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博物院
南陽市博物院,簡稱宛博[1],河南省南陽市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前身為創建於1959年10月1日的南陽歷史博物館。
南陽市博物院 | |
---|---|
宛博 | |
舊名 | 南陽歷史博物館、南陽市博物館 |
成立 | 1959年10月1日 |
地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南陽市鼎盛大道369號 |
坐標 | 32°59′42″N 112°35′45″E / 32.99502°N 112.59587°E |
類型 | 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
館長 | 牛宏成 |
網站 | www |
地圖 | |
歷史
1955年,南陽縣人民政府將文化局遷入臥龍崗武侯祠,承擔該縣的文化及文物工作[2]:643。1958年春,為給群眾提供休閒遊玩場所,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中共南陽市委提出對臥龍崗進行綠化,在臥龍崗籌建臥龍公園,以武侯祠為基地建立南陽歷史博物館,籌辦事務由南陽市委文教部派南陽市文化館文物幹部杜學祥具體負責[3]。1959年,武侯祠劃歸南陽市,在武侯祠內設立南陽市文管會[2]:643,以南陽市文管會為基礎籌建南陽歷史博物館。1959年春,籌建工作正式開始,巿文化館幹部馬俊乾、市四中教師朱沛若、巿職工夜校教師王超俊等被文教部派來參與籌辦[3]。
1959年8月[3],南陽市臥龍公園成立,占地五百餘畝,隸屬於南陽市城建科[2]:643。博物館籌建工作由南陽市臥龍公園統一布署。南陽歷史博物館最早籌辦的陳列展覽時位於武侯祠原道房院的《南陽歷史文物展覽》和在新建的漢畫館的《南陽漢代畫像石刻》。《南陽歷史文物展覽》按時代順序,分七部分展出有從南陽市文化館移交文物中遴選的450件珍貴文物,還展出有張衡、張仲景、諸葛亮的生平事跡,和彭雪楓烈士照片。《南陽漢代畫像石刻》在位於武侯祠左側新建的漢畫館,該館共有房屋50間,331塊漢畫像石按畫面內容分類分別鐫於壁間。漢畫館前的漢碑亭中則鑲有「漢李孟初神祠碑」 「漢故郎中趙菿碑」「漢張景造土牛碑」[3]。
1959年10月1日,南陽歷史博物館正式建成開放[2]:643,武侯祠北側再建的漢畫館同日開放[4]。南陽歷史博物館與南陽市臥龍公園為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到10月4日,到臥龍崗的參觀遊覽總人數就達到4萬人次以上。由於南陽地區沒有文博實體單位,南陽地區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南陽歷史博物館,因此常由該館代地區文管會職責,負責全區地上地下文物的保護和管理工作[3]。
1962年夏,原計劃占地5000市畝的臥龍公園建設工作停止,南陽歷史博物館級主管部門由市建設局改屬南陽市人民委員會文教科[a],「南陽市臥龍公園」的稱謂逐漸停止使用。1965年[b][5],南陽市人民委員會下文將「南陽歷史博物館」更名為「南陽市博物館」。1968年8月,該館的主管部門南陽市文化局撤銷,改隸屬於新成立的南陽市革命委員會政治工作組宣傳組。1970年春,成立「南陽市臥龍崗管理站」。同年(1970年),該隸屬於南陽市革命委員會文教衛生局。1971年5月,文教衛生局撤銷。1972年,臥龍崗管理站改隸屬於南陽市革委文化教育局。1973年5月,該站更名為「河南省南陽市博物館革命委員會」。1975年10月,該館主管部門改為中共南陽市委宣傳部文化科。1977年底或1978年初,南陽地區文物工作隊(今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河南省南陽市博物館革命委員會不再承擔全區的文物工作[3]。
1979年,該館改隸屬於再次成立的南陽市文化局[2]:643。1980年4月,南陽市革命委員會下文再次成立「南陽市臥龍公園」,與「南陽市博物館革命委員會」一套人馬兩個牌子,由臥龍公園統領博物館工作,上級主管部門改為南陽市城建局。1980年8月,該館復歸市文化局領導。1980年7月,該館更名為「河南省南陽市博物館」。1981年後,「南陽市臥龍公園」的稱謂再次逐漸停止使用。1984年7月,該館的主管部門改為南陽市文化廣播事業局。1985年10月,南陽漢畫館脫離南陽巿博物館單獨建制。1987年,又改隸屬於南陽市文化局[3]。1989年7月,以南陽市博物館考古隊[c]為基礎成立南陽市文物工作隊(今南陽市古代建築研究所),直屬於南陽市文化局領導[2]:643,市博不再負責南陽市地上地下的文物考古發掘和保護管理及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等工作。市博物館工作仍剩餘有館藏文物的保護、研究和陳列展覽,文物徵集、修復,以及對南陽臥龍崗武侯祠的保護、研究、宣傳、園林綠和旅遊服務工作[3]。
