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校鍾

南開大學校鍾,最早原為鑄於1878年的海光寺大鐘,1923年南開大學位於八里台的新校址落成之際,海光寺將大鐘贈予南開大學作為校鍾。1937年,在日軍侵華的戰火中丟失,至戰後搜尋仍下落不明。1997年,南開大學早期校園毀於戰火60周年之際,校方決定重新鑄造南開大學校鍾,並刻上校訓、校歌及銘文,立於南開大學主樓北側。

歷史沿革

 
曾安置於英租界維多利亞花園的大鐘

大鐘在作為南開大學校鍾前,曾是海光寺大鐘,由德國克虜伯兵工廠於1878年鑄造,重1.3萬斤。光緒七年(1881年),德國政府將這座大鐘送給清政府作為禮物,李鴻章將此鍾安置於海光寺,並讓天津機器局的七名技師將《金剛經》全文刻於大鐘之上。1900年,日軍占領海光寺後將此鍾送給天津英租界工部局作為消防警鐘安置於天津英租界維多利亞花園。1921年7月,經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將該鐘送回到海光寺內保存,並立一銅牌用中、英兩國文字記錄該鐘輾轉歷程與原委。

1923年,南開大學八里台新址落成後,海光寺將該大鐘贈予南開大學作為校鍾,並將其安置於南開大學思源堂西南的鐘亭中,以四根弓形梁柱做支架懸掛於兩米高的台基之上,每逢南開大學畢業典禮時便鳴鐘紀念。1937年7月28日,日軍進攻天津,駐紮在海光寺的日軍開始準備轟炸南開大學。7月30日,海光寺大鐘被日軍劫掠不知去處。戰後,張伯苓校長曾致函時任中國駐日代表團團長商震,希望在日本的掠奪物品集中地搜尋校鐘的去向,但最終仍然下落不明。[1]

重鑄校鍾

1997年7月28日,南開大學早期校園毀於侵華日軍戰火60周年之際,南開大學校方邀請南京金陵古藝術青銅研究所所長王钟泉設計,由江蘇冶金機械廠重新鑄造了一口校鍾,重達3000餘公斤,高1.937米,寓意早期南開校園毀於戰火的1937年。校鍾安置在南開大學主樓後的大中路旁。校鐘的鍾槌與南京警世鐘的鐘槌出自同一棵有着近百年樹齡的檀木。[2]新鑄造的校鍾正面為書法家康殷書寫的「南開」兩字,周身雕刻有六十枚南開大學的校徽圖案。此外,校鐘上刻有校訓、校歌和八十字的校鍾銘文。[3]

敲鐘傳統

自1932年,九一八事變一周年起,南開大學便開始有鳴鐘紀念的傳統。由於南開大學早期校園曾毀於日軍戰火,校鍾重鑄後每逢九一八或七七事變之際,南開大學都敲響校鐘的傳統。[4]同時,天津市的國防動員等活動也多在南開大學校鍾前舉行。[5]

參考文獻

  1. ^ 古刹海光寺. 天津和平區. [2012-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4). 
  2. ^ 南开大学校钟. 人民網. [2012-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 ^ 南开大学校钟. 新浪網. [2012-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4). 
  4. ^ 南开大学鸣校钟纪念“九一八”七十九周年. 人民網. [2012-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5. ^ “九一八”事变80周年 南开学子鸣钟励志. 南開大學新聞網. [2012-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