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糊用語
含糊用語(英語:weasel word)或匿名權威(英語:anonymous authority)是一類非正式的詞語和短語,旨在創造一種印象,即看似已經說過一些具體而有意義的事情,而實際上只傳達了一個模糊或模稜兩可的說法。 例子包括短語「有些人說」、「大多數人認為」和「研究人員相信」。 含糊用語可用於廣告、科學、觀點文章和政治聲明,以誤導或掩飾帶有偏見的觀點。
該類話語可以使有爭議的陳述被強化。 這方面的一個例子是使用諸如「有點」或「在大多數方面」之類的表述,這會使句子比沒有它們時更加模稜兩可。[1]
形式
示例
- 「越來越多的證據……」[2] (可供審查的原始資料在哪裡?)
- 「人們在說……」(哪些人?他們怎知道?)
- 「據說……」(由誰、何地、何時?)
- 「批評者聲稱……」(哪些批評者?)
- 「已提出問題……」(暗示已發現致命缺陷)
- 「聽說……」(誰告訴你的?消息來源可靠嗎?)
- 「有證據表明……」(什麼證據?來源可靠嗎?)
- 「經驗表明……」(誰的經驗?經驗的內容是什麼?它如何證明這一點?)
- 「這個人可能有……」(這個人可能沒有。)
- 「有人提到過……」(這些人是誰?他們是該些資訊的可信賴來源嗎?)
- 「流行的看法是……」(流行的看法是對真理的檢驗嗎?)
- 「常識有它/堅持……」(誰的常識?誰這麼說的?見上面的「流行的看法」和下面的「眾所周知」)
- 「眾所周知……」(由誰知道,透過什麼方法知道?)
- 「建議……」(什麼人建議的?理據為何?)
- 「官方稱為……」(由誰、何地、何時以及誰說的?)
- 「結果顯示……」(結果如何產生?[e 1])
- 「有人注意到……」(由誰、為什麼、何時?)
- 「沒有人的產品比我們的更好。」 (這有什麼證據?)
- 「我們的產品被視為……」(被誰視為?)
- 「獲獎」(什麼類型的獎項,何時頒發,由誰頒發?)
- 「最近在一所領先大學的研究......」(研究發表時間?哪所大學?)
- 「人們總是打電話告訴我……」(他們是誰?)
- 「(現象)被視為……」(被誰?)
- 「低於百分之六十……」(59%?50%?10%?)
- 「超過百分之七十……」(70.01%?80%?90%?)
- 「絕大多數……」(75%?85%?99%?更準確的比例數字描述?)
- ^ 在論證的後期,真實的例子並不能解釋「事實證明」的確切含義; 在確定它是一個狡猾的術語之前,需要先查看整體。
相關現象
科學期刊文章是被允許使用被動語態的另一個例子。 為了使實驗結果有用,任何運行實驗的人都應該得到相同的結果。 也就是說,實驗者的身份應該是不重要的。 被動語態的使用將注意力集中在動作上,而不是演員—文章的作者。 然而,為了簡潔明瞭,大多數科學期刊鼓勵作者在適當的情況下使用主動語態,將自己標識為「我們」甚至「我」。[5]
參考資料
- ^ Jason, Gary (1988) "Hedging as a Fallacy of Languag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formal Logic X.3, Fall 1988
- ^ Stop him before he votes. (原始內容存檔於27 May 2012).
suggests that today's 18-year-olds are too immature to vote. We should be talking about raising the voting age, not lowering it...
- ^ Ganter, Viola; Strube, Michael. Finding Hedges by Chasing Weasels: Hedge Detection Using Wikipedia Tags and Shallow Linguistic Features. Proceedings of the ACL-IJCNLP 2009 Conference Short Pape. 4 August 2009: 175 [11 May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7).
- ^ A Review of History & Results of Downsizing. web.archive.org. 2001-06-02 [2022-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1-06-02.
- ^ Writing Tips: Active Voice and Passive Voice. www.biomedicaleditor.com. [2022-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8)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