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互聯網
古巴互聯網的特點是連接數量少、帶寬受限、存在審查並且成本高[2]。從20世紀90年代末期古巴引入互聯網開始,因為資金的缺乏、政府嚴格的管制、美國對古巴的封鎖和高昂的成本,古巴的互聯網就處於發展緩慢的狀態。從2007年開始情況開始緩慢地改善。當時個人家庭擁有互聯網仍然是非法的,人們需要通過政府開設的網咖上網[3]。在2014年,古巴的互聯網使用率達到30%[4]。2015年,古巴政府首次在公共場所一次性地開放了35個Wi-fi熱點,並且在國營網咖實行了提速和降價[3]。2018年12月,古巴全面開放3G手機上網功能,2019年,開始提供有限的4G網絡覆蓋。
古巴是世界上互聯網覆蓋率較低的國家之一,2019年,古巴的互聯網覆蓋率有39%。[5]
歷史
古巴的第一個互聯網連接建立於1996年9月,以64Kbit/s的速度連接到美國的斯普林特公司的線路[6][7]。自20世紀90年代引入互聯網以來,古巴互聯網的發展停滯不前。對於為什麼互聯網訪問權限被限制的問題,人們的看法有所分歧,但人們認為有以下幾個因素:
- 在蘇聯解體之後,古巴政府擔心外資會損害國家主權,而古巴本身的經濟狀態不佳,缺乏用於互聯網方面的資金;[8][9]
- 美國對古巴的封鎖導致海底光纜被延遲,並使電腦、路由器等基礎設施價格昂貴且難以獲得。[8]
- 按照古巴信息和通信部副部長鮑里斯·莫雷諾·科多韋斯的說法,美國的古巴民主法案(作為美國對古巴封鎖的一部分)將電信行業視為顛覆1959年古巴革命的一個工具,必要的技術已經調撥給反革命分子。互聯網也被美國視為古巴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0]
古巴和美國之間的政治局勢正在逐步改善。近幾年來美國的法律進行了修改,以鼓勵與古巴建立通信線路[8]。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允許美國公司向古巴提供互聯網服務。然而古巴政府拒絕了美國的幫助,轉而與委內瑞拉政府進行合作[11]。
在古巴解凍之後,谷歌在古巴發布了若干應用。2016年3月,奧巴馬訪問古巴,並宣布Google將幫助古巴建設互聯網服務。[12]
SNET
SNET(Street Network的縮寫)是古巴的基層無線社區網絡,它讓人們可以通過使用互連的家庭網絡來玩遊戲或盜版電影。
隨着時間的流逝和Wi-Fi技術的興起,網絡逐漸發展並開始分組,出現了社交化空間,例如論壇和更好地組織自身的最低限度規則。SNET身份很簡單,就像Red de la Calle一樣,縮寫為英語。
相同的加速增長,利益的混合以及對保存所取得成就的渴望,迫使該網絡成熟到一個空間,所有年齡,性別和不同興趣的人們都參與其中,並使用為學習,工作,娛樂或學習而建立的基礎設施。只需與其他人交流或立即共享信息。
SNET
SNET是一個社區項目,它將所有促進使用技術的人們召集在一起,旨在對我們的社會產生積極影響並發展技術文化。通過創建促進知識獲取的空間,通過數字或物理方式使其成員社會化和健康娛樂,力求他們共享空間,促進責任,競爭精神,喜悅,團結和成長等價值觀以人類的一般方式借鑑他人的經驗。
該網絡具有一組規則,這些規則指示社區的行為,並維護秩序並使其專注於其目標。
目標
- 強調有助於社會計算機化的教育工作,從而使每個人都擁有更深厚的技術文化,並可以在工作,學校和整個社會的新重點上提供支持。
- 營救和人們價值觀的形成。
- 創建空間,您可以在其中進行連續的活動和友好的會議。
- 創建一個技術平台,以幫助計算,自動化,通信領域的專業人員工作,並且一般而言,對於可以利用網絡來增強其工作水平的任何專業人員來說,都是如此。
- 促進電子體育運動,使古巴可以在另一個領域進行國際競爭並取得令人滿意的成就,這也向我們展示了我們也可以訓練我們的思維方式。
- 獲得法律支持,以改善網絡本身,與公共服務合作以及組織更高質量的活動。
- 促進古巴人民的良好道德操守。
政府接管
