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鈞(1858年—1906年),本名常儉,字約存,別字節生,號省齋廣東番禺縣慕德里司南崗鄉(今廣州市白雲區江高鎮南崗村)人。

生平

周汝鈞自幼穎悟,過目成誦。光緒八年(1882)中舉人,光緒十八年(1892年)成進士,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學習[1],授官刑部主事。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在北京參與成立維新派重要政治團體強學書局。次年,強學書局被清廷查禁。周汝鈞又與張蔭棠陳昭常何藻翔曾習經顏延佑張元濟夏偕復組織健社。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開辦西學堂,教授數學和英文,次年改名通藝學堂戊戌變法失敗後學堂解散,校產交給籌辦中的京師大學堂

周汝鈞回到廣東,歷任數所書院掌教、學海堂學長,留心西學。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獲聘南海番禺順德旅美舊金山三邑會館董事主席。二十八年(1902年),由駐美公使伍廷芳派充舊金山領事署隨員,隨即擔任駐舊金山總領事。任期結束,由駐美公使梁誠奏請賞加四品銜。回京後,在清吏司行走,兼管刑部司務廳督催所事,歷任順天癸巳恩科鄉試武闈收掌官,昭陵工程監修、定陵工程監督,東陵紅牆工程勘估監督等職。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卒[2]

參考資料

  1.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三百十一):光緒十八年。壬辰。五月。戊午朔。……○引見新科進士。……李希聖、陳錫瓚、黃爾漚、劉恩黻、何藻翔、章士荃、寇宗俊、程利川、伏衍羲、呂存德、謝甘盤、吳鈁、曹廣楨、曾習經、周汝鈞、劉顯曾、江逢辰、蔡鎮藩、袁寶璜、葉德輝、王汝漢、張祖厚、饒軫、唐文治、陳毓錱、貴誠、桂森、存慶、文龍、沈寶琛、趙蘭田、陳應辰、楊洪勛、丁福甲、恩豐、李振申、周鳳翔、恩齡、黃允中、李宗膺、饒寶書、馮舜生、趙協莘、孫樂嘉、錢錫舜、汪忠傑、陳鳳藻、陳鉅前、張炳文、鍾為楨、汪時琛、鄧廷佐、李慎侯、吳思讓、陳乃賡、張聯駿、焦志賢、陳福蔭、孟廣模、溥岳、陳雨濃、楊楷、呂森、胡壽榮、徐德溉、屠爾敏、汪慶生、呂曾、夏時濟、蔣廷黻、李蘭馨、孫培元、左崇典、張鎮芳、高逢源、陳棣堂、葉浚、李時燦、牛瑗、李心地、祿德、裘鴻勛、葛文模、和庚吉、楊敬遠、孫尚仁、黃士俊、俱著以主事分部學習。
  2. ^ 周汝鈞故居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廣州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