒禮,立義倉二所,誘掖陵學,以明倫植品為先,振興文課,曰「賓興」,興賢立箴垂訓,又設主培元加季課,躬親校閱,里中被汝諧造就者,類束身自愛,入庠食餼,舉貢進士七十餘人。性善排解,人信從之,終其身。里中無一訟事,年六十三無病而逝。著迎暉堂稿,待梓。子庭璋、庭番,俱邑庠。 中華匡氏通譜: 人物篇. 卷四,2016:58
- ^ 引見新科進士。得旨。一甲三名陸增祥、許其光、謝增、業經授職外。黃統、孫衣言、慎毓林、楊慶麟、錢鋑、晉康、何福咸、張雲望、武廷珍、袁保恆、季念詒、俞樾、吳焯、朱文江、戚士彥、岳世仁、趙樹吉、梁巍、陳元楷、丁紹周、鄭守誠、李嗣元、王敦敏、儲德燦、梁駿觀、錢桂枝、葉炳華、曾璧光、陶紹緒、邵亨豫、周譽芬、宋金鑒、呂耀斗、吳蘭芳、孫學駉、張大枬、徐桐、杜聯、劉傳祺、王道墉、鄒石麟、姚詩彥、沈史雲、崇實、袁嵩齡、寇嘉相、楊書香、李羲鈞、壽昌、童秀春、傅觀海、宗室載肅、楊彝珍、濮慶孫、馬佩瑤、俱著改為翰林院庶吉士。何元輔、蔣繼洙、王繼庭、匡汝諧、畢應辰、羅家勤、丁先庚、楊映奎、吳台壽、郭桐生、尹耕雲、程祖誥、孫成基、張祺恆、鄭植、成琦、杜如芝、劉銳、翟雲章、鍾琇、段啟宜、張瀛、李時敏、但紳、高欽中、張允熙、吳可讀、吳鼎元、鄒浦霖、呼震、劉毓勤、唐正恩、李可琳、宗室謙惠、徐寶治、劉名馨、王世遠、杜義山、林述訓、靳文蔚、李鏡江、洪璠、楊先澤、王書端、李廷楠、韋承瀛、俱著分部學習。賴子猷、何元愷、來秀、方葆珊、薩大年、俱著以內閣中書用、張瑞珍、何傳興、張師右、吳鼎立、劉維岳、李吉言、馬斌、沈善昌、高鑾宣、宋恪符、馮承基、張爾周、饒豐、李鼎、徐光第、衛元燮、徐引、馮拱宸、孔繼中、黃榮庚、符鼎庸、夏獻烈、吉惠、常恩、鍾昌勤、張仁法、張崇本、徐繼達、楊承烈、喬家槐、李信芳、邵春卿、孫志銘、張亮采、鄭惠常、徐步雲、尹式芳、楊汝為、黃崇禮、楊順時、陳渭川、周必超、謝慶雲、胡叔琳、黎樹楨、侯玳、尹佩瑲、李人鏡、晏湘、宋來賓、劉鍾璟、林廷傑、李兆煦、陳五典、陳繼仁、薩炳阿、李漸鴻、伊麟泰、裘嗣錦、徐宗海、郭珍、暴大儒、祝壽昌、敖彤臣、李際昌、王寶權、劉觀光、蓋星階、歐陽藜照、俱著交吏部掣籤。分發各省以知縣即用。餘著歸班銓選。(清) 溥儀 撰《清實錄》大清文宗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顯皇帝實錄卷之九,抄本,第10-12頁
- ^ 5.0 5.1 曾国藩 致九弟·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七_虚阁网. xuges.com. [2024-12-30].
- ^ 予江西瑞州陣亡知縣楊毓藻、從九品劉泰𡷫、守備李玉田、把總劉東上、外委劉清元等祭葬世職。幕友童鑒及主事匡汝諧母龔氏等旌恤如例。(清) 溥儀 撰《清實錄》大清文宗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顯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五十七,抄本,第25頁
- ^ 7.0 7.1 奏请将咸丰六年十二月间倡捐募勇克复县城之刑部主事匡汝谐加四品衔.
- ^ 致翁心存函 道光三十年七月二十日(1850年8月27日),翁同書手札系年考,鳳凰出版社,2018年
這是一篇關於清朝人物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