2019年5月,古巴信息和通信部(MINCOM)宣布了第98號和第99號決議,限制無線傳輸功率和室外電纜,使SNET等社區網絡成為非法。由於S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無法訪問國際互聯網的社區網絡,因此該決議的實施被推遲了60天,以供SNET管理員與MINCOM進行談判。談判以決定將SNET的服務和內容轉移到古巴政府壟斷的運營商 ETECSA,並通過古巴全國範圍內的611個青年計算機俱樂部(YCC)的鏈接為基礎進行訪問。
新法規授權人們在其家庭和企業中安裝WiFi設備,以訪問YCC和公共WiFi熱點。政府說SNET「將隨着YCC和ETECSA的基礎設施的增加而增長」,並聲稱第98和99號決議的目的是擴大訪問範圍,但SNET社區中的許多人將此舉視為政府沒收其物理和知識產權
結構
結構 SNET由許多節點的互連組成。節點由一小組人組成,這些人在網絡中相互連接,並主要根據地理位置來按地區或城市進行分組。
區域:可以稱為同一節點下多個節點聯合的區域。有時也稱為大節點。
Network Manager團隊的結構由以下組成:
管理團隊:由每個節點的管理員和網絡的協作者組成。他們負責:
- 創建,改善和執行網絡監管。
- 創建網絡文檔。
- 規劃並進行網絡基礎架構的更改。
- 計劃並進行組織結構的變更。
- 規劃和建立網絡服務的服務和配置。
- 確保達到每個服務的質量參數的同時,網絡得到有效利用。
- 領導,監視或支持網絡中現有的不同工作團隊。
- 使所有用戶了解網絡的各種變化或現有問題。
現狀
古巴國內的電信基礎設施範圍有限,只適合互聯網的早期發展。以前在古巴幾乎沒有寬帶上網,移動網絡覆蓋範圍有限,並使用「第二代」的技術,這種技術適合於語音會話和文本消息,但不適合互聯網應用[8]。古巴和世界其他地方的通訊受到各種限制。古巴和全球互聯網直接的總帶寬只有209Mbit/s(上行)和379Mbit/s(下行)[8]。
在2012年,古巴全國有大約30%的人口(3百萬用戶,世界排名第79)能夠訪問到互聯網[13]。通過衛星連接的互聯網導致上網費用很高[14]。在網咖消費,訪問國內網絡平均每小時要花費1.5美元,訪問國際網絡平均每小時要花費4.5美元,而人們每月平均薪水只有20美元[14]。如果個人想要擁有電腦或手機,需要經過非常難以通過的許可,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08年[15]。因為帶寬有限,當局會優先考慮那些集體使用互聯網的地方,例如工作場所、學校和研究中心等那種共用電腦或網絡的地方[16]。
2011年古巴計劃架設一條通向委內瑞拉的新海底光纜[17][18]。2011年2月,連接古巴和牙買加與委內瑞拉的海底光纜架設完畢,當時預計網速可以提高到原先的3,000倍[19][20]。當時預計在夏天光纜就可以投入使用,但2011年10月的報告指出光纜仍未就緒。古巴政府對此問題未發表評論,導致人們認為這個項目是因為古巴政府腐敗才無法完成的[21]。2012年5月,有報告指出光纜可以投入運作,但僅限於古巴和委內瑞拉政府部門。公眾仍然需要使用更慢和更昂貴的衛星鏈接來訪問互聯網[22],直到2013年1月網速提高[23]。
政府官員和外國遊客有一個連接到互聯網的專門線路,而公眾所用的線路內容受限。大多數情況下普通公眾使用一個由政府控制的內部網和國內的電子郵件系統[24]。內部網包括擁護政府的網站例如百科全書EcuRed等[來源請求]。這與朝鮮的光明網、緬甸和伊朗的網絡情況類似[25]。
從2013年6月4日開始,古巴人可以通過國內ETECSA公司提供的服務連接到互聯網。該公司在全國設有118個服務中心[7]。古巴報紙《起義青年報》指出互聯網覆蓋區域會逐漸擴散到古巴各地[7]。訪問互聯網的費用是一小時4.5CUC(內部網為每小時0.60CUC,電子郵件服務是每小時1.50CUC),但是對於平均每月收入20美元的古巴人來說仍然有點昂貴[7][26]。
在2016年初,ETEC S.A.開始在古巴的家庭推出寬帶互聯網服務試點,以推廣寬帶互聯網服務。[27]
前景
古巴互聯網的可用性和使用情況正在緩慢改善,受過良好教育的古巴人對互聯網有着很強烈而又被壓抑着的需求。當2008年購買電腦合法化之後,私人持有的電腦數量急劇上升(2008年古巴共有63萬台電腦,比2007年多了23%)。[16]
