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普烏勒濟圖

圖普烏勒濟圖(19世紀?—1897年)博爾濟吉特氏蒙古族哲里木盟郭爾羅斯前旗(今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人,是成吉思汗仲弟哈布圖哈薩爾的後代,郭爾羅斯前旗札薩克輔國公[1]人稱「公太爺」。[2]

生平

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襲郭爾羅斯前旗扎薩克輔國公。[2]

圖普烏勒濟圖有四個兒子,他很喜愛第四子(人稱包四爺)。包四爺自幼聰明,圖普烏勒濟圖每日派專人侍奉,培養喇嘛生活習慣。包四爺五歲時,被內蒙古歸化城的寺院認定為「博格都」活佛。(「博格都」意為「聖人」,「博格都」活佛比普通活佛大一級,又稱轉世活佛。)光緒五年,包四爺十四歲因癆病(肺結核),未及到寺坐床便在家中病逝。圖普烏勒濟圖十分悲痛,飲食頓減。圖普烏勒濟圖指令郭爾羅斯前旗各廟喇嘛致哀,舉辦隆重的喪事,還在阿拉街廟下殿後面建了一座靈廟,稱為「遺骨廟」,供奉包四爺的遺體。圖普烏勒濟圖命人請來外地的醫生,採用西藏藏傳佛教葬儀處理遺體,剖除內臟,用藥粉和香料加以防腐處理後縫合,使遺體結跏趺坐,身上塗香泥後刷金,頸部和腰部佩金鍊玉珠,最後把遺體放進密封玻璃櫃,供入遺骨廟。遺骨廟共三間,採用藏式寺廟建築風格,方石表磚砌成,藍琉璃瓦頂,外牆塗紅色,鑲邊為黃色,內壁塗白色。廟院內花木掩映,碧水環繞。盛有遺體的密封玻璃櫃放在正房內一個特製的高大木架上。遺骨廟內有數名喇嘛。本旗和外旗的許多蒙古族民眾都來此進香。[2]

清朝光緒廿三年(1897年),圖普烏勒濟圖病逝。其長子阿瑪爾浩畢圖又在患精神病,遂由理藩院奏請阿瑪爾浩畢圖之子齊默特色木丕勒襲其祖父的扎薩克輔國公爵位。[1][2]

家庭

  • 父:阿勒坦鄂齊爾,人稱「祖公太爺」,道光二年襲扎薩克輔國公之職。為四兄弟中的長兄。
  • 二叔:自幼出家當喇嘛,無後代。
  • 三叔:人稱「三太爺」。
  • 四叔:伯彥阿拉德爾希乎,人稱「老四太爺」。
  • 二弟:自幼出家當喇嘛,曾在葛根廟學習,獲得「道如木」學位,人稱「道如木喇嘛」。
  • 三弟:阿拉街廟的管家喇嘛,人稱「尚斯都喇嘛」。
  • 四弟:特博圖,人稱「小四太爺」。特博圖之子去世較早,有一孫子名叫旺齊格,人稱「王少爺」。
  • 長子:阿瑪爾浩畢圖(阿木爾皓畢圖),因患精神病,未能按序接襲扎薩克輔國公位。
  • 次子:阿拉街廟的前活佛。
  • 三子:阿穆爾沁格勒圖,人稱「包三爺」,阿拉街廟扎薩克喇嘛。
  • 四子:人稱「包四爺」,自幼被內蒙古歸化城的寺院認定為博格都活佛。
  • 長女:因病早逝。
  • 二女:嫁給敖漢旗王家。自幼在輔國公府內學習,會作詩寫文。但容貌稍差。嫁入敖漢旗王家後,被婆家輕視,常遭丈夫虐待毆打。
  • 三女:嫁給喀喇沁旗王家。夫妻關係不睦。丈夫身材矮小,相貌醜陋,生性懦弱,辦事無能。她瞧不起丈夫,每次鬧翻後,都回娘家輔國公府長住,其丈夫因無法接回她,也就常年住在岳家。日久她憂鬱成疾,死在輔國公府。[2]

參考文獻