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舒李希特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2年1月25日) |
卡爾·阿道夫·舒李希特(德語:Carl Adolph Schuricht,1880年7月3日—1967年1月7日),德國指揮家。
卡爾·阿道夫·舒李希特 | |
---|---|
音樂家 | |
出生 | |
逝世 | 1967年1月7日 | (86歲)
職業 | 指揮家 |
母校 | 斯特恩音樂學院 |
音樂類型 | 古典音樂 |
生平
早年
舒李希特出生於一個管風琴製作人家庭,6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和鋼琴。11歲他嘗試作曲,創作了兩部歌劇,並且自己編寫劇本。15歲的他首次指揮樂隊。1901年他獲得了第一份音樂工作,在美因茲市立劇院擔任合唱指揮。一年後他獲得了 Kuszynski基金作曲獎和弗朗茲·馮·門德爾松頒發的獎學金。這使得他能繼續在柏林音樂高校學習。他的鋼琴老師是恩斯特·魯道夫,作曲家恩格伯特·洪佩爾丁克則教授他作曲。後來他還在萊比錫拜馬克思·雷格為師。
職業生涯
1907年他成為茨維考市立劇院小歌劇樂隊隊長。兩年後他獲得了另一份差事,在法蘭克福繼齊格弗里德·奧赫斯之後指揮呂深清唱劇合唱團。1912年,31歲的他被任命為威斯巴登市立交響樂團音樂指導。一年後的9月他大膽的在威斯巴登指揮了馬勒的第八交響曲(千人),這距這首交響曲在慕尼黑的世界首演剛好三年。20世紀10年代他被邀請到倫敦指揮,並且登台米蘭斯卡拉歌劇院。
1923年舒李希特成為威斯巴登市立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直到1944年。這段時間他巡迴德國還到國外做演出,包括首屆德國馬勒音樂節(威斯巴登 1923),聖路易斯(1927),施凡寧根夏季音樂節(1930-1939),倫敦(1931)。1933年他被任命為柏林愛樂樂合唱團指揮,一年後他第一次和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1937年到1944年間他是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首席客席指揮。1943年到1944年他是德累斯頓愛樂樂團的首席客席指揮,1944年成為其音樂指導。1944年秋他離開德國,去到日內瓦湖畔,開始與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合作。
二戰後1946年舒李希特在薩爾茨堡音樂節重新開幕的音樂會上指揮了維也納愛樂樂團。1948年/1949年間他獲贈布魯克納獎牌並在1953年成為威斯巴登榮譽市民。1956年他在金色大廳富特文格勒逝世紀念音樂會上指揮了維也納愛樂樂團。同年他在里昂音樂節上指揮了貝多芬全部交響曲,在美國巡演中共指揮了12部協奏曲。1957年他被邀請到芝加哥交響音樂節演出,還因邀出席了馬薩諸塞州坦格活德的波克夏音樂節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1958年,在美國之行後,他和維也納愛樂樂團執行了下一個巡演計劃,一個月之內在瑞士,法國,西班牙和布雷根茨指揮了10場音樂會。1960年,在他的八十大壽之際,維也納愛樂樂團授予他榮譽會員身份。
60年代卡爾·舒李希特繼續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出席薩爾茨堡音樂節,還作客柏林和倫敦。他的最後一場音樂會是1965年薩爾斯堡音樂節上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所作的。2年後,他以86歲高齡逝世於瑞士沃韋科爾索家中。
評價
雖然他在指揮界名聲並不顯赫,普遍認為,其藝術價值並未為大眾所發掘,但他卻深受樂團成員和聽眾的愛戴。他是維也納愛樂樂團1956年訪美之行的主要指揮。很多現代派指揮都深受他的影響,雖然他們自己未必意識到這一點[原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