中國是古巴第二大貿易夥伴,是最大的古巴產品進口國。中國保證會「向古巴提供援助,以改善其社會和經濟發展」。中國網絡設備和技術已達到世界級,而且中國有在發展中國家建設國內通信設施的經驗[8]
2009年,古巴向美國公司TeleCuba Communications授予許可,允許其在佛羅里達州的基韋斯特和哈瓦那之間鋪設海底光纜,雖然雙方之間的政治考量阻止了項目的推進。[8]
審查
古巴對互聯網的控制是世界最嚴格的[28]。2004年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對古巴持續侵犯公民獲取信息自由和言論自由等基本人權的行為表達了強烈的關切[29]。從2006年建立名單開始,古巴就被無國界記者列為「互聯網敵人」[14]。古巴互聯網審查等級未被開放網絡促進會歸類,因為缺少數據[30]。
所有公開發布到互聯網的材料必須先經過出版主管部門的批准。服務供應商可能不會對未經政府許可的個人給予發布權限[31]。一份報告發現很多國外新聞媒體網站並未被古巴封鎖,但過慢的網速和過時的技術使得普通人幾乎不可能加載這些網站[2]。政府更依賴於通過高昂的上網成本和速度緩慢的通信設施來限制互聯網訪問,而不是通過複雜的審查系統[14]。
數字化媒介開始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古巴發生的新聞被帶到了世界其他地方。古巴人不顧限制,在大使館、網咖等地,或通過在大學、賓館和工作場合的朋友來連接到互聯網。電話的作用也在增加。古巴還見證了博客社區的興起。例如博文作者雅尼·桑切斯就使用新媒體來描述在古巴的生活,並描述古巴政府如何侵犯人們基本的自由[2]。桑切斯的博客「Generation Y」更是引發了國際關注。此外,桑切斯和其他受歡迎的博主令年輕人「運用言論自由的權利」來寫博客的行為變得流行[2]。新的媒介使得人們可以把抗議過程記錄並同時發布到Youtube和Twitter上面,使古巴之外的人們也能看到抗議[32]。
數字媒介在古巴的興起逐漸引發了古巴政府對這些工具的擔憂。2010年10月維基解密公開的美國外交電報指出:美國外交官認為與「傳統」的異見人士相比,古巴政府更懼怕博主。從2009年開始,隨着「反政府」博客平台數量增加,古巴政府開始提高自己在博客平台的存在度[14]。
為了突破政府對互聯網的控制,人們發展出了多種突破網絡審查技術。除了通過在咖啡廳上網,人們還通過黑市購買網絡訪問賬戶。黑市由專家或擁有互聯網訪問權限的前政府官員組成[14]。這些人將自己的用戶名和密碼販賣或租借給想要訪問互聯網的人[33]。
參考文獻
- ^ TECNOLOGÍA DE LA INFORMACIÓN Y LAS COMUNICACIONES EN CIFRAS. CUBA 201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e la Oficina Nacional de Estadística e Información, Enero-Diciembre de 2011
- ^ 2.0 2.1 2.2 2.3 Cuba (PDF). Freedon on the Net 2011. Freedom House. 2011-05-04 [2016-09-3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12-18).
- ^ 3.0 3.1 Cuba to offer Wi-fi at 35 public space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Guardian. 2015-06-19 [2016-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3).
- ^ 存档副本. [2016-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12).
