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伯簫
吳伯簫(1906年3月13日—1982年8月10日),原名吳熙成,字伯蕭,以字行,山東萊蕪人,中國現代作家、教育家,中國共產黨黨員。筆名山屋和山蓀,發表教育方面的文章,曾屬名齊延東。[1][2]
吳伯簫 | |
---|---|
號 | 伯蕭 |
出生 | 吳熙成 1906年3月13日 大清山東省泰安府萊蕪縣 |
逝世 | 1982年8月10日 中國北京市 | (76歲)
筆名 | 山屋、山蓀 |
職業 | 作家、教育家 |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 | 漢族 |
公民權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教育程度 | 大學 |
母校 | 曲阜師範學校 北京師範大學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 中央黨校 |
創作時期 | 1924年至1982年 |
體裁 | 散文 |
代表作 | 散文《菜園小記》、《記一輛紡車》等 散文集《往年》《北極星》等 |
配偶 | 劉氏(1925年-1931年) 郭靜君(1937年-1982年) |
親屬 | 父親吳聖 |
受影響於 | 五四運動、毛澤東思想 |
施影響於 | 受其影響其後出現了吳伯簫學校 |
生平
1906年,吳伯簫出生在今山東省萊蕪市吳花園村一半耕半讀的富裕家庭。[3]
1919年,14歲的吳考入省立曲阜師範學校(今曲阜師範大學)讀書學習,後任學生會幹事,參加五四運動並深受其影響。1924年,在曲阜孔家府館作家教,教孔德成英語。1925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學習。
1931年,大學畢業後擔任青島大學校長辦公室事務員,結識聞一多、洪琛、老舍、王統照、孟超等朋友。1935年,任濟南鄉村師範學校教務主任兼國文教員,與他人聯合創辦《避暑錄話》。1936年,任萊陽鄉村師範學校校長。
1938年4月,來到延安,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41年8月,吳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7月,在全國第一次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大會上被選為文協委員、秘書長。
1951年,任東北教育學院院長。1954年,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任副社長,並任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所長。1956年,吳伯簫參加全國總工會組織的作家參觀團,任南團團長,去太原、洛陽、武漢、南京、無錫、蘇州、上海等7個城市參觀訪問。10月,獲邀出席民主德國海涅學術會議。期間創作《難老泉》、《鋼鐵長虹》、《謁列寧——斯大林墓》、《記列寧博物館》等散文。1963年秋,吳伯簫進入中央黨校學習13個月。
1964年被派到北京市房山縣搞「四清」。隨後在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害。[4]
1981年10月,訪問英國,隨後當選為全國文聯理事。
代表作
散文集
《羽書》、《黑紅點》、《出發集》、《煙塵集》、《北極星》、《忘年》等。
散文
《記一輛紡車》、《菜園小記》、《戰鬥的豐饒的南泥灣》等。
譯作
《波羅的海》(詩集)德國海涅著。
參考文獻
- ^ 吴伯箫生平简介. [2016-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 ^ 吳花園村簡介中的吳伯簫部分[永久失效連結]
- ^ 孔亞兵. 来自吴家花园的忆念——吴伯箫轶事三人谈. 《春秋》1994年01期. 山東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1994 [2016-01-23]. ISSN 1672-579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 ^ 吴伯箫. 博雅人物詞典. [2016-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7).
- ^ 劉國正等. 深切悼念吴伯箫同志. 《人民教育》1982年10期. 中國教育報刊社. 1982 [2016-01-23]. ISSN 0448-936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