1994年10月,南陽撤地設市,該館更名為「南陽市博物館」,由南陽市文化局主管[3]。2009年5月,該館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首批國家三級博物館[6]。2013年5月6日,該館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第二批國家二級博物館[7]。2010年5月,主管部門改為南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2019年1月又改為南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3]。
2015年3月26日,南陽市重大項目「三館一院」建設工程舉行開工儀式,「三館一院」指市博物館、圖書館、群眾藝術館和南陽大劇院,位於南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光武大橋以東光武路南北兩側區域,屬白河核心景觀帶[8]。其中博物館新館總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由公共大廳、藏品庫區、陳列展示區、技術區、觀眾服務設施及交通、行政辦公區等部分組成[9]。2020年12月12日,武侯祠博物館[d]從南陽市博物館分離[11],對南陽臥龍崗武侯祠的保護、研究、宣傳、園林綠和旅遊服務工作不再由市博負責。2020年12月29日晚,在南陽大劇院舉行南陽「三館一院」對外開放啟動儀式[12],新館的臨展廳、文創廳、咖啡廳、報告廳等均已具備開放條件[11]。
2021年1月1日,南陽市博物館新館正式啟用對外開放[5]。2021年10月1日,南陽市博物館加掛「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博物館」牌子,《渠首遺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南陽考古成果展》專題陳列展覽試開放[13]。
2022年12月,南陽市博物館合併南陽知府衙門博物館、南陽張衡博物館,更名為南陽市博物院,成為豫西南最大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5]。
分館
南陽知府衙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歷經元、明、清三代,是唯一一處保存至今,規模宏大、布局完整清代府衙建築[5]。
考古工作
該館先後主持和參加有黃山新石器時代遺址、瓦房莊漢代冶鐵遺址的發掘,漢宛城遺址的試掘[2]:644。
展覽
基本陳列
單元編號 | 單元名稱 | 展品說明 | 備註 |
---|---|---|---|
一 | 史前南陽·文明肇始 | 南陽西峽、淅川、內鄉一帶發現的恐龍骨骼和恐龍蛋化石等,南陽當地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和古人類化石等,裴李崗、仰韶、屈家嶺、石家河和龍山等文化類型遺址出土文物等 | [14] |
二 | 夏人之墟·商周南土 | 夏陶爵,商父辛爵、獸面紋銅罍,祖癸銅觚、鑲綠松石弓形器、倒鈎闊葉銅矛等,西周錄子俞銅甗、中偁父鼎,春秋「番子」帶蓋蟠虺紋銅鼎、鄂侯壺、鄂侯夫人列鼎、楚子棄疾銅簠、應侯之孫銅鼎蓋、上鄀太子平侯匜、彭子射繁鼎、彭子射浴缶、銅盞、銅方敦、竊曲紋帶蓋銅方壺,戰國銅鐸、陶俑、銅劍,先秦貨幣等 | [15] |
三 | 南都帝鄉·股肱望郡 | 玻璃碗、陶俑、「棘陽邑丞」銅印、銅甬鍾、「宜子孫」耳杯形銅燈、龍首柄銅行燈、博山形執柄銅熏爐、銅鐎斗、金羊杖首、立姿銅象、龜座紅釉陶燈、宜侯王龍首柄銅熨斗、銅染爐、「建武元年」印紋空心磚、鎏金熊足銅樽等漢代文物 | [16] |
四 | 民族融合·繁華重現 | 三國環繞式神獸銅鏡、「征北朱將軍士王勇」銅弩機、紅釉四系硬陶罐,東晉青釉獸首四系瓷罐,南朝彩繪「南山四皓」人物畫像磚、彩繪龍紋畫像磚、彩繪雙龍畫像磚、彩繪牽牛畫像磚、彩繪儀仗出行畫像磚,隋白釉瓷碗、儀仗出行畫像磚、大業三年造像碑,唐花釉雙系瓷罐、花釉喇叭口四系瓷瓶、三彩三足爐,北宋汝窯青釉瓷梅瓶、鈞窯天藍釉瓷盤,金代三彩虎形枕,元白釉黑彩「花」字瓷碗、白釉黑彩瓷罐、白釉黑彩孩兒瓷枕等 | [17] |
五 | 南船北馬·梅城風華 | 明白釉帶蓋瓷罐、金鳥飾件、金質冥用通寶、鳳鳥紋金頭飾、嵌寶石金耳墜、「南陽衛左千戶所百戶印」銅印、「南陽城」銘磚、「閻若璩藏」刻銘石硯、透雕龍紋隨形紅石硯、龍泉窯青釉刻牡丹花紋瓷盤,清代大炮、張照行書軸、羅清指畫荷花畫軸、無款阿房宮手卷、張廷樞臨王羲之十七帖長卷、壽山石對章、青花二龍戲珠紋瓷筆筒、同治「南陽縣天順樓」銀元寶、金元寶等 | [18] |
專題陳列
南陽市博物院的專題陳列包括《致敬青銅——南陽青銅文化展》《古玉擷英——南陽古代玉器精品展》《陶鑄漢威——南陽漢代陶狗展》《渠首遺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南陽考古成果展》《南陽脫貧攻堅大型圖片展》《玉兔迎春——文物中的兔文化》等[19]。
臨時展覽
2021年,南陽市博物院的臨時展覽《千年一遇——近年來南陽重大考古發現成果展》入選「2020年度河南省優秀陳列展覽」[1]。
榮譽
該院曾先後獲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南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河南省文明單位、省級衛生先進單位、南陽市社會科學普及基地、生態文明宣教基地、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南陽師範學院歷史學院教學實習基地、河南省社會科學普及示範基地等稱號[20]。