- ^ 不必再“蹭网”!古巴解除私人Wi-Fi禁令. 新華網. 2019-05-31 [2020-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 ^ Larry Press, Cuba's first Internet connection, The Internet in [email protected], 2011-02-27 [2016-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14)
- ^ 7.0 7.1 7.2 7.3 del Valle, Amaury E. Cuba amplía el servicio público de acceso a Internet [Cuba expands public service Internet access]. 起義青年報. 2013-05-27 [2016-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西班牙語).
- ^ 8.0 8.1 8.2 8.3 8.4 8.5 8.6 The state of the Internet in Cuba, January 201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Larry Press, Professor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t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January 2011
- ^ (西班牙文) "Encuentro con el Canciller Bruno Rodríguez y la agenda de diálogo de CAF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eeting with Foreign Minister Bruno Rodriguez and the dialogue agenda CAFE"), 2 October 2012, accessed 25 May 2013. (English transl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Juventud Rebelde, Internet es vital para el desarrollo de Cuba (Internet is vit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ba), Cuban Youth Daily, 2009-02-06 [2016-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西班牙語) (English translation)
- ^ Wired, at last. The Economist. 2011-03-03 [2016-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10).
- ^ 美国总统:谷歌将帮助古巴建设互联网. 騰訊科技. 2016-03-22 [2016-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8).
- ^ "Percentage of Individuals using the Internet 2000-201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Geneva), June 2013, retrieved 22 June 2013
-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Internet Enemies: Cub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March 2011
- ^ "Changes in Cuba: From Fidel to Raul Castro"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erceptions of Cuba: Canadian and American policie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Lana Wylie,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Incorporated, 2010, p. 114, ISBN 978-1-4426-4061-0
- ^ 16.0 16.1 Cuba to keep internet limits. Agence France-Presse (AFP). 2009-02-09 [2016-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2).
- ^ Undersea cable to bring fast internet to Cuba, The Telegraph (UK), 2011-01-24 [2016-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8)
- ^ Andrea Rodriguez, Fiber-Optic Communications Cable Arrives In Cuba, Huffington Post, 2011-02-09 [2016-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8)
- ^ Marc Frank; Kevin Gray; Eric Walsh. Cuban cellphones hit 1 million, Net access lags. Reuters. 2011-07-07 [2011-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24).
- ^ Biddle, Ellery Roberts. Cuba: Fiber Optic Cable May Not Bring Greater Internet Access. Global Voices. 2010-11-19 [2011-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8).
- ^ Padura, Leonardo. Cuba: What's Delivered and What Isn't. Inter Press Service (IPS). October 2011 [2016-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2).
- ^ Fiber-optic cable benefiting only Cuban government. Miami Herald. 2012-05-25 [2016-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8).
- ^ Marc Frank. Cuba's mystery fiber-optic Internet cable stirs to life. Havana. Reuters. 2013-01-22 [2013-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9).
- ^ "Country report: Cub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World Factbook, U.S.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7 September 2011
- ^ Christopher Rhoads and Farnaz Fassihi, May 28, 2011, Iran Vows to Unplug Interne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Wall Street Journal
- ^ Centers in Cuba Will Offer High-Priced Access to Web. The New York Times. AP. 2013-05-29: A6 [2016-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9).
- ^ 存档副本. [2016-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2).
- ^ Claire Voeux; Julien Pain. Going online in Cuba: Internet under surveillance (PDF).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October 2006 [2016-09-3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03-03).
- ^ "IFLA protests Cuban Internet crackdow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riends of Cuban Libraries, 19 January 2004
- ^ "ONI Country Profile: Cub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penNet Initiative, May 2007
- ^ Azel, José. Opinion: Cuba’s Internet repression equals groupthink. The Miami Herald. 2011-02-27 [2016-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6).
- ^ Whitefield, Mimi. New media bring the world closer to Cuba. Miami Herald. 2011-10-05 [2011-11-06].[永久失效連結]
- ^ Havana Internet cafes. Havana Guide. [2011-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8).
延伸閱讀
- Tamayo, Juan O. "Cuba’s new Internet locales remain conditione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iami Herald. June 6, 2013.
- Baron, G. and Hall, G. (2014), Access Online: Internet Governance and Image in Cuba. Bulletin of Latin American Research. doi: 10.1111/blar.1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