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澎列島

南澎列島,是粵東南澳島東南21公里海域的一系列島嶼的統稱,由赤仔嶼、頂澎島、旗尾島、中澎島、南澎島、芹澎島六島組成,因其中四島以「澎」字命名,別稱四澎列島,又因「一浪能蓋全島」,有「浪花島」之稱。南澎列島為無居民海島,現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

南澎列島呈北-東向排列,長約14公里,島嶼總面積約0.9平方公里,1996年,中國政府發布關於領海範圍的聲明,南澎列島有兩個中國領海基點[1]

  • 赤仔嶼:又名嶼仔,在南澎列島東部,面積0.019平方公里,是廣東省最東端。
  • 頂澎島:又名鴨仔嶼,曾名東澎島,在南澎列島北部,面積0.1平方公里。
  • 旗尾島:在南澎列島中部,面積0.008平方公里,為南澎列島最小島。
  • 中澎島:在南澎列島中部,南北長1公里,寬0.6公里,面積0.47平方公里,為南澎列島最大島,海拔51米。
  • 南澎島:又名大澎、南澎高島,在南澎列島南部,面積0.37平方公里。海拔68.8米,為南澎列島的最高點。
  • 芹澎島:又名北大礁,在南澎列島南部,面積0.012平方公里。

為方便往來船隻,南澎島上設有南澎燈塔,頂澎島、芹澎島和赤仔嶼上設有漁業燈樁。

歷史

南澎列島一帶歷史上曾是天然的優良漁場,盛產魷魚紫菜,南澳漁民曾有「過清明,爭出澎」的傳統,即每年夏季前往南澎駐紮,夜釣魷魚,日間晾曬。相傳鄭成功率水師在南澳海域演練時,曾於中澎島挖井取淡水,該井被過往漁民稱為「國姓井」。

同治十三年(1874年),英國保險機構「萬國公司」在南澎島建燈塔和生活建築「萬國樓」,1874年建成,燈塔身高19.3米,直徑約4米,為當時閩粵海域塔身最高、射程最遠的燈塔之一,於1940年代後毀於戰火。1938年,日軍占領南澎島,直至抗戰勝利後撤退。南澎列島之戰後,南澎島作為東南海防前哨,常年由駐軍哨兵把守。1992年,南澎列島海防連被授予「南澎守備模範連」稱號[2]。2011年,「解放南澎革命烈士群雕」在南澎島揭幕[3]

1999年,南澳縣人民政府將南澎列島、勒門列島及其附近海域闢為「南澎—勒門列島自然保護區」,2003年,升格為「南澎列島海洋生態省級自然保護區」[4],2012年,升格為「廣東南澎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5年12月,被列入中國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參考文獻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的声明(1996年5月15日). web.archive.org. 2007-02-16 [2024-09-16]. 
  2. ^ 南澎岛海防连获“南澎守备模范连”荣誉称号. gdxk.southcn.com. [2024-09-16]. 
  3. ^ 汕頭史志. 【汕头革命遗址知多少】南澎岛——收复南澎岛战斗旧址. 微信公眾平台. [2024-09-16]. 
  4. ^ 南澎保护区:“美人鱼”和精灵们的海域. static.nfapp.southcn.com. [2024-09-16] (英語).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