備註
參考資料
- ^ 1.0 1.1 十大新闻之十:宛博2021年游客参观量突破七十万. 南陽市博物院. 2021-12-29 [2024-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1).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中國博物館學會. 中国博物馆志. 華夏出版社. 1995. ISBN 9787508006642.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張曉剛. 南阳市博物馆建立及其相关往事. 南陽市博物院. 2022-02-10 [2024-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4).
- ^ 南阳市汉画馆概况. 南陽市漢畫館. [2024-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3).
- ^ 5.0 5.1 5.2 5.3 5.4 本院概述. 南陽市博物院. 2021-04-14 [2024-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8).
- ^ 关于公布国家二、三级博物馆名单的决定. [2019-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4).
- ^ 关于发布第二批国家二级、三级博物馆名单的通知. 文物博函〔2013〕558號. 國家文物局. 2013-04-24 [2020-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5).
- ^ 南阳市“三馆一院”项目建设工程开工. 新浪南陽. 2015-03-27 [2024-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1).
- ^ 南阳市:建设“三馆一院” 增辉文化南阳. 南陽市政府. 2015-04-01 [2024-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1) –透過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 ^ 南阳武侯祠博物馆正式挂牌. 騰訊新聞. 2022-01-02 [2024-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4).
- ^ 11.0 11.1 文物之声 | 南阳市博物馆:打造南阳城市文化会客厅. 搜狐網. 2022-03-24 [2024-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4).
- ^ 南阳文化新高地 奏响时代新篇章——南阳“三馆一院”对外开放启动仪式暨2021南阳新年音乐会侧记. 南陽市人民政府. 2020-12-30 [2024-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1) –透過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 ^ 市博南水北调考古成果展十一开展. 南陽市博物院. 2021-09-29 [2024-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8).
- ^ 解读宛博“文明在宛”:第一单元 史前南阳 文明肇始. 南陽市博物院. 2022-04-06 [2024-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1).
- ^ 解读宛博“文明在宛”:第二单元 夏人之墟 商周南土. 南陽市博物院. 2022-04-06 [2024-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8).
- ^ 解读宛博“文明在宛”:第三单元 南都帝乡 股肱望郡. 南陽市博物院. 2022-04-06 [2024-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8).
- ^ 解读宛博“文明在宛”:第四单元 民族融合 繁华重现. 南陽市博物院. 2022-06-22 [2024-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8).
- ^ 解读宛博“文明在宛”:第五单元 南船北马 梅城风华. 南陽市博物院. 2022-06-29 [2024-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8).
- ^ 专题陈列. 南陽市博物院. [2024-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8).
- ^ 省教育厅公布:宛博入选河南高校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南陽市博物院. 2022-02-28 [2024-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