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暴動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
國人暴動,也稱彘之亂[1],是中國西周時期的暴動。「國人」是西周、春秋時期對居於都城之人的統稱。[2]
國人暴動 | |||
---|---|---|---|
日期 | 公元前841年 公元前841年-公元前828年(有爭議) | ||
地點 | |||
起因 |
| ||
目標 |
| ||
方法 | 武裝暴動、縱火 | ||
結果 |
| ||
衝突方 | |||
| |||
領導人物 | |||
對於「國人暴動」的性質,學術界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國人」指的是居住在國都之中的「公民」,認為國人暴動事實上是「百工和商人為反抗(周厲王)過度勒索而起義」[3],認為是周代下層民族反抗上層貴族的一場暴動。范文瀾、郭沫若、楊寬等學者主此說。[4]
相反,另一派認為「國人」是「國中之人」,認為「國人主要是公卿大夫、士等奴隸主貴族集團」[5]。他們認為國人暴動是由共伯和、召伯虎、周定公、芮伯、凡伯等貴族階層策劃,是西周貴族階級的內部爭鬥。郝鐵川、何凡、楊東晨等學者主此說。[4]
背景
頻繁戰亂
西周中後期,東南地區的淮夷和西北地區的獫狁叛亂頻發,嚴重衝擊了西周政權。頻繁的戰亂也使民眾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長期的戰爭以及過長的戰線亦使西周陷入財政危機當中,周厲王欲實行「專利」政策解決該問題[6]。
私有制萌芽
西周末年,社會已經自上而下地出現了私有制的萌芽。《詩經》中也有不少反映貧富分化加劇的詩歌[7]。1975年於陝西岐山出土的大批西周銅器上,有銘文記載了類似土地買賣、交換和租佃的情況[8]。
物產專利
據《史記》記載,周厲王為人「好利」,統治期間聽從榮夷公之計[9]。西周政權陷入財政危機,周厲王宣布對王畿範圍內的的山林川澤的物產實行「專利」,即國營壟斷,由天子直接控制,排斥其他貴族從山林川澤中獲利,並加大了對山林川澤賦稅的徵收[7]。各級貴族將沉重的賦稅轉嫁到底層民眾身上,使民眾生活惡化[10]。
止謗政策
據《史記》記載,周厲王在其「專利」政策遭到「國人」抨擊後,任用大臣衛巫監視周厲王的批評者,並處以死刑。對周厲王的批評一度被壓制。周厲王實行此政策數年後,都城的居民在街道上僅用眼神交流,「道路以目」[11]。召穆公曾勸誡周厲王:「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此。」但未遭採納,周厲王依舊推行止謗政策[12]。
原始民主傳統
中國大陸歷史教科書稱,商周政體中,君主的權力不是絕對的,其中的原始民主傳統,對君主的權力有制約作用。國家遇到重大問題時,君主要徵求「國人」的意見,「國人」也可以通過輿論影響朝政[13]。
王室內部矛盾
周厲王推行的「專利」政策損害了貴族階層的利益,其止謗政策也引發極大不滿。在國人暴動發生前,周厲王與貴族階層的矛盾就已激化,不可調和[6]。
過程
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都城四郊的「國人」開始集結,以木棍、農具為武器,包圍王宮[14]。周厲王難以調動軍隊鎮壓暴動,各諸侯也未提供有效的軍事援助。國人暴動迅速蔓延至整個鎬京,並擴散至周邊地區[6]。
周厲王攜宮眷步行撤出都城,沿渭水朝東北方向流亡至到彘地(今山西霍州),並將太子靜(後為周宣王)藏於召穆公家中。暴動者後包圍召穆公家,要求召穆公交出藏匿的太子,召穆公最終交出自己的兒子,其子遇害[14]。
結果
共和行政
國人暴動後,周厲王出逃,無法繼續執政。西周進入「共和行政」時代[15]。對於「共和行政」的掌權者,有三種不同的認識:一、召穆公和周定公二相行政;二、共伯和攝行王政;三、共伯和攝政稱王,召穆公、周定公參與行政,即「三卿共政」。「共和行政」下,暴動後的混亂局勢逐漸被控制,西周王朝的王統得以延續[7]。
王畿地區遭破壞
《詩經·大雅·桑柔》記載,暴動後,「亂生不夷,靡國不泯;民靡有黎,具禍以燼。」暴動不僅限於鎬京地區,還迅速向周邊地區擴散[7]。周宣王即位後,由於宮殿在暴動中已被焚毀,只得新作宮室[16]。
影響
王權衰落
國人暴動後,西周與外族的戰爭更加頻繁,且逐漸喪失優勢。周王和臣屬間的不信任加重,周王權威衰微。《詩經》中出現更多批評社會,通過對「天」的抨擊表達對周王不滿的詩歌[7]。
社會變革
周宣王即位後,開始實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不修籍於千畝」和「料民於太原」[14],可能涉及土地制度、賦稅制度和戶籍制度的改變[7]。國人暴動對宗法制及原有社會觀念造成了一定衝擊,為兩周的更大變革拉開序幕[7]。
評價
孫作雲認為:「國人暴動是農奴反領主階級的鬥爭,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奴大起義。」[16]
郭沫若認為:「厲王是一個暴虐的君主,他任用榮夷公進行『專利』,橫徵暴斂,虐待人民。所謂『專利』,就是頑固地堅持奴隸主貴族土地國有制,霸占山林川澤,不准平民利用謀生。」[8]
郝鐵川認為:「厲王時期的彘之亂不是什麼工商業者起義,也不是平民革命事件,而是王室和貴族之間爭權奪利的一次內亂。」[17]
參考
- ^ 《国语·周语·邵公》 (漢語).
彘之亂,宣王在邵公之宮。國人圍之。邵公曰:昔吾驟諫王,王不從,是以及此難。今殺王子,王其以我為懟而怒乎!夫事君者險而不懟,怨而不怒,況事王乎?
- ^ 賈公彥. 《周礼义疏》.
國人者,謂住在國城之內,即六鄉之民也。
- ^ 范文瀾. 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4: 148-149.
- ^ 4.0 4.1 馬文增. 清華簡《系年》首章新研——兼及“國人暴動”、“共和行政”問題. 殷都學刊. 2018, 39 (2): 26-29. doi:10.16140/j.cnki.ydxk.2018.02.006.
- ^ 郝鐵川. 西周的“国人”与“彘之乱”. 河南師大學報. 1984, 1: 39-42.
- ^ 6.0 6.1 6.2 周厉王及其时代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cdmd.cnki.com.cn. [2022-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5).
- ^ 7.0 7.1 7.2 7.3 7.4 7.5 7.6 “共和行政”问题研究.
- ^ 8.0 8.1 郭沫若.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 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9.
- ^ 「厲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榮夷公。」——司馬遷,《史記·周本紀》
- ^ 李學勤.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 • 芮良夫》(叁). : 145.
- ^ 「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其謗鮮矣,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嚴,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司馬遷,《史記·周本紀》
- ^ 国语. : 7.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3. ISBN 9787107347214.
- ^ 14.0 14.1 14.2 周本紀. 《史記》 卷四. [2022-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9).
- ^ 《太平御覽》卷879引《竹書紀年》。
- ^ 16.0 16.1 孫作雲. 《孙作云文集·(诗经)研究》. 河南大學出版社.
- ^ 《西周的“国人”和 “彘之乱”》. 河南師大學報. 1984, (1).
- ^ 国人暴动性质辨析. 人文雜誌